让幼儿在情境体育游戏中快乐成长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dfhkot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境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体能、认知及社会性等方面有积极影响。教师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求等创设、实施、调整并最终形成了“海底小纵队”情境体育游戏活动。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走、跑、投掷等方面的能力也显著提升。与此同时,该游戏活动在情节的复杂性以及道具的丰富性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情境体育游戏;海底小纵队;创设;反思
   一、小班情境体育游戏创设缘由
   情境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在于游戏中具有生动有趣的情境,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可尝试角色扮演,体验情绪变化,明确游戏规则,产生参与运动体育游戏的兴趣。情境体育游戏关注的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经验获取、情感体验以及自主性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尤其是对幼儿体能以及认知、社会性方面的影响。全海英、马超(2014)发现情境体育游戏能够显著影响4—6岁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
   小班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平衡性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情境体育游戏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身体动作能力的发展。同时,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性思维的特征,使得情境化的场景和人物能够有效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游戏活动。
   二、小班情境体育游戏创设过程
   1.“海底小纵队”情境体育游戏的创设
   在创设情境体育游戏环境的初期,教师在分析本班幼儿的身体发展特点、需求以及兴趣点的基础上,设计了“海底小纵队”情境体育游戏。
   “海底小縱队”情境体育游戏包括五种海洋动物,小鱼、小螃蟹、小海龟、小海马和大鲨鱼,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游戏角色。除了扮演大鲨鱼的幼儿外,其余幼儿每人拿一个装有若干沙包、小刺球、棒球的小布袋。当扮演大鲨鱼角色的幼儿没有出现时,他们可以在活动场地自由走动、玩耍。但是,当“大鲨鱼”出现后,海洋小动物就要快速躲避,并将袋子里的各种小球拿出来,投向“大鲨鱼”,把“大鲨鱼”赶走。
   2.“海底小纵队”情境体育游戏的问题分析
   创设好“海底小纵队”情境体育游戏后,教师带领幼儿去户外游戏场地实施。最初,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致很高,能够积极地分五组参与活动。但是,随着游戏活动的开展,角色分配时,幼儿都想扮演小鱼、小螃蟹、小海龟、小海马,不愿意扮演大鲨鱼。虽然经过教师的引导,有一名幼儿愿意扮演大鲨鱼,但是在游戏过程中,扮演“大鲨鱼”的幼儿也拿起地上散落的小球,扔向其他幼儿,出现了相互扔小球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既不符合游戏前期师生一起制定的规则,又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3.“海底小纵队”情境体育游戏的改进与实施
   基于幼儿在“海底小纵队”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对游戏进行了调整。教师以“大鲨鱼”的角色参与到活动中,班级全体幼儿扮演海洋小动物。同时,教师根据幼儿的建议,用橡胶轮胎搭建了两个高高的房子,并增设了两个室内大型积木,以满足幼儿躲避“大鲨鱼”的需求。改进后的游戏受到了班级幼儿的欢迎,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积极性很高,可移动的投掷点“大鲨鱼”,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投掷能力,而且提升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三、总结与反思
   1.“海底小纵队”游戏活动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
   “海底小纵队”情境体育环境的创设、情节的制定以及幼儿角色的扮演,都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明显提升。班级每次组织玩“海底小纵队”时,幼儿都特别兴奋,边穿外套边和同伴说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准备藏在哪里打“鲨鱼”等。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交往和语言表达的次数增多,在游戏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两三名幼儿相互合作,向“鲨鱼”投掷小球,将“鲨鱼”赶走的合作行为。可见,“海底小纵队”情境体育游戏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及社会性行为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幼儿的走、跑、投掷能力显著提升
   “海底小纵队”情境体育游戏的开展,促进了幼儿走、跑、投掷能力的发展。开学初期的幼儿发展评估显示,幼儿在走、跑、投掷能力方面的合格率分别为78%、60%、54%,尤其是投掷能力,本班幼儿的能力发展相对较差。经过一个学期的“海底小纵队”情境体育游戏活动,幼儿在走、跑、投掷方面的合格率明显提升,分别为91%、80%和82%。其中,幼儿在投掷方面的提升较为明显。与此同时,幼儿快速躲闪或是躲藏的能力有所提高,肢体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游戏活动促进了班级幼儿大肌肉动作及投掷能力的发展。
   3.“海底小纵队”情境体育游戏活动反思
   在文献综述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情境体育游戏对幼儿体能、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情境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需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在“海底小纵队”情境体育游戏的设计初期,教师设想几名幼儿扮演大鲨鱼,另一部分幼儿扮演海洋小动物,然而却忽略了班级幼儿都希望扮演积极角色这一特点。经过教师的调整,满足了班级幼儿的游戏需求。本游戏极具代入感,能让幼儿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基本达到了教师创设“海底小纵队”的活动目标,但在游戏情节的复杂性以及道具的丰富性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胡煜强.基于情境体育游戏的幼儿体智能开发研究文献综述[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0):207-208.
   [2]全海英,马超.情境启动体育游戏对幼儿合作行为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4,21(2):95-98.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标准改革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兴趣爱好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利用教学资源,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英语学习中的快乐元素,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多元化教学,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水平。   关键词:初中英语;快乐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如今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地理教学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从隆昌市农村初中地理课堂中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现状出发,根据发现的问题结合信息化教学的优点,发表了推进隆昌市农村初中地理课堂信息化建议的浅见。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隆昌市 
摘 要:核心素养的出现为小学数學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做出了新的教学导向。为在数学课堂这一教学载体上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引导学生会学、爱学、深度学,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借助师生互动的媒介——问题,做教学引导。在正确分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从开展追问提问、结合图画提问、开展合作提问、利用错误回答四方面探析“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力求借助“问题导向”激活数学课堂,实现学生
摘 要: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现代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为目标,注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精神内涵,让学生有主动思考和学习的习惯,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
摘 要:“核心问题”囊括了数学学科的教学重点,指的是数学的本质,更是课堂教学的“课眼”,是教学活动的“主线”。核心问题直接指向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老师备课时的着力点,老师需要在细致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提炼。基于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探析了“问学式”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学式;核心问题;课堂教学   提问贯穿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與简单、频繁、浅层的问题相比,核心问题更具有代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同时又是一种繁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所以,写作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尤为重要。那么在小学阶段,教师如何进行写作教学呢?   一、重情趣,唤醒学生写作热情   作文教学,首在重情趣。在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法中,他也是首推情趣。情是什么呢?于老师认为,情是情感,或者说感情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宝贵素养,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目标。首先阐述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确定研究基点;然后详细论述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科学培养。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初中生;培养方法   核心素养理念一出现,就“引爆”了教师积极探究数学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大教师纷纷探寻数学课堂的最优化构建途径,力求实现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切实发展。数学课堂是初中生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素养提升的
摘 要: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应重视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为例,谈谈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关键
习作是对阅读教学的检验,课程标准对于中段习作的定位:学生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会发现,四年级孩子的语言积累有限,表达不够规范,同时还存在因为缺乏观察、思考导致在习作中展开的想象容易与现实场景脱节,使得习作陷入开篇无语的尴尬境地。   那么如何把常规单元作文落到实处,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孩子丰富语言,形成规范的书面用语,初步学会谋篇布局,一直是笔者所探寻的。下面
摘 要:从初中生生理及心理特点切入,综合分析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传统体育项目的缺陷和不足,结合曳步舞作为“流行文化”的风格特色,论证将其引入初中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的可行性,以供借鑒参考。   关键词:曳步舞;初中生;阳光体育大课间;可行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是教育政策与健康理念相融合下的产物,兼具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双重属性,因此,在“活动内容”方面具有多元化、开放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