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舞蹈走进校园的现状与策略思考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8x8x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遗”就是我们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分支。非遗舞蹈中蕴含着我国劳动人民传统智慧的结晶,包含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热爱的表达。非遗舞蹈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是因为舞蹈自身生生不息的活力,承载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感染力与表现力。通过非遗舞蹈走进传统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中,激发当今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追求与热爱。本文将围绕着“非遗舞蹈”走进校园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非遗舞蹈;走进校园;策略思考
  一、了解非遗舞蹈
  1、什么是非遗舞蹈
  “非遗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历经中华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仍散发生生不息的活力。“非遗舞蹈”与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较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非遗舞蹈”除了可以用语言文字和图画的方式进行表达之外,其主要的传承方式是动态的肢体语言,通过身体的律动性和节拍的相辅相成,在每一个节拍和舞蹈动作中都表达着我国传统劳动人民的思想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热爱的表达。正是“非遗舞蹈”這种充满活力的传承方式才让其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仍生生不息。
  2、非遗舞蹈发展现状
  “非遗舞蹈”传承的特殊性在于动态传承,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需要新的继承人来传播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放,中国立足世界发展的大舞台,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冲击,我们在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的同时,还要扎根于自身优秀的传统本土文化。在文化冲击的时代背景下,“非遗舞蹈”最怕的就是后继无人。如何在新的时代中把传统优秀舞蹈传授给我们新的时代接班人,成为了“非遗舞蹈”继续发展的主要问题。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对越来越高,人们开始关注自己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非遗舞蹈”进校园的呼声也变得越来越高。我们正处于把“非遗舞蹈”带进校园的初期阶段,在方法与策略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改进。
  二、非遗舞蹈引进校园
  1、学校非遗舞蹈开展现状
  “非遗舞蹈”作为动态文化的传承,学校可以实现培养“非遗舞蹈”接班人的教育功能,实现“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全国中小学响应国家号召,纷纷重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传播,开设特色课堂,如民族民间故事、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民间语言、民族民间手工,当然民族民间舞蹈也包括其中。但是目前的“非遗舞蹈”进校园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1、学校在引进“非遗舞蹈”的同时,教师师资队伍跟不上。第一点,教师队伍不具有稳定性,在进行民族舞教学时,学校没有专门的民族舞教师,大多是聘请暂时兼职的教师。教师是在完成本质任务的基础上才开始进行“非遗舞蹈”课程的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保证“非遗舞蹈”的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和教学经验不足,在引进“非遗舞蹈”的同时,很少学校聘请专业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师进行教学,大多数的教学活动由本来的音体美教师担任,缺少民族舞蹈的专业性,无法给学生专业性质的指导。由于缺乏经验,在发现学生“非遗舞蹈”学习能力的天赋上存在困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把真正的“非遗舞蹈”展现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挫伤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的喜爱程度,使学生不能更好的爱上这段舞蹈。配套课程建设跟不上。2、“非遗舞蹈”资源丰富,但是存在选材不正确的现象。在民族地区,可以为本地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自资源和材料,但是并非所有的资源都适合引进学校进行学习,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学习发展水平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3、配套课程不完善,课程方法单一,将传统的民族文化与现代的教学手段相结合,通过艺术观赏课等带领学生感受“非遗舞蹈”的魅力,激发学生自身内在学习的动力。
  2、非遗舞蹈入校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非遗舞蹈”进校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在开设民族民间舞的同时,聘请专门的民族舞蹈老师进行课堂教学,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民族民间舞的天赋,培养优秀的“非遗舞蹈”传承人。在本地有民间艺人的自身优势的同时,可以聘请民间艺人来校进行教学,学校要提供民间艺人教学方法培训等帮助,丰富教学经验,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2、优化课程结构,开设校本特色课程,将“非遗舞蹈”建设成为学校的传统特色课程,来校的民间艺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民族民间舞的学习,也要鼓励年轻的教师进行学习。组织校外学习,学习其他学校科学的教学模式,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熏陶培养,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水平。3、拓宽教育渠道。对“非遗舞蹈”的学习不是仅仅局限与学校开设课程中的,可以通过开展兴趣小组,或者学生的兴趣社团,让喜爱“非遗舞蹈”的学生的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提高。在特殊的民族节日,根据节日的内涵与意义,开展校庆或舞蹈活动,组织学校“非遗舞蹈”课程学习的学生,针对主题活动开展舞台演出。学校可以组织开展相应的“非遗舞蹈”民族民间舞蹈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中传承民族民间舞蹈。
  总结:
  “非遗舞蹈”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是传统民族智慧的传承与发展。在面向世界的同时,要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非遗舞蹈”作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新的时代进程“非遗舞蹈”的同时带领其走向世界,真正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参考文献:
  [1]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向季慧.华中师范大,2017-05-01
  [2]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代的精神价值.景俊美.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姬玉珠.南京大学,2017
  作者简介:廖尉婷(1984-11),女,汉,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人士,大专,单位:彭山区第一小学,职务:小学教师,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作者。
其他文献
剧情简介:[影片讲述了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扮演的造梦师,带领约瑟夫·高登-莱维特、艾伦·佩吉扮演的特工团队,进入他人梦境,从他人的潜意识中盗取机密,并重塑他人梦境的故事。]  故事中男主Cobb和妻子Moll能够进入第一层梦、第二层梦、第三层梦,并且可以通过主动刺激的方法自由来去。两个人很相爱,便去梦境中体验白头偕老,但是第三层梦境的时间也就10年左右,于是他们就创造了第4层梦境,在第4层梦境里
期刊
【摘要】在摄影诞生之初,是源于西方后现代社会并波及全球的一种艺术形式。当人们开始思考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传达某种观念意义时,观念摄影即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而诞生。在西方,观念摄影作为摄影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至今日依然热度不减。同样在中国。观念摄影的发展十分迅速,是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但是也同样存在种种问题。探究中国化观念摄影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更好的发展中国特色的观念摄影,成为中国化观
期刊
【摘要】在县级电视台从事记者职业10多年,在采写人物通讯有一些自己的体会。结合大学期间所学跟工作实践,今天跟大家谈谈人物通讯的采写,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人物通讯;采写精要  写真人真事和把人物写活,是采写人物通讯的基本要求。  前言:  人物通讯是再现特定人物形象,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的。其采写者在观察、访问中了解到那么个人、那么些事迹,不虚构而经过选择,再将其记述下来,这就叫“再现特定
期刊
颜色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历史及人们认识的发展而不断产生变化。同时,各民族的颜色文化也在不断地互相交流和影响。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汉民族对于颜色的认识和态度以及有关颜色的风俗不知有过多少大大小小的变化。这里,我们仅就手中掌握的有限材料略作分析,虽无异于以管测天、以锥指地,但多少可从中窥见汉民族颜色文化的动态面貌。  (一)颜色的名称、内涵有变化  汉民族历史上对有些颜色区别得很细,
期刊
【摘要】《黑鹰坠落》全片长达144分钟,其中战争场面就有110分钟,但从来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多语境镜头和象征性镜头的综合运用、真实战争场景的营造、内涵丰富的现场调度、恰到好处的音效运用,以及节奏紧凑、风格凌厉的剪辑,无论作为商业电影还是艺术作品都几乎无可挑剔。  【关键词】象征性镜头;多语境镜头;深焦镜头;前进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主题蒙太奇  《黑鹰坠落》是美国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于2001年拍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魏晋时代精神和书法分析王羲之书法蕴含的意义和审美境界。王羲之的书法受到老庄玄学的影响,呈现出自然洒脱的特征,是古代书法美学典范。王羲之的创作坚持中庸之道,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王羲之;魏晋风骨;守正创新;中庸之道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书法呈现出刚柔并济的特征,在我国书坛上已经流传了1600多年,其书法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非常完善,是中国书法的典范,对历代
期刊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日渐引起人们和社会的关注,就业方面问题不少。目前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现阶段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就业比例的结构性失衡的状态日渐表现突出、学生的就业观念等仍然不能够适应于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具体的要求。因而,现在各个大学也实行了相关大学生创业加学分,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等政策。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创新热情也日益增长。  【关键词】少数民族毕业生;创新创业;就业  一、问卷调查  (一)调查
期刊
综合材料与表现,初接触到这门课程,尤感沉重。是一直以来绘画思维的禁锢,亦或是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迟钝,总之,是有着或多或少的排斥的。随着课程的跟进,依旧是蹑手蹑脚的,不敢放开思维去想去做。过程中也向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认知,虽仍不透彻,但是总是在我的那面墙上凿开了一条缝,露出了一丝亮光。综合材料,打破了以往单纯在画布上用颜料来表现自己的感受、想法。就我自己的理解来说,它并非是要表达有多绚烂或者
期刊
【摘要】王宠作为明代吴门书派的代表人物之典型,在明代与当代其书法价值被人们所重,历来有不染俗法、超然出尘独步书坛,本文力图从另一角度——即王宠的生活为主要背景,剖析其人与书法的另一面,即书法中苦闷与忧郁的气息。  【关键词】书法;身世;治学;苦闷;无奈  在明代与文征明、祝枝山、陈淳并称为“吴门四家”的王宠,像一颗流星划过了明代的长空,世人对其评价可谓洒脱,或许是魏晋风流后的又一人也未尝不可。但王
期刊
【摘要】盖娅传说Heaven Gaia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借鉴西方剪裁,借助中国元素,以更内敛的方式演绎着中国文化。本文从颜色、面料、标志性形象、造型方式等方面出发,探讨其对中国元素的运用。  【关键词】盖娅传说;中国元素  中国人民的消费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奢侈品消费节节攀升。以2016年为例,中国人以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的消费占全球总销量的一半左右。同时,随着消费意识的提升,不同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