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情境下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风险度量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uanluyi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深圳、湖北、广东、上海及北京5个碳交易中心2015~2020年的日交易数据为基础,设置了Ave、Med、Max、Min4种交易情境,采用TGARCH-VaR模型对不同情境下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情境下碳排放交易市场风险存在差异,各情境的市场稳定性、政策响应度均存在一定规律:Ave情境碳现货收益率波动幅度最小,而Max情境与Min情境碳现货收益率波动幅度较大,意味着Ave情境下碳市场的风险最小.4种情境下碳市场都存在风险杠杆效应,坏消息对市场波动的冲击要大于好消息的冲击;Med情境与Min情境对政策依赖性较强,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冲击而产生较大的波动风险;Max情境下碳市场对消息面的敏感度最低,难以体现市场应有的调节作用;Ave情境市场稳定性较高并且能较好体现政策的调节作用.Ave情境下碳市场的VaR值方差最小,Max情境下碳金融市场的VaR值方差明显高于其他3市场,说明Ave情境下碳市场价格波动性风险较小;Ave情境碳市场风险最小、市场稳定性较高并且能较好体现政策的调节作用.我国在统一碳排放市场时,应该考虑到各个地区差异性,关注碳市场价格的稳定性,进而降低碳市场风险,提高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助力双碳目标的落实.
其他文献
对河流中微塑料的分布、微塑料在河流中发生的聚沉、重悬、水平运输和潜流交换等迁移过程进行了归纳总结.由于河流中广泛存在的泥沙会影响微塑料的迁移.本研究剖析了含沙河流中微塑料迁移,包括微塑料与泥沙的聚集和共沉降,沉积物对微塑料的再悬浮和渗透过程影响,探究了微塑料与泥沙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提出未来含沙河流中微塑料的运移研究应重视开发可靠模型预测微塑料迁移和通量,实验室模拟应考虑生物和水体扰动对老化微塑料传输的影响.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以MODI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构建多元特征建立水质反演模型,分析了2006~2018年的南海透明度(SD)、总氮(TN)、叶绿素(Chl-a)、化学需氧量(COD)的空间变化特征,并通过综合营养指数分析了南海富营养化的时空趋势.结果表明:GEE结合多元回归模型能够较好模拟南海水质变化,水质对于MODIS特征的响应程度为SD>COD>TN>Chl-a,多项式拟合水质参数效果最好;南海的SD、TN、Chl-a、COD 4个水质参数时空异质规律明显,
通过实验室模拟富营养化水体进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鲴(Plagiogathops micrloepis Bleeker)混养,结合同位素标记与微生物检测,研究其中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及其对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揭示鲢鳙鲴混养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鲢鳙鲴混养增加了沉积物中氨化细菌(芽孢杆菌属与假单胞菌属)的数量,实验结束时,与其它组相比,鲢鳙鲴组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总占比最高
阐述了国内外针对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模拟方法的研究进展: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由于对流和弥散作用发生运移,而由于表面沉积和筛滤作用滞留在多孔介质中,通常采用含有滞留项的对流弥散方程对胶体的运移行为进行宏观描述,并通过拟合得到胶体运移和滞留的宏观参数,但是对流弥散方程是对试验曲线的宏观描述,无法解释其背后的微观机理;胶体的运移和滞留作用由胶体的微观受力决定,包括胶体在水中的布朗运动和有效重力,胶体-胶体/胶体-固相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流场作用在胶体上的力3个部分;为了实现从微观受力到宏观参数的升尺度计算,研
以TiO2光阳极结合自养型生物阴极,构建双室微生物光电合成(MPES)系统,以光能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探究MPES还原CO2合成乙酸的性能及其限制因素.结果表明,光阳极取代纯电化学阳极显著降低了MPES生物阴极对外电压的需求.MPES能持续稳定运行,平均产乙酸速率为(1.18±0.11)mmol/(L·d),法拉第效率为45.75%±3.97%.光阳极驱动阴极产生氢气,推测阴极微生物倾向于利用氢转移的方式来进行电子传递.外加电压通过影响光阳极的给电子能力从而对MPES的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当外电压从0.4
综合Landsat和国产高分2号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划分地表覆被类型,通过划分100m×100m~1000m×1000m等多个网格单元,分析北京市五环内热环境影响因素的粒度效应;并基于最优粒度分析城市景观组分和构型特征与热环境特征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粒度增加,网格单元内平均地表温度和不透水地表(IS)、植被水体(GWS)面积比的相关系数先减小后逐渐上升,相关系数在600m×600m处趋于平缓,说明北京市五环内热环境对景观的响应特征在此粒度下最敏感;基于最优粒度的1796个网格中,温度平均值(Tm)与
基于MODIS卫星遥感数据,计算了中国284个地级市2018年的年平均地表城市热岛强度,分析了中国地表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集聚模式.结合多元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日间和夜间地表城市热岛强度主要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地表城市热岛强度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地理加权模型相比传统的普通最小二乘模型,极大地提高了驱动因素的解释程度,日间和夜间的决定系数分别由最小二乘模型的0.659和0.189提高到了0.876和0.651并且具有更低的残差平
为实现堆肥过程N2O、CH4和NH3的同步减排,在双氰胺和氢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磷石膏和过磷酸钙添加对猪粪堆肥温室气体和NH3排放的影响.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设置3个堆肥处理:只添加双氰胺和氢醌(HD)、添加双氰胺、氢醌和磷石膏(HD+P)和添加双氰胺、氢醌和过磷酸钙(HD+S),在60L的发酵罐中进行40d的堆肥实验.结果表明:在双氰胺和氢醌的基础上添加磷石膏和过磷酸钙可提高堆肥腐熟度,降低碳(7.58%~11.33%)和氮(25.03%~33.42%)的损失.3种添加剂联用可同步减少15.21
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西藏)2003~2016年的绿色增长水平,并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驱动省际绿色增长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知识创新对绿色增长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空间影响,直接效应为2.35×10-5,间接效应为3.75×10-5;本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对本地绿色增长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1590,而周边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对本地绿色增长水平的空间影响并不显著;本地制度创新对本地绿色增长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对白洋淀水体、沉积物以及7种底栖动物中喹诺酮类抗生素(QNs)进行检测,并探究QNs在底栖动物中的生物富集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白洋淀水体中,ΣQNs浓度为0.7380~2004ng/L,其中氟甲喹(FLU)平均浓度最高(168.0ng/L),而在底栖动物中,氧氟沙星(OFL)和诺氟沙星(NOR)的检出率最高(Freq=100%),其次为FLU和恩诺沙星(ENR)(Freq≥50%),其余QNs检出率小于40%(Freq≤40%),底栖动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