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睡眠剥夺致大鼠咬肌肌球重链蛋白异构型改建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r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慢性睡眠剥夺(CSD)因素作用下咬肌肌纤维肌球重链蛋白(MyHC)异构型的变化,探讨慢性睡眠剥夺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致病机制。

方法

1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慢性睡眠剥夺组(CSD)、正常笼养组(CC)、大平台对照组(TC),每组60只。每组根据实验时间不同分别分为3个亚组:7 d、14 d、21 d组,每个亚组20只。建立大鼠慢性睡眠剥夺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DAB法检测 咬肌肌纤维MyHC异构型构成比;应用Westem Blot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咬肌组织MyHC异构型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CSD 7 d组MyHC-Ⅰ型咬肌深浅部肌纤维(0.314±0.005,0.134±0.005),MyHC-ⅡA型咬肌深浅部肌纤维(7.960±0.465,7.090±0.564),MyHC-ⅡB型咬肌深浅部肌纤维(2.840±0.054,2.580±0.054)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SD 14 d组咬肌深浅部MyHC-Ⅰ型肌纤维(0.284±0.005,0.106±0.015)与CSD14d组MyHC-ⅡA型咬肌深浅部肌纤维(7.030±1.045,6.050±0.976),MyHC-ⅡB型深浅部肌纤维(3.680±0.548,3.850±0.457)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SD 7 d组大鼠咬肌MyHC-Ⅱ型肌纤维明显减少,而MyHC-Ⅰ型增加,随着CSD时间的继续延长,大鼠咬肌MyHC-Ⅱ型肌纤维数量会有所增加,MyHC-Ⅰ型数量则减少。CSD 21 d组咬肌深部MyHC-Ⅱ型和MyHC-Ⅰ型肌纤维数量与正常水平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D 21 d组咬肌浅部两种肌纤维数量与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睡眠剥夺可使咬肌肌纤维MyHC表型发生改变,肌纤维MyHC异构型的改变可能是睡眠剥夺致TMD中咀嚼肌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青少年冰毒依赖者情绪识别功能及情绪智力的特征,并分析其情绪识别功能与情绪智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编一般信息调查问卷、巴昂情绪智力量表(EQ-i)、情绪识别功能实验对青少年冰毒依赖者(试验组)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47例进行施测。结果青少年冰毒依赖者的正性情绪正确反应数目[(28.62±10.60)个]和负性情绪正确反应数目[(50.83±18.58)个]均低于健康志愿者[分别为(32
期刊
期刊
期刊
鉴别单双相抑郁是临床上的一个重要挑战,综述近年来脑影像学在鉴别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方面的发展,寻找识别双相障碍的生物学标志,以利于更好的优化临床决策。检索Pubmed、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选取"单相抑郁"或"重性抑郁症"、"双相抑郁"、"磁共振成像" "模型"等为检索词。目前直接比较单双相的结构及功能影像学研究均很少,大部分研究提示双相障碍较单相抑郁的脑损害更重,其脑结构及功能环路损害涉及不同脑
目的观察当归提取物对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抑郁行为及海马和前额叶皮质炎症因子(TNF-α,IL-6)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体质量140~160 g,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应激组、应激+氟西汀组、应激+当归组。应激、应激+氟西汀和应激+当归这三组大鼠给予为期5周的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给药组在最后3周每天分别给予当归、氟西汀药物灌胃治疗。给药结束后进行糖水偏爱、强迫游泳和旷场
婴幼儿泪囊炎临床上常见,多是新生儿鼻泪管先天性阻塞致泪道感染而成.绝大多数患儿经泪道冲洗或泪道探通术可以治愈.曾有报道治愈率达98.1%[1],但仍有极少数难治病例形成顽固
1988年3月~1995年2月,我们收治截瘫并发大粗隆部、坐骨结节部褥疮17例,均采用股二头肌肌皮瓣移位修复,术后创面Ⅰ期愈合,报告如下.
难治性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精神疾病,与重大疾病负担相关。大多数患者接受传统抗抑郁药物治疗后不能获得症状缓解,因此对临床医生而言仍是精神医学面临的难题之一。通过归纳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难治性抑郁症治疗的研究,提示目前该病的疗效仍不容乐观,但其治疗取得很大进展。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新型快速抗抑郁药、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其他药物、心理治疗、电休克治疗、经颅磁刺激、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术、深部脑刺激、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