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州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学前教育发展工作
10月14日上午,杭州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本市学前教育发展工作,原则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若干意见》《杭州市学前教育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杭州市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新建置换改造幼儿园的实施办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入园暂行管理办法》等五个学前教育相关文件。会议强调,要认真抓好五个文件的贯彻落实,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推进杭州市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邵占维,市委副书记叶明、王金财和其他市委常委参加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王国平和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列席会议。周培植、陈秋芳、沈加花、曹宝龙、江耀英等5名基层党代表应邀列席会议,与市委常委共商杭州市学前教育发展大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学前教育五个文件的说明。
5名基层党代表在发言中对五个文件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一致认为,五个文件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强,含金量高,具有较强的先导性和普惠性。五个文件的出台必将对杭州市学前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促进杭州市学前教育规范、有序、健康发展。5名基层党代表还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实际,就进一步完善五个学前教育相关文件提出了意见建议。
会议指出,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是人的奠基性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法定地位,切实把学前教育纳入教育优先发展的范畴,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像抓义务教育一样抓学前教育,把加快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作为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共建共享品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
会议强调,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必须加大投入,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投入职责和范围,多渠道筹措经费,落实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完善教育资助券制度,建立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经费保障机制。要完善布局规划,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同步建设,进一步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多渠道解决幼儿园用房问题,大力推进标准化幼儿园建设。要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逐步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养培训,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要创新办园模式,继续推进名园集团化战略,进一步开展城乡幼儿园互助共同体工作,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完善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农村办园模式,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指导和管理,促进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保障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职责,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指导,健全督导和激励机制,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
昂贵的“起跑线”何时才能平民化
十几个帐篷一溜排开,近百位市民在帐篷边排成了两条长龙。这不是某个郊区露营地,而是北京朝阳区柏林爱乐小区幼儿园门口的场景。为了给自家孩子抢一个幼儿园入园名额,不少家长彻夜排队,已经等了两三天。(《新京报》10月4日)
据了解,这次排队报名并非为今年入园,而是为明年入园。“孩子一出生我就来报名了,前两年都没报上。”一位家长说。为了给孩子抢到一个入园名额,这些排队的家长放弃了黄金周出游计划,甚至在这里过夜。然而,就算如此执著,也不一定能达成心愿,这次共招生68人,其中托班18人,小班50人,而托班排队人数已有30多人,小班排队人数也有59人。即使这样,排在队尾的家长也没有放弃——“如果前面有人走,我们就能上去。”
入园难现在已经是继看病难、买房难,又一座压在国人头上的大山。看病难和买房难是两个“老大难”,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国家已扩大医保的覆盖范围,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等等,不说效果如何,毕竟给人以希望。而“入园难”至今还没有什么政策和法规来调控和制约。“人园难”其实并不是说幼儿园的数量少,“粥少僧多”只是假象,而是性价比适中的幼儿园太少。各个城市的幼儿园现在是两极分化,要么是硬件条件好,收费昂贵的各类私立园;要么是手续不全,条件简陋但收费便宜的山寨园。而中间的、适合大众的幼儿园就那么几所,都市中大多还是靠工资吃饭的市民,这些人既没钱让孩子上私立园,又不放心把孩子交给山寨园。出路就剩下一条,只能涌向为数不多的“中间园”。几年前就报名,全家总动员拎着铺盖卷来排队,这也算是典型的中国特色了。
工资就那么多,买完柴米油盐,交完水费电费电话费,剩下的那点家底是不敢“挥霍”的,如果还要还房贷,聊表孝心,那就更捉襟见肘了。现在又诞生了这么一个“入园难”,更是要把一对原本阳光灿烂的小夫妻压得两鬓苍苍、双眼抹黑了。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或者是投资建设更多“物美价廉”的公办幼儿园,政府必须作出决策,此“山”不移动,民将不堪重负,继而拖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脚步。
家长“打造自己的幼儿园”引发关注
“公办幼儿园人学困难,学费及赞助费昂贵;私立幼儿园,多数师资缺乏,伙食堪忧,环境和活动场所不足。”针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广西南宁市一群年轻的家长近日建起了“打造我们自己的幼儿园”QQ群,另辟蹊径筹划着“为自己孩子打造一个有益身心健康的幼儿园”,这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其中反映出的社会问题亦让人深思。
在这个有近百名家长发起的QQ群里,一份《打造自己的幼儿园》草案对开办幼儿园的前景作了分析:“目前幼儿园分两种,一是公办幼儿园以及挂靠公办的民办幼儿园,其入园困难,学费及赞助费昂贵,对孩子的性格培养等方面有束缚,不利于儿童情商方面的发展;二是私立幼儿园,多数师资不足,伙食堪忧,环境和活动场所均有不足。”同时还进行了市场分析、幼儿园的经营模式及风险评估、开业成本及财务评估,对要建立的幼儿园进行了详细谋划。
“打造我们自己的幼儿园”QQ群的多数成员支持这个做法。草案的发起者是一个名叫“平沙落雁”的网友,她告诉记者,虽然家里的宝宝只有2岁多一点,她已经感到幼儿园学费的压力。她说,之前了解了幼儿园的学费,结果令她大吃一惊。经过亲友交流沟通,她发现不少家长对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比较头疼,于是萌生了自己办幼儿园的想法。她在网络上发帖相邀,发现不少家长与她不谋而合。“自己打造幼儿园”的想法得到了许多年轻家长的认同,他们都希望办一个能放心让孩子上学、费用比较能承受的幼儿园。网友“绝地英雄”提出:“租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然后让家长们各自有物供物,有力出力,共同出资进行简单装修,购买一些设备。再设一名时间充裕的家长出任固 定幼师,统筹管理。其他保育员由时间不固定的家长根据自己的时间统筹安排值班。伙食、课程、游戏等一切事情共同商议敲定。”这一想法也得到了网友的认同。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袁旭说,对于南宁市部分家长自办幼儿园的想法,她怀着复杂的心情,一是焦虑,二是欣慰。“这件事给我们传达出这样的信号:一是幼儿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二是今后办园的方向是公办和民办并举,现在民间力量已经开始行动,值得欣慰。”
北京2020年公办幼儿园将占一半以上
未来十年,北京市将实施学前教育保障项目,构建6岁以下幼儿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并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统筹规划幼儿园布局。到2020年,公办幼儿园数量要达到幼儿园总数的50%以上。
北京市教委当日公布了《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在《纲要》中提出,要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的供给能力,为适龄幼儿提供充足的入园机会,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形成以公办为主导、社区为依托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纲要》提出北京将实施四大学前教育工程,即:幼儿园新建工程,新建300所幼儿园满足全市幼儿入园需求:幼儿园改扩建工程,改扩建250所乡镇中心园、50所街道幼儿园;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化工程,改善经审批合格的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工程,培养600名具有幼儿教育专业学历的教师,开展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计划。
“神童”为何鲜有成功
英国学者最新调查发现,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神童”无法书写精彩人生。
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客座教授琼·弗里曼从1974年开始跟踪调查210名极具天赋的儿童。这些孩子在数学、美术和音乐等领域展现出过人天赋。然而,时至今日,仅有3%的人最终把年少时的“豪言壮语”变成现实。弗里曼说:“只有6名孩子取得通常意义上的成功。”她说:“六七岁时。这些孩子具有做大事的潜质,但是不少人的天赋和才能没有得到继续发展。”
弗里曼教授在调查报告中写道,不少“神童”最终人生失意的原因还在于他们无法享受正常的童年时光。
有时候,父母过于强求,给孩子过大压力,或是让他们远离同龄小伙伴,最终令他们少有伙伴。弗里曼强调:“神童’也是普通人。但他们却面临特殊挑战,尤其是不切实际的期待。”弗里曼说:“人们应当以平和心态接受这些‘神童’,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机会开发潜能并给予可靠的支持。”她还说:“童年时代的欢乐和创造力是取得一切伟大成就的基础。”
10月14日上午,杭州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本市学前教育发展工作,原则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若干意见》《杭州市学前教育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杭州市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新建置换改造幼儿园的实施办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入园暂行管理办法》等五个学前教育相关文件。会议强调,要认真抓好五个文件的贯彻落实,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推进杭州市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邵占维,市委副书记叶明、王金财和其他市委常委参加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王国平和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列席会议。周培植、陈秋芳、沈加花、曹宝龙、江耀英等5名基层党代表应邀列席会议,与市委常委共商杭州市学前教育发展大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学前教育五个文件的说明。
5名基层党代表在发言中对五个文件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一致认为,五个文件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强,含金量高,具有较强的先导性和普惠性。五个文件的出台必将对杭州市学前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促进杭州市学前教育规范、有序、健康发展。5名基层党代表还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实际,就进一步完善五个学前教育相关文件提出了意见建议。
会议指出,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是人的奠基性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法定地位,切实把学前教育纳入教育优先发展的范畴,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像抓义务教育一样抓学前教育,把加快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作为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共建共享品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
会议强调,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必须加大投入,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投入职责和范围,多渠道筹措经费,落实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完善教育资助券制度,建立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经费保障机制。要完善布局规划,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同步建设,进一步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多渠道解决幼儿园用房问题,大力推进标准化幼儿园建设。要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逐步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养培训,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要创新办园模式,继续推进名园集团化战略,进一步开展城乡幼儿园互助共同体工作,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完善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农村办园模式,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指导和管理,促进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保障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职责,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指导,健全督导和激励机制,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
昂贵的“起跑线”何时才能平民化
十几个帐篷一溜排开,近百位市民在帐篷边排成了两条长龙。这不是某个郊区露营地,而是北京朝阳区柏林爱乐小区幼儿园门口的场景。为了给自家孩子抢一个幼儿园入园名额,不少家长彻夜排队,已经等了两三天。(《新京报》10月4日)
据了解,这次排队报名并非为今年入园,而是为明年入园。“孩子一出生我就来报名了,前两年都没报上。”一位家长说。为了给孩子抢到一个入园名额,这些排队的家长放弃了黄金周出游计划,甚至在这里过夜。然而,就算如此执著,也不一定能达成心愿,这次共招生68人,其中托班18人,小班50人,而托班排队人数已有30多人,小班排队人数也有59人。即使这样,排在队尾的家长也没有放弃——“如果前面有人走,我们就能上去。”
入园难现在已经是继看病难、买房难,又一座压在国人头上的大山。看病难和买房难是两个“老大难”,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国家已扩大医保的覆盖范围,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等等,不说效果如何,毕竟给人以希望。而“入园难”至今还没有什么政策和法规来调控和制约。“人园难”其实并不是说幼儿园的数量少,“粥少僧多”只是假象,而是性价比适中的幼儿园太少。各个城市的幼儿园现在是两极分化,要么是硬件条件好,收费昂贵的各类私立园;要么是手续不全,条件简陋但收费便宜的山寨园。而中间的、适合大众的幼儿园就那么几所,都市中大多还是靠工资吃饭的市民,这些人既没钱让孩子上私立园,又不放心把孩子交给山寨园。出路就剩下一条,只能涌向为数不多的“中间园”。几年前就报名,全家总动员拎着铺盖卷来排队,这也算是典型的中国特色了。
工资就那么多,买完柴米油盐,交完水费电费电话费,剩下的那点家底是不敢“挥霍”的,如果还要还房贷,聊表孝心,那就更捉襟见肘了。现在又诞生了这么一个“入园难”,更是要把一对原本阳光灿烂的小夫妻压得两鬓苍苍、双眼抹黑了。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或者是投资建设更多“物美价廉”的公办幼儿园,政府必须作出决策,此“山”不移动,民将不堪重负,继而拖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脚步。
家长“打造自己的幼儿园”引发关注
“公办幼儿园人学困难,学费及赞助费昂贵;私立幼儿园,多数师资缺乏,伙食堪忧,环境和活动场所不足。”针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广西南宁市一群年轻的家长近日建起了“打造我们自己的幼儿园”QQ群,另辟蹊径筹划着“为自己孩子打造一个有益身心健康的幼儿园”,这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其中反映出的社会问题亦让人深思。
在这个有近百名家长发起的QQ群里,一份《打造自己的幼儿园》草案对开办幼儿园的前景作了分析:“目前幼儿园分两种,一是公办幼儿园以及挂靠公办的民办幼儿园,其入园困难,学费及赞助费昂贵,对孩子的性格培养等方面有束缚,不利于儿童情商方面的发展;二是私立幼儿园,多数师资不足,伙食堪忧,环境和活动场所均有不足。”同时还进行了市场分析、幼儿园的经营模式及风险评估、开业成本及财务评估,对要建立的幼儿园进行了详细谋划。
“打造我们自己的幼儿园”QQ群的多数成员支持这个做法。草案的发起者是一个名叫“平沙落雁”的网友,她告诉记者,虽然家里的宝宝只有2岁多一点,她已经感到幼儿园学费的压力。她说,之前了解了幼儿园的学费,结果令她大吃一惊。经过亲友交流沟通,她发现不少家长对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比较头疼,于是萌生了自己办幼儿园的想法。她在网络上发帖相邀,发现不少家长与她不谋而合。“自己打造幼儿园”的想法得到了许多年轻家长的认同,他们都希望办一个能放心让孩子上学、费用比较能承受的幼儿园。网友“绝地英雄”提出:“租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然后让家长们各自有物供物,有力出力,共同出资进行简单装修,购买一些设备。再设一名时间充裕的家长出任固 定幼师,统筹管理。其他保育员由时间不固定的家长根据自己的时间统筹安排值班。伙食、课程、游戏等一切事情共同商议敲定。”这一想法也得到了网友的认同。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袁旭说,对于南宁市部分家长自办幼儿园的想法,她怀着复杂的心情,一是焦虑,二是欣慰。“这件事给我们传达出这样的信号:一是幼儿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二是今后办园的方向是公办和民办并举,现在民间力量已经开始行动,值得欣慰。”
北京2020年公办幼儿园将占一半以上
未来十年,北京市将实施学前教育保障项目,构建6岁以下幼儿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并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统筹规划幼儿园布局。到2020年,公办幼儿园数量要达到幼儿园总数的50%以上。
北京市教委当日公布了《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在《纲要》中提出,要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的供给能力,为适龄幼儿提供充足的入园机会,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形成以公办为主导、社区为依托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纲要》提出北京将实施四大学前教育工程,即:幼儿园新建工程,新建300所幼儿园满足全市幼儿入园需求:幼儿园改扩建工程,改扩建250所乡镇中心园、50所街道幼儿园;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化工程,改善经审批合格的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工程,培养600名具有幼儿教育专业学历的教师,开展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计划。
“神童”为何鲜有成功
英国学者最新调查发现,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神童”无法书写精彩人生。
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客座教授琼·弗里曼从1974年开始跟踪调查210名极具天赋的儿童。这些孩子在数学、美术和音乐等领域展现出过人天赋。然而,时至今日,仅有3%的人最终把年少时的“豪言壮语”变成现实。弗里曼说:“只有6名孩子取得通常意义上的成功。”她说:“六七岁时。这些孩子具有做大事的潜质,但是不少人的天赋和才能没有得到继续发展。”
弗里曼教授在调查报告中写道,不少“神童”最终人生失意的原因还在于他们无法享受正常的童年时光。
有时候,父母过于强求,给孩子过大压力,或是让他们远离同龄小伙伴,最终令他们少有伙伴。弗里曼强调:“神童’也是普通人。但他们却面临特殊挑战,尤其是不切实际的期待。”弗里曼说:“人们应当以平和心态接受这些‘神童’,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机会开发潜能并给予可靠的支持。”她还说:“童年时代的欢乐和创造力是取得一切伟大成就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