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辉煌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564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诞生在穷乡僻壤
  却像凌云的海燕那样
  天赐一对矫健的翅膀
  始终怀着冲天的梦想
  迎着二十一世纪的曙光
  各行各业深度改革开放
  汽车领域打开了更大的门窗
  东风与日产挽起了合作的臂膀
  海燕的梦想乘势起航
  飛离鄂西村庄,栖息诸葛草堂
  穿过炎帝故里,落户长江水乡
  奏响工业史上壮丽的篇章
  十年雨雪风霜,十年茁壮成长
  十年稳健拼搏,十年荣耀辉煌
  研发水平如开花芝麻节节升档
  车型品种似串串葡萄硕果累累
  市场份额如盈月海潮不断上涨
  综合实力像雨后春笋蓬勃昂扬
  听——
  “东风”吹来
  谈起“天龙”, “天锦”,人人夸奖“大力神”
  说到“乘龙” ,“霸龙”,个个竖起“大拇指”
  看——
  “天赖”之间
  “蓝鸟”的“骊威”多么“琪达”、“骏逸”
  “楼兰”之“逍客”好不“奇骏”、“阳光”
  赞——
  “风行”大地
  “劲卡”,“梦卡”,都是挣钱“多利卡”
  “金霸”,“康霸”,皆为赢利“小霸王”
  从武当山麓到伊犁牧场
  华夏神州,到处都有你“双燕”的翅膀
  从前门广场到青藏高岗
  长城内外,随处可见你负重奔驰的脊梁
  从柳江之滨到西子湖畔
  五湖四海,皆有你的种子在成长
  从黄鹤楼边到金字塔旁
  世界各地,全球都能听见你的引擎在欢唱
  “十八大”翻开美丽中国的灿烂乐章
  海燕又将放飞全新的梦想
  车轮滚滚,启动最大牵引力量
  振兴中华,直奔小康
其他文献
易思玲勇夺首金  雏凤清于老凤声,初征奥运露峥嵘。  精英有幸施佳技,小将平和奋力耕。  向往茹辛曾厚积,今朝沉稳要争鸣。  紧跟最后三枪发,首夺金牌笑脸盈。  孙扬夺400米自由泳冠军  并破奥运纪录  石破天惊吼一声,男儿今日虎威生。  当年奥运曾前列,此刻雄风压众英。  今晋冠军凭刻苦,再征载史是尖兵。  非凡气势谁能料,连夺金牌君勿惊。  乒乓球男单决赛王皓居亚军  直拍横挥创意多,金牌错
期刊
《现代汉语词典》上说我们是鸟类一科,嘴扁腿短,趾间有蹼,善游泳。肉可吃,毛可以用来絮被子、填充枕头。词典说得这么清楚,你们知道我是谁了吧?  对,是鸭子!  我不知我从哪里来,更不知道爸爸妈妈是谁。听说人类是三岁记事,而我们鸭子只要三天就能记住事。也就是说,钻出蛋壳后那三天在哪里,我是不知道的,到我能记住事,我和我的伙伴们就在这里了。我管每天来为我们送饭送水的人叫妈妈。这样称呼她,我想不会错。叫人
期刊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史有泾渭之分,书有碑帖之变,当代书法就是泾渭交融之延续。孰碑孰帖已然不辨,但其源头却始终还在那里。平凉在六盘山东麓,横跨陇山,乃泾河途经之地,自古以来,此地名家辈出,如汉末张芝、西晋索靖。又因平凉东接陕西,为古长安之门户,有多少文人墨客曾造访于此,据载李商隐曾蛰居泾川长达七八年之久。范仲淹、林则徐、左宗棠等先贤,都为此地留下不少名篇遗迹。又如近世于右任,其母为平凉静宁县人,
期刊
段炼,原名段体忠,号南园子。1943年生,安徽亳州人,定居郑州。长期从事书法教育和组织工作,1991年应邀出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扩大会,2008年4月应邀率团参加韩国第12届世界书法大展颁奖大会。多次在北京、河南、安徽、四川、广州等地举办个展、联展,并出版作品集多部。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中国书法院院长,《尚艺书法》杂志主编。    时间:2011年9月18日  地点:河南省中国书法院
期刊
何连海,1972年出生于江苏连云港市。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七十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全国流行印风艺委会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南京印社副秘书长,江苏省连云港市书协副主席、秘书长,苍梧印社社长。现供职于连云港市文联,特聘任教于西安交通大学书法系。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兰亭奖,全国展及中青展等大型展览。曾获“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精品展”金奖、“全国林散之奖”等。《中国书法》
期刊
有的人一出世就明白  有的人活一世都糊涂  当记忆如同暴涨的河流  冲破生如夏花的长廊  我们迎来了自己的节日  十年 一个生命的轮回  当庆典的钟声  在岁月的行囊响起  经历过的或者没有经历过的  都在潺潺的流水中洗净铅华  进而浓缩成不能忘却的记忆  踏石有痕 抓铁有印  我们的日子莫辨开头  也无需去寻找结尾  因了琴瑟和鸣 心手相牵  我们共同弹拨了一曲  绵软悠长的旋律  情由心动 夢
期刊
合资十年改变一生詹明星  平心而论,合资对商用车的员工生活并无多少改变,并没有当初想象的所谓高收入,工厂也没有得到大手笔的投资。可以说: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然而,就我个人而言,我从合资中受惠很多,它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交给了我工作方法,从而也改变了我的一生。  十年前合资时,我还是车间的一名维修工,整天像个黑人一样与黒砂打交道,我以为这就是我的人生。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车间工会主席的
期刊
平心而论,合资对商用车的员工生活并无多少改变,并没有当初想象的所谓高收入,工厂也没有得到大手笔的投资。可以说: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然而,就我个人而言,我从合资中受惠很多,它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交给了我工作方法,从而也改变了我的一生。  十年前合资时,我还是车间的一名维修工,整天像个黑人一样与黒砂打交道,我以为这就是我的人生。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车间工会主席的竞选,无意间全票当选,本以
期刊
东风有限十周年庆艺术類获奖作品展
期刊
高志远和李晓建是大学同班同学,分在不同的专业厂,但待遇相差极大。李晓建在一个重要的整机厂,而高志远在一个零部件厂,高志远的年收入一般只有李晓建的三分之一。虽然他俩都负责各自部门本领域的工作,但李晓建是科长,手下10来个人,高志远是组长,手下七八个人。表面来看,厂里对高志远很重视,本领域什么项目都会安排高志远去做,隔三差五高就能评个先进被厂里表彰一下。高志远平时跟人谈起,一副知足常乐的笑面孔。只有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