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对于小学美术教育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内涵修养。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本文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浅析,提出小学美术教学中个性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教育;个性培养
  一、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越来越迅速,素质教育的进程也在不断地推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美术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学美术教育要实现其自身的发展,就必须要相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实现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个性。因此本文将着重论述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二、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存在的问题
  (一)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方法较单一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校对教学目标認识模糊,大多认为美术课程与学习成绩不挂钩,故美术课堂教学方法通常较单一。许多教师无积极备课习惯,课堂教学时将自己绘画成果安排学生模仿,且未围绕美术知识方面开展相关活动,从而极大阻碍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小学生单纯的被动接受与被动模仿教师,这对其个性思维与想象力均产生极大阻碍,长时间发展将导致小学生的个性严重缺失。
  (二) 老师干预过重
  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很少,一旦有交流,必然是老师要求学生应该怎么做,不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化为目的,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不能给学生留下自己创作的空间。小学美术教育,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当中,往往都是以老师为中心,并且老师以自己的审美观点来要求学生的作品。小学的美术作业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个性能力来完成,但是实际中老师会依据自己的主观思想,过度的干预学生的作品,明确规定应该如何做,这就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限制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 小学美术教学中小学生的个性审美较压抑
  现代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与发展方向为重点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审美,其亦是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基础。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大多教师对小学生的个性审美培养不加以重视,且扼杀小学生独特的想法,不仅致使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降低,而且对其个性发挥产生阻碍。此外,当前教育模式仅以升学率作为衡量标准,导致教师仅注重小学生基础教育,而忽视美术教育、体育教育等其他素质教育,压抑小学生个性审美,这不仅影响小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而且阻碍其个性发展。
  三、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的措施
  (一) 根据学生特点培养个性
  不同学生的性格均存在差异,因此美术教师可依据学生具备的不同特点与性格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内向、害羞的学生而言,其绘画时耐心更足,且看待事物更深刻,因此构图时更谨慎,对色彩的匀称度与内容细腻度要求更高,但降低绘画艺术张力;对于性格活泼的学生而言,其画风较天马行空,且作品想象力丰富、大胆,但粗线条创作,使得学生难以掌握好细节,绘画内容上欠缺深度。因此,教师针对上述不同性格学生,可依据其美术创造所表现的特点,对其予以特定训练,并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及模式,使其结合各自性格特点予以创造,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艺术潜力。除此之外,不同性别的学生绘画时侧重点通常亦不同,例如女学生绘画汽车时更注重汽车的颜色与装饰,而男学生则侧重于汽车性能与造型方面。因此,美术教师可鼓励学生依据自身兴趣进行绘画,并对其作品加以奖励,以增强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其美术水平得以有效发展。
  (二)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我国,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只是为了考试去学习,老师的讲课比较呆板,不带有感情色彩,自己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不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这就等于束缚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活跃起来,快乐的学习,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学习一个新知识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先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发挥自己意见,共同来完成一幅作品,然后派出小组代表对作品进行讲解,最后老师可以进行简单的评价和比较,与学生一起选出优秀的作品,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这种比赛的形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
  (三) 学会抓住课堂上有利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激励与诱导,让学生能够主动展示自己的个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努力抓住课堂上的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愿意并且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在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调每一个个体的观察,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对同一幅作品发表属于自己的看法。在美术作品欣赏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个性,欣赏作品可以以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理由。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要为学生设置标准答案,对于学生不同的观点要给出鼓励与肯定。在美术的创作中,鼓励学生彰显出自己的个性。在小学美术的学习中,学生的个性往往是可以通过美术作品来表现出来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求,鼓励学生在作业中不断彰显个性,对作业的要求要设置得张弛有度,既有硬性规定,也要有其他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选择的权利,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挥。
  四、 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重视起来,发现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应试教育下的简单的教学方法,防止老师的过度干涉,认识小学美术教学中个性培养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全面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杰.论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审美情趣培养[J].时代教育,2012(22).
  [2]王香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堂对话的案例研究美术学[D].浙江师范大学,2012.
  [3]王颖.把学习美术的快乐还给孩子——小学低段的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3(21).
  作者简介:
  熊春花,重庆市,重庆市丰都县龙河镇中心校。
其他文献
(一) 1990年我省整个金融形势看好,各项存款稳定增长,城乡储蓄上升较多;信贷投向基本合理,重点支持对象明确;现金回笼增加,货币比较稳定。一年来,金融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
摘 要:在《水浒传》这一部小说里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个具备多重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武松追求正义,同时也具备现实主义的心理特点,并且武松的个人性格和社会关系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在《水浒传》里面通过多种细节刻画了武松正义、矛盾等不同的性格要素,成为小说中一个极为鲜活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水浒传;武松;性格特征  一、 武松的正直善良  《水浒传》主要表现的主题是“官逼民反”,武松作为作品主要塑造
最近几年脱口秀节目在中国大陆备受欢迎,最为代表的节目就是《金星秀》。在人际交往日益重要的今天,沟通及自我演讲的语言尤为重要。本文选择了由金星制作、东方卫视播出的大
摘要:信息技术是初中重要的一门学习科目,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促进学生自学与探究能力的发展,本文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入手,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三个重要环节进行了解释,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 引言  翻转课堂是随着教育改
摘要:初中语文课本收录了大量文言文篇章。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令“文”和“言”结合并重,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当深思熟虑之事。下面,笔者将自“多媒体教学构建文言文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疏通全文”“精读、剖析文章,帮助学生把握重点文言词汇、句式”“文言文翻译和习题练习并重,巩固‘文’‘言’知识”三方面入手,对此进行浅显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智慧教学;翻转课堂;初中数学  文言文是中
经济的良性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在实践平台上的应用以及创新,随着知识管理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管理的内外环境也发生着重大的转变,从而推动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
摘要:近年来,教育部门提出了新课改理念,我国校园也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改革工作,而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开展更多的是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也为小学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其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整体素质情况,因此,班主任教育工作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一定的改革。本文提出柔性管理模式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帮助小学班主任改善传统的管理工作手段,提高
当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旨在培养具有高水平应用能力的专业性人才。英语专业应当顺应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加强教学改革。然而,当前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考核体系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保护形势显得十分严峻,耕地数量的逐年锐减,粮食安全问题也切切实实摆在了国人面前。因此,巩固和加强农业
对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从新时期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入手,探究其原因并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