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探究·合作·交流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f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一种学习方式。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尝试提高合作探究能力;通过交流反馈,汇报展示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启迪,共同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激趣;合作;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如何更好地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把学生的个性探究和小组的合作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带着这个问题,笔者结合韶关市《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内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讲故事、摆实物、录音、录像、演示、表演等都是創设情境、激励探究的有效方法。
  1.从生活中现象中激发探究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搭建平台,让学生在贴近生活、贴近实践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更容易找到学习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例如,学习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应用(四)》时,笔者课前布置学生到银行了解储蓄知识,把银行存款利率的一年利率,两年利率,五年级利率等都一一记录下来。上课伊始,笔者创设了一个情境:叶老师把20000元存入银行两年,她能得到多少钱呢?学生通过昨天的记录,马上能够知道叶老师的所得钱数。通过这一设计,学生结合题目很快理解了“本金”“利息”“利率”以及其它调查中获得的信息,紧接着制造了“两年后怎样得到利息总额最多”这个认知冲突,从而形成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也使生涩的知识变成了生动的例子,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2.在动手实践中激发探究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了探究的兴趣。结合同学们的年龄特点,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通过多形式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新知。例如,教学六年级数学《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时,笔者通过四个活动带领学生探究莫比乌斯带的神奇之处。:
  第一个活动:涂一涂。分别在普通纸杯和“神奇的带子”上各取一点,从这一点开始涂色,不超过边缘位置,一直涂下去,涂完后大家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涂色活动发现,普通纸杯上的颜色只涂了一个面,“神奇的带子”每一面都涂色了,大家的兴趣马上被调动了起来。
  第二个活动:剪一剪。让学生取出两张预先准备的长方形纸条,每张长方形纸条中间画一条线,分别做成一个普通纸环和一条“神奇的带子”,再用剪刀沿着纸条上的虚线剪开,同学们通过剪纸条,交流后得出了结论:普通纸环一分为二,“神奇的带子”不但没有一分为二,反而被剪成一个两倍长的纸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
  第三个活动:剪一剪。要求学生把纸条平均分成三份画上虚线,做成“神奇的带子”,再用剪刀沿着纸条上的虚线剪开,通过剪的活动,学生在交流中又发现: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
  第四个活动:想一想。如果按要求剪成四等份、五等份、六等份,结果会怎样?大家立即互相探究,得出了最终的结论。就这样,整节课通过“想一想”“涂一涂”“剪一剪”的实践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尝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归根结底是由学习主体自己主导和完成的。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搭积木比赛》一课中,笔者让学生在小组里通过画、剪、粘、修改等工序制作8个小正方体,然后组织学生玩“你搭我画”的游戏,指导学生在方格纸中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这样的课堂设计不仅保证了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共同学习、通力协作的乐趣。再如学习《反弹高度》时,笔者让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组内分好持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和记录人员,分组研究“篮球、足球、兵乓球从高处落地后反弹”这一自然现象,进一步提高了合作探究能力。
  三、交流反馈,汇报展示
  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探究、交流、汇报,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启迪,共同提高。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组合图形》时,笔者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和汇报展示,大家发现: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把组合图形分割成多个简单的平面图形,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这几个平面图形面积之和或之差,最终得以下多种解答方法。
  四、及时评价,激励成功
  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实践过程中,通过自我评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起到激励成功、扬长避短的效果。如在教学《这月我当家》时,通过计算各项收支对比,一部分学生发现:表面上家里收入挺大的,但是支出也不少,存点钱还真不容易。笔者听到他们的感慨后及时肯定他的发现,赞扬他们是“生活的有心人”,结果班上同学都纷纷表示要改掉过生日铺张浪费的坏习惯。又如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一些学生往往能做到“一题多解”,笔者及时肯定他们的发现,表扬他们是“爱动脑”的好孩子,结果这一部分学生对分数应用题越学越有干劲。
  数学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我们要把学生的个性探究和小组的合作探究有机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搭建平台,把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不断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能力就一定会有很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刚,杜静.“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物理,2003.
其他文献
本报综合消息 4月15日,由教育部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苏州拉开大幕,来自全国31个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區的万余名师生参加了现场展演活动。广东省教育厅邱克楠副巡视员带领我省广东实验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深圳中学、深圳市高级中学、佛山市南海区南海执信中学、东莞市济川中学、珠海市第十一中学、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宫、佛山市
【摘要】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每一个孩子都有成长的空间。因材施教是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懂得的原则,而对于特殊孩子的教育,正因为他们都不是健全的,我们更不能只凭耐心和爱心,还应讲究方式方法。笔者从一个唐氏综合症孩子的教育故事中受到启发,探索“寓严于爱”“寓乐于学”和“寓教于行”“三寓”教育方法,努力发掘孩子的潜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三寓”;特殊孩子
【摘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缺乏有效的沟通,在性格、品德、心理、学业方面都存在问题,这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基于此,分析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发挥学校、政府、家庭的重要作用,加大教育力度十分重要,是提高留守儿童教育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留守儿童群体人数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以“师传生受,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导,教学行为主线单一,填灌现象充斥课堂,所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灵性和悟性也被无情扼杀。实施课程改革之后,教学手段多样了,教学内容丰富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但在常态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习惯了练习的、分析的、理解的语文课堂,习惯了从“语言文字——思想感情——语言文字”的教学模式,却不习惯感悟的、动情的、个性的、充满灵性的语文课堂
【摘要】在习作中,为了寻找一种省时高效的训练方法,减轻老师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兴趣,尝试“以点带面”的研究。老师充当作文批改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而学生则由被动的配角变为主角,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体和实施者。使作文教学充满乐趣,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以点带面;下放权力;全面提升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怕作文,感到作文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对写作持消极态度,是困扰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在课堂
【摘要】当前,农村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差,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影响着老师的教育教学。因此,本文研究分析了造成农村初中生现代文阅读差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对策,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生;现代文阅读;主观题  纵观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的分值一般为15-18分,占试卷总分的13%左右;试题材料源自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时代特点;试题旨在引导学生
【摘要】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诗歌抒写的是诗人的生,诗歌的育人价值在于通过阅读诗歌,理解诗歌,了解诗人的生活时代,感悟诗人的情怀。教师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如何渗透,把这些育人价值传递给学生?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围绕“听诗史,识诗人——晓诗事,明诗人——知劫难 懂诗人——齐诵读,同升华”这几个环节展开教学,逐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对话,从诗人的苦难人生中感悟诗人的“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小学教育应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按照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探究了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为了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主体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的通知》(粤教基[2019]16号)要求,广东教育学会将受理有关部门、单位、社会组织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的具体申报和初核工作。请申报单位认真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的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要求,如实申报。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申报时间与方式  (一)请申报单位登录广东教育学会网站(www.gdjyxh.or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现代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化,微課作为信息化教育的有益尝试,率先走进学校课堂。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就是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其达到认识社会、提升自己的目的。鉴于时间、空间的局限性,综合实践活动课始终难以发挥它的最大效用。笔者尝试将专题系列微课引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促成多元化的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专题系列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