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新闻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分析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c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传播专业特别是广电新闻传播专业,对于基础课程实验开设十分必要。对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要实现新闻采写编播都离不开技术,现代社会已不是过去纸和笔的时代了,而是现代的电与机时代了,一切都电子化了。因此文科的新闻传播专业特别是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学专业离不开设备,在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中就离不开实验与实验教学、实践训练。本文就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广播电视技术基础》课程实验进行全面分析。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技术基础》课程性质与设计
  
  据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设计规划《广播电视技术基础》课程,同时编制教学大纲。据教学大纲要求,《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属于技术基础必修课程,主要对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电视制作设备及视频信号技术有全面、系统的认识与应用,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分成上下两个部分,总共87学时;上部分主要掌握音视频信号,用36学时完成,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下部分主要掌握支撑音视频信号的摄录编播广播电视新闻的设备,用51学时完成,其中理论教学34学时、实验教学17学时。
  该课程的实验部分是对学生应掌握的电视制作系统的应用能力进行教学设计,从电视视频信号与设备人手对各类电视制作系统设备接人,操作使用中“应知”、“应会”的操作性技术知识和技能,设计9个实验项目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电声基础》、《拾音录音》、《黑白电视图像与信号》、《彩色电视图像与信号》、《电视卫星系统》、《彩色摄像机结构和测试》、《录像机结构与测试》、《视频切换台》、《数字视频压缩格式与图像的主观评价》。
  这些实验项目主要是验证我们在理论教学部分阐述的一些知识点,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由于有一定的数理学科知识作为基础,还是方便掌握的,但对于新闻专业的文科学生来说,却是相当抽象和难以接受的。经过几年的摸索发现,对于文科特色的同学开设《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实验课程,不能纯粹开设验证性的实验,而应该注重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由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将学生的兴趣挖掘出来。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已经在部分实验里作了改革尝试,发现效果比较理想,很多同学对本课程实验的“畏惧”转换为了喜欢,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他们在课外时间还主动到实验室来进行探索,改变了以往对实验采取应付性的态度,进而良性循环,在理论部分和后续同类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
  因此,对高校文科型的同学开设《广播电视技术基础》课程的实验内容,通过实验教学的改革,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强化理论知识的理解,使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项目设计方案、实施途径与方法分析
  
  通过对《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实验项目设计与实施,对方案、实施途径与方法分析认为:
  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广播电视技术基础》是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活化课程教学的“主动作业”,也是衡量其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更新实验内容,使综合与设计性实验教学项目达到绝大部分。
  优化设计实验教学内容。为使实验课程达到其实验教学目的,首先要对课程涉及的实验内容精心安排,在进度上做到循序渐进,先基础、简单、局部,后扩展、复杂和整体;在基础、简单、局部中求细节,在扩展、复杂和整体中求协调与连贯;在实验教学进度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其次要突出实验教学重点内容,即每次实验课只安排1到2个重点内容。此外简化与本次实验课程重点内容无关的实验操作過程,以真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网络学习平台,科学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实验教学从纯粹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实验室建成开放性实验室(目前我们数字媒体实验中心正在申报高校特色优势学科“视觉传播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室”项目),使学生有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预约实验时间,来完成实验教学内容的学习,同时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评价、教学理念上都注入新的内容。
  改革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教学中非常重要,我们将逐渐从总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从关注最后的结果向关注学习的过程转变;在评价的方法上,从强调测试向强调评价的立体综合、多层次、全方位发展。这样就能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责任,使学生由以前被动的测试者变成了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和主考官转变为反思的指导者。
  创新实验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因此要将创新意识与研究能力的培养融合到各个实验环节和过程中。实验中心各专业实验室也成为一个开放的创新实践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以科研项目模式通过这一平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不断积累和创新实验教学的资源。同时随着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模式的转换,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也应有所创新,以适应整个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通过改革,《广播电视技术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设计方案见表一:
  通过对《广播电视技术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方案与改革,经过两年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结果表明,从课时、学期、理论、实验设计都较为合理,达到了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目标与要求,为学生学习下一阶段新闻采写摄录编播相关专业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一    媒体的产业化转型强化了整个行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其结果是媒体经营者不自觉地将服务目标人群偏向那些经济收入较高、有一定社会地位、在生活时尚和消费潮流方面居主导地位的强势阶层。那些由于掌握社会资源很少、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差、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弱势群体权益,则容易被媒体所忽视。  实事求是地讲,媒体上关于弱势群体的新闻不算少,其中不乏对他们的痛苦和不幸表达怜悯、呼吁社会伸出援助之手的。但
期刊
进入21世纪,高招艺术类考生热潮(简称“艺考热”)持续升温,考生队伍逐年增大。伴随着“艺考热”,高校专业设置的“艺术热”、为考生考前强化专业培训的“考前班热”,有关围绕艺术考生而谋取经济利益的“艺考经济热”,以及受“艺考”和艺术市场炒作的“艺术文化热”等现象相继出现。这种特殊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艺考热”与传媒娱乐化趋势    报考艺术类的考生为什么越来越多?概括地说,一
期刊
新闻媒体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面对各种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媒体的危机传播机制贯穿于整个危机的始终,分别存在于潜伏期、爆发期、延续期和痊愈期四个阶段。“根据芬克的危机阶段理论,危机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传播者要在了解这些特征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传播手段,才能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而网络媒体则可以利用其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特殊的传播方式,在危机传播的四个阶段组织有效的运作
期刊
一条短信让全国谈橘色变。2008年9月,四川旺苍县的橘子感染了大实蝇疫情,但并未出县。然而,因为一条“别吃橘子”的短信,这种水果在大半个中国严重滞销。9月21日,四川旺苍县新生村村民首次发现自家的柑橘里有一条米粒长的虫子爬了出来。此后即有相关传闻开始通过手机散布。23日,旺苍县农业局将情况上报到广元市农业局。3天后,普查结果出炉。蛆果主要集中在尚武、白水、嘉川三镇。10月4日、5日《华西都市报》首
期刊
近些年,笔者有幸参与了大河报社众多重大新闻报道的后方编辑统筹,远的有“神五”、“神六”及嫦娥一号飞天等,近的有2006年~2008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球央行联手救市等;大型的統筹有2003年-2008年全国及河南“两会”、普京访问少林寺、“神舟七号”巡天等,小型的有克林顿访问河南、2008年中国郑州旅交会等。衔命统筹,一些经验,愿与同仁探讨
期刊
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在与主流文化的交流中,始终都处于劣势的地位,其生存的基础和空间被不断地“抽空”或“挤压”,其生存条件越来越艰难,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主流文化占领了大部分的传播媒介、传播渠道、媒体受众。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使其价值得以体现,必须从传播人手,提高传播的力度和效果,才能在与主流文化的交流中获得自己应有的地位。文化传播的最大作用是:通过对某种文化的
期刊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崇尚反思的民族。纪念性活动不仅成为连接岁月的链条,也是新闻媒体各显身手的重头戏。网络媒体作为后起之秀,其语境下的纪念性专题呈现着时效性、大容量、多媒体、交互性等特征。综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网络专题,人民网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型专题报道”和新浪网的“中国式奋斗”显得卓尔不群,思通三十载,视接海内外,既充分发挥了网络媒体的优势,又各具特色:一个大气磅礴
期刊
经济新闻是以报道人类社会最新经济活动和最新自然经济现象为内容的新闻。它是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经济新闻拥有广泛的受众,它是多数人关注的新闻。然而,在众多的经济新闻中,可读性强的、读者满意的经济新闻却不多。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当然,相对其他新闻,经济新闻总是先天不足——较之时政新闻缺少显著性,较之科技新闻缺少知识性,较之社会及文体新闻缺少趣味性,由此而来的还有专业
期刊
借由互联网上的“女大学生”这一众说纷纭的问题,本文试图使用搜索引擎谷歌(Google)以“女大学生”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并对搜索结果进行内容分析,在对女大学生的网络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描绘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搜索结果的数据分析,从信源、匿名性、交互性、信息形式等方面显示一些互联网上信息和言论的特点,并试图分析其成因。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就某一时点使用搜索引擎谷歌(Google)以“
期刊
对于消息,导语是消息的精华,也是消息的灵魂;对于记者而言,导语是一块战略要地,用寸土寸金来形容都不为过。新闻从业人员有这样的共识:如果你用两个小时写稿子,得花一个半小时写导语:好的导语,标志着好的稿件完成了一大半。事实上,即使是一名有多年实践经验的熟练记者,仍然要面对导语苦思冥想,因为导语写作是一门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艺术。  关于文章结构的美学范式,我国古人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作为消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