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的纪念性专题制作要义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dan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崇尚反思的民族。纪念性活动不仅成为连接岁月的链条,也是新闻媒体各显身手的重头戏。网络媒体作为后起之秀,其语境下的纪念性专题呈现着时效性、大容量、多媒体、交互性等特征。综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网络专题,人民网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型专题报道”和新浪网的“中国式奋斗”显得卓尔不群,思通三十载,视接海内外,既充分发挥了网络媒体的优势,又各具特色:一个大气磅礴,一个新颖活泼,足以成为网络媒体纪念性专题可以吸取的范式。
  
  万紫千红总是春:两个专题相似之处解读
  
  匠心独运的风格定位凸显时代特征。三十年,人生可称而立,国家可见枯荣。如此深远的意义必定要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专题要体现恢弘的风格,彰显磅礴的气势。而这种风格定位的传播必定要通过符号化来实现,即构建一套完整的符号识别系统,通过具体符号系统化的视觉传达,直接进入受众的大脑,使其在进行符号解读的过程中留下对该风格的视觉影像。人民网和新浪网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朱红和深蓝作为网页的主色调,在喜庆中透出庄重。人民网在醒目位置浓墨重彩地引用了一段胡锦涛主席的话,开宗明义地概括了专题的核心,专题中配发的文字、图片等传播符号也多着眼全局;新浪网则在专题标题的背后极尽磅礴地涂一道滔天的巨浪,并将《改革开放30年影像记录》与《中国时尚30年变迁》的幻灯片一起在醒目位置上流动展示,表现出该专题见微知著、轻松活泼的风格。这些带着浓厚时代气息的视听符号经过系统化的传播,恰到好处地使受众对这两个专题的风格定位心领神会。
  动态多元的报道形式丰满专题内涵。网络媒体特有的“超文本结构”将图、文、声、像交错互联,让网络专题图文并茂、视听共赏。这种传播符号的集成及其通过超链接实现的平行、交叉结构的使用,使网络专题的内涵愈加丰满,增加了受众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例如人民网的“在线视频”栏目,就是用一个个小短片的形式展示三十年来中国各行各业取得的显著成就;新浪网的“龙跃于渊”栏目与其说是网络视频,不如说是可以手动的电视节目;新浪网还推出电子杂志《中国志》,逐年追溯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迁。另外,在专题的组织报道上,两个网站都注意到了不同题材稿件、不同来源稿件、不同时态稿件之间的配合,涵盖了新闻报道、讲述、評论、博客等多种。多种报道形式让专题呈现出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为受众奉献了一道异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纵横捭闺的专题内容深化议程设置。根据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媒介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突出重视。因而网络专题议程设置的成功、深化与否,直接关系到该专题的传播效果。而网络的广容性使背景性信息、前瞻性信息等多种新闻资源的交叉运用成为可能,这就使网络专题内容无论是从横向上还是纵向上,都显得十分丰富,体现出一种“拟态环境”的“强势”,并以此来设置并逐步深化人们心中的“议程”。人民网和新浪网突破了其他网站同质性专题的“晒历史”、“说现在”、“访人物”三部曲,在纵向上增加了对改革未来形势的剖析。例如人民网的“评说”栏目中的相关文章就以评论的形式关注下一个发展周期,新浪网更是开辟专栏“改革的未来”来建言献策。此外,两个网站都着眼国际,又从横向上拓展了专题的外延。如人民网的“看世界”栏目和新浪网的“国际关注”栏目,梳理三十年来世界的风云变幻,透视国际媒体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相关报道,将中国的发展以全球化、战略化的角度对受众作了集中的展现。
  
  细看却多寻味处:两个专题存异之处辨析
  
  随着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新闻报道的重叠度日渐增大,寻求报道的差异化成为媒体在同质化报道中克敌制胜的途径。对于网络媒体专题而言,同质化现象既然无法完全规避,那么策划者完全可以在凸显网站风格特色上做文章。人民网和新浪网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专题,即是一个深刻理性、一个轻松活泼、一个依托《人民日报》注重原创、一个组织“媒体联动”善于整合,将各自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人民网——理论“搭台”,深度“唱戏”。比较人民网和新浪网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专题不难发现,人民网比新浪网等商业性网站的同质性专题多了许多理论性内容。这不仅体现了人民网“权威性”、“公信力”的宗旨和特色,更达到了深入人心、振聋发聩的传播效果。
  源头活水,玉汝于成。由于人民网以《人民日报》为依托,评论员以《人民日报》评论部、国际部和国内政治部的资深编辑、记者为主体,他们既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十分熟悉,又十分了解读者的需求,有了《人民日报》的“源头活水”,人民网就得以拥有大量原创、独家而深刻的栏目、报道和评论。例如“拓印”栏目,回顾了《人民日报》30年30篇重点言论和重点报道,成为人民网该专题的一个极具特色的亮点。
  新浪网——亮点“识锦”,互动“添花”。与人民网相比,新浪网的专题虽有理论方面的缺失,但仍呈现出异彩纷呈、亮点迭出的特色。例如《中国交响乐》栏目,用贝多芬经典交响乐名做题,配以相应的音乐,从5个侧面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点滴记忆,别具匠心;又如很多栏目中都有相应的点击量排行榜,集中展现优势资源,节省受众时间,于细微处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而在诸多同质性专题网站中,新浪网的互动无疑做得可圈可点:在线制作家庭相册、改革开放知识竞答、主题小游戏等栏目中,突破了一般性的征文、留言形式,为新浪网的专题锦上添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人民网不同,新浪网用“媒体联动”的方式,借用其他网站资源,重磅推出“全景中国:全国媒体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报道联盟”,广开源流,大大丰富了专题的外延,从而得以实现“人无我有”;然而新浪网并未实行“拿来主义”,而是通过新闻资源的整合,使一些报道甚至焕发出了在原网站没有的光彩,实现了“人有我优”,做到了“于同质中见宽广,于整合中见特质”。
  
  殷勤前问知何路:探索网媒纪念性专题制作要义
  
  结合人民网和新浪网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专题的成功之道,我们可以对网络媒体纪念性专题的制作要义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发挥网络优势,使专题丰满灵动。首先要综合运用多种传播符号,如文字、图像、色彩等对专题进行整体风格乃至具体内容的准确定位;其次要充分发挥网络的超文本结构和新闻聚合等功能,以及大容量、多媒体、交互性等特征,营造“纪念”的氛围,构建明晰丰满的专题架构,让专题“动”起来;同时,一个网站纪念性专题的报道离不开“人”的参与,传统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已经不能表达受众同时作为信息传播主体的需求。因而网媒的专题策划要在网络的互动性上大做文章,出奇、出新,才能尽量多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资源,使纪念性专题的传播效果达到最佳。
  践行“广”、“深”原则,使专题充实完善。从广度上看,纪念性专题的时间、空间跨度比较大,需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策划和架构,以充分阐释纪念内容的题中应有之义,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从深度上看,要用理论造诣赋予纪念性专题一个更深层面的意义,这就要求策划者既要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理论性、思辨性上做文章,又要有意识地践行传播学中的“培养”理论,把社会大众引向主流价值观,让纪念性专题具有厚重感和权威性。
  注重人文关怀,使专题赢得人心。网络媒体纪念性专题在制作时要充分考虑受众心理,对不同类型的受众区别对待,如新浪网设计的从“60后”到“90后”的讨论专区:另外,如果说大处的恢弘能让受众眼前一亮,那么细处的关怀就能深入人心,因而宏大的纪念性专题报道切不可忽视细微处的修缮与锤炼。大到网页整体色彩的搭配,小到具体LOGO的设计,都要统一于专题的整体风格,此外还可以用点击量排行榜、同一内容多个入口等方式体现网站的人文关怀,以方便受众浏览。
  坚持原创思维,使专题独树一帜。纪念性专题由于其特定的历史性和某种程度上的确定性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多家网站内容重复的现象,因而原创性无疑是一个网站在诸多同质化内容中脱颖而出的“杀手锏”。一些网站由相关的报纸作为依托,其原创性相对来说会比较强;其他商业网站则可通过媒体联动、网站联合等方式广开源流,扩充稿源,再经过网络新闻整合,以形式提升内容,以期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在网络媒体不断冲击传统媒体的今天,如何有效地融合新旧媒体已是业内人士经常探讨并力图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手机二维码在传统平面媒体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为例。再次讨论新旧媒体融合,探讨如何通过手机二维码让平面媒体和互联网连接起来,倡导平面媒体应该抓住手机二维码的应用技术为自己带来新的机遇,制定跨媒体发展新战略,以实现媒体界限的超越。  关键词:手机二维码 平面媒体 纸媒 应用    近来由于互联网的迅
期刊
历时3年,拙作《河南农民工影像实录——滑县民工闯天下》终于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关于滑县农民工在全国各地工作生活的全景观式的影像记录,也是我尝试用影像从一个方面反映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见证历史发展的一次初步的实践。在拍摄和编著过程中,随着不断的思考,我对用影像记录社会生活、见证历史发展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一些新的认识。  纪实性是摄影的根本本质和基本特征,这使摄影具有了其他记
期刊
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做人的恩想工作就要入情入理,拿事实说话,让职工信服,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    凝聚人心,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    处理矛盾要冷静、谅解、关心、鼓励。同样是和人发生冲突,不同性格的人表现却不一样:性格内向的人,一般能做到气头上不动声色;性格外向的人则可能暴跳如雷。掌握每个人的个性、年龄、特点,无疑是消除人与人之间冲突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期刊
有远大理想、崇高精神或干大事、创大业的杰出人物,固然是典型人物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典型人物报道的认识绝不能仅限于此,典型人物报道的经常性主角应该是生活在基层民众中间的、人们经常可以见到或听到的、在某一方面有值得褒扬的作为和举动的普通人,亦即我们现在常说的“草根典型”。    “草根典型”的新闻特质    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品种的日益丰富和定位的多元化,“草根典型”已成为媒体重点关注和报道的对
期刊
一    媒体的产业化转型强化了整个行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其结果是媒体经营者不自觉地将服务目标人群偏向那些经济收入较高、有一定社会地位、在生活时尚和消费潮流方面居主导地位的强势阶层。那些由于掌握社会资源很少、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差、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弱势群体权益,则容易被媒体所忽视。  实事求是地讲,媒体上关于弱势群体的新闻不算少,其中不乏对他们的痛苦和不幸表达怜悯、呼吁社会伸出援助之手的。但
期刊
进入21世纪,高招艺术类考生热潮(简称“艺考热”)持续升温,考生队伍逐年增大。伴随着“艺考热”,高校专业设置的“艺术热”、为考生考前强化专业培训的“考前班热”,有关围绕艺术考生而谋取经济利益的“艺考经济热”,以及受“艺考”和艺术市场炒作的“艺术文化热”等现象相继出现。这种特殊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艺考热”与传媒娱乐化趋势    报考艺术类的考生为什么越来越多?概括地说,一
期刊
新闻媒体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面对各种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媒体的危机传播机制贯穿于整个危机的始终,分别存在于潜伏期、爆发期、延续期和痊愈期四个阶段。“根据芬克的危机阶段理论,危机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传播者要在了解这些特征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传播手段,才能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而网络媒体则可以利用其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特殊的传播方式,在危机传播的四个阶段组织有效的运作
期刊
一条短信让全国谈橘色变。2008年9月,四川旺苍县的橘子感染了大实蝇疫情,但并未出县。然而,因为一条“别吃橘子”的短信,这种水果在大半个中国严重滞销。9月21日,四川旺苍县新生村村民首次发现自家的柑橘里有一条米粒长的虫子爬了出来。此后即有相关传闻开始通过手机散布。23日,旺苍县农业局将情况上报到广元市农业局。3天后,普查结果出炉。蛆果主要集中在尚武、白水、嘉川三镇。10月4日、5日《华西都市报》首
期刊
近些年,笔者有幸参与了大河报社众多重大新闻报道的后方编辑统筹,远的有“神五”、“神六”及嫦娥一号飞天等,近的有2006年~2008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球央行联手救市等;大型的統筹有2003年-2008年全国及河南“两会”、普京访问少林寺、“神舟七号”巡天等,小型的有克林顿访问河南、2008年中国郑州旅交会等。衔命统筹,一些经验,愿与同仁探讨
期刊
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在与主流文化的交流中,始终都处于劣势的地位,其生存的基础和空间被不断地“抽空”或“挤压”,其生存条件越来越艰难,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主流文化占领了大部分的传播媒介、传播渠道、媒体受众。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使其价值得以体现,必须从传播人手,提高传播的力度和效果,才能在与主流文化的交流中获得自己应有的地位。文化传播的最大作用是:通过对某种文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