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急腹症的治疗——穿孔性结直肠癌的手术体会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isha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联合伊马替尼治疗直肠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分析2008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TEM治疗的35例直肠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该组病例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术后恢复情况(恢复饮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及随访情况(复发和转移等);比较该组病例中接受新辅助治疗者(新辅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的急腹症被称为癌性急腹症,多见于消化系统肿瘤或原发其他脏器的肿瘤发生腹盆腔转移,如出血、穿孔、消化道梗阻、胆管梗阻合并感染、急性腹膜炎等。癌性急腹症是急危重症,预防重于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即便在疾病确诊时尚未发生急腹症,也应防患于未然,积极对局部淋巴结或原发灶进行局部处理,慎重选择药物。癌性急腹症以外科干预为主,但如何在积极治疗急腹症的同时抓住抗肿瘤治疗的时机,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团
目的探讨PDGFRA基因突变类型胃肠间质瘤(GIST)的生物学行为特点及生存情况,并了解伊马替尼对其的疗效及生存预后分析。方法从2003—2018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1 163例GIST患者数据库中筛选出PDGFRA D842V及非D842V突变的患者,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核分裂相、原发部位、转移部位,以及CD117、CD34、DOG-1表达情况等。并进行生物学特征、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评效为临床完全缓解(cCR)或近临床完全缓解(near-cCR)患者实施等待观察疗法或实施器官保留手术的预后。方法收集自2011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接受新辅助治疗后疗效评价为cCR或near-cCR、并实施等待观察疗法或器官保留手术(局部切除)的6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cCR/near-cCR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按照
目的探讨可扩张支架置入联合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治疗完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开放研究(临床注册号:NCT0297254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伦理委员批号:2016-科-161-1)。病例入组标准:(1)年龄18~75岁;(2)病理证实为腺癌;(3)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合并完全性肠梗阻的左半结肠癌(距肛门>15 cm);(4)影像学评估肿瘤可切除,
胃类器官是一种衍生于胃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的类器官模型,其实质是在体外模拟胃上皮的微环境,对胃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及其衍生的各种类型的胃上皮细胞进行培养。胃类器官在细胞成分、组织架构及特定功能等方面与胃上皮组织高度相似,实现了在体外培养环境中对胃上皮组织的复制。胃类器官是一种良好的基础实验模型,在多方面优于动物实验模型和常规细胞培养模型,特别是衍生于人体的胃类器官,为在体外环境中了解人体内胃的真实状况
胃肠道肿瘤性急腹症可由胃部、小肠及结直肠的原发肿瘤引起,亦可由腹膜种植、淋巴道转移及血运来源的转移瘤所致。此类急腹症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临床做出正确诊断较为困难。不同肿瘤易引发的急腹症不相同。胃肠道恶性肿瘤常引起胃肠道梗阻,影像学检查建议首选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胃癌)及增强CT检查(结肠癌);胃肠间质瘤常伴有消化道出血,首选检查应为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原发性胃肠道淋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腹腔镜下胃癌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8月到2018年5月期间、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中超声探查组(78例)和腹腔镜视诊组(91例)。腹腔镜视诊组仅行单纯腹腔镜视诊后手术;术中超声探查组在先行腹腔镜检查后,辅以专业的超声科医师进行术中超声检查,对胃小弯、胃周组织器官结构以及胃周淋巴结分站进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术后男性患者在拔除尿管前行膀胱功能锻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男性患者,经病理确诊为中低位直肠腺癌,肿瘤下缘距离肛缘≤10 cm,且行标准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包括原发灶所在肠管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排除标准为既往有前列腺增生病史或前列腺手术史者,术前有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等膀胱功能障碍者以及行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或行扩大切除者。根据以上标准,前瞻性纳入2016年6—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