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画线条语言在漫画创作中的表达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漫画作者创作“漫”语言以表现出作品深刻的思想性和哲理性,漫画中所传达的意象才能具有引人入胜、撩人情思的艺术感染力。在创作中置入巧妙的、具体的、深入的、结合时代的创作构思,才能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产生思想共鸣,同时自然悟出作品内含的深意。
  近现代以来,我国漫画名家丰子恺先生、张光宇先生、方成先生、孙光钊先生等老一辈漫画家都在学习和探索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漫画绘画语言的新思路。因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的不同,他们研习的漫画风格或借景抒怀、或包罗万象、或时代特征鲜明,各具特色。我们也可由此看出中国漫画家们在积极寻找与发展属于中国特色的漫画作品。
  中国画线条的特征
  中国画,我们一般简称“国画”。國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中线条的表现及运用是中国绘画的灵魂。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国画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本文主要浅谈中国画线条语言在漫画中的表达,从古至今,艺术家们在中国画的线条语言上做了很多的研习,其基本技法有:柳叶描、战笔水纹描、竹叶描、蚯蚓描、高古游丝描、减笔描、琴弦描、枯柴描、铁线描、撅头丁描、混描、枣核描、行云流水描、曹衣描、蚂蝗描、橄榄描、折芦描、钉头鼠尾描,简称“十八描”。十八描很大程度表现出艺术家的个性化和情感化的内涵。
  漫画语言
  漫画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包含于绘画艺术之中,相对中国画而言更具有公共性,受众群体更广泛。漫画常见的绘画手法有夸张、比喻、象征,以讽刺、批评、歌颂某人或某事等。漫画的“漫”语言就是在形式上、材料上、创作思路上是随意的、完全没有限制的表达,比如有剪纸漫画、农民漫画、水墨漫画、钢笔漫画、摄影漫画、材料漫画等,这也是更多的人愿意接触和学习它的原因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中国已进入大众多元媒体时代,世界上更多国家的艺术爱好者开始学习和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如何将中国绘画的特色与中国时代发展的元素相融合,把历史悠久的古老东方文明符号融入到当代漫画作品之中,成了新时代漫画艺术家们的新课题。
  中国画线条语言在漫画作品的表达
  本文以四川籍漫画艺术家钟伟教授的漫画作品为例,浅谈中国画线条语言在漫画作品的表达。钟伟教授有丰富的国画创作经验,是一位极具潜力的艺术家。其创作的《新骷髅幻戏图》,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南宋李嵩以绢本设色的团扇《骷髅幻戏图》改编而来。
  骷髅乃是一种习见的关于人的谐谑式隐喻,但随着时光流逝,其喻义已逐渐被人遗忘,这正是今天人们对此图感到骇异的根本原因。道家的齐物、乐死,佛家的寂灭、涅檗,是骷髅幻戏的思想渊源。钟伟以南宋李嵩的《骷髅幻戏图》作为思考与改编的蓝本,结合当下热议话题“育儿”,对李嵩原作的内涵进行传递的同时又表达了现代人育儿的状态,大骷髅对于小骷髅的操控,无形之手对于大骷髅的操控,观者的思想也会不自觉落入其中,可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骷髅幻戏图》的画面中有几个非常强烈的对比关系。首先是画面左右两边的色彩对比,其次是左下角的行李,钟伟将其转变成了现代工业化的产物,与右下角的书籍形成鲜明对比,再次是古代与现代的对比,最后是线条坚韧硬朗与曲折柔软的对比,画中孩童看见手机欲玩耍的样貌成了画面的中心,形成丰富的漫画语言。中国画的线条技法使用,可以说是该作品的灵魂,骷髅硬朗的线条,是形成这些矛盾关系或者说对比关系的重要一环。产生的矛盾关系都隐喻着时代背景下孩子们的教育问题,让观者三思,可以说是一幅极好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漫画相结合的创作改编作品。
  《新观画图》是“子恺杯”第十一届中国漫画大展作品,看到这幅作品时,感觉被击中,脑海里闪现出北齐时期优秀的画家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画中记录的是文宣帝命樊逊等人刊校五经诸史的故事。钟伟的这幅《新观画图》以中国画的视觉,展现时代特性,线条松弛且流畅,促使整个画面“漫”语言形成。细看艺术家在线条的综合使用上,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每一类线条的使用都恰到好处,凝聚着艺术家的主观思想与情感。观者在欣赏作品时,神经会放松下来,感受既古今交织又具有时代特性的水墨漫画。
  钟伟的《清明上河抗疫图》则是以北宋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为基调而进行的当下时事的创作,可以说是一次非常不错的尝试。其画作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结合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钟伟以严谨的构图、细腻的线条、较为宏大的场景,传承《清明上河图》的精神,来隐喻中国的抗疫斗争之艰难、坚决、坚毅。“漫”语言在画面中的呈现,使得观者在欣赏作品时更能产生共鸣。
  线条是艺术家把主观情感附加在客观事物上的一种表现方式,这时候线不仅仅是单纯的线条,而呈现出一种象征意义,通过不同线条技法赋予象征意义以情感,让观众与画面共鸣,产生新的思考。
  我们可以感受到,画面中充斥着抗疫的紧张氛围,中国医疗力量的紧张运作与周围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动与静矛盾的产生得力于线条的运用。动态部分的线条更加灵活,静态部分的线条更加稳定,当然还有黑白关系的处理,但这里主要谈的是线条语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画家的线条功底可圈可点。
  世界美术史上,中国画可谓是独树一帜,是中国在不断前行中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也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发展具有中国画特色的漫画作品,更需要像钟伟教授这样的艺术家加入进来,漫画作者创作“漫”语言以表现出作品深刻的思想性和哲理性,漫画中所传达的意象才能具有引人入胜、撩人情思的艺术感染力。在创作中置入巧妙的、具体的、深入的、结合时代的创作构思,才能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产生思想共鸣,同时自然悟出作品内含的深意。共同传承具有中国特色的漫画作品,让更多世界人民,感受中国艺术的多元魅力。
其他文献
时间:2017年9月2日——9月17日  地点:四川美术馆  2017年9月2日上午10:30,硝烟中走出的人民艺术家——李少言作品文献展在四川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文化厅、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馆、四川美术出版社联合承办。展览从9月2日持续至9月17日。展览首次完整展示了四川美术事业的奠基
金银花丝 250cm×221cm 2007年—2009年  该作品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倪成玉老师积48年经验,耗时3年的空前之作。  “玉羽迎春座屏”使用了木雕工艺和金银平填花丝工艺相结合的技术,(金银花丝是金银工艺顶峰,制作难度极大,即使中国历代皇家珍品中也不多见。目前只有四川还保留此工艺,但也接近失传。)屏风整体高贵典雅,屏心以金银花丝传统手工艺技法制作的孔雀、百花和翠竹为主体,象征着富贵和谐,
离家的第二百七十一天,我坐上了开往漠北的列车。列车行驶在雪原上,窗外下着雨。我盯着车窗上向后奔走的水滴,眼前不断掠过后退的白桦林,突然遐想,这旅途中,我们到底拥有了什么,又错过了些什么。  我伸手推开车窗,西伯利亚吹来的风,凛冽,温柔。邻座穿着灰色呢大衣的青年问我,不冷吗?我摇摇头,仍把脸埋进头发里。他掖了掖围巾,不再说话。夜色迫近,车厢里亮起一盏盏小灯,橙黄的灯光倾覆到我的发尖,温暖包裹着我。邻
摘要:在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新时代,语文教育研究经受着颠覆与重建的历史拷问和深层探险。本文通过梳理新中国以来语文教育的历史变革与发展,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一点教学与科研的启示,从而对语文教育与课改探索实践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育 时期 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  自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的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现代语文教育由此开始。教育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
摘要:戏剧《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乔治与尼克关于历史系和生物系的对话,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对立。二者从古希腊时期到近代初期,一直都是紧密联系、和谐发展的状态;十七世纪近代科学产生以后,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开始变化,期间虽然存在着不少矛盾,但仍然没有发生激烈的冲突,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科学的巨大发展使得人们崇拜科学万能,一些年轻人甚至产生了敌对情绪。科学
摄影师刘珂和晃晃都是成都人,两人于2003年相识,之后相恋、结婚、生子。刘珂从小跟着父亲、舅舅学习绘画和摄影,晃晃以前是学舞蹈的,认识刘珂后也开始摄影。他们一个是天蝎座,一个是处女座,他们在探索中寻找两人之间的能量交换,在平淡的生活中一起体验、感受、创作……  M=《现代艺术》 L=刘珂 H=晃晃  M:二位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走上了艺术之路?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二位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相伴相守的故事吗?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动画作品应注重新媒体时代下与新技术、新模式的有机融合,传统文化题材的动画更应运用新技术手段及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用动画形式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及国家软实力。  一、国产动画创作要选取中华好故事   优秀的动画作品能反映国家、民族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优秀的动画作品可以吸引青少年的关注,引导其形成主流价值观,启迪心灵并深人精神世界。“求术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除疫病情急似火万众共济送瘟神任重于天百姓同心  刘宁宇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行草书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教育委员会主任,成都大学客座教授。2011年成为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推出的首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之一。出版专集《当代四川中青年书法名家系列丛书·刘宁宇》(四川美術出版社)。
入围作品  作者简介  作 词:吴国清  中国中铁文学协会会长,全国“火车头”职工艺术家,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成都市音乐家协会理事,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中铁二局作家协会主席,文学杂志《路魂》主编。出版诗集两部,发表诗歌500余首,作词发行歌曲100余首。  作 曲:方 石  全国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原驻会副主席,《亲爱的中国我爱你》作曲人;有100余件作品曾获得国家级、省级
刘炜  硕士,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学者,四川美术家協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会员。1973年生于四川南溪,199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教系,2015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西南少数民族水彩画人才培训项目》学习,现任教于四川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