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对立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戏剧《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乔治与尼克关于历史系和生物系的对话,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对立。二者从古希腊时期到近代初期,一直都是紧密联系、和谐发展的状态;十七世纪近代科学产生以后,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开始变化,期间虽然存在着不少矛盾,但仍然没有发生激烈的冲突,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科学的巨大发展使得人们崇拜科学万能,一些年轻人甚至产生了敌对情绪。科学与人文不断分离直至对立。
  关键词:科学与人文 对立 发展历程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美国戏剧界的著名作家爱德华·阿尔比最著名的一出戏剧,剧中四个人物乔治和玛莎,尼克和哈尼是两对夫妻,阿尔比通过这四个人物在凌晨两点到日出这段时间里混乱的场面,歇斯里地的对骂等等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无法交流与精神苦闷。国内对这部剧的研究有从社会批评的角度出发,认为阿尔比所要表达的是自己对美国社会政治的不满;有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着手,认为玛莎作为女儿、妻子、母亲三重身份在男权社会中的无奈与反抗;有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出发,分析此剧发生的时间、地点与对话中狂欢色彩;有从精神生态角度入手,分析现代人类的精神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心灵的拜物化、精神的真空化、行为的无能化、存在的疏离化。
  一、科学与人文文化对立的表现
  首先,《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发表于1962年,剧中许多细节都从侧面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紧张关系。乔治,历史系博士,沉迷历史,“陷到历史里去了”;尼克,生物系毕业,生物学家。剧中二人反复提到“历史系”“生物系”,“我是历史系的”,“我是生物系的,你才是历史系的”等等,表明这两系是冲突的、不合的,相互排斥的。乔治问到“你们在帕尔纳索斯喝的哪种酒?”尼克一脸迷惑,问“在哪儿?”“我听不明白”。帕尔纳索斯,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诗人的居住之所,这个基本的知识,尼克根本就不明白,说明了他不关心人类历史,他更喜欢与科学打交道。而当乔治知道尼克是生物系的之后,他叫到“就是你!你就是那个要惹乱子的人……把每个人都变成一样,重新排列染色底什么的,是不是?”乔治居然把染色体说成是染色底,引起了尼克的一阵冷笑,嘲笑乔治对生物的无知。乔治与尼克两人的冲突不仅代表着人文学者与科学家的冲突,更代表着科学与人文文化的对立。
  1959年,斯诺发表《两种文化》,最早提出“两种文化”的概念,即“科学文化”与“文学文化”。其中有个有趣的比喻,“从柏灵顿馆(英国皇家学会等机构所在地)或南肯辛顿到切尔西(艺术家聚居的伦敦文化区)就像是横渡了一个海洋”,以此来说明“科学文化”与“文学文化”处在两极,难以融合的状态。科学家与人文学者互相憎恨厌恶,形成了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一些科学家认为除了科学,其他的一切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知识,科学是最权威的世界观。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奥古斯特·孔德为代表的提出的实证主义,它将科学的方法归结为实证的方法,将科学精神归结为实证精神;将科学推崇为真正知识的唯一来源,将科学方法看做是唯一可靠的方法并将其推广到社会、历史和文化等一切领域;而人文学者又立足于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机器泛滥,战争威胁,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自由的丧失,极权主义等等,指责科学反人性,损害了人类的本质存在。马尔库塞在其《单向度的人》一文中说到,“社会控制的现行形式在新的意义上是技术的形式。不错,在整个近代,具有生产性和破坏性的国家机器的技术结构及效率,一直是使人们服从已确立的社会分工的主要手段。而且,这种结合往往伴随着更为明显的强制形式:生计的丧失,法庭、警察、武装力量的管辖。”在科学技术的全面包围下,人类已经失去了否定与批判的能力,失去了超越与想象的能力,社会成了单向度的社会,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在一种对任何事情(不包括反对现实的精神)都进行辩护和开脱的现实中,这里说话的不再是想象,而是理性。想象正在让位给现实,现实正在追赶和压倒想象”。
  二、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发展历程
  虽然20世纪科学与人文关系紧张,但二者并不一直都呈现出对立之势,也曾有过和谐发展、相互影响之态。古希腊时期,哲学和科学并没有明确的界限,甚至可以说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不少哲学家在潜心研究哲学之外,仍然致力于研究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比如毕达哥拉斯提出“数是万物的本质”,把万物的本原解释成数,一切由数组成。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仅是一位哲学家,还是一位数学家;伟大的哲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演绎法推理和三段论形式,确立了论证的规则;哲学家阿基米德提出了杠杆原理,后来在机械上得到了广泛运用。而后文艺复兴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这也是科学与人文紧密联系的有力证据。文艺复兴不仅表现为文学与艺术的复兴,同时也表现为科学的高涨。人文主义的出现与传播使人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人生目的,并开始颂扬人的尊严,激发了诗人、画家和其他人成为“巨人”的热情。最著名的例子当然要数达·芬奇,他不仅是伟大的画家,同时还是伟大的科学家、雕塑家、建筑师、工程师。
  然而17世纪近代科学兴起后,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然科学与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比如说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等等,使人类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认识自然的观念,促使科学开始变得比较独立,并在社会发展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在科学革命的影响下,近代哲学诞生。笛卡尔主张二元论,在强调物质实体的存在的同时又强调精神实体的独立性,世界被一分为二,自然世界和心灵世界。而伽利略又认为几何形式与物质是同质的,自然是数学化的,笛卡尔提出唯理论和“普遍数学”的理念,人类文化就被划分成了这样两个世界:在数学基础上得到的理性世界和非理性世界。而培根却轻视数学,而且还看不起演绎法,他重视观察和实验,并且大声疾呼知识就是力量,要借助科学发现与发明使人类能驾驭自然力量。数学的推理演绎与实验的实用主义个,构成了近代科学的形象。
  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高举“科学和理性”的旗帜,人们在推崇科学的氛围中不断前进,但也没有与人文主义发生激烈的冲突。从十八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西方经济发展变得异常迅猛,并使得西方在世界上占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巨大影响。人们的生活已经时刻离不开科技所带来的方便快捷,他们崇拜科学万能。胡塞尔在其《欧洲科学危机与超验现象学》一书中在谈到欧洲的科学危机时说到“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对科学的总估价出现了转变……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现代人让自己的整个世界观受实证科学支配,并迷惑于实证科学所造就的‘繁荣’。这种独特现象意味着,现代人漫不经心地抹去了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只见事实的科学造成了只见事实的人。公众的价值判断的转变,特别是在战后,已是不可避免的了。我们知道,这种转变在年轻一代中简直发展成为一种敌对情绪。”   三、科学与人文对立的根源
  科学与人文各自的侧重点不同,是二者对立的根源之一。科学侧重于事实,强调用理性、逻辑和精确的实证看待世界;而人文侧重于价值,强调世界的多样性,人的情感的丰富性。二者并不是一种世界观上的对立,而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方法上的对立,正如恩斯特·卡西尔所说,自然和人文,一种是事物的感知,一种是表达的感知。
  教育的高度专业化和专门化也是二者对立的重要根源。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科学得到了巨大的变革和飞速的发展,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使物理学由牛顿力学发展到了一个更加专业的高度,这使得不少对物理学有兴趣的人望而却步。这在当代中国表现得特别明显。文科和理科基本上对对方的专业知识、方法甚至是价值评判标准采取一种无视、排斥甚至否认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科学与人文的距离。
  (2)结语
  总的说来,科学与人文文化的对立,呈现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当然,对立的状态长此以往地发展下去,势必会割裂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破坏人类文化的统一性,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不少人开始反思,科学家对人文或者说人文学者对科学的看法是不是有失偏颇?如何才能加强科学家与人文学者之间的交流,缓和二者的矛盾?怀海特认为笛卡尔把肉体和精神分为两个互不干涉的独立体,赋予了躯体以独立性,因而使这种实体完全脱离了价值的领域,人们对待自然和艺术的美缺乏尊敬。怀海特作为一名科学家能够客观地指出科学观念的不足,的确是很有进步性的,但事实上这却没有引起科学界足够的重视,人文学者们对于科学的认识也远没有达到深刻的程度。由此看来,想要扭转科学与人文对立的状态,仍然任重道远。参考文献:
  [1]黄晋凯 主编荒诞派戏剧,北京:中国民大学出版社,1996
  [2][刘埃德加·斯诺纪树立译 两种文化,北京:三联书店,1994
  [3][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刘继译,单向度的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4]徐新主编 西方文化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英]罗素马元德译西方哲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6][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张庆熊译 欧洲现代危机与超验现象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7][德]恩斯特·卡西尔 沉晖等译人文科学的逻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英]A.N.怀海特 何钦译 科学与现代世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其他文献
一  记忆中,周雅玲是我以先生敬谓尊称的第一位女性,也是唯一一位。  多年前,我和友人如约叩响了先生的门铃。这一叩,也便与先生结下恬淡如水的一段善缘。  开门迎接我们的先生,书卷知性的气质扑面而来。入门落座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先生家里装帧精美的一幅幅画作。先生的作品遵循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清供题材尤擅将青花瓷器组以菊、兰、竹、石等运笔入画,粗笔细描,疏密得宜;淡妆浓抹,恰到好处;淡雅隽永,自成一家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遂宁市川剧团国家二级演员,遂宁市川剧团团长,遂宁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遂宁市千人计划人才奖和遂州英才获得者,青年川剧表演艺术家,主攻花脸。主要作品有《铡美案》《包公赔情》《铡侄》《二进宫》等。《琼江作证》获四川省第八届振兴川剧调演暨新剧目展演一等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等;《贿图惊梦》获四川省第九届戏剧小品大赛表演一等奖,全国“群星杯”银奖;《父女合同》《查证变节>获京、川、豫
美育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格教育伴随儒学传统延续至今,内涵十分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段重要的论述为高校做好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打开了视野。在高等院校蓬勃发展的当代,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最鲜明、最本质的标
主管单位: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四川省音乐家协会  李牧雨  LIMUYU  《音乐世界》杂志社社长。国家一级作家,四川省首届“四个一批”人才库专家,四川省文化厅专家库专家,四川省作协儿童文学专委会副主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影视编剧。  寄语  《音乐世界》是西南地区为数不多的音乐类专业期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百花齐放、百家齐鸣”是《音乐世界》的办刊宗旨,我社始终以推出音乐人才、音
摘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就开始蜕变;由原来对女权运动的支持变为反对的态度。他认为男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应该是主导地位的,他想要消除风风火火的女权运动对自己和同一时代人带来的种种焦虑恐慌。所以才会引起更多的女性主义者的强烈反抗和尖锐抨击,这些现象已经表明劳伦斯与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质变,即恩怨的开端。  关键字:《恋爱中的女人》 劳伦斯 女性主义 恩怨开端  引言  其实
2018年4月2日至3日,四川省文联系统深化改革工作座谈会在成都召开。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兵,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刘建刚,省编办和省委改革办领导,四川省文联第七届主席团成员,各市州文联主要负责人和负责深化改革的相关人员,省文联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以及省文联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等近150人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主要任务是
时间:2017年9月2日——9月17日  地点:四川美术馆  2017年9月2日上午10:30,硝烟中走出的人民艺术家——李少言作品文献展在四川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文化厅、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馆、四川美术出版社联合承办。展览从9月2日持续至9月17日。展览首次完整展示了四川美术事业的奠基
金银花丝 250cm×221cm 2007年—2009年  该作品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倪成玉老师积48年经验,耗时3年的空前之作。  “玉羽迎春座屏”使用了木雕工艺和金银平填花丝工艺相结合的技术,(金银花丝是金银工艺顶峰,制作难度极大,即使中国历代皇家珍品中也不多见。目前只有四川还保留此工艺,但也接近失传。)屏风整体高贵典雅,屏心以金银花丝传统手工艺技法制作的孔雀、百花和翠竹为主体,象征着富贵和谐,
离家的第二百七十一天,我坐上了开往漠北的列车。列车行驶在雪原上,窗外下着雨。我盯着车窗上向后奔走的水滴,眼前不断掠过后退的白桦林,突然遐想,这旅途中,我们到底拥有了什么,又错过了些什么。  我伸手推开车窗,西伯利亚吹来的风,凛冽,温柔。邻座穿着灰色呢大衣的青年问我,不冷吗?我摇摇头,仍把脸埋进头发里。他掖了掖围巾,不再说话。夜色迫近,车厢里亮起一盏盏小灯,橙黄的灯光倾覆到我的发尖,温暖包裹着我。邻
摘要:在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新时代,语文教育研究经受着颠覆与重建的历史拷问和深层探险。本文通过梳理新中国以来语文教育的历史变革与发展,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一点教学与科研的启示,从而对语文教育与课改探索实践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育 时期 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  自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的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现代语文教育由此开始。教育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