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虚词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巜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新版》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还要求掌握20个文言虚词和用法意思。而阅读浅易文言文,就必须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意思。再说,文言虚词的用法意思在考试中是经常出现的考点。
  【关键词】文言虚词;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我作过一些调研,学生学不懂文言虚词的意思用法,就连文言文都怕学,从而影响语文学科的成绩及语文课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语文老师对文言虚词的教学重视不够,见字讲字。在课文中遇到某个虚词就告诉学生它的意思和用法,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是这个意思用法。
  一、文言虚词的教学背景
  文言虚词,云南省近三年没有考,但期中、期末考试经常会考。大多以“下列加点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或者找出下列加点字用法意义与题干上某句加点词用法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项”等形式出现。例如:曲靖市2019一2020學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第I3小题,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学而不思则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C、可以为师矣/投以骨。D?切问而近思/而顷刻两毙。)面对这些考题,大多数学生无从着手,只有靠蒙,失分率较高。而且,初中基础打不好,文言虚词的意思用法搞不清,进入高中学习文言文较吃力。就只能死记硬背某个词在某个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再则就是没有教会学生归类整理。其实,文言虚词并不多,就20个,只要老师足够重视,把知识点讲清楚,引导学生归类整理,并教会学生迁移应用,并不难掌握。
  二、把概念讲清楚,把规律讲明白
  笔者以“而”“之”“于”为例,谈谈我在文言虚词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而”在古汉语中的使用情况
  在古汉语中,“而”字有四种用法(初中只讲四种):表顺承、表转折、表修饰、表并列。我是这样跟学生讲:“表什么”是看“而”字连接的前后词语、短语的关系。例如:“表顺承”就是“而”字后面的内容是顺着“而”字前面的内容发生的,有先后顺序,一般“而”在两个动词中间。我先把“表顺承”这个概念讲清楚。“顺承”就是顺着、承上的意思,再用现代文巜孔乙己》中的三个句子帮助理解,“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这三个句子之间就是顺承关系。“端”承接“温”,“放”顺着“端”发生。在学生明白“顺承”的含义后,再讲“表转折”。“表转折”,先讲清概念,“转折”,顾名思义,就是“转了折头”,即“而”字前面说出一个意思,“而”字后面没顺着该意思说,说的意思跟顺着说的相反。我用巜荔枝蜜》中的句子帮助理解“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不大喜欢它”,后一句顺着前一句应该说“我也很喜欢它”,但后一句说的意思跟顺着说的意思刚好相反,所以,两个句子之间是转折关系。《论语十二章》中“人不知而不愠”。“而”字前面“人不知”的意思是“别人不了解自己”,顺着这个逻辑,后面应该说“我很生气”可“而”后面是“不愠”即“不生气”,跟“我很生气”相反。所以,“而”表转折。而且,“而”字表转折可译为“可是”、“但是”、“却”。“表并列”,就是“而”字连接的前后内容是并列关系。就像农村的“木楼梯”,“而”字就相当于连接楼梯两边的中间的横木。
  (二)“之”字在古汉语中的使用情况
  “之”字,在古汉语中非常活跃,用法很多。“结构助词”意思:“的”。两句话就讲清楚了:一般用在名词前面,可译为“的”。《爱莲说》中,“水陆草木之花”。“花”是名词,译为“的 ”,“水上陆地上草木的花”。“代词”,代人,代事。译为“他(他们)、她(她们)、它(它们)”,“这件事、这些问题等”一般用在动词后面。《出师表》中“悉以咨之”“咨”是动词“询问”,“之”用在“咨”后面,用作代词,代“他们”;《愚公移山》中“操蛇之神闻之”,“闻”是动词“听到”,“之”用在“闻”后面,作代词,译为“这件事”。“凑足音节”(补足音节),先把概念讲清,“凑足”就是“凑够”,为什么要“凑足音节”就是音节不足,读起来很促。如《狼》中“久之”,如果没有“之”就变为“久”。既然只补足音节,就无实义。再讲规律,“之”作音节助词有两种情况:(1)用在时间名词后面,凑足音节,无实义,如“久之”。(2)用在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无实义,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先教学生判断什么是主谓关系。即“之”后面的内容能回答前面的对象是什么、干什么、怎么样等。如“虽我之死”(《愚公移山》)“我”怎么样了“死了”(即使我死了。)“之”用在主谓之间。“之”,动词,译为“到、往、去”,用在处所名词前面。如“吾欲之南海”(《为学》)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之”前面一般是疑问代词,后面是动词。如“何陋之有?”(《陋室铭》)“之”前面是“何”,疑问代词“什么”,后面是动词“有”。
  “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就是“之”后面的内容是修饰限制前面内容的,后放到了中心语后面。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之”后面的“高”是修饰前面“庙堂”的,意思是“高高的庙堂”,所以,“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于”在古汉语中的使用情况
  “于”在古汉语中均用作介词,一般情况置于动词、形容词后。“于”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构成介词结构,翻译时提到动词、形容词前。把这些规律讲清楚,学生就容易懂了。“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于”在动词“歌”后面,与“途”构成介词结构,调整顺序“负者于途歌”,译为“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于”的意思是“在”。“起于鲁”(《曹刿论战》)。“于”在动词“起”后面,与“鲁”构成介词结构“于鲁”,调整顺序“于鲁起”,译为“从鲁国出发”“于”是“从”。“苛政猛于虎也”译为“苛酷的政治比老虎还凶猛啊!”“于”的意思是“比”。“生于忧患”(《孟子二章》)“于”用在动词“生”后面,调整顺序为“于忧患生”,译为:“由于忧患使人生存发展”“于”的意思是“由于”特殊用法,“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于”的意思是“对。”
  三、归类整理、学会迁移。
  指导学生把学过的虚词的所有意思归类整理,教他们迁移应用。在新课文里出现学过的虚词都特意让学生判断,并加强训练,慢慢地学生就能熟练掌握20个虚词的意思用法了。不仅初中文言文学起来轻松了,也为高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基础。
  再以“而”字的意思和用法为例,讲一下如何教学生迁移应用。前面学了“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而”表顺承。我们来看“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而”前面是动词“记”,后面是动词“去”,“而”后面的动作是顺着前面的动作发生的,所以,此句中的“而”也是表顺承。学生就掌握了。再如“表转折”,前面学了“人不知而不愠”(巜论语十二章》)中的“而”表转折,再看“出淤泥而不染”(巜爱莲说》)“而”前面出淤泥,后面应该是被污泥沾染,但“不染”是不被沾染,刚好相反,所以,此句中的而表转折。学生学会判断了。“表并列”,前面学了“泉香而酒洌”(巜醉翁亭记》),下面我们看“黑质而白章”{巜捕蛇者说》),“而”前面“黑质”与后面的“白章”是并列关系,所以,此处“而”也表并列。最后“表修饰”,已经学过“则驰然而卧”(巜捕蛇者说》),我们来看“朝而往,暮而归”,“朝”修饰限制“往”,“暮”修饰限制“归”,所以,两个“而”字都表修饰。通过这样举一反三,学生学会了迁移应用,真正掌握了该虚词的意思用法。
  总之,对于文言虚词,教师通过讲清概念,找到规律,迁移应用,归类整理,学生很容易把这一知识点掌握牢靠。
  (作者单位:曲靖市罗平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是说新的教学模式必须视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这个主体地位呢?分组讨论(Group Work)则作为一种符合中学生英语课堂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并被普遍使用。所以,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分组讨论
期刊
【摘要】近年来,教育改革事业蓬勃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教师们普遍对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更加重视。在语文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应当充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从而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以此为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打下良好基础。接下来,本文将围绕如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这一主题,站在教学实践的角度上,提出一些具有较强可行性的建议,希望能够对
期刊
【摘要】伴随着当前我国当下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陈旧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潮流。初中阶段是学生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的阶段,英语作为重要的科目不容忽视。合作学习在近几年进入教育者的视线之中,并且在很多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当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亟需解决,众多学生忽视英语学科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没有正确的英语学习态度和方式,教师的教学也存在很大问题,都是当下的研究中需
期刊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课程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作为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将影响着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今后的发展。在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如何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成为现阶段众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有效构建初中信息技
期刊
【摘要】在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进行求解的过程当中相应的解法多种多样,该项教学内容一直都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本文全面地探讨了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通过图像法的合理利用来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进行有效的求解。为了进一步理清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解题思路,笔者将整个图像法的求解过程归纳为五步走,分别是:一看,看二次项系数正负;二算,求相应方程的跟;三画,画相应二次函数的图像;四找,从图像中找相应的解集;五写,写出不
期刊
【摘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课堂获取知识和间接经验的,所以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直接决定了学生能获取知识的多少。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上,教师总是讲着一成不变的课本内容,无论换了多少批学生,教师的讲课方式总是如此,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只有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把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融入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进而
期刊
【摘要】高中物理课程已经来到一个非常紧张的阶段,高中生必须在课堂中集中所有的精力才能够真正的掌握物理知识,从而在物理的学习中更加快速的成长。但是这样重要的学习阶段学生往往认识不到它的关键性,所以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这样的情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保持认真的态度对待物理课程,由此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才能够不断的提升。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能够起到这样良好效果的方式,学生能够在物理学习中应用这样的思维方
期刊
【摘要】教学策略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能够实现这一目的的教学策略都是有效的。因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因而有效的教学策略都会具备一个特征,那就是能够促进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发展。重视基础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和引入德育教育都符合有效教学策略的特征,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应用,旨在帮助自己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有效策略;英语教学;初中  在传统
期刊
【摘要】在教育的监督下,发现初中的历史课教学受到传统教学功利主义的影响,并且存在很多的问题。新课程概念下的课堂严重缺乏“学生自主状态”。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些学者和教师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由于初中历史大部分是考试学科,因此许多老师和学生都专注于浅薄的教学和学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教科书中知识点的情况并突出重点,以便他们可以通过“提问”进行测验,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时期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考察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最好将课后作业进行分层化设计,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学情的的学生,让班级上的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成长。因此,本文就是笔者根据自身设计高中数学课后作业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总结出来的些许教学经验。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后作业;分层设计;探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