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新书《味道与记忆》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aguang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年,每逢被问到有什么新作,总回答说,我在写我的家乡美食。
  其实,算不上美食,只不过是短短几十年人生中吃过的食物和相关的个人记忆。简单到一个炕连皮洋芋,用美食来夸赞似乎言过其实,可对饥饿的乡村小孩来说就是美食,对经历了人生风雨留恋少年时光的老人来说,它也是美食。在我看来,美食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定义,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那里,有着不同的标准。
  著名美食家蔡澜先生说,世界上的美食多到能装下整个宇宙,我不觉得他夸张。世界上那么多国家,那么多城市,那么多乡村,那么多植物和动物,还有几十亿人,有多少美食深藏其中!任何一个人,穷尽一生也不可能尽食其美。如此一比较,我家乡的这些食物,我个人的这点食事记忆,连美食宇宙中的一滴水也算不上。但我却孜孜以求,点滴记录。因为我的家乡,就是我的小宇宙,在真正的美食家眼里,我吃过的东西太过普通,可在我心中,无论走到哪里,每一种记忆中的食物都是一把打开乡愁的钥匙。人对味道的记忆,是根深蒂固的,就算吃遍世界的美食家,最怀念的,可能还是妈妈的家常菜。世界上什么饭最好吃?妈妈做的饭。像猪儿告槽的第一口食,我们吃妈妈做的饭长大,那味道,已刻进了骨子里。家乡的美食,其实就是一代代妈妈的美食。
  写这本书的念头,萌生于2015年。那年全县举办“屈原家宴”大赛,被主办方邀请做初赛评委。那些终赛的大评委应该艳羡我这个初赛小评委,有幸跟着赛事活动组走遍秭归十二个乡镇,遍尝秭归民间美食,吃到了几十年再未吃过的东西,如“神豆腐”,吃到了传说中的下酒菜,如“新滩嗦丢儿”。民间神厨们大展身手,秭归的土菜在他们的锅铲下花样翻新,那几个月,是视觉和味觉的华丽旅行,每天都生活在期待之中。所谓评委,在我看来不过是必须要有的活动摆设,以此分出所谓的高下,冬瓜扣肉和炸得外酥里嫩的冬瓜素鸡翅,各有风采,其实难分伯仲,此類为难,伴随大赛始终。菜的样式多到土豆可做土豆宴,豆腐可做豆腐宴,长江鱼可以做鱼宴,各种各样的酱,也可以摆个满桌酱宴。“屈原家宴”大赛的电视直播受到全县人民的追捧,秭归人第一次发现做菜是如此有趣的一件事,秭归菜是如此丰富多彩。每天一到时间,一家老小便围着电视看做菜,指点评论。作为评委,在全县父老乡亲面前认真吃菜,煞有介事地品评,我跟着沾光成了“名人”,下乡到村,常被奶奶大妈们叫住:“哎!你就是那个吃菜的吧?”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我这个吃菜的,为什么不成为一个写菜的呢?活了半辈子,吃的东西堆在一起,怕有几座山高了。家乡食物养育了我,应该为它们写点什么。于是从《花椒》开始,写到《忙年》结束,十多万字,写了两年时间,很慢。有时,要边想边写,有时,要等一些菜的季节到了再写,有时得亲自跑到某处去看,采访清楚了再写。再普通不过的食材,像木姜子、紫苏、柑子皮之类,得写出它们在地方饮食中的特殊用处和意义。
  我们这代人吃的苦,远远多于下一代,我们经历过食物的匮乏,知道饥饿是什么滋味,将现在看来不怎么样的食物写得像美食一样,算一个提醒吧,珍惜当下物质丰富的生活,并做一个爱惜食物的人。
  记得住你吃什么长大,你就记住了乡愁。我写了一个普通人的食事,一个小地方的食材和食物,期待读到这些文字的人,能从中发现它们的美,也找到自己喜欢的秭归美食。
  中国有八大菜系,鄂菜不在其中,鄂菜没有形成自己的派系,大约与其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处于中国的中心位置,湖北人除了九头鸟的名号,在吃上,注定了嘴吃八方、兼收并蓄。有人说广州人什么都敢吃,在我看来,湖北人什么味道都敢尝。
  秭归地处鄂西一隅,即使鄂菜成了气候,秭归菜也不会成为其中主流。秭归菜有没有自己的特色呢?当然有。秭归西接重庆,东临湖南,夹在著名的川菜和湘菜之间,全境皆在西陵峡中。三峡像一条出色的消化道,两大菜系在其间上上下下,贯通出了独属秭归人的味道。秭归人做菜,喜欢放花椒,但不会像川菜能把天麻翻,一点点麻,一点点香,就够了。秭归人更偏爱花椒的香,而不是麻。秭归人炒菜,少不了辣椒,做泡菜腌菜咸菜,辣椒不仅是出味的,也是增色的,不会像湘菜那样辣得钻心。比如酸辣,只用在少数菜肴中,酸辣鱼、酸辣土豆丝。麻辣赶不上四川,酸辣赶不上湖南,秭归菜在两大菜系面前,显得颇为温柔,有人称此为家常味,这就是秭归菜的特色?可能有人会说,家常味,不就是没特色!非也,过犹不及,用在饮食上道理是一样的。麻、辣、酸,厚重之味,久食则味蕾麻木,只有用更重的味道进行再刺激。反倒是温和的家常味,久食不厌,滋味绵长。出门在外的秭归游子,久了,就会想念豆豉、豆腐乳、鲊广椒、春天盐菜炒腊肉,干洋芋果果炖腊蹄子,想念酸芋头秆、柑子皮拌则耳根、木姜子紫苏拌大蒜,还有妈妈泡菜坛子里的野韭菜母子、酸豇豆。还有漆油炕洋芋、面饭懒豆腐……我一口气说出秭归人爱吃的这么多菜,都是味道适中的好东西。东西南北中的客人到秭归来,都说秭归菜好吃。一位北方的朋友,十年来,一直想念着永久香饭店的江鲶火锅,那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鱼火锅,酸菜,或者西红柿,清炖出的家常味。家常味道,才能广纳天下客。
  2015年秋天,秭归人开始了一场盛大的寻找秭归味道的壮举,十二个乡镇加上县城四个分区,从乡村阿嫂到宾馆大厨,网罗县境内的大小做菜高手,男女老少齐上阵,各显神通,将各式秭归菜做出了无数花样。作为评委之一,我负责从各种菜式中找出秭归饮食文化的精髓所在。这场壮举历时小半年,带着一张嘴吃遍秭归,吃了将近五百道菜,总结出这么几点:秭归人善吃,山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都可以变成盘中佳肴,就连石头也能做成下酒菜。秭归人的善吃是有渊源的,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就是一个美食家,他饮木兰之坠露、食秋菊之落英,《招魂》一诗中华丽丽地描绘了楚人的饕餮盛宴。
  秭归味道,就是楚的味道,寻找秭归味道,就是寻找楚文化之根,作为屈原故里人,除了继承屈原的诗歌精神,也应该将他的美食文化发扬光大。
  梅子,原名秦晓梅,散文家,湖北省秭归县文联副主席,秭归县作家协会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有作品见于《散文》《美文》《散文百家》《长江文艺》《芳草》《少年文艺》《朔方》等文学杂志,出版散文集《飞翔的姿势》《我的梦树开满了花》《味道与记忆》三部。
其他文献
中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性教育,对提高教育事业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个人而言,中小学阶段所接受的教育会影响一个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于影响人的一生.中小学班级文化
内容摘要: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恩施这片红色土地上,孕育壮大了中国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红二方面军,成功创建了全国三大红色根据地之一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继中央革命根据地之后南方最大的根据地湘鄂川黔根据地。当前,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恩施故事,有利于充分发挥红色教育资源优势、积极打造革命历史品牌,让红色文化课程与恩施本土历史宣讲深度融合,树立和提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   关键词:红色
研究背景: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目前世界约有3.5亿人为慢性乙型肝炎(CHB)。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潜在的进展性致死性疾病,据世
内容摘要:大学生是一类不可忽视的特殊社会消费群体,同时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消费行为、消费态度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未来社会消费主流,影响社会发展。文本通过对南昌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主要存在消费差距明显、自我发展消费投入不足、理财意识淡薄以及不健康消费态度(冲动消费、超前消费和时尚消费)等问题,由此对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从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层面提出了建议。   关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每个民族的服饰都有其各自的特征,他们文化、习俗及价值观等也体现在了这些服饰上.苗族侗族作为少数民族中的两大成员,其服饰制作工艺精湛,图
班级文化是班集体的内在灵魂,它可以发挥无形的力量,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行,引导学生的群体意识、价值取向、内在情操更好地发展.本文从班级文化建设的三个层面着手,
内容摘要:从朗读学视域来看,目前小学语文文本朗读行为中存在着“理智地朗读”、“逻辑的暗昧”、“重音的堆叠”、“语气的倒挂”四种谬误。这四种谬误的实质是因对文本深入理解的不足和文本全局意识的缺席。积极的文本研究意识、细致的文本脉络爬梳、客观的文本语势探索和宏观的文本语气把控可以对这些谬误予以有效纠偏。   关键词:朗读 朗读学 小学 谬误  格雷厄姆·格林在散文《失去的童年》中说:“或许只有童年读的
内容摘要:学前期是幼儿健康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北京市M幼儿园在园本健康课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以阳光体育为核心,以愉悦的生活、科学的饮食为基础,不断提高幼儿生命健康质量”的特色发展思路。并确立了由阳光运动、健康饮食两部分组成的幼儿园园本健康课程。M幼儿园的有益经验启示我们园本课程建构与实施应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园本课程建构与实施要求“全员参与”,园本课程应坚持以游戏和活动作为主要实施方式
中国是一个美食大国,关于美食的著作不计其数,我们知道的就有南北朝时期余姚人虞悰撰写的《食珍录》,有谢讽著于隋代的《食经》,成书唐代的就有韦巨源的《烧尾宴食单》和杨晔
期刊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要求,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江苏精神,落实和,近年来,我市整体联动、强势推进职业学校的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