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m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对课堂提问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要一堂课上得成功,学生学得透彻,就必须加强课堂提问,那么如何提问、怎么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 课堂提问 有效性 提高 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提问愈来愈多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但课堂提问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仍广泛存在,许多教师问题设置得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导致学生回答起来不是提不起精神,就是毫无兴趣,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和效益已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克服以上弊端,教师必须十分讲究课堂提问的时机,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和效益。要在教学过程中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考活动,让他们做教学时空的主人而非奴隶,教师由演员变成导演,学生则由台下的观众变成领衔主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提问的环节中来,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多多参考借鉴其他同行的好的经验。我参考其他老师的经验和大家一起探讨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
  一、课堂提问要让学生“摸得到,够得着”,把握好“度”。
  问题的内容安排要紧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要立足于基础知识,不出“空问题、难问题”。(1)难易适中。提出的问题应大小适当,一方面,教师切记不要提出过于简单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学生不用思考就能脱口而出,这样就达不到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提出的问题也不能过难,过难的问题,学生就是想破头也答不出。这样,教学流程就会脱节,学生的思维连不成线,那么整堂课学生获得的知识就形不成体系,导致本堂课失败。我认为设问的难易程度要让学生踮踮脚就能够得到,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能力,又能启迪学生思维。(2)多少适量。很多教师喜欢提问满堂“灌”,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活化课堂,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也不管这个问题对于整堂课的价值和意义到底有多少。殊不知,这样做的唯一结果就是事先的教学目标难以达到,整堂课失败致极。所以我认为,提问一定要适量,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根据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确定问题的数量。(3)提问适时。很多教师把握不准提问的时机,明明应该是讲述的部分,他却提问;明明应该是设问的时机,他却讲述,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我认为,好的提问时机必定是起始阶段要用启发式提问来理顺学生的思维,而在讲授阶段采取对接式提问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只有这样,提问的效果才会显现。
  二、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才施问。
  一个班级、一个课堂不是几个所谓的“好”学生和老师组成的,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所以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仅仅把眼光落在几个“好”学生身上,教师的提问要发挥全体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所有的学生,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回答问题,让每一名同学都敢提出问题,给每一名同学平等争胜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三、提出的问题要有特点,要能发展学生的心智。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可见问题对于思维的发展多么重要,但是问题不是简简单单、随随便便就能提出来的,一定要精心设置,精心选材。
  1.要有明确性,问题的设置要紧跟教学目标,不能偏离教学目标,同时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2.要有创新性,要根据目前社会的发展状态和走向,编制的问题要新颖,有时代特色,能给所教授的内容注入新鲜的血液。
  3.要有逻辑性,问题的设置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不让学生产生陌生感和突兀感,问题就像爬山一样,由低到高,由浅入深。
  4.要有操作性,问题不能脱离实际,让学生够不着,要把问题和学生的认知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能提出问题。
  5.要有趣味性,平淡如水的问题谁都没兴趣回答,所以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有趣,要让学生在第一时间集中注意力,在享受快乐中理解知识,形成能力。
  四、课堂提问要注重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品德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点在于这门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情情感、具备完善人格的公民,所以思想品德学科特别注重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要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所以问题的设置和编排就是以此为中心,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能力,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问题的提出要把学生所学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能够做到明辨是非,辨别真假。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好的课堂提问就像是“黏合剂”,把课堂教学这部“大车”有机地整合起来,教师要“问”,问的是教师的专业技能,问的是教师职业素养;学生要“问”,问的是学生的思维发展,问的是学生的精神风貌。“问”的是教师,教师的态度要“问”,教师的水平要“问”;“问”的是学生,学生的接受程度要“问”,学生的享受状态要“问”。只有“问”得及时,“问”得准确,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严先元.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6.
  [2]边玉芳.儿童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12.1.
  [3]陈大伟.教师怎样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6.
  [4]陆志平.辜伟节.新课程:我们怎样上课——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5]刘旭.听课、说课、上课.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7.
其他文献
国家标准GB15063-2001《复混合肥料》中规定的方法是通过沸水提取复混肥料样品中水溶性的钾。沸水提取过程需要30 min,再冷却至室温,转移入容量瓶中定容。这个过程至少需要1
摘 要: 本文介绍了通用变频器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与发展方向,并对当代变频器高性能化、环保化涉及的各种最新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 通用变频器 技术特点 发展方向    变频器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电力电子器件PWM(脉冲宽度调制)控制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感应电动机调速装置。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是近几年来应用广泛的高灵敏度的快速分析仪器之一,非常适用于多元素的同时检测。使用ICP-OES测定硼镁肥中硼和镁,国内文献未曾见报道。本文对使用电
测土施肥是国家推广的施肥技术。介绍测土施肥技术方法,包括:土壤样品采集方法,样品缩分分析,确定土壤能提供的养分量及土壤养分校正系数,确定目标产量及肥料养分利用率,最终
摘 要: PLC技术是职业院校机电类学生必学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在PLC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作者在PLC实训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开展PLC实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PLC课程 实训教学    随着PLC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类职业院校将PLC技术作为机电类学生必修必学的一门重要课程。但由
摘 要: 如今,可编程控制器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等工业控制中。作者主要介绍了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控制系统方案可编程序控制器选型,并以本院的CK160数控车床为例说明其应用。  关键词: 可编程控制器 数控机床 应用    如今,可编程控制器(PLC)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等工业控制中。数控机床的控制部分可分为数字控制和顺序控制两部分,数字控制部分包括对各坐标轴位置的连续控制,而顺序
硫酸渣是一种铁含量高的硫酸副产品,广泛应用于钢铁及水泥行业。全铁含量是供需双方主要的结算指标,但目前尚无相应的检测标准,大都采用《硫铁矿和硫精矿中全铁含量的测定》
通过田间2年定位试验研究连续施用国产硫酸钾镁肥对闽南地区香蕉和蜜柚的肥效,结果表明,蜜柚与香蕉施用硫酸钾镁肥,比对照分别平均增产33.8%与12.2%,增幅均比施用氯化钾与硫
摘 要: 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灵活设计不同课型,确定分层教学目标,实施“任务教学”。立足农村现实,体现农村特色,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关键词: 农村初中 信息技术教学 双有效    如何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照本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学习探索的生命之旅;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无疑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可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这要求老师不仅在模式上小组合作,而且在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性    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