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锦化:夹缝中走向破产重组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eedtoxia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始建于1939年的锦化是国家特大型企业,国家500强企业和全国18个大型化工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化工生产试验基地。然而2010年9月9日锦化集团却被宣告破产,其原因一直为外界所猜疑和讨论。本文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分别分析了上司公司锦化氯碱股份有限公司走向破产重组的原因。本文认为金融危机是外部影响因素,控股公司经营和内部控制不力以及资产资本结构的不合理是内部影响因素,内外夹击使其走向衰败破产。
  【关键词】*ST锦化 氯碱行业 资产资本结构 内部控制
  
  一、公司背景简介
  *ST锦化全名锦化化工集团氯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化氯碱”),是辽宁省葫芦市锦化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所属氯碱厂、树脂厂4个主体车间的全部资产联同有关控股、参股公司的部分权益作为股本,发起设立而成的。1997年9月3日至10日,“锦化氯碱”股票(8100万股)在葫芦岛市3家银行同时发行。发行价每股6.31元,共筹集资金5.5亿元,用于年产8万吨离子膜烧碱和年产12万吨烧碱配套工程的建设。9月,锦化氯碱有限公司注册成立。10月11日,“锦化氯碱”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7年10月24日,由于锦化集团公司多年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符合法定破产条件。被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于裁定进行企业重整。
  2009年12月2日,锦化氯碱由于有三笔占本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 10%以上,累计金额达10150万元的对外担保,未履行必要的股东大会审议程序,也未履行临时信息披露义务属违规对外担保,开市起实行其他特别处理,股票简称“锦化氯碱”变更为“ST锦化”。自2010年3月23日开盘复牌之日起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变为“*ST锦化”。
  2010年9月9日,因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锦化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被宣告破产。
  二、破产原因分析
  (一)氯碱行业走势低迷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近几年中国氯碱工业过度发展的影响,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中国氯碱行业进入了下行通道。氯碱行业面临着下游需求减少,国内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整个行业都进入了艰难的调整时期。锦化因此深受影响,其表现如下:
  1.开工率低,产量下降
  锦化集团装置总体开工率不足,据年报显示,2008年公司的开工率基本仅维持在40%左右,2009年持续2008年四季度以来的开工率不足。
  2008年完成主要产品情况:烧碱(100%)240663吨、氯化苯13593吨、环氧丙烷71455吨,分别是2007年同期的80.76%、 68.88%和72.35%。2009 年完成主要产品情况:烧碱(100%)184927吨、氯化苯17205吨、环氧丙烷45084吨,分别是2008年同期的76.84%、 126.57%和 63.09%。
  同时,由于烧碱、氯化苯、环氧丙烷等产品产量减少,使产品生产成本相对升高,约占产品总成本升高额的21.99%。
  2.下游需求疲软,产品价格严重下跌
  就整个氯碱行业来看,产能呈上升趋势。锦化集团在2006年的四期扩建工程和2007年的TDI项目配套工程目的均在于提高产能,然而下游如氧化铝、纸浆、薄膜、人造革等需求量却日益下降,呈疲软态势。如2009年锦化氯碱的烧碱营业收入较2008年下降51.07%,其中铝行业的减产直接影响了烧碱的需求,目前氧化铝平均开工率不足55%,氧化铝消耗的烧碱已经超过烧碱总消耗量的11%以上,就直接导致了烧碱价格的下跌,从而影响了营业收入。
  (二)控股公司严重亏损
  2006年5月本公司与大股东以资抵债方式获得了锦化动力热电公司98%的股权。主要经营发电(自发自用)、工业蒸汽、交直流电供应、工业清水及民用饮用水、工业风生产及供应等。这并没有给锦化氯碱带来福音,相反成了累赘。
  由于原煤、重油、工业用电及工业用水价格上涨,工程数量降低等原因,公司利润锐减:2007年報告期末,净利润亏损3378.50万元;2008年报告期末净利润亏损5740万元。
  (三)风险型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
  通过2008年年报可分析出(见下表),其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处于风险型。而资产风险与较高的筹资风险不能匹配,财务风险较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在流动性上并不对称,如果通过非流动资产的变现来偿还短期内到期的债务必然给企业带来沉重的偿债压力。
  2008年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
  流动性资产38.62% 流动性负债65.93%
  非流动资产61.38% 非流动负债及所有者权益34.07%
  
  根据锦化集团2007年和2008年的年报中的资产负债表可看出,流动资产方面,2008年较2007年减少224483672.49元,下降幅度为13.67%。其中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资金减少247050385.73元,下降36.31%,而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分别上升46.55%和26.73%。由此可见其流动资产变现能力下降,资产质量下降,流动性风险提高。
  流动负债方面,2008年较2007年增加23155万元,上升幅度为10.58%,其中短期借款占流动负债的比例由07年的41.17%上升至08年的55.71%,应付利息增加110.03%,短期偿债压力巨大,资金周转难度加大。
  而自2006年起,锦化动力热电公司因开展四期扩建工程向中国银行葫芦岛分行借款,2007年因此项目向其长期借款余额高达9800万元,而这些借款的还款期为2009年到2010年,这使得本就债台高筑的锦化的短期还款压力急剧上升。
  (四)内部控制的松散
  锦化集团由繁盛迅速走向破产重组,不仅因为外部环境恶劣,内部监管控制的不力更加速了其衰落的进程。
  截止2009年10月31日,公司累计对外提供担保额为41650万元,占公司2008年年末经审计的净资产的43.06%。其中违规对外担保合计为10150万元。
  其中,2009年度有三笔对外担保未履行必要的股东大会审议程序,也未履行临时信息披露义务,违规对外担保合计金额达 10150万元,占本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以上。这三项担保分别是:2009年2月11日为葫芦岛市华天实业有限公司在中信银行沈阳城中支行担保合同金额为5500万元,实际5000万元的担保;2009年4月27日为葫芦岛锌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锦州商业银行金凌支行提供实际3500万元担保;2009年7月31日为葫芦岛锌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锦州商业银行金凌支行提供实际1650万元担保。
  而从2009年起,锦化氯碱卷入了系列违规担保的诉讼案件中:
  2010年1月4日,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分行请求判令锦化化工集团氯碱股份有限公司、锦化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葫芦岛华天实业有限公司偿还全部借款本金5000万元以及至判决给付之日止,按借款合同约定计算利息及罚息两项诉讼请求承担保连带责任保证。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初裁冻结被告葫芦岛华天实业有限公司、锦化化工集团氯碱股份有限公司、锦化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银行账户存款5000万元人民币或相等价值的财产。
  2009年12月22日,锦州银行诉讼请求锦化化工集团氯碱股份有限公司、葫芦岛锌业股份有限公司偿还州银行贷款2912万元,利息113772.00元(利息截止2009年12月20日止,以后发生利息另计)。辽宁省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冻结锦化化工集团氯碱股份有限公司、葫芦岛锌业股份有限公司银行存款3500万元或其它相应数额的财产。
  如果违规担保圈内有一家公司资金链断裂,就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其波及面不堪设想。随着非法占用资金和担保黑洞的逐步曝光,2010年1月,深交所对ST锦化及其控股股东锦化集团公司、董事陈世杰、孟建华、王铁山以及财务总监李晓光予以公开谴责的处分。氯碱集团被冠以ST,加上两年连续亏损,资不抵债,内忧外患,最终在夹缝中难以生存,走向了破产重组之路。
  三、后续思考
  锦化集团并非唯一的金融危机受害者,金融危机带来的是整个中国氯碱行业的重创。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去库存化,其要害是盈亏;二是去产能化,其要害是生死。当前氯碱行业面临的是第二阶段。近几年来大规模的投资使得中国氯碱工业产能迅速扩张,去产能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氯碱行业的出路和选择在哪里呢?
  首先,氯碱行业面临着产能急速持续扩增、投资高涨而需求下降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可以进行行业重组和整合,调整落后产能、控制新增产能。
  其次,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如开放氯碱生产新技术等,摆脱对国外进口设備的依赖。
  最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锦化案例中由于水电等生产成本的上升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定是走绿色发展之路,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财务危机是导致锦化氯碱破产的直接原因。在资产结构配比风险很大和经营不力的同时还高筑债台。加上内部控制的混乱,形成大量关联担保及违规担保形成的担保链。担保链的断裂导致公司就像多米罗骨牌一样,一一倒下,短期流动风险和巨大的偿债压力一下子把锦化推入谷底。
  2010年7月30日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大集团”)通过竞拍获得190126969股本公司股票,成为公司潜在控股股东;同日,葫芦岛中院依法裁定批准《锦化化工集团氯碱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计划》;终止锦化化工集团氯碱股份有限公司重整程序。
  出价并非最高的方大不仅顺利吞下了庞大的锦化氯碱,而且原本仅是以人民币2.33亿元竞得1.9亿多股A股股票,竟也同时合法取得了锦化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厂房、设备、长期股权投资等有形资产。其中的疑虑和幕后的猜想让人不禁为锦化捏把冷汗,内部的混乱就像黑洞一样,总有一天,要跳出来吞掉毁掉整个企业。纸包不住火的道理已经在惨败的锦化氯碱上被证实,高层的人不能只顾着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放弃了整个企业长远的利益,增加企业的透明度,不仅能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更能让企业更好的实施内部监管,有利于其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宁.百年席梦思:七次破产重组后能否再度崛起.企业家信息,2010,第2期.  
  [2] 金美子.浅谈现代财务分析方法.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第5期.
  [3] 贾洪申.破产与重组浅议.内蒙古煤炭经济.2003,第三期.
  [4] 李传玉.浅析资产负债表负债项目.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第16期.
  
  作者简介:宋璨(1989-),女,湖北武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其他文献
一、“古董”问世2016年6月7日晚,黄安伦的歌剧《岳飞》在经过天津的世界首演后,终于在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上演了!此剧是黄安伦1980年代在耶鲁大学完成的研究生毕业作,距今已经
“敬爱的徐老师:您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如同一棵大树,为我们撑起一片片绿荫;如同一条小溪,浇灌我们这些嫩嫩的新芽.”望着这一行行熟悉的字迹,一句句朴实的话语
在教育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因此,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应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对其鼓励夸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赏识每
【摘要】关于IPO抑价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的热门话题,然而,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进入2011年以来,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现象极为频繁。由于新股定价及其上市后的价格表现,关系着发行公司、政府、承销商、投资者等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因此,本文从发行公司、政府、承销商、投资者四个维度去探究本轮新股破发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破发 IPO破发 首日收益率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各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安全,并且有效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发生而进行的内部管理,是一套完整的具有强大的控制力的方法措施。特别对煤炭企业来说,内部控制能够进行有效的经济监控和管理,是企业实现业务活动有序进行,企业内部制约、考核的有效方法。但是目前,我国上市企业在内部控制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行客观的分析,并制定相关对策。本文立足于我国煤炭企业内部
文章详细介绍了技术进步综合指标中的资金产出弹性系数α和劳动产出弹性系数β的涵义,并在调查部分测绘生产单位经济指标基础上,测算不同情况下的技术进步速度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摘要】2009年10月31日,孕育了10年的创业板终于在我国成功登陆,首日便有28家公司成功上市。我国创业板的推出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促进企业创新。2009年10月31日我国正式推出创业板至今,已有210家公司成功上市。然而这一创业板推出对在其上市的企业的创新行为是否有影响,激励效果是否明显,这些
【摘要】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一个问题。为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公司业绩,企业在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正当的盈余管理是合乎情理的行为。本文从其定义入手,分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并重点就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提出几点治理对策。  【关键词】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 治理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为了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是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达到
【摘要】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转回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特别是2006年新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一经确认不得转回的规定更是为会计界带来了丰富的研究机会,本文分别从支持和质疑长期减值不能转回两个方面,对相应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评价, 进而对我国资产减值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空间进行探索。  【关键词】资产减值 减值转回    一、引言  关于资产减值计提与转回的规定,初衷本是通过这一会计处
一、人乳头瘤病毒蛋白质的功能rn据Zur Hausen(2002)报告,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组(约8 000bp的双股链环状DNA)的基因结构为其各型的所共有,基因只编码于单侧DNA链中,于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