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食物不耐受发生情况,以及食物剔除法治疗IB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D患者68例和健康对照组4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对存在食物不耐受的IBS-D患者,应用食物剔除法治疗12周,观察主要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68例IBS-D患者中,至少存在一种食物不耐受的有55例,阳性率为80.8
【机 构】
:
200235 江苏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0235 江苏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食物不耐受发生情况,以及食物剔除法治疗IBS-D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D患者68例和健康对照组4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对存在食物不耐受的IBS-D患者,应用食物剔除法治疗12周,观察主要症状的变化情况。
结果68例IBS-D患者中,至少存在一种食物不耐受的有55例,阳性率为80.88%;对照组有13例存在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32.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8,P<0.01)。两组的阳性率最高的前四位均为小麦、蛋清/蛋黄、牛奶、大豆。饮食治疗12周后,IBS-D患者症状总评分由治疗前的(8.25±2.97)分,降至(3.13±3.52)分(t=11.107,P<0.01),腹痛程度、腹痛频率、腹泻频率、腹胀程度、大便形状、苦恼情绪自我评分也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t值分别为12.429,11.016,5.685,5.558,7.681,11.065,P均<0.01),54例IBS-D患者(1例患者失访)中有61.11%(33/54)显著改善,24.07%(13/54)有所改善,14.81%(8/54)无效,总有效率为85.19%(46/54)。
结论食物不耐受和IBS-D具有相关性,根据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进行食物剔除法治疗可有效改善IBS-D症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纵隔橡皮引流管在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282例,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常规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及额外留置纵隔橡皮闭式引流管,142例)和对照组(仅常规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1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吻合口瘘的确诊时间、最高体温、持续发热时间、白细胞总数、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总费用。结果(1)试验
目的十二指肠脂肪瘤(duodenal lipoma,DL)是少见的消化道良性肿瘤。病因不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因消化道出血、梗阻等就诊。诊断主要依赖辅助检查。内镜检查可显示十二指肠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常难于定性,超声内镜表现为起源于黏膜下层的均一高回声团块。但内镜检查受进境深度的限制,对降部以下病变易漏诊。CT和MRI检查因对脂肪显示具有特异性,故诊断准确率高。由于DL病灶密度较低,与气体密度接
目的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疾病和经济负担日益严峻,而医疗资源总量有限且分布不均。住院时长则是衡量医疗资源利用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描述我国东部城市地区AMI患者平均住院时长的情况和变化趋势,同时探索影响住院时长有关的医院特征。方法本研究通过随机抽样收集我国东部城市地区13省份32家医院2001、2006、2011三个年份的代表性急性AMI住院患者病历资料,描述住院时长及其变化趋势,并按照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认为IMN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发现的致病抗原主要有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1 domain,THSD7A),两者可以用于鉴别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血清抗PLA2R抗体及抗THSD7A抗体与疾病的诊断、严重程度、活动性相关,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在骨科围手术期行抗凝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DVT)上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4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所有骨折患者均于术后接受抗凝治疗,按抗凝药物使用的不同将骨折患者均分为低分子肝素(LWMH)组和利伐沙班组两个亚组。于查体当天对对照组进行TEG检测,并于围手术期间对所有骨折患者进行TEG检测。结
目的明确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在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表达的变化及造成脑损伤的机制、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兴奋性氨基酸在新生儿脑瘫早期诊断与预测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脑瘫高危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血清兴奋性氨基酸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随访12个月,对脑瘫儿的发生情况行统计分析。结果脑瘫患儿各组及正常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水平比较差
目的对心脏手术围术期患者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心脏手术围术期置入IABP患者36例,其中冠心病27例,瓣膜病8例,左房粘液瘤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组死亡10例(27.8%),置入IABP冠心病患者病死率低于非冠心病患者(18.5%与55.6%,χ2=4.615,P=0.
目的对比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给予球囊扩张联合硫酸钙骨水泥(CSC)椎体强化与经后外侧植行骨融合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68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先对伤椎进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及固定,再以球囊扩张将伤椎塌陷的终板复位后注入CSC椎体强化治疗,而对照组常规对伤椎进行椎弓根钉复位及固定,再给予后外侧的植骨融合。对两组术前、最后
目的探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加微针阵列给药技术对动静脉内瘘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情稳定的尿毒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局部应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无痛微针阵列技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12个月内穿刺疼痛感、穿刺失败次数、静脉炎、血管硬化、内瘘狭窄、栓塞、假性动脉瘤、肿胀手综合征等血管并发症,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两组患者动静
目的观察锌指蛋白139(ZNF13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基因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子宫内膜腺癌患者71例,手术切取癌组织71例份(腺癌组)及对应癌旁组织71例份(癌旁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ZNF139及MMP-7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及二者相关性。结果腺癌组ZNF139、MMP-7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