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下廉政生态建设的主要表现形式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en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共产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当成决定国家兴衰成败、政党生死存亡的关键,努力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廉政生态具有政治生态的一般表现形式,但是,廉政生态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政治生态。党的十九大以后,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廉政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呈现出独特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新时代;廉政生态;表现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针对影响政治生态健康发展的迫切问题,积极提高廉政建设水平,消除政治生态建设中出现的不合理因素,努力提高政治生态的系统化程度,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健全完善的廉政机制制度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廉政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廉政建设也需要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我国古代虽然对官吏的管理有严格的规定,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性,仍然无法摆脱贪腐的情况。国外也制定了许多廉政制度,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固有的社会矛盾,廉政建设只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游戏。只有摆脱了阶级的剥削本质、把实现人类解放作为政党目标,才能制定健全完善的廉政制度。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廉政制度是一种更健全、更完善的制度。第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健全与完善。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得人民在廉政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巩固,并且推动发展了协商民主制度。第二,依法治国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为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的廉政行为提供依据,使得权力运行职责明晰、流程顺畅、监督到位。第三,作风建设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党风、政风、行风得到群众认可,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根治,作风常态化制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二、严密完整的廉政组织结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起立法、行政、司法的政治治理体系,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行政效率低下、政权更替频繁、权力交易盛行、政党相互牵制等问题不断,引发的政治问题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治体制能够避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出现的种种弊端,为廉政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组织结构体现了廉政建设的完整程度,廉政建设需要有完整可靠的政治组织结构作为根本保障,确保廉政建设的各项措施得以顺利建立、贯彻执行。廉政组织结构完整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基本政治组织有效运行,为廉政建设提供支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機构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政治体制的良性运行。在我国,全国人大代表人民行使治理国家权力,充分发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政协发挥参政议政职能,对国家大政方针进行充分的民主协商,提出关系国计民生的提案,实现党外监督职能;政府按照统一部署开展工作,把人大通过的法律法规付诸行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发挥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职能;司法机关按照法律、法规的规范保护和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法制进步。第二,廉政专门组织机构有效运作,为廉政建设提供直接保障。廉政职能部门不受外在因素干扰,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错必纠、有案必查;纪检部门、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审计机关等明确廉政职能,工作落实到位,避免职能重叠,提高廉政工作效率。
  三、科学进步的廉政思想意识
  任何政权都面临着“兴勃亡忽”的困境,如果没有廉政思想意识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也就难以摆脱这一历史周期率。产生科学进步的廉政思想,一是要有优秀的文化积淀,二是要有先进的政治思想引领。在现实中,物质第一、功利至上的思想意识,金钱决定个人成功的价值观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错误思想很容易向政府公职人员思想意识中渗透,成为妨碍廉政建设的思想阻碍。因而提倡廉政思想、将廉政意识贯彻到行动中,可以提升党政部门公职人员的廉洁修养水平。
  科学进步的廉政思想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敬廉、倡廉、尚廉、崇廉成为社会推崇的政治道德标准;第二,廉洁修身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廉洁奉公作为价值规范深入公职人员的思想意识当中;第四,廉洁、廉能、廉勤成为选拔任用公职人员的标准。
  四、健康和谐的廉政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及其所处的环境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廉政生态是以构建廉政生态系统为目的的各种不同类型廉政生态主体之间、廉政生态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当这些要素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时,就共同构成了廉政生态系统。
  当政治制度越完善、政治组织越完整、政治主体行为越规范,廉政生态的发展空间也就越大。党的十九大以后,廉政生态系统的逐步完善标志着廉政生态建设的发展成熟。在这个阶段中,廉政生态的主体得到发展所需要的必备条件,能够对影响廉政建设的消极因素做到主动识别、积极抵御、有效修正;廉政生态环境发展更加合理有序,廉政生态主体与廉政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了和谐局面。
  廉政建设与廉政生态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二者互为条件。有了廉政建设的具体措施,但是没有廉政生态,廉政建设就没有生长土壤;有了廉政生态,但是没有廉政建设的具体措施,廉政生态就难以持续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在廉政生态观念转变以及廉政制度、组织机构、行为规范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廉政生态与廉政建设的良性互动,从而极大地优化了从政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EB/OL].新华社,2019-07-31.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3]黄大熹,张浩舟.基层政府的廉政生态:概念·困境·出路[J].吉首大学学报,2018(3):59-65.
  [4]李斌雄,兰洁.我国对政治生态和廉政生态的理论探索[J].河南社会科学,2015(12):1-6.
  [5]杜运泉.话语·内涵·结构:政治生态的学术辩驳[J].探索,2016(3):35-39+45.
  [6]何增科.反腐新路:转型期中国腐败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7]赵周贤.廉政文化建设与社会政治生态优化[J].廉政文化研究,2010(2):12-16.
  [8]李和中,邓明辉.政府廉政生态的建构与策略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14(4):31-34.
  【本文系广东高校党建研究会2020年课题“高校廉政文化生态建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研究”(2020GZ01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行政协议条款是否合法是行政协议司法审查的重要内容,按照行政协议合法性审查的基本步骤,行政协议条款的合法性争议应被纳入行政协议内容的合法性之中进行审查。案例考察的结果表明,围绕争议条款,法院选择的审查路径极为混乱。表面上,该问题的根源可归结于法院基于类推对既有审查路径的选择性适用,但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两种价值本位的撕扯。基于价值中立的立场,从行政协议条款的本质特征出发,可将行政协议条款予以类型化。基于此,区分审查应成为行政协议条款合法性审查的妥当路径,其背后所隐现的审查思路,可用以解决行政
2020年10月13日,广东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正在广东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孙中山《建国方略》相关规划图前驻足凝视。1919年,孙中山先生憧憬:修建160万公里的公路,开凿并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3个世界级大港……那时候,梦想只能是一个美好的畅想;到如今,蓝图在神州大地上逐渐化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只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  “中国共产党是有本事的党。”中共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美丽中国”的建设对环境工程师及其工程创新实践活动提出了严格要求。工程创新实践遵循技术法则,却往往忽视生态效益,容易引发环境伦理问题。工程项目设计伊始,应充分考量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且应以生态伦理思想全面审视工程创新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作为工程创新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环境工程师担负着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职责。环境工程师自主创新应秉持科学的价值观,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新时代中国环境工程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农村集体经济也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必不可少的经济基础。本文试图以城乡关系紧密度为理论视角,在学理上解析大都市在城乡关系紧密化发展趋势下郊区农村集体经济遭遇的发展困难和艰难转型。以上海市F区的政策经验为例,分析大都市郊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一种“体系化融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互嵌与融合,促成“飞地型”集体经济、配套型集体经济和文旅型集体经济等新型集体经济实现样态的发展。
明星村承载着我国乡村振兴的美好期待,也是当前舆论关注的热点。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明星村产生的关键因素。基于A村的发展经验表明,乡村外部权力与内部文化权力网络的互动、内生资本积累与外部资本的导入,以及政治、资本与社区的有效互嵌是乡村集体经济与明星村生成的基本逻辑。但政治、资本、社区多重因素的聚集容易导致集体经济的权威型发展和明星村的可持续发展困境,即乡村内部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特定主体的权威治理,以调动村庄内的资源,调和各类矛盾。这也导致了集体产业的传承危机。正视这些问题以及不可复制的明
民族民事习惯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借由司法裁判则是此种功能得以彰显的重要路径之一。对235份裁判文书的量化实证研究表明,民族民事习惯在裁判中的运用呈现稳中有增、领域分布广泛、层级下移等特点,发挥着“查明”“适用”“解释”三个层次的司法功能;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自发性与任意性,如运用方法缺位、运用条件模糊、运用程序欠缺等。为了保障民族民事习惯司法适用的科学性、统一性与准确性,应当供给克服适用障碍的有效方法:一是确定识别标准,民族民事习惯应当符合外观标准与合理性标准,合乎公序良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主要依据可以通过社会生产、社会需求与主要制约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及转化依据,这不是一个短期的概念,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特点,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中国各方
人之恶行来自欲望,人之善行来自哪里?古人给出不同答案一来自天然,来自大道与天理,来自后天教育,来自神授,等等。实际上,善行同样来自人的生存欲望。生存欲望之所以能够产生善行,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普遍存在着共存先于独存、通情转移这些基本生存意识和情感本能。源自生存欲望的善恶在现实生活中的消长,取决于客观环境的优劣与主观素质的高低,因此改善客观环境、提高主观素质是助善消恶的关键。
互助养老是解决农村养老难题的重要抓手,其在本质上表达为集体行动,与成员对集体的身份认同及其团结规则相关。本文构建“身份认同一团结规则一农民互助养老决策”的分析框架,并使用“千村调研”数据进行实证估计。结果表明:(1)身份认同促使农民更关注集体利益,从而转化为互助养老的动机。(2)团结规则在身份认同对农民互助养老意愿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3)经济分化扩大了农民禀赋的异质性,导致互助养老的行为逻辑发生变化,即对于经济下层农民而言,身份认同影响团结规贝匚从而促使他们参加互助养老;对于经济中层和上层农民而言,身
通过对监察程序规范文本的解读,能够发现监察程序具有明显的审批特征,且这种审批特征在实践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监察程序审批机制兼具政治与法律双重属性,二者功能各异,互为补充,此消彼长。审批机制具有显著的制度功能,一方面有利于确保领导人员以履行审批职能的形式介入具体监察案件的处理,确保和实现党对监察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多层级的审批式办案程序能够弥补外部监督机制不足和内设专门机构监督不够的缺陷。从操作层面看,审批程序过于复杂繁琐、部分审批事项不合理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察治理效能,应从精简审批事务范围、强化程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