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黄河大合唱》的艺术魅力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tianer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河大合唱》有五个版本。以下是对五个版本的简要剖析及介绍。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 艺术魅力
  《黄河大合唱》有五个版本。一个是“延安版本”,是冼星海在延安用简谱写的。因为当时延安条件非常艰苦,要组成一个真正的管弦乐队是不可能的。当时只有几把小提琴,剩下的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吉他、口琴之类的乐器,大多数人都不能识五线谱,所以就用简谱。第二个版本是“苏联版本”、是冼星海在前苏联重新配器的一个版本,在主旋律及声部上也作了一些调整。第三个版本是“上海乐团版本”,就是李焕之1987年根据冼星海的“苏联版本”为上海乐团改编的一个版本。第四个版本是“中央乐团版本”是1975年严良堃等人根据冼星海的延安版本重新配器的版本。这个版本影响最大,传播最广。今天,大家能听到的就是这个版本。第五个版本是钢琴伴奏版本。这个版本是由瞿维来编订的,主要是为演出方便而改编的。
  《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大合唱”。所谓“大合唱”就是“康塔塔”(cantata),是欧洲巴罗克时期重要的声乐体裁。“康塔塔”虽然不具有歌剧那么完整的故事情节,但戏剧性还是存在的。《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中国的“康塔塔”,也具有这种戏剧性。《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每一章节,都是通过朗诵和乐队为背景串联起来。虽然每个乐章在从表现形式、艺术形象、思想内容都各有侧重或有所不同,但是整个作品贯穿着一个主题思想,这就是“抗日救亡”,同时也歌颂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混声合唱。这里运用了黄河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这一乐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击的场面,音乐充满战斗的力量。第二部分是根据开始的主题旋律,拉宽了节奏、放慢了速度,表现船夫们穿过了急流、靠近了河岸的那种欣慰。这表明,中国人民尽管处在艰难抗战之中,但已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第三部分,音乐又回到了乐章开始的速度上,但又由强渐弱,由近到远。这一乐章通过黄河船夫与急浪、险滩的搏斗,象征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
  第二乐章的《黄河颂》,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曲,表达了诗人对黄河——母亲河的赞美。这一乐章由三个乐段构成。开始乐队奏出一个音域宽广、气息深长的引子,这就是这一乐章的主题,显示出了黄河的雄伟气魄。接下,男中音唱出了内心热情的赞美。这里唱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和曲折婉转,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幅员辽阔。第二段从“啊、黄河”开始,进入一个热情澎湃的音乐段落,这里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及其光荣的革命传统。接着又来了一个“啊、黄河”。这是一个激情的甩腔,音乐上更加热情昂扬。似乎在说,中华民族站起来了,我们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誓与外敌斗争到底。此时音乐到达高潮。跟进来的第三个“啊、黄河”使音乐进入第三乐段,这时音乐变成4/4拍,气息宽广,像黄河一样奔流而下。这个章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但又将黄河形象地比作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因此,这里对黄河的赞美也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赞美。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个配乐诗朗诵。原来是由三旋伴奏,后来改为有琵琶伴奏。这个乐章,冼星海吸取了《义勇军进行曲》《满江红》的音调素材, 讲述了民族的灾难,也歌颂民族的英雄。是诗人进一步对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同时也暗示着黄河或者说是中华民族将面临一场劫难。但遗憾的是,我们今天在音乐会上很难听到这一乐章了,因为考虑到演出效果,常常被省略!
  第四乐章是《黄水谣》,是女声二部合唱。这是一首民谣体的三段体歌曲,其曲调非常优美动人,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无限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一段展现出黄河两岸人民安宁、平静的生活,音乐十分流畅,也显得十分祥和。中段情绪急转直下,“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这一段表现日寇入侵中国,践踏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第三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但在情感上则变得压抑和悲凉。这一乐章是全曲中的一个转折点,整个作品的悲剧性和戏剧的矛盾就此展开。
  第五乐章是《河边对口曲》,是一个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采用了乐段反复的民间音乐结构形式,音乐吸取了山西民歌的音调,采用锣鼓伴奏的方法。整个乐章是两个流亡者的对话。这里作者借两个流亡者的对话,讲述了全国广大流民、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悲惨遭遇。引出合唱发出“打回老家去”的呐喊。
  第六乐章《黄河怨》,是一首女声独唱。用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的哀怨。这一段是一个绝望的妇女的内心独白。这个妇女的丈夫流离失所,不只去向,她的儿子也被日本鬼子杀死了,自己又被鬼子给糟蹋了,最后不得不跳入黄河母亲怀抱自杀而死。作者之所以有这样一个构思,就是想通过一个妇女的死来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在整个《黄河大合唱》中,这是戏剧性最强的一段,作为一首独唱歌曲,技巧性非常强,是检验女高音的“试金石”。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一首轮唱、合唱歌曲,是人们最熟悉的一首。这里采用了“卡农”的复调手法,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首先是二部轮唱、然后是三部轮唱,并穿插了“龙格龙”的衬词,增强了音乐的气氛,使人感觉到抗日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势不可挡。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是一个混声合唱歌曲,它是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的概括和升华,也像是一个回顾,用富于诗意和浪漫色彩的笔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终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必胜信心。“黄河在怒吼”、“扬子江在怒吼”、“珠江在怒吼”描述了全民抗战的战争态势。最后发出了“战斗的警号”,这一句被多次重复,整个音乐给人以巨大的号召力,无疑是向法西斯、侵略者的宣战!
  整个作品虽然没有像歌剧那样,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它却有一个严密的戏剧性构思,给人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这个矛盾冲突就在于开始时的人与自然的冲突,是船夫与险滩、急浪的搏斗,后半部分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但二者是相呼应的,即通过人与大自然的搏斗,表现出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进而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民族矛盾得以解决作了铺垫。整个作品就在于展示这个矛盾(《黄水谣》)、激化这个矛盾(《黄河怨》)、解决这个矛盾(《保卫黄河》)。这种矛盾的展示、激化、解决正是其戏剧性所在。
其他文献
水下摩天大楼     海洋中的塑料废物令人厌恶,在太平洋形成的垃圾大板块就是这样的一种 “怪物”。即使处在最原始状态的地方,像在智利南部,也发现有毒塑料的蛛丝马迹。面对不容乐观的海洋现状,我们首先当然需要停止对水域的污染,其次要找到清理丑陋污染物的方法。作为 “2011年eVolo摩天大楼竞赛” 的参赛项目,塞尔维亚的设计师Milorad Vidojevi、Jelena Pucarevi和Mili
许多人乘坐飞机,都喜欢选择靠窗的座位,因为在那里可以看到高空的风云变幻。然而,不少时候还是十分遗憾,因为飞机的窗口很小,视野有限,难以看到高空的全景。最近,欧洲一家飞机制造商设计出一款全透明飞机,可以让任何位置的乘客都能看到上下左右360度的高空全景。    逶明飞机节能且安全    透明飞机的观光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变幻莫测的高空云海,闪烁多变的夜晚星空,起飞降落时的地面美景,都令人沉醉其中。设计
从当前我国数学课程现状、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数学课程的最新理念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素质问题。
今年春晚,农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成了新的“草根偶像”,他出色的歌喉和憨厚的谈吐赢得了人心。他的成长经历,有不少发人深思之处。他曾表示:“要成为中国唱歌唱得最好的农民。”这位“大衣哥”似乎正在向这个目标挺进。依我看来,这就是成功的“跨界”——从“基层农业界”一步跨进了“文艺界”。他的日后发展还有一些未知数,但至少目前他的前景看好。   这里说的“跨界”,指的是不同领域的跨界;即使在同一领域里,也
“你想告别矮个子时代吗?你想长得更快更高吗?风靡全球的它,帮你快速实现梦想!”——如果正愁于自己孩子不长个或太矮小,你是否会被这几句话轻易蛊惑?现在市场上很多增高药中都添加了人体生长激素,少年儿童如果使用这类增高药,短时间内确实会有增高作用,但也会使他们骨龄超前,骨成熟度加快,进而减少骨骼的未来生长空间,最终导致青少年长不高。  近日,国家药监局指出,相关部门从未批准过有增高功能的药品,所以打着增
如果到瓜园里去买瓜,卖瓜人总是喜欢顺藤、依蔓而摸瓜。这样一来有两大好处,一则不费多少功夫,二是选出的活藤瓜质量好。现代工业设计的藤型组合方法,就像顺藤摸瓜那样,把一种别具特色、风范、魅力的创造性设计,运用到其他不同设计领域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加以不同程度的调整、补充、变动。  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家用电器市场严重滑坡,家电生产经营企业风雨飘摇。日本松下公司发挥其在彩色电视机设计、生产、
乘客在飞机飞行过程中严禁使用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已是所有航空公司特定的服务通知。然而,近日举行的关于机上通讯研讨会上,几大航空公司将改写这一历史,或许不久的将来,普通老百姓也能在飞机上任意拨打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88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编第2章危害公共安全相关法律规定:在飞机上使用移动电话等便携式电子设备有可能导致航空器倾覆,视其为违法行为,构成危害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