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采茶戏的视觉呈现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ui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戏曲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与地方风格的艺术瑰宝之一,而赣南采茶戏则代表了客家人的文化审美追求,蕴含了赣南地区的精神内涵,体现了赣南地区广大劳动人民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日常实践。赣南采茶戏的表现形式与要素五花八门,角色设定、服饰、妆容、动作等视觉呈现无一不体现独特的客家特色。文章将从上述几方面入手,研究赣南采茶戏的视觉呈现,提升对赣南采茶戏的认知,对赣南采茶戏的当代发展与传承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视觉呈现
  早在2006年,赣南采茶戏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赣南采茶戏可以说是赣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赣南指的是江西省南部区域,主要以赣州市的3区14县1县级市为主。之所以说赣南采茶戏代表客家文化,是因为江西赣州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采茶戏,顾名思义,是在日常劳动中发展并完善的一项民间艺术,这也从根本上奠定了赣南采茶戏的审美基调。采茶戏以广大劳动群众为创作对象及表演对象,整体风格诙谐幽默,妙趣横生,以积极的正向引导为主,展现了客家人刚正不阿、勇敢开朗的性格特征。赣南采茶戏历史悠久,它的起源与赣南地区盛产茶叶息息相关。每逢采茶时节,劳动人民纷纷上山采茶,以采茶歌自娱,这也是采茶戏的前身。此后采茶歌与民间灯彩艺术、歌舞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戏曲。本文将以视觉呈现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采茶戏的角色扮演、服饰妆容、动作神态等方面展开分析,让读者更为深入地了解客家文化及采茶戏内涵。
  一、性格鲜明的角色行当
  赣南采茶戏又被称为“三角班”。“三角”指的是小旦、小丑、小生三个行当,三个角色就可以搭一台戏,而“三角”中又有“三小行当,丑角当家”的说法。在采茶戏里,貌美如花的妙龄旦角和正直勇敢的小生往往不是主角,丑角是赣南采茶戏最具特点的表演角色。丑角分为正丑和反丑。正丑一般代表的是勤劳务实、机智勇敢的正面角色,在表演风格上也具有大气灵活、幽默风趣等特点。反丑恰恰与正丑形成鲜明的对比,代表的是市井无赖,通常有好色、势利、贪财、小气等性格特点,表演风格诙谐滑稽,让人忍俊不禁。赣南采茶戏在角色分类上正邪分明,风格特征也显而易见,给观众较大的视觉冲击,对比鲜明,这与客家人直爽活泼的性格有关。采茶戏故事的结尾一定是邪不胜正,丑角饰演的丑恶乡绅得到应有的惩罚。在赣南采茶戏中,主要依靠丑角的表演营造舞台气氛,在表演过程中,人物动作形态夸张好笑,运用大量口头文学,使人物性格鲜明饱满,体现地方特点。
  二、夸张的妆容与贴切的服饰
  赣南采茶戏夸张的妆容主要体现在丑角演员的面部妆容上。不像我国国粹京剧那样需要整张脸布满妆彩,采茶戏的面部妆容主要在额头下方至鼻尖上方部分,不管是正丑还是反丑,都在此部位饰以白色方块,以示滑稽幽默。
  角色行当的不同在服饰上也有所表现。以帽饰为例,正丑角色的帽子一般帽檐较为宽大,在日常劳动中起到遮阳挡雨的保护作用,符合正丑勤劳朴实的人物性格。被客家方言称为“冬头帕”的帽饰,其实就是由简陋的自制粗布制成。而反丑一般戴的罗帽就显得较为精致,比较紧窄,一是为了凸显反丑积累的社会财富,戏里的反丑一般不是劳苦大众,而是有一定金钱与社会地位的人物,二是紧小的帽子配上滑稽的面部妆容,更显人物造型的夸张诙谐。总的来说,赣南采茶戏的服饰以麻、棉等较为廉价的布料为主,辅之以丝绸。布料颜色根据人物角色不同而有所差异,反丑的服饰较为鲜亮华丽,而其他角色以深色布料为主。服饰样式以大襟衫、和尚领为主,服装制作精良、走线平整,虽然没有昂贵的布料与精致的点缀,但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心灵手巧和对生活的要求。
  在整个的赣南采茶戏的视觉呈现中,妆容及服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合适妥帖的外部造型,有利于为观众营造舞台的故事氛围,将观者更好地带入故事情境当中。赣南采茶戏具有强烈的叙事性,每一台演出都有其故事背景与寓意,夸张的妆容与贴合人物背景的服饰更有利于塑造人物性格,营造和交代戏剧情境,为观众带来完美的视觉体验。
  三、程式化的舞台动作与动物模仿
  赣南采茶戏在众多民间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原因之一是其蕴含客家文化内涵,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而程式化的舞台动作就是采茶戏最具特色的表现之一。采茶戏舞台动作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日常劳动生活,再经过艺术加工,形成赣南采茶戏的标志性舞台动作,分别是矮子步、单袖筒和扇子花;另一类则是模拟动物形态,生动有趣,体现劳动人民生活的乐趣。
  矮子步是赣南采茶戏中最有代表性也最常见的一种舞台步法,是丑角的基本步法,顾名思义,就是以屈膝半蹲的方式在舞台上表演,这种步伐看起来诙谐幽默,给舞台表演增添了视觉效果,营造了一种男低女高的画面,实则非常考验演员的基本功。矮子步要求演员底盘扎实,小腿有力,这样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效果才会灵巧轻便。这种步法也是源于采茶活动,男性背着背篓,半蹲着接茶叶。可以说这种舞台表演形式是客家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体现了他们在茶叶收获季节的辛勤付出。
  单袖筒在我国的戏曲表演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它不同于飘逸婉转的双水袖,最初的单袖筒设计是因为在采茶制茶过程中,劳动人民便于擦拭自己的汗水且避免汗水滴落到茶叶上。单袖筒并不是初始形态,刚开始人们只是在腰间别一条白布巾,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将随身的白布巾与左袖结合,左袖延长至66厘米,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美感。采茶戏的这种服饰风格较为写意,与中国传统戏曲端正对称的服饰风格不同,是结合了地方民间特色的艺术化的服饰风格,为采茶戏的舞台表演增添了别具一格的魅力。
  扇子花也是赣南采茶戏表演中的基本形式之一,上文提到左袖单袖筒,而右手往往执一彩扇。在表演过程中,左手长袖与右手扇花相辅相成,以扇舞袖,以袖拂扇,二者在舞台上的配合相得益彰,为观者呈现出一套别具风味的舞台动作。正所谓“采茶无扇子,如同吃饭缺筷子”。由此可以看出,扇子在采茶戲当中的重要性,扇子跟其他的舞台表现形式一样,来源于制茶过程,茶农们在炒茶时为了防止茶叶温度过高,所以一手炒茶一手用扇子扇风降温。在采茶戏中,经过艺术加工,扇子花与矮子步、单袖筒成为最具代表性与地方特色的舞台动作。   此外,模仿动物形态也是赣南采茶戏的一大特点。模仿动物形态主要表现在对它们的象形模仿,比如“猴子洗面”“公鸡啄米”“乌龟爬沙”等。广大劳动人民善于从日常生活与自然中获取创作灵感与审美体验,赣南采茶戏中出现过的动物象形模仿多达上百种。此外还会模仿一些植物形态和日常生活中的虚拟动作,这都凝结了表演艺术家们的智慧,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十分生动自然,浅显易懂,对观众的文化程度要求不高,因此采茶戏是真正受广大劳动人民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
  四、表演道具及其他
  赣南采茶戏的视觉呈现体现在方方面面,它致力于为观众打造一个可观、可感、可触的真实舞台,既贴近日常生活,又有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从舞台表演道具来说,它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以采茶戏经典曲目《补皮鞋》为例,手中的鞋为实物,而针与线则为虚,观众通过人物动作来理解故事的情境与情节,既给观众想象的空间,也会使舞台表演更具艺术性。另一经典曲目《钓拐》中,正丑手中握有钓竿,而所钓的拐(客家方言,青蛙)则是不存在的,但观众也能轻而易举地理解人物动作的含义。除了扇子这类必备道具之外,其余常见道具基本与曲目主题息息相关,大都是日常生活常见的劳动工具,比如锄头、竹篮等。
  赣南采茶戏最早见于明朝汤显祖的诗中:“僻坞春风唱采茶。”在4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采茶戏愈加完备与丰富,被称为“三奇三绝”,“三奇”即歌舞戏的结合,“三绝”则是扇子、步子、袖子的结合。可以说,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地区劳动人民精神生活的缩影,它既代表了客家人勤劳朴实的性格,又蕴含着深厚的客家情怀与精神追求。赣南采茶戏带给观者的视觉感受是独一无二的,兼具戏曲的婉转优美与地方特色的通俗易懂,是一出大放光彩的地方戏剧。
  参考文献:
  [1]吴国辉.赣南采茶戏服饰文化研究[J].内蒙古艺术,2018(1):57-59.
  [2]肖慧梅.赣南采茶戏的人文色彩:以《九龙山摘茶》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9(3):137-138.
  [3]许立喆.解读赣南采茶戏的表演艺术与音乐特征[J].福建茶叶,2016(11):397-398.
  [4]欧阳剑.论赣南采茶戏的舞蹈表演艺术特色[J].艺术品鉴,2019(26):189-190.
  作者單位:
   福建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性竞争日益加剧,个性化需要造成了企业生产方式从大量大批到单件小批等巨大改变;科技进步,使得产品成本结构中直接费比重大为减少,间接费用比例大幅
培养和增强员工创造力是获取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必要环节,这一点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Amabile,1988; Devanna&Ticky,1990; Shalley,1995;Zhou,2007)。在实践领域,亦是如此,现在已
一、一年多来我市干部理论学习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经验一年多来,在市委的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干部理论学习出现了好势头,在各级干部中初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很多领域已经被应用,这一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电子商务这种新型业务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企业在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的
现如今全世界掀起了‘转向服务业'的浪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环境和竞争环境日趋复杂化,服务外包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服务外包
摘 要:为了实现海量外文科技文献信息的知识组织,促进文献信息内容的知识关联和知识发现,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中心组织实施了“面向外文科技文献信息的知识组织体系建设和示范应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提出构建以内容建设为核心,加工协作和开放服务平台为依托,以自动处理智能检索和知识服务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组织体系建设和示范应用。论文在系统分析现行知识组织建设的4种模式可供借鉴特点,说明了该项目的目标、主要建设内容
2005年9月9日,中国著名油画家“张义春教授离唐50年返乡汇报作品展”在唐山学院大唐画院开幕。张义春教授1938年生于唐山,1961年毕业于河北美术学院,1988年从河北师范大学退
期刊
随着高校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技能竞赛等实践活动也成为一种常态,学生获得的成果越来越多,如何对这些成果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正日益引
叮铃铃!叮铃铃!……下午,烈日当空,阳光普照.突然,一阵急促的火灾警铃激荡在康乃馨园区每个角落;随即广播里传来紧急救援命令:各部门注意!各部门注意!康乃馨医院2栋7楼发生火
期刊
银行行业在市场化的推动下,银行行业内的竞争日益激烈,以往只是做大型客户(央企、支柱产业等)、政策性业务(政府基础设施项目)的经营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更难以支撑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