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不张扬

来源 :发明与创新·少儿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lu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色旋转花”、“核桃碎壳器”、“皮带式黑板”、“卷轴式教学书写纸”……你相信吗,这些发明专利都出自一个年仅10岁的小女生之手。她就是山东省邹城市匡衡路小学五年级的曹雨晴。
  为了自己的科技梦想,她勇敢而安静地行走,如此不张扬。如今她已是8项国家专利的持有者。今年4月份,她制作的核桃碎壳器还获得了第27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小跟班”自辟新天地
  在爱好发明与实验的爸爸的影响下,7岁的曹雨晴开始接触科技发明。
  当其他的小朋友还在妈妈怀里撒娇或在沙地里玩过家家的时候,曹雨晴就当起了爸爸的“小跟班”。
  她跟着爸爸走南闯北到各地的科技馆看各种各样的发明作品,并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比赛,成了各类科技活动的常客。
  看多了别人的发明成果,曹雨晴也跃跃欲试,想自己做些小发明。在爸爸的支持和帮助下,她开始依照画册上的图纸做小模型。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曹雨晴逐渐厌倦这种依葫芦画瓢的模式,她要开辟属于自己的发明新天地。
  有一天,她无聊地玩着圆珠笔,反复地把圆珠笔笔筒套到铅笔头上又取下来,再又把圆珠笔笔筒套到圆珠笔笔头上。
  如果把和铅笔大小相同的圆柱状物体套在铅笔头上,是不是可以让铅笔变长呢?这样,当铅笔被写到只有三分之二长的时候,同学们不会将它丢弃,依然可以方便地用它写字。
  说干就干。曹雨晴马上找到纸笔按照自己的思路将作品的大概结构画了出来,然后找所需要的材料,按照图纸制作模型。终于,她的第一个作品“铅笔增长器”成功问世了。
  想到爸爸有很多专利,曹雨晴也试着将“铅笔增长器”这个作品申请专利。2009年2月,她将自己的“铅笔增长器”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同年12月审批通过。
  因为一个铅笔头引发的创意,让曹雨晴迈出了科技创新的第一步,成功地申请了第一个专利。
  自此之后,她便一发不可收拾,各种专利作品层出不穷,她因此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专利王”。
  跟生活叫板,专挑“小麻烦”
  专利是创意的结晶。作为8项专利的主人,曹雨晴寻找创意有个小窍门——跟生活叫板!别看她非常安静,却是个特别爱找“生活”麻烦的人。
  在生活中,她经常思索这个物品或者这件事情是不是有什么缺陷,它们有哪些潜藏着却没有被发现的“小麻烦”。如果“小麻烦”自己主动现身,那她对它们就更不客气了。
  这些“小麻烦”就是曹雨晴奇思妙想的来源,对付“小麻烦”,她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她首先会找出“麻烦”的根源,摸索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再利用周围的材料动手制作样品,并不断改进。这样,“小麻烦”被消灭掉了,而且发明作品也被制作出来了。
  曹雨晴非常喜欢吃核桃。一天,她用钳子夹核桃的时候,核桃淘气地从钳子嘴中滚了出去。她没来得及停止夹核桃的动作,夹到了自己的手。
  夹核桃竟然弄伤了自己,看来用钳子夹核桃真不好,搞不好还会带来更大的“麻烦”呢。
  她意识到了夹核桃事件的严重性,寻思着是不是可以找到一种不用手接触核桃却能将核桃夹开的方法。
  好几天,她都拿着核桃,反复思考着最好的方法。终于,她找到了最关键的切入点:应该把核桃放在一个能固定它活动空间的物体内,然后用外力敲击核桃,将核桃壳敲开。
  循着这种思路,她成功地发明了核桃碎壳器,并申请了专利。
  做发明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进行专利发明制作时,曹雨晴也像其他的发明者一样,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找不到最合适的发明材料等。
  但她从来不会向困难屈服,倔脾气的她就跟它们死杠,不把所有的问题解决了,她是绝对不会罢休的。
  为了找到适合核桃碎壳器的弹簧,整整一个星期,曹雨晴拉着爸爸满大街地找,都没有找到。
  为了参加创新大赛,她只好用备选材料乳胶管代替弹簧,但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最合适的弹簧。她说:“虽然核桃碎壳器做出来了,但我不会放弃寻找合适的弹簧,因为弹簧是首选也是最佳的弹性材料。”
  创意实验室在萌芽
  虽然小小年纪就获得了这么多荣誉,曹雨晴却毫不张扬。在她看来,这些成绩微不足道,她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一切。
  从最简单的创意到稍微复杂的发明作品,曹雨晴总是在超越自己。行走在科技世界里,她的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踏实,每个细节都力求做到最完美。
  她认真地做好专利申请,即便是已经申请成功的专利,她还想着能不能改造得更好。
  “等条件成熟后我还要把之前的专利都做成实物,再把它们卖给工厂,攒钱建一个自己的实验室,做出更多发明,让大家的生活更便利。”在曹雨晴心中,一直有一颗叫“创意实验室”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正在萌芽。
  未来有无数种可能,小小“专利王”——曹雨晴的未来不可估量,她在今后的科技道路上一定会走得更远、更坚定。
其他文献
杭州有个小区,一到晚上,蛙声一片。业主投诉这些青蛙扰人清梦,要求保安履行职责进行驱赶。这可苦了保安,青蛙在暗处,保安在明处,这黑灯瞎火的要把青蛙赶跑,哪有那么容易。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曾是古诗里一种令人怡然自得的意境,但现在却成了被人投诉的噪声。不是现在的青蛙发音量大了,而是我们的心态发生问题了。中国道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其中一层意思是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试图去改变自然
每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事情,那些事情,如果每件我们都搁在心上,会活得很累;如果每件我们都持无所谓的态度,我们会辜负许多人的期待与信任。灵活掌握三个方法,差不多可以应对所有的事了。  寻求正确的方法解决一些。方法,往往决定成效,不管多难的事情,找對了方法,就会迎刃而解。  等待恰当的时机处理一些。有些事情,不是我们没有尽力去做,而是时机还没有到,时机一到,大事能化小,难事能化易,做起来得心应手。  
不知道我们这一生究竟要讲多少句话?  如果有一種计算机可以统计,像日行万步的人所带的计步器那样,我相信其结果必定是天文数字,其长,可以绕地球几周,其密,可以下大雨几场。  情形当然因人而异。有人说话如参禅,能少说就少说,最好是不说,尽在不言之中。有人说话如嘶蝉,并不一定要说什么,只是无意识的口腔运动而已。  说话,有时只是掀唇摇舌,有时是为了表情达意,有时,却也是一种艺术。  许多人说话只是避免冷
我前阵子看过一段演讲,说为什么我们总爱怀念青春。青春有什么好?幼稚自负,“为赋新词强说愁”,能力撑不起野心,精神不自由,还穷。但就是因为过程的未知,才有幻想的价值,比如会不会多走一段路,就能跟喜欢的人牵手;比如是不是再坚持任性大半个学期,就能交到朋友。  张同学,我的青春绕着你,组成了那个暗恋时代的全部故事,傻里傻气、无知、偏执、果敢,偶尔怀念它,也不错。  你在隔壁班,我们之间被一个厕所隔着,所
儿时,我对炊烟有一种特别的依恋。因为炊烟升起的地方有自己的家,而家里的土灶上会有一锅或甜或咸的饭食在等待着饥肠辘辘的我。炊烟属于乡村,它从土灶上升起,歌颂的是绵绵不绝的亲情和乡情,还有生活和生命。  记得老家的土灶有两种,一种是用胶泥掺了麦糠搅拌,然后根据铁锅的大小,塑型成灶。这种灶方便适用,可以屋里屋外挪動。还有一种用土坯垒砌而成,固定在厨房里,一般是一大一小两个锅口,大的蒸馍烧饭,小的炒菜烧汤
前几天他生日,千里之外的我没能赶回去,便买了两双鞋做礼物寄了回去。  收到鞋的那个晚上,他打电话来有些责备道,怎花这么多钱,我天天干活儿哪用穿这么好的鞋。  他却忘了,二十年前的那个秋天,爷爷生病住院好几年,葡萄园因着大雨又一次烂在了地里,外面欠债一堆,家里一连几个月没有荤腥。有天傍晚,村上大队的广播里忽然播放了条信息:胡某某家卖熟小肉鸡,小的五毛一只,大的一块。  这个养小鸡的村人是我家排房西边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年轻时为了入仕做官,常以诗文作为敲门砖,譬如他当时曾向善于为朝廷引进人才的韩朝宗写过一封《与韩荆州书》的自荐信,开篇便是:“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信的末尾还不忘自贬一番:“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雕虫小技”出自《隋书·李德林传》:“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也有学者认为,雕虫小技,最初的叫法为“雕虫篆刻”,源于西汉文学家扬雄的《法言·吾子》,
曾经有一段时间,刚结婚不久的我们将家安在了一幢旧楼房里。那幢旧楼房也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当夜晚来临时,整个楼道内找不出一盏能发出光亮的灯。  有天晚上我和丈夫从外面回来,他先是探头探脑地看了看那黑咕隆咚的楼梯,然后,竟然提出让我走在前面。我一听,心里直发毛,就凭自己一个弱小女子,哪敢率先在黑暗中攀登楼梯呢?当即就躲在了他的身后。可是,丈夫仍然左一句右一句地劝着我,见我百口不应,他就
一直都是伴随着乡下的时光长大的,乡村的土坯和青瓦总是被大人们组合成高高低低的房屋,留两个窗户,开两扇门,然后,打一堵泥巴的院墙,盖上挑檐的门头就是一户人家,多半如此。  也有大户,五世同堂抑或四世同堂的庄户人家,逐渐地会把院子演变成三合院,或者两进的院落,门对门住着几代人。不用说,堂屋都是长辈的,按辈分来,乱不了。  当然,院子越多,年代越久远,家族的势力也越大。我祖上没有做过官,也没有出过生意人
路遇聋哑人,决心做听障康复  训练工作  2001年某天,赵小平想帮助几位问路的聋哑人却不懂手语,想到他们用手语的不便和紧急状况可能生命堪忧,学会说话后的方便与生活品质的提高,就想帮助他们。  于是赵小平利用休息时间,四处查找相关知识,得知90%的听力障碍儿童有残余听力,可戴上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使听力到最适范围,语言康复老师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可使患儿会听、说、唱、沟通,能和健康孩子一样进入普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