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修养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night123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道我们这一生究竟要讲多少句话?
  如果有一種计算机可以统计,像日行万步的人所带的计步器那样,我相信其结果必定是天文数字,其长,可以绕地球几周,其密,可以下大雨几场。
  情形当然因人而异。有人说话如参禅,能少说就少说,最好是不说,尽在不言之中。有人说话如嘶蝉,并不一定要说什么,只是无意识的口腔运动而已。
  说话,有时只是掀唇摇舌,有时是为了表情达意,有时,却也是一种艺术。
  许多人说话只是避免冷场,并不要表达什么思想,因为他们的思想本就不多。
  至于说话而成艺术,一语而妙天下,那是可遇不可求,要记入《世说新语》或《约翰生传》才行。
  哲人桑塔亚纳就说:“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他所指的贵族不是富人,而是趣味。
  最常见的该是两个人的对话。其间的差别当然是大极了。
  对象若是法官、医师、警察、主考之类,对话不但紧张,有时恐怕还颇危险,乐趣当然是谈不上的。
  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是最快意的事了。如果双方的识见悬殊,那就好像下棋让子,玩得总是不畅。
  要紧的是双方的境界能够交接,倒不一定两人都有口才,因为口才宜于应敌,却不宜用来待友。
  甚至也不必都能健谈:往往一个健谈,一个善听,反而是最理想的配合。
  可贵的在于共鸣,不,在于默契。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这情景当然也可以包括夫妻和情人。
  这世界如果尽是健谈的人,就太可怕了。每一个健谈的人都需要一个善听的朋友,没有灵耳,巧舌拿来做什么呢?
  英国散文家黑兹利特说:“交谈之道不但在会说,也在会听。”
  在公平的原则下,一个人要说得尽兴,必须有另一个人听得入神。
  如果说话是权利,听话就是义务,而义务应该轮流负担。同时,仔细听人说话,轮到自己说时,才能充分切题。
  我有一些朋友,迄未养成善听人言的美德,所以跟人交谈,往往像在自言自语。
  凡是音乐家,一定先能听音辨声,先能收,才能发。
  仔细听人说话,是表示尊敬与关心。善言,能赢得听众。善听,才赢得朋友。
  如果是几个人聚谈,又不同了。
  有时座中一人侃侃健谈,众人睽睽恭听,那人不是上司、前辈,便是德高望重,自然拥有发言权,甚至插口之权,其他的人就只有斟酒点烟、随声附和的份了。
  有时见解出众、口舌辩给的人,也能独揽话题,语惊四座。
  有时座上有二人焉,往往是主人与主客,一来一往,你问我答,你攻我守,左右了全席谈话的大势,也能引人入胜。最自然也是最有趣的情况,乃是滚雪球式。
  谈话的主题随缘而转,愈滚愈大,众人兴之所至,七嘴八舌,或轮流坐庄,或旁白助阵,或争先发言,或反复辩难,或怪问乍起而举座愕然,或妙答迅接而哄堂大笑。
  一切都是天机巧合,甚至重加排练也不能再现原来的生趣。
  这种滚雪球式,人人都说得尽兴,也都听得入神,没有冷场,也没有冷落了谁,却有一个条件,就是座上尽是老友,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良宵苦短,壁钟无情,谈兴正浓而星斗已稀。
  日后我们怀念故人,那一景正是最难忘的高潮。
  众客之间若是不顶熟稔,雪球就滚不起来。缺乏重心的场面,大家只好就地取材,与邻座不咸不淡地攀谈起来,有时兴起,也会像旧小说那样“捉对儿厮杀”。
  这时,得凭你的运气了。万一你遇人不淑,邻座远交不便,近攻得手,就守住你一个人恳谈、密谈。
  更有趣的话题,更壮阔的议论,正在三尺外热烈展开,也许就是今晚最生动的一刻;明知你真是冤枉,错过了许多赏心乐事,却不能不收回耳朵,面对你的不芳之邻,在表情上维持起码的礼貌。
  刘禹锡但求无丝竹之扰耳,其实丝竹比起现代的流行音乐来,总要清雅得多。
  现代人坐上出租车、火车、长途汽车,都难逃噪音之害,到朋友家去谈天吧,往往又有孩子在看电视。
  饭店和咖啡馆而能免于音乐的,也很少见了。现代生活的一大可恼,便是经常横被打断,要跟二三知己促膝畅谈,实在太难。
  剩下的一种谈话,便是跟自己了。我不是指出声的自言自语,而是指自我的沉思默想。
  发现自己内心的真相,需要性格的力量。唯勇者始敢单独面对自己,唯智者才能与自己为伴。
  一般人的心灵承受不了多少静默,总需要有一点声音来解救。
  所以卡莱尔说:“语言属于时间,静默属于永恒。”可惜这妙念也要言诠。
  (水云间摘自微信公众号“易象读书”)
其他文献
秋爽天气,最宜晚饭后出门散步。不知不觉中,天黑下来,身子也仿佛融入这浩荡浑圆的夜色。那是一种惬意。人生清福,莫过于此。  大半个微黄的月亮,出现在高楼顶上。等我走回小区,又发现它在小区的中心了,几栋高楼环绕着,把它合捧在手心里。天空是漠漠、深沉的黑色,只有月亮周围的一圈是亮的,那圈里还有几片旧棉絮般黄色的云。  晚上九点多,小区里散步的人渐渐散去。月色也静下来。在园林亭台的暗影间徘徊,心里清凉;举
淡荡,言水迂回缓流貌,引申为和舒。犹散淡,悠闲自在。  晨间读书,读到了这样一个多形容春光的词,总感觉有些天然情致。“荡”也作“宕”,字典中,宕的意思即放荡,不受拘束。  唐人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诗云:“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春日和风正舒缓荡漾,洁白露水已清凉晶莹。即便不看诗人此处抒怀之志,但赏风景,融合景情,也别有风味。  到了宋,女词人李清照吟道:“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今年的闲暇时间多了起来,在家侍弄花草,倒也悠然。  对于种花我是门外汉,但妻子却是“花痴”一个。有样学样,耳濡目染,我也会了一点皮毛:浇水、剪枝、换盆,有的喜阴,有的要晒太阳,还有的只要简单地除除杂草,让花儿干干净净地生长就可以。  如此这般,几番实战,阳台上的蕙兰、欧月、水仙、三角梅等,居然很听话地活着,嫩芽,新花,花儿们的日子过得倒挺滋润。  看来,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闷”在
时光,像一位行旅匆匆的游子,就在不经意的瞬间悄然逝去,如飞过的流星,陨落时只在空中划过凄美的轨迹。时光,在不停地走,人生也在悄悄地溜走,忘记了月儿圆了多少回,忘记了季节换了多少次,从幼稚走到成熟,从冲动历练到沉着。身后的影子多少次辗转,曾经澄澈的眼睛多少次回眸,可是,岁月早已沧桑了过往的光阴,也已苍老了青春的容颜,更是苍茫了昨日的曾经。  岁月的河床上曾弥漫过青春的感伤,曾存放过记忆的泪滴,曾记录
他们原本是无法走到一起的,但命运却无情地将他们的生命编织在一起,成就了一段永远的童话。  他天生是个哑巴,孤苦伶仃的样子。她随着母亲一个人艰难地流落到了他的家乡,也算是机缘巧合吧,母亲在一个雪天病倒在他家门前。  推开低矮的房门,他发现了她瘦弱的目光。当时,她已经冷饿交加,在死亡的边缘。他好心地让她和母亲进屋。然后,她和她母亲一住就是三四年的光景。母亲在这里养病,他呢,没有任何怨言,整日里奔走着请
乐高专业认证大师(LEGO Certified Professionals,简称LCP)目前全球共19位,最年轻的便是“90后”常州小伙蒋晟晖,他也是中国首位LCP。  疯狂的乐高玩家  蒋晟晖第一次接触乐高是7岁,小小一盒,很贵,怎么玩都玩不够,他怀着小小的失望。虽然当时它并没引起惊喜,但却在他的心里播下了种子。再次接触,是2010年他去澳洲留学之后。乐高打折,他就买回家拼,慢慢拼多了,觉得还挺
世界  一生中,我们能认识人间几个人呢?  有一天,我坐下,拿起笔,写起来,写了一张纸,又是一张纸,结果怎么样,不到一百人。而真与你有接触的好像只有几个人。而你若是退休了,就周围的情况来看,除了牌友歌舞友,或者别的什么友,可能只有家人了。  “世界真的小!”书上这样说,语气是惊叹。  “是你认识的人少!”若是反过来,也可这样说。  一张脸和一张脸在电梯里相遇了。一张脸和一张脸在街口上相遇了。一张脸
虽然父亲已经驾鹤西去,与家人永诀,但他说过的三句真言,我始终牢记在心上,受益非浅,不断赐予我向上的力量。  八岁那年,我第一次劈柴。双手颤巍巍地举起利斧,对着圆碌碌的木头乱劈一气,要么劈空了,要么劈在木頭边沿,斧头被弹到一边,几乎脱手。半天过去,木头只是多出几道犬牙交错的斧印,却无劈开的迹象。父亲见状走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凡事都有诀窍,切莫操之过急:先将木头放平、放稳,略微俯身,再双手握紧斧
杭州有个小区,一到晚上,蛙声一片。业主投诉这些青蛙扰人清梦,要求保安履行职责进行驱赶。这可苦了保安,青蛙在暗处,保安在明处,这黑灯瞎火的要把青蛙赶跑,哪有那么容易。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曾是古诗里一种令人怡然自得的意境,但现在却成了被人投诉的噪声。不是现在的青蛙发音量大了,而是我们的心态发生问题了。中国道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其中一层意思是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试图去改变自然
每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事情,那些事情,如果每件我们都搁在心上,会活得很累;如果每件我们都持无所谓的态度,我们会辜负许多人的期待与信任。灵活掌握三个方法,差不多可以应对所有的事了。  寻求正确的方法解决一些。方法,往往决定成效,不管多难的事情,找對了方法,就会迎刃而解。  等待恰当的时机处理一些。有些事情,不是我们没有尽力去做,而是时机还没有到,时机一到,大事能化小,难事能化易,做起来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