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le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方式不一样,采取的教学策略也不相同,要针对每一节课的内容特点,适合同学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方法的训练、过程的体验等。在高中化学课改实践中,我总结出如下的教学策略:
  一、情景渗透策略
  在对于某些物质的性质及它的应用时,要创设情景,采取情景渗透策略。如关于氯的内容,我创设了一个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在与英法联军作战中首次运用化学武器,此种炸弹炸开以后,发出大量的黄绿色的气体,扒在战壕里的联军士兵吸了以后都牺牲了,指战员马上指挥士兵转移到高处,倒下的士兵大大减少,一个懂化学的指挥官指挥士兵脱下衣服,沾上水或者自己的尿液,捂住自己的鼻子,牺牲的士兵又减少了,从而保全了全军队的性命,后来才发现此种黄绿色的气体是有毒的氯气。通过这样的情景引导同学们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学们在此情景中掌握的知识深刻而有趣味。
  二、实验探究策略
  化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本特征的,因此,化学教学也应体现这一特征的,并把它作为化学教学的一种策略,探究的内容有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性质和用途方法的比较等,探究的过程可以分组实验,可以让同学们上台演示,也可以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实验等。例如《三价铁的氧化性》讲授中,在讲完的检验方法以后,我马上抛出两个探究实验:(1)如果的浓度太小,能不能用看颜色的方法来检验,若不能,用哪种方法好?(2)如果和混合在一起,能不能用溶液来检验,若不能,用哪种方法好?
  课堂给三分钟时间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实验设计方案,最后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并让该组同学上台演示,得到实验结果,最后得到结论:用KSCN溶液来检验是最佳的方法。
  三、调查研究策略
  对于某些与社会联系紧密的具有开放性的问题,特别是教材内容与社会某些事件紧密关联时,此时最能激起同学们的调查研究的热情。例如:学生实验《苯甲酸的重结晶》时,佛山日报披露出高明几家大酒店的中秋月饼都添加了防腐剂苯甲酸,我即时组织同学们去调查食品添加剂的用途和种类,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我还组织同学们调查市场上各种化学电池的组成、性能、价格、使用寿命。调查高明工业污染的现状及提出合理的意见等等。通过接触社会,接触生活的方式,进一步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专题讨论策略
  教材中的化学内容与能源.材料.环境.人体健康.军事等社会问题领域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可将以上领域内容作为专题,通过实地走访.查阅报刊杂志,以及上网等手段,组织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材料进行交流讨论。教师把一个班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这样的活动既拓宽了对化学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
  当然,不同的课型决定了采用何种教学方式,不同的教材内容决定采用何种教学策略,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生搬硬套,以上教學方式的改变和采取的教学策略都是我在教学中摸索出来的,在此我把它总结出来,仅供参考,若有不妥之处请及时指正。
其他文献
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方面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的
期刊
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使我有一个长期而深切的困惑: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总是只有极少数会做比较规范的英文写作题?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认真反思,发现问题出在教与学的结构比例失衡,即教师讲的过多而学生练的太少;班级太大、教师工作太繁重以致批改作文不到位。为此,我做了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初级英语写作教学的应对策略:“读中教”、“写中教”、“改中教”。  一、读中教  “读中教”指的是写作与阅读联系挂钩,
期刊
“教学艺术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氛围中获取到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电教媒体的作用是把电、光、形、声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情境,充分发挥视听作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加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可见,电教媒体在本质上具有教学艺术所要求的诱导性、吸引性、综合性和效果性;从学生的接受心理来看,电教媒体能
期刊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其渗透的方法,使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品德教育;体育教学;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
期刊
语言指导是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最常运用的主要的指导形式。所谓的语言指导,是指在活动中,教师借语言媒介,通过谈话、讨论、提问等方式,向幼儿传递教师的意图,旨在对幼儿美术活动及时地起着促进、帮助、引导的作用,如果在实践中,教师指导语用得好、用得巧,那将成为幼儿美术创造活动的“魔术棒”“催化剂”,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创造性,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下面就如何运用“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也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
期刊
《田忌赛马》最后一句话:“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揭示了田忌取胜的关键,是全文的中心句。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从这个中心句入手,使其触类旁通,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教学:  一、扣住中心句设疑激趣  引入新课后,变序导读。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出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课文是些谁与谁的比赛?2.第一场比赛双方出马的顺序怎
期刊
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因而学生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就出现了学困生。所谓“学困生”,一般指的是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平常喜欢调皮捣蛋,上课不遵守纪律,不求上进,品德较差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在班级占的比例虽小,但若是教育不当,对整个班级会有很大的影响。不仅班级工作难以开展,更会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质量。  如何转化学困生,
期刊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思想武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特别是中国近代史教学过程中,西方列强近代对中国侵略的史实更容易激起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学科特点,提高学生的课堂理解、知识掌握能力。  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到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去,历史学科思想性强,在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它具有着独特的优势
期刊
一、导言:  圆周运动问题是学习的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在直线运动中我们已经做过很多临界状态的分析、判断和求解的问题。在圆周运动中也常会遇到“当……时,恰……好”等的临界问题。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浅略解析。  二、分析方法:  首先明确物理过程,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然后确定向心力,根据向心力公式列出方程,由方程中的某个力的变化与速度变化的对应关系,从而分析找到临界值。  三、分类讨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