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2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思想武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特别是中国近代史教学过程中,西方列强近代对中国侵略的史实更容易激起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学科特点,提高学生的课堂理解、知识掌握能力。
  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到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去,历史学科思想性强,在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它具有着独特的优势。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博大精神的中华思想文化教给学生做人的准则;古代优秀科技成果特别是四大发明,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积极进取的爱国热情。金戈铁马,折戟沉沙的古战场上纵横驰骋的英雄们精忠报国的气概,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近代落后挨打的历史耻辱,让学生明白国家的强盛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使他们树立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信念;历史上为一己之利而出卖民族大义的龌龊之辈,最终将遭到历史的唾弃,使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利益,正人正己的重要性。这些史时都可以成为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学的良好素材。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历史信息源源不绝,尤其是在近百年历史中更为突出。
  中学历史教学不但要从知识、理论、技能诸多方面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还需要从情感、意志、素质等方面为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打下一个坚实基础。作为历史学科教师的我认为,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最生动的教材,知之深,才能爱之切,使学生真正了解伟大祖国的历史,才能产生无比热爱祖国的浓厚情感。作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历史课堂的生命线,以达到预期效果。
  一、充分利用历史教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爱国,它不仅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的标准,也是衡量一个的价值实现与否的标准。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通过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学习,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具体而形象的人物、事件去感染、熏陶学生,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滋润和升华。我国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历史传统,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增强自信心,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的最好教材。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即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化,又创造了自身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优良品格和气质,形成了以杰出的历史人物为脊梁、以博大精神的思想宝库为源泉和以丰富的文化遗产为特征的精神财富和物质文明。中国文明有着她自己独特的风格,一个高峰接着一个高峰,直到今天仍奋斗不息,前进不止。拥有文明世界的陶瓷、丝绸、四大发明,世界奇迹万里长城和兵马俑,这些宝贵遗产,直至今天还被世界各国人民绝口称赞。多年我来一直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在复习近代史时,我就充分利用这段史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我泱泱中华长期遭受列强的欺凌和瓜分。但是许多的爱国仁人志士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次次证实了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从这些历史教育素材中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并时刻牢记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不忘国耻,以激发学生时刻明白自己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重任。同时,通过近代史的学习要让学生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激发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
  二、紧抓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
  当今社会,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初中学生在此时正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发展阶段,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其生理和心理处于急剧变化的状态,逆反心理的产生让他们表现出自我意识高涨、独立意识和反抗意识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语言要富有感染力,引用千古传诵的爱国历史名言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我们还可以讲述相关历史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近代史是我国屈辱的百年史,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无数爱国仁人志士用自己的生命向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在讲述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时,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历史影像资料,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要让学生从内心说出"屈辱的历史不会在我们身上重演"的感慨之言。只有在心灵上给学生以強烈的震撼,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紧跟时代步伐,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虽然有过分裂割据、南北对峙,但统一是主流、是趋势。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都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共同心愿。近代以来,我国各族人民都在为这一心愿的实现和不受外来的侵略,进行着长期的英勇卓绝的斗争。那些搞分裂的言行是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的。正是历史上源远流长的统一和团结形成了一条坚韧牢固的纽带,这条纽带是用全国人民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结起来的。爱国主义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内容。我们现在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在他们的心田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并引导他们为维护民族的团结保卫祖国,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而努力奋斗。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历史课堂教学也有独特的学科性,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深刻地运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只有适度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相得益彰,既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促进了我们的历史教学。
其他文献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气污染、物种灭绝、海平面升高……,无不向人类昭示着环境面临的浩劫。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化的今天,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以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那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渗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和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优劣,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我们进行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实践,我们提出了如下基本要求: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强调学生参与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要使教学观念现代化,应做到:  1.实现四个
期刊
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方面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的
期刊
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使我有一个长期而深切的困惑: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总是只有极少数会做比较规范的英文写作题?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认真反思,发现问题出在教与学的结构比例失衡,即教师讲的过多而学生练的太少;班级太大、教师工作太繁重以致批改作文不到位。为此,我做了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初级英语写作教学的应对策略:“读中教”、“写中教”、“改中教”。  一、读中教  “读中教”指的是写作与阅读联系挂钩,
期刊
“教学艺术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氛围中获取到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电教媒体的作用是把电、光、形、声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情境,充分发挥视听作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加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可见,电教媒体在本质上具有教学艺术所要求的诱导性、吸引性、综合性和效果性;从学生的接受心理来看,电教媒体能
期刊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其渗透的方法,使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品德教育;体育教学;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
期刊
语言指导是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最常运用的主要的指导形式。所谓的语言指导,是指在活动中,教师借语言媒介,通过谈话、讨论、提问等方式,向幼儿传递教师的意图,旨在对幼儿美术活动及时地起着促进、帮助、引导的作用,如果在实践中,教师指导语用得好、用得巧,那将成为幼儿美术创造活动的“魔术棒”“催化剂”,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创造性,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下面就如何运用“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也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
期刊
《田忌赛马》最后一句话:“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揭示了田忌取胜的关键,是全文的中心句。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从这个中心句入手,使其触类旁通,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教学:  一、扣住中心句设疑激趣  引入新课后,变序导读。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出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课文是些谁与谁的比赛?2.第一场比赛双方出马的顺序怎
期刊
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因而学生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就出现了学困生。所谓“学困生”,一般指的是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平常喜欢调皮捣蛋,上课不遵守纪律,不求上进,品德较差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在班级占的比例虽小,但若是教育不当,对整个班级会有很大的影响。不仅班级工作难以开展,更会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质量。  如何转化学困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