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秋儿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ght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摸秋儿,一者丰收说,民间有句俗语,“八月半摸秋不算偷”,摸秋儿,其实就是在中秋月圆时节,劳作的人们共享丰收之喜悦;二者求子说,清代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记述:“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摘瓜求子,是因为瓜类多子,取其吉意也。
  中秋节之前,如果哪家提前收了“秋儿”,会被村里人瞧不起,言语这户人家没有襟怀,小气抠门儿。于是,有的人家自留地、房前屋后的秋儿熟得坠地了,也捱到节后去收。节后的一日,谁家的柿子、秋枣一个不少地悬挂着,向日葵埋着墨青的脸盘儿,村里人也会指点他的脊梁骨,交头接耳,奚落这户人家平日的计较。自然,早收秋儿的和没有被摸过秋儿的人家,结果都一样的脸红难堪。乡下人尽管缺吃少穿,却好脸面,把名声看得跟命一样重。于是,中秋节后的一大早儿,乡下人查看自家的“秋儿”被人摘了没有。没有被摸过的,就拧着眉,苦着脸,见了人就矮了三分,绕道悄悄走;发现被摸过的,便一脸的灿烂,像是收获了整个秋天。
  那时,故乡的摸秋儿有着一套俗成的讲究。摸秋儿摸得多少,到月下自己受用得了为止,不可随身带回家,而且没有独自摸秋儿的,都是三三两两。如此,想必一是共享,图个乐和,二是算作一种监督吧。初次摸秋儿的,老辈人会对你说些“糟践了秋儿,会遭雷炸”的古训。摸秋儿没有界限,也可去村外,你尽管放下心去摸,处处不设防,户户犬不吠,上树摘柿、摸甜枣,下地掏花生,快活地品味秋天的馈赠。这时候的村村野野,月光盈盈,秋韻缠绵,诱惑着你,满村野奔跑的你。
  令人心动的,当数村里村外怀春的俊男妙女摸到“妹儿”、“哥儿”的,心里头开花不由人。这秋月共长天一色下的温爱故事,我听老辈人津津乐道过。当然,多是从月下对歌开始的,诸如“八月桂花满院香,/我出家门把妹相。/十八妹子歌声好,/十里吹来九里香!”、“哥哥唱歌不思量,/句句唱在妹身上。/若有外人听见了,/妹子脸皮哪里放?”如果两人对上了缘,就会合唱“好田好地不用肥,/好郎好妹不用媒。/多个媒人多张嘴,/媒人口里出是非。”
  还记得邻里二爷、 二奶曾有滋有味给小小的我们对唱过。二爷深情地瞄了二奶一眼唱:“月亮出来月亮圆,/不会唱歌也为难。/不会唱歌也想唱,/唱得不好妹包涵!”二奶幸福地一笑,接上:“月亮出来月亮明,/山歌打动妹的心。/哥唱一声妹来跟,/一唱一跟到天明。”听村里活了九十多岁的福爷说,二爷、二奶就是几十年前中秋月夜对歌好上的。
  村里不去摸秋儿的,就坐在自家院里,葡萄架下,赏月、说天,扯那嫦娥与后羿的千古别离。懵懂的我们自然信了那凄美的千秋传说,去想象月宫中的玉人怎样的沉鱼落雁,怎样的不该背离后羿。有时候,爹娘会对绕膝的幼子指点月中的古桂,如何被勤勉的吴刚砍下瞬时又生长如初,甚至说嗅到了吴刚酿造的桂花酒魅惑人的香醇……
  此时,此境,很合乎那句古诗“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意蕴。
  责任编辑:子非
其他文献
妈妈是我们最熟悉的人。想一想,妈妈在日常生活中是什么样子?她有哪些特点?本期的《畅所欲言》让我们来看看两个小作者笔下的妈妈吧!  “标点符号妈妈”  安徽省怀宁县一德实验学校六(1)班 汪明寒  我有一个“标点符号妈妈”,她在日常生活中一会儿是个“问号”,一会儿是个“感叹号”,一会儿又变成了一个“省略号”……  妈妈喜欢追问,像一个不知疲惫的“问号”。前天,我正准备出门玩耍,妈妈却像“门神”一样挡
十九年后,故鄉已不再是故乡,那些前朝的执着故事已经逐渐地被遗忘,宛如林黛玉吟葬花词、祝英台化蝶后翩翩起舞。  那些曾经的爱情终成悲剧,而悲剧成就了残缺的美,残缺到名字和情节逐渐被人们遗忘。就像赫斯嘉总是会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仿佛昨天已经远去。”  爱就是不爱,痛苦也不是那般痛苦,于是春暖花开、草木葱茏、四季更替。痛苦生活与幸福生活之间的距离,其实是遗忘。  责任编辑:曹景峰
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年少时,酷爱芭蕾舞,经过不断的练习,舞蹈技艺大有长进,他创造了一些芭蕾舞的手、脚的动作和跳跃的动作,于是编排了一些较为简单的芭蕾舞剧,自己担任芭蕾舞剧中的男主角,这一下,征服了王公贵族、大臣及法国民众,同时在外交上用芭蕾舞拓展了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海防、文化的发展,巩固了自己的政权。  今天的欧洲芭蕾舞,大致上可分为:俄罗斯舞、西班牙舞、意大利舞、奥地利舞、波兰舞、法国舞、匈牙
日本的大城市生活节奏非常之快,路上行走着的、奔跑着的,是焦急奔赴职场的公司白领或深夜满身疲惫的归客,他们没有时间在家里或是在餐厅喝早茶,而随处可见的便利店则是他们流动的“能量补给站”——随意拿起一个饭团或是一个热狗,付完钱后便继续赶路……  如果说日本的传统精髓是菊与刀,那么现代精髓中最常见的则是便利店。为什么说便利店俨然成为了文化?原因自然有很多,且听我徐徐道来。  首先必然是因为便利店自带的便
罕达犴是蒙古语的音译,汉语学名驼鹿,因两肩高耸而得名,属鹿科动物,俗称“四不像”,意指“头似鹿而非鹿,尾似驴而非驴,背似驼而非驼,蹄似牛而非牛”。其实,它还有个鄂伦春名字叫“悲运”(音)。原本觉得这两个谐音汉字颇有意涵,便想以此做题,以引发读者对驼鹿命运的联想与担忧;同时,避熟就生,也图个耳目新鲜。但这难免就有做作卖弄之嫌,几经思量,还是用了惯常名称。  我从未见过罕达犴。第一次见到,是在一位老猎
汉字是抽象的符号系统,但汉字又不是简单的图示符号,因为每个汉字都蕴含着一个独立的、生动的、鲜活的精神世界,是一张张可独立审视的生命面孔。因而识字教学离不开理性化的诠释,但过分的理性会导致课堂教学的程式化、功利化,这样的教学是苍白的,没有活力的。识字教学应该从过于理性中走向适度的感性,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文本的意境,调动起学生的感性体验,激活印象。当生字带着音、形、义的印象,意味和情态
北宋初年,平民出身的宰相吕蒙正,写过一篇著名的《命运赋》:“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说明时运对人的重要,“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所谓时运,应该是天下大势吧?时光被天下大势揉成了无数的皱褶,人行走在那些皱褶里,有的顺畅,有的艰险,然后湮没于时光的无情烟云。  于是,人就走成了各色各样,万径人踪。  如他,走着走着,便走到了
孩提时,惧怕墨黑的夜晚。没有月亮、星星的夜空,村屋、人畜、树木、翠竹、花卉、庄稼、田埂悄然隐退,一望无垠的平原被黢黑团团笼住,黑暗成了夜的内核,夜的主宰。   村子西面隔一里处有几亩地的高岗,黄土中安卧着村里几个姓氏的先辈,男人女人、老者幼者。隆起的坟墓一个挨一个,重重叠叠,蔚然成片。茅草没过坟茔,高耸的榉树、松柏,枝叶苍茂,葳蕤森然。向晚时分,薄暮冥冥。途经此处,坟堆间阴风霍霍,乖戾阴鸷的声音
一  走路的难题是遇到坑坑洼洼,做人的难题是怀揣歉疚不安。这是来到前何村的第一天,韩宇南内心最深刻的感受。  2015年,河南省周口市税务局干部韩宇南主动请缨,来到太康县马厂镇前何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5年多过去了,到村子第一天时的情景,韩宇南至今仍记得清清楚楚。那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雨,村中道路坑洼不平、泥泞不堪,有的甚至成了“小河”,水边是冲积到一旁的垃圾。那一刻,韩宇南深深意識到驻村工作将要
“亮小飞,请到办公室来一下。”   新来的班主任普通话说得很好听,还爱带个“请”字。“茅思仪,请你来回答。”“请同学们把作业本传上来。”“请大家翻到×页。”我们背后叫她“请”老师。   我故意磨磨蹭蹭,想趁她转过身往办公室走去时,就从三楼冲到一楼,看你傻眼!凭以往的经验,我是会成功的,我假装在书包里掏东西。这个不识好歹的新老师,还在门口站着,“温柔”地看着我,真倒霉!看来栽了。   刚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