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konglang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有效教学的开展,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等这些问题摆在首要位置。再沿用“时间+汗水=成绩”的陈旧教学观念,采取“满堂灌”、机械记忆、“题海战术”等形式已不可能。因此,笔者主动运用“生本教育”理论,学习借鉴外地经验,进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具体操作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的。
  
  一、“学案”的编写
  1、学案设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案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在自主学习时就解决了,疑难问题做下标记,带着问题去听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问题化原则
  将教学目标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进入自主学习之中。
  (3)层次性原则
  学案编写应注意将难易不同、杂乱无序的教学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适合不同层次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的学习方案,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4)探究性原则
  学案编写应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敢于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
  2、学案的基本框架构成
  基本上包括“预习学案”和“巩固学案”两个部分。
  预习学案的内容:
  (1)学习目标
  (2)知识链接 :可以涉及作者、作品、作者的经历及其主要思想、后人的评价等。
  (3)整体感知:一般是字音、词语、特殊句式、句子翻译。通过这一部分的预习,让学生抓好本课中的基础知识,划出知识上的疑难点,使课堂上的讲、听有针对性。
  (4)探究学习:这一部分是以思考题的形式编写,主要是“内容理解”和“写作特点”两方面,“写作特点”可以灵活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略加点播。
  巩固学案的内容:
  (1)结合课文的知识点选择题。
  (2)课内语句翻译。
  (3)课内语段阅读。
  (4)拓展延伸:这一部分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做到课内知识课外用,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的操作要领
  “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具有以下环节:
  1、示案导学,依案自学
  前下发“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
  2、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
  3、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教师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4、扣标整合,形成网络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
  5、当堂训练,知识拓展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练习题,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
  
  三、“学案导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编制学案时要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
  2、操作学案前,必须提前通知下一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课外预习,搞清疑点。
  3、学习小组的划分应按片划分,且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让学习小组承担一类问题进行讨论,由轮流主讲人记录,并向全班发布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听取各组的发言,并进行补充评价。
  4、操作环节中的每一环节用时多少必须灵活掌握。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实现了以导促学、高效学习的教学目的。随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从而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一、激发阅读兴趣,促进积极思维  人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个体才会优先倾向于这个事物,才能力求认识、研究和掌握这个事物。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先行者,是揭开书籍神秘面纱的第一步,是叩开语文大乐章的入门曲。   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促进积极思维的前奏。阅读兴趣的激活,关
期刊
实施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一片繁荣背后,也出现了不少令人忧思的现象。语文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学生也似乎兴趣盎然,笔者对此颇有些感慨。  一、过多强化“主体”作用,弱化教师主导作用  新课标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些教者就盲目地“一窝蜂”似的让学生“合作探究”。于是,只要一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发现“四人小组讨论”。看似课堂满是探究的“学者”,实则是“热热闹
期刊
一篇优秀学生作文不仅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文笔生动,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要倾注着作者的情感。但是,从目前来看,初中学生作文大多内容贫乏、语言枯燥、缺乏文采、其中虽有章法技巧之原因,但关键是缺少情感投人,有些虽有少量词句在抒情达意,却也不时地显出做作或牵强附会。有些学生有情可诉却无从下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都给学生作文造成障碍,特别在考试当中不能得高分。如何摆脱作文教学中的僵化模式,是摆
期刊
一个真正会写作的人,一定会在规定时间内,规定话题里,写就精彩的800字!  高中写作,可以有很多文体,而议论文是很多学生喜欢采纳的。  (一)议论文全文结构的规范性  议论文的结构分为起承转合四部分。“起”即提出论点。要求学生能够在100字以内,快速鲜明地提出论点。“承”即承接,也就是由开头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转”的段落。“转”即证明论点的部分,是文章的主体。这一部分一般由三小部分构成,每小部分必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等,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分层次教学”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而产生的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我对《大纲》的认识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   一、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首先我让同学们过汉语拼音关;然后在新学期伊始专门上好两至三节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课堂+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表现出厌学的情绪。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趣”添“味”是一种很有实效的做法。它能刺激学生积极去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参与实践的能力。  1.母语激趣法新课标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而这一
期刊
如今,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文言文作品占教材选文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这一比例是基于文言文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中的作用的充分认识,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可是,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不喜欢文言文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为何要学文言文,作用到底是什么,如何让学生学好文言文,这是长久以来人们探讨的观点。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地评价文言文的地位,找出学习文言文的有效途径
期刊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的教学思想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活跃、这样的创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大家期盼着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可是为什么课堂教学没有达到预想的状态,而出现“穿新鞋走旧路”或“穿旧鞋走新路”的现象呢?因为课程不管怎么改,都是人来操作,教师的整体素养上不来,新课程实施等于纸上谈兵。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新课程能否真正实施,取决于教师
期刊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在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评价方式呢?  一、 爱生──激励性评价的基石   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凡是教师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