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照护能力在第二课堂中培养方式探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养老照护能力的培养方式,分析“分解式”教学法的教学特点,构建“分解式教学法”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模式。经实践教学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分解式教学法 第二课堂 养老照护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需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是掌握养老照护能力及进行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大量的服务技能,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依托第二课堂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要求,以掌握某一项操作所对应的能力为考核点,在校企合作单位的养老照护一线岗位对学生实施“分解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6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三年制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评审制选取学生进入第二课堂,一周进行一次,共举行10周。
  1.2研究方法
  以《养老护理员培训教程》中的105项技能操作项目为内容,按生活照料、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培训与指导由易到难先进行操作项目的分解;按照操作项目进行操作流程的分解;再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过程的分解;按照操作过程进行操作细节的分解。以生活照料中的饮食照料为例,操作项目由易到难分解为:为老年人摆放进食体位—协助老年人进食—为带鼻饲管老年人的进食照料—识别老年人进食困难的原因;为老年人摆放进食体位的操作流程分解为工作准备—沟通—摆放体位—准备进餐;为老年人摆放进食体位的工作准备分解为环境准备—工作人员准备—老年人准备—物品准备;为老年人摆放进食体位的环境准备分解为温度、湿度、空间及无异味并配以图片、交流语言和所需物品。以此类推,将105项操作项目逐项落实到学生,学生按照操作项目—操作流程—操作过程—操作细节四步分解法逐级分解,依托校企合作单位的实际环境开设第二课堂,完善并验证操作细节。随机抽取2015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实施常规教学的第二课堂操作考核成绩进行比较。
  1.3统计学及评价方法
  1.3.1采用标准化考核方式对操作项目进行客观考核。实施统一命题、统一评判标准对学生采用双盲考核,只记录考号与成绩,统计良好、优秀率。
  1.3.2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主观评价。统一命题进行现场实际操作考核,考核后由老人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测试结果满分为100分,85分及以上为良好,90分及以上为优秀。
  1.3.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探讨
  2.1标准化考核成绩显示:接受“分解式”教学法操作项目考核优秀率为92.83%;实施常规教学操作项目考核成绩优秀率为76.53%。统计结果显示P<0.05,说明接受“分解式”教学法学生所掌握的操作能力优于实施常规教学的操作能力。
  2.2进行主观评价的问卷调查显示:接受“分解式”教学法对老人实施操作后老人的满意度为98.83%;说明“分解式”教学细节考虑周到,得到老人的认可。
  3探讨
  3.1结论我院创新探索第二课堂辅助养老照护能力培养模式,旨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优化及提高。实践证明经过第二课堂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知识面得到拓宽,动手能力、为老人服务的思想觉悟也提高很大,与第一课堂教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第二课堂受大纲、教材、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少,学—做—教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与知识扩展的理想环境,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所有活动均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操作和评价,学生的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等综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教学方法的创新,主要是要摒弃抑制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性思维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养老照护能力的培养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单纯的课堂教学较难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依托第二课堂开展辅助教学和技能培养,使学生更多接触临床实践,弥补了常规教学实践不足,能真正亲身接触一线典型病例,可以带着问题学习和操作,密切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可更好地了解并认识老年护理服务和管理,充分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熟练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精神,实现了固定、单一教学向互动、多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能从中深入了解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工作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学生理性规划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喜愛。
  3.2存在不足通过各方关心和努力,我校第二课堂活动创新开展富有成效,但存在不足,一是有的学生学习和参与积极性不高,工作有热情但经验不足。二是第二课堂教学需要占用学生部分课余时间,开展时间相对不足;三是部分学习者有混学分和被动参加的想法,对未来工作和人生规划存在疑虑。
  3.3建议与展望
  3.3.1建议一是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确定第二课堂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必须注重营造活动氛围,突出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启迪学生的潜在智慧和思维能力,并培养其审美能力、艺术兴趣、高尚情操。二是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提高活动质量。为保证第二课堂顺利开展,内容制订要有针对性,把普及与提高带入第二课堂。各小组人员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完善自我,避免产生自卑心理。
  3.3.2展望未来,我国老年护理服务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一是人口老龄化将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创造更良好的市场环境,也必将促进这一行业的发展和规范;二是加强老年服务与管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老年人护理保健服务需要和社会迫切需要,显得刻不容缓,亟待解决;三是面对形式多样的养老机构和迫切需求,养老照护能力将更加需要标准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曹祝萍,王艳,李萍,左彭湘,马璐.养老机构社会实践对本科生健康评估能力影响的质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01):188-190.
  [2]孟德昕,马玲娜,仰曙芬.基于第二课堂的护理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作用机制与认知评价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224-226.
  [3]李真真.护理专业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05):6-9.
  [4]鲍红霞.优秀课堂建设现状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杂志,2014,(07):5.
  [5]张俊浦.四川文理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学研究,2015,(05):26-27.
  [6]李中嘉,聂伟,赵丽.医学基础课程第二课堂教学效果的比较[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35):1722-1725.
  本论文是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潍社科学术委发【2017】2号—34)中期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2016年4月,《山东省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正式发布,“德育课程一体化”走入了学校的眼帘。“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做到四位一体。作为一线实践者,深知在“四位一体”中融通“学科课程”无疑是最难的一环,怎样能“既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还能让各学科内容的德育目标进行“有机融合”?从而联通“德育课程”与“学科课程”?几番探索,历经两年的研究历程,学校以“主题整
摘要: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的数学语言区域很狭窄,缺乏数学语言,而数学思维活动对语言表达又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说,在课堂上多听多说,是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做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 核心素养 逻辑思维数学“说话”是说数理、说关系、说想法、说过程等,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语言把内心的思维过程和认识过程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既学习基本知识,又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复习课中的两个环节为案例,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以学情为导向进行备课设计,进行了一番思考与探讨。  学情导向前置诊断顺学而导分层而导在实际备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自觉地给学生设计好“预定”的学习思路和轨道,然而,由于知识结构、学生能力等的不同,学生的反应却常常“离经叛道”,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调查
摘要:幼儿时期 是人一生的启蒙时期,也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最佳时期,良好习惯的形成对幼儿后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期的良好习惯,主要包括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认知学习三个方面的行为。可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无疑成为了3~6岁儿童教育的核心问题。本文重点评述了如何培养3~6岁儿童生活习惯,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儿童 良好生活习惯 发展现
作为老师,要从生活上关心学生,感情上亲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消除学生心中的疑惑、对抗情绪;课间,要常常与孩子们坐下来聊天,诚心地夸赞孩子;课堂上,经常表扬鼓励学生们……打开孩子们的心灵之锁,让每只雏燕走出孤独、寂寞、自卑的阴霾,走向快乐和愉悦。每到春天,苦菜发出嫩芽,很自然地就会想起曾收到的珍贵的礼物——一袋苦菜。  那是6年前的春天,我刚上完课,接到一个电话:“老师,我是韩×,今天我们休
【摘要】“如果说每一个学生都是茁壮成长的秧苗,那么班集体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壤,作为班集体的灵魂——班主任的责任就是为每一位学生普洒阳光和雨露,让每一个生命变得更加灿烂,更加明艳,这是我的追求,我的幸福!”  【关键词】自我教育 自主管理 自主成长 自主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素质教育条件下,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自主发展,是班级管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而语言作为传播文化的媒介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则更为重要。首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概念做了解释,然后结合目前针对初中级留学生的文化因素导入现状,提出些许可行方案,以期望可以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起到些许帮助。 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因素导入 对外汉语教材 初中级留学生 罗兰·巴特曾经说过:“无论从哪方面看,文化都离不开语言”。随着我
【摘要】遗产的继承方式,因为授课者理解上的偏差,对于财产的继承方式,会有所出入。通过对比遗嘱继承、法定继承与遗赠的不同,明确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些。  【关键词】遗产继承方式 遗产处分方式 教材解析 初中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财产谁来继承》一课中,关于遗产的继承方式,因为授课者理解上的偏差,对于财产的继承方式,会有所出入,把遗产的继承方式与遗产的处分方式搞混了,所以,我们就遗嘱继承、法定继承与遗
本研究抽取武汉市中学生306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散或统一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通过对中学生干眼症发病情况的调查分析,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心理压力,体育锻炼与干眼症的相互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武汉市中学生中患干眼症的比例较高,其发病与周围环境,心理压力及运动量不足呈正相关。因此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优化生存环境,排解心理压力及适当的体育锻炼,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是缓解或改善中学生干眼症的重要
随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新一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更加深入和展开。历史新课标越来越重视历史地图、图片和图表等内容的应用,要求学生“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图文并茂的习题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能够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的能力”,进而达到新课标中规定的历史课程目标。  图文习题历史教学历史地图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