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海外的中国银器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制造的银器被带往西方,散落海外长达一个世纪。历经世代流传,一度被历史尘封,甚至被误认为是西方人所制造,直到1975年,学术著作《中国外销银器》出版,才使得“中外销银器”这一概念产生,人们才知这些银器是来自古老的中国。
  在以瓷器为文化标志的古代中国,银器是个小众化的物类,然而在古时的欧美却反之,他们的贵族有使用繁复银器的传统,这样界线分明的物质文化差异,至清代晚期被打破。
  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强势的西方工商业占领中国的同时,也将中国卷入了迅速发展的海洋贸易之中,刺激着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外向性发展。
喜上梅梢纹银壶。

  随着西人的到来,西式器物也大量涌入,西式礼仪习俗在中国的土地上也开始传播。在以上海、香港为代表的港口贸易城市中,西方的侨民、中国的上层社会都使用着精致的银器,它们或是饭局上银灿灿的餐具,或是花瓶、奖杯之类的物件,被用作社交赠礼、活动纪念品。不断旺盛的市场需求,刺激了中国本土踏实手巧的银匠们,他们用中国古代纯手工的方式,制造出了一件件惊艳的手工银器。美国银器研究力作《中国外销银器》一书中评价到:“晚清外销银器上一丝不苟的细节、极致精美的设计,可称中国传统银器艺术的至上巅峰。”
  中国的银器,很快有了更大的市场——销往西方。它们的热销,与器物价格的低廉不无关系。与西方高昂的银器制造费用相比,中国外销银器的工艺非凡,却又价格低廉,使西人大吃一惊,许多人通过来华商船远距离订购这些银器。
  银器的中国制造,一开始是以纯粹仿造西式银器的模式为主,就连器物底部也要像模像样地打上伪造的伦敦标识。1885年后,由于电报的使用、轮船代替帆船、苏伊士运河的开通等各种因素,大量西方游客涌入中国,他们对于中国的古董和传统工艺品十分有兴趣,并将它们买下带回国,以致各种带有浓郁“中国风”的工艺品十分畅销。
  “中国风”的崛起,还有着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便是,欧美等国在经历了18世纪繁缛的新古典主义装饰风格之后,更倾向于将自然界的有机形式和曲线引入生活,这一点,与中国传统美学所追求的“和谐于自然”正好契合。在市场诉求的刺激下,中国银匠将传统的“梅兰竹菊”“喜上眉梢”及一些戏曲故事或是国画中的人物风景图,搬到西式银器上作装饰,居然获得了奇崛多姿的效果。更晚一些的中国外销银器,连器形也逐渐变得中式。最具特色的是茶具,许多银茶壶的设计借鉴了紫砂壶的造型和风格,将动物、植物等大自然中的物化形态融入到器具造型和装饰中,有些更是直接模仿明代紫砂壶的造型,如南瓜壶、菱花壶等等。这种深挖民族特色,融入现实需要的创新做法,带动了整个西方世界对于中国银器的需求,最终在对外贸易中取得一席之地。
  来看看这样一件中国外销银器:喜上梅梢纹银壶(如前图)。
  这件壶,由提梁壶和酒精炉支架两部分组成,通高30cm,总重1160g。壶的器形大体呈菱柱形,棱形盖,菱形盖钮,竹节形流,竹节形外撇三足,竹节状提梁把,把两端镶嵌象牙,用以隔热。壶腹贴焊喜上梅梢纹,即喜鹊与梅枝的图案。“喜上梅梢”是我国清代流行的装饰图案之一,其构图为喜鹊站在梅枝上,与词语“喜上眉梢”巧妙谐音,有着吉祥美好的寓意。这一图案的普遍应用,与清代(尤其是清晚期)流行以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装饰题材,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壶下有一竹节纹酒精炉支架,壶身有横出的短节,架在酒精炉支架上。壶的底部打烙有中文和英文两个底款,分别是“WOSHING”和“安昌”,可能是银匠、作坊或是银器商店的名字。
  这件器物有浮雕感的壶壁纹饰,装饰效果明显,却华而不俗,雅俗共赏。该壶本属美国的弗兰克女士所有,后被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纳为藏品。
  中国制造的银器被带往西方,散落海外长达一个世纪,历经世代流传,一度被历史尘封,甚至被误认为是英美等国人所制造。直到1975年,克罗斯比(H.A Crosby Forbes)等人合著的学术成果《中国外销银器》出版,才使得“中国外销银器”这一概念产生,人们才知这些银器是来自古老的中国。
  西方学术界对于中国清代外销银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认为,这一时期,是中国银器继唐代以后的第二次巅峰,由于有货币白银的材料支持和海洋贸易带来的西方市场,清代才是真正的中国银器大发展的时代。
  中国外销银器的数量是巨大的,现在的英国、美国、南亚以及南美洲等国,都有那个时代中国外销银器的零散身影。它们不同于西方机械制造的银器,而是中国工匠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倾力打造。其上精微有致的纹饰图案,是熟练运用传统手艺的杰出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中国趣味:梅兰竹菊的自然清新、龙凤鸟雀的活泼自在、戏曲故事的生动热烈、人物风景的和谐洒脱……
清银浮雕人物龙柄“史溢泉、开利店”铭啤酒杯,该杯是1889年12月26日赠送给克拉克船长(Capt Clark)的圣诞礼物,重510克。广东省博物馆藏。

  这些银器上,许多还镌刻中英文字,或是家族族徽,或是人名,或是纪念性的铭文,那些蜷曲盘绕的古典英文字母或是刚硬工整的繁体字,至今清晰优雅。
  中国外销银器,是旧中国开拓海外贸易的见证。这些银器所代表的,是离我们既近又远的帝国时代的余韵,是中西方两种不同艺术文化的交融,是中国传统银匠在那个时代里创造力与技艺的记录与再现。
  它们带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晚清视界。
其他文献
1787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圣彼得堡出发,一路南行至克里米亚。这次巡视象征着沙皇帝国完全占有了这片土地。两百多年前,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如何缔造“克里米亚神话”并将之深刻烙印在1783年后克里米亚新移民的集体记忆中的呢?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时就缔造了这样一个帝国“神话”——拥有克里米亚对于俄国来说是具有文明意义上的使命。这个神话持续两百多年直至2014年3月19日普京宣布克里米亚并
期刊
鸦片战争期间到光绪元年三十五年间,国人亲历东西洋的记载甚为寥寥,此时期出洋有两个类型:个人谋生和国家遣使。其后者因为派出者大都隶属八旗,思想见解常无足称道,价值主要在客观记录方面。这段时期涉足西方,并具有广泛影响的知识分子,除了容闳,便是王韬。  百年前,中国人的“西游记”(一)  19世纪到20世纪,来自西方、日本的外国旅行者带着自身的知识储备与考察装备,开始了对中国的探寻,将古老的中国传递给外
期刊
要怎样才能在乱世中,特别是民族隔阂深厚的时代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且世袭罔替的王朝?自幼便喜欢汉学,崇尚儒家思想的苻坚的选择是:走民族融合而非对抗之路。只不过,他最后还是失败?……  五将山是今天陕西西安西北一座风景秀丽的山脉。1600多年前,一个男人狼狈地带着一队人马闯入五将山。身后追兵已至,这个四十多岁,正当盛年的男人挥舞宝剑,指向两个青春妙龄的少女。她们是他的两个女儿,为了女儿不受仇寇侮辱,他狠下
期刊
长安和罗马,两个帝国权力之巅的城市,一个追求着“重威”,城市的规模和规格在当时都是最高的,另一个城市则追求着“永恒”,而它也做到了永恒,世上没有哪一座城市像罗马一样2700多年来一直在同一个地方。  两千年前,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各被一个宏伟的帝国所控制——汉和罗马。此后的两千年,这两大帝国余留的回响仍然盘旋于岁月中,它们曾建构的政治、经济、文化框架,它们曾发展出的思想、技术、艺术架构,仍遗留在我们基
期刊
西门子的创始人沃纳在1866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实用价值的发电机,它的出现,意味着电之力将全面进入人类文明,比如电灯,比如电梯,再比如高铁……  这是一个电的时代。  这里所谓的电,是来自于发电机的那一种,而不是天上的闪电。那么发电机是谁人所发明?教科书上说是法拉第。然而,从法拉第那台原始发电机的发明到发电机所发的电能运用,还有数十年的光阴,以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的努力。  他们之中格外努力的一
期刊
武夫经商,历朝历代都有,期间代有兴废,文臣武将之间,为此争论不休……  南宋大将张俊名留史册,一方面是因为他从主战派变为主和派,参与了对岳飞的构陷,所以至今都还跪在岳飞面前;二是他以军人身份经商,获取巨大利益,为了招待高宗赵构,在家里办了一个排场最大、用钱最多、菜品最丰盛的家宴。当然,这次家宴花的钱,不是他的合法收入所能够支撑的,而是他利用自己作为帝国将帅身份经商积累的财富。  张俊经商,主要靠他
期刊
有句话说“即便你不是一个鱼类学者,也知道一条鱼什么时候发臭。”这句话深得人心,原因在于,这是每个人都能通感到的常识。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接触食物。所以,当哲学家宣称“治大国若烹小鲜”时,他们把治理者摆到了人们最熟悉的主厨位置,并传神地描述了这一效用。  过去很多年,这也是很多电影的思考。  正如食物给人带来的满足感,不少电影是从喜悦来理解食物的。这里面有不少中国观众熟悉的影片,如《食神》《满汉全
期刊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大的军事改革,包括武器、战术、训练、实战的改革等等,其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一条恐怕就是“胡服骑射”。这是公元前302年,赵国君主赵武灵王颁布的一条法令。对此,历史教材上是这么说的:改变以前宽袍大袖的着装模式,改穿短装,束皮带,用带钩,穿皮靴,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中原国家的战斗力终于能够和北方的游牧民族相抗衡。  “胡服”好懂,就是穿上胡人的衣服;“骑射”也不难懂,就是
期刊
希腊神话里流传了两千年的传说之城迈锡尼,十九世纪才在伯罗奔尼撒半岛重见天B,这座千年古城,在十年战争中扮演了“人神会战”关键角色。  形如墓地一般的迈锡尼古城,屹立于一个十分奇特的山丘之上。两面大山相拥,中间突兀起一座小山,四面悬崖,只此一条道可上,前面是一片开阔地,这样天设地造之境,非上天所赐莫属。这里像一个硕大的磁场,所到之处,四海翻腾云水怒,一番天翻地覆之后,迈锡尼古城池便灰飞烟灭。  古城
期刊
在唐宋传说中。人类看不到的老鼠世界里。老鼠是按人间的官职管理鼠族的,它们穿着紫色或绿色的宫服,还有舍人、府史、书佐等等名目。最高等级的当然是鼠王。  我家养了一对仓鼠,买的时候,老板告诉我,它的品种叫雪球。我每天只是下班看它们几眼,喂喂水,直到我看到古书上这样的一段话:  白鼠,身毛皎白,耳足红色,眼眶赤。赤者乃金玉之精。伺其所出掘之,当获金玉。云鼠五百岁即白。耳足不红者,乃常鼠也。(五代杜光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