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评价在环境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jun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等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全过程评价是针对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客观评价的一种方法。通过对笔者所执教的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全面分析了环境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全过程评价的教学模式。从而得出,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与评价不应彼此割裂,而应相互融合并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通过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引导激励学生在以任务为导向的学习中自我发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得出在专业教学中引入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可以促进成绩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同时带来创意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思考问题的方式。
  【关键词】全过程评价;环境设计;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7-062-03
  【本文著录格式】王占君.全过程评价在环境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1,9(17):62-64.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科院《环境设计专业类课程全过程评价体系研究》(GH-19130);太原学院2021教学改革创新项目《SPOC教学模式下的设计类课程全过程评价研究与实践》。
  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第一学年开设的主要课程,是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设计思维的基础课程。从专业性质来讲,环境设计不同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专业。纯艺术专业的创作注重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是一种自我的状态;环境设计专业的创作则具有强烈的商业性和功利性,从现代设计尊崇的“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来看,设计就是服务于“人”的创作活动,需要在不断的自我评价和被评价中完善和优化,即过程评价本身就是设计创作的重要環节。因此,高等院校设计教育的重点应该是设计思维形成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体系掌握情况以及相关能力的全面评价。当前,国内高等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以最终作业分数为导向,通过教师主观判断进行成绩评定的方式,没有明确量化的评判标准,导致教育的公正性得不到体现,也不利于设计思维的形成,甚至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鉴于上述议题,适逢教育部2018年正式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设计学类教育标准明确提出“各高校应建立学生学业成绩的全过程评定体系,对学生考核类型及成绩评定方法形成明确的规定和有效的优化机制”。[1]笔者通过对近十年来环境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广泛参阅国内外高校的教学模式,深入研究适合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全过程评价的教学实践路径和步骤,不断尝试教学创新。
  一、课程与评价概况
  (一) 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是该专业一年级学生专业入门阶段最重要的模块课程,包括造型基础、形式基础、设计基础、空间构成、人机构工程学、工程制图等。课程均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教学,包括理论学习、基础训练、设计能力培养和综合运用四个阶段,依次在每门课程的四个教学周里开展。指导教师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的原则合理制定学习任务,并广泛将课程设计同各种设计竞赛、校企合作项目、自拟项目进行结合。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评价和教学始终相互穿插,通过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以任务为导向,按照评价标准顺利高效的完成。
  环境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研究造型、空间以及结构体系之间形成的有机联系,继而探索设计相关的理念、材料、工艺,培养学生设计思维的形成,掌握环境设计所需的各项基础知识,为专业课程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标准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导向性,即以最终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作为评价标准,大致分为理论理解方面和实践操作两类,理论理解具体包括知识体系掌握、信息收集能力、信息整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践操作具体包括解决问题能力、计划执行能力、学习反思能力、创意展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手绘表现能力(表1)。评价考核详细标准不仅为指导教师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学生通过标准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提供检验标准,从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向既定的学习目标前进。
  (二)教学模式
  教学形式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灵活多样,主要包括理论教学、自主学习、一对一辅导、方案阐述、自评与互评等教学形式。课程安排为第一周理论学习,第二周基础训练,第三周设计能力培养,第四周综合运用。除了理论学习,其他教学阶段基本由自由讨论、评价和互评、教师点评、意见反馈等构成。为了避免单一指导教师带给学生设计思维的局限性,每门课程由至少2位教师穿插教学,负责不同内容。
  (三)评价模式
  评价环节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依据教学大纲制定的评价标准,在教师引导下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和总结性评价等多视角评价,将不同的评价以量化的方式打分,各个阶段的评价是总结性评价的重要参考,力求客观公正,从而避免艺术设计评价带有的主观性。
  二、教学环节和全过程评价
  (一)课程设置与评价方法
  每门专业基础课程基本按照四周时间开展四个阶段的课程教学:第一阶段是理论学习阶段,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概念、理论、设计方法等。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在指导教师辅导下,完成课件制作并进行翻转式讲课;第二阶段是基础训练,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通过3—5个小练习,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阶段是设计思辨能力培养,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草图方案要依次进行方案阐述,并接受学生们的评价,最终教师做总结性评价。第三周最后一天为修改反馈,根据学生、老师所提出的修改评价和修改意见,对方案的完善与修改做进一步阐述;第四阶段是综合运用阶段,通过三个阶段的积累,将草图修改完善,开始正式方案的绘制整理完成。   (二)全过程教学评价案例
  以《空间构成》课程教学为例。该课程授课对象为环境设计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属于基础必修课程,是为环境设计做理论铺垫与知识积累,是单纯在形式意义上探索空间的构成关系。教学时长共四周,学生任务是按要求完成空间设计方案和模型制作。课程教学目标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系统讲授空间构成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认识空间形式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意义,深入了解空间构成的形式语言。二是通过深入分析空间构成基本原理及构成方式,并通过空间构成设计实例的训练,使学生充分了解空间构成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性元素,基本掌握空间构成与结构构成的技巧。该课程从导入直至完成,全部过程完整,整个教学和评价过程严谨、规范。因此,该课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类课程全过程评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全过程评价内容根据课程的不同教学环节要求而变化,以期达到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教学目的,最终顺利完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方案汇报、教师点评、学生互评、优秀作品观摩等形式,积极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空间构成》按照教学进度安排,分为知识预习、理论研讨、方案构思、方案深化与制作、成果展示与评价共五个阶段。
  1.知识预习阶段(教学课时外)
  正式开课前一周为理论知识预习周。在这个教学环节,指导教师通过钉钉、学习通等网络平台,向学生安排预习任务,指导教师将章节重点、难点进行强调,学生按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预习。随后,指导教师将教材章节内容按难易程度大致均等的分为4—5部分,并组建相应组数的理论学习小组,每组4—5名学生自由组合,每组由一名学生担任组长。学习小组成立后进入学习深化阶段,经小组商议选择其中章节作为翻转讲课内容。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章节知识点进行梳理、扩展并制作PPT。
  2.理论研讨阶段
  教学第一周时间里,指导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章节顺序依次进行翻转式讲课,以PPT形式对每章节重点难点进行阐述。阐述过程中,台下学生根据《理论知识研讨学生评价表》中的评价项和评价标准对讲课学生加以评价。每个章节讲课完毕,进入台上和台下学生互动问答环节,指导教师适时加以点评和补充。最后,理论研讨阶段评价由教师和学生评价共同完成。
  3.方案构思阶段
  教学第二周时间里,指导教师以建筑、空间、虚实、围合、分割等关键词进行课堂的切入,着重训练学生基本的体积概念、逻辑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指导教师安排学生草图方案绘制立方体,并在立方体的限定空间内,利用分割、围合、削减、增加等手法进行空间的塑造。在学生方案草图构思阶段,指导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方案进展状态提出意见和建议。
  方案草图敲定后,学生依次进行方案草图展示和学生互评,即学生之间相互发表对作品的看法,指导教师也参与评价,之后学生对教师和同学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针对性的整改。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同时也增强学生对设计作品的鉴赏能力。


  第二周最后一个专业课程教学日进行一对一指导,这是该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这门课程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就课程任务进展情况、进度、存在问题与指导教师充分沟通。为了更好的掌握学生课程任务从构思到逐步推进的全过程,便于师生间沟通与交流,每个学生都要求准备好课程任务过程记录资料,供指导教师翻阅。指导教师根据课程任务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指导意见并记录,以便下一次指导时针对性的跟进。
  4.方案深化与制作阶段
  为了使学生在方案深化过程中及时审视自己的作品,取长补短,任课教师会安排优秀作品鉴赏,使学生对作品优劣的评价标准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启发方案深化与制作过程。
  第三周最后一个专业课程教学日,按照教学进度安排作品已初具形态。这个环节的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将进一步促进课程任务的改进和完善。评价前指导教师将评价细则向学生进行讲解,主要从设计理念、设计过程、制作工艺、制作材料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每个作品进行评价,并按照以上四个方面写出意见和建议,最终每个学生将得到一份学生的评价意见表,并据此作为方案最终完善的依据,并按照考核要求完成《课程实验项目书》(图1)。


  5. 成果展示与评价阶段
  第四周为成果展示与评价阶段。为保证教学任务顺利进行,成果提交、展示以及汇报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在成果展示与汇报日,学生按照既定展示汇报顺序依次上台,采用实物展示结合PPT形式,将方案从构思到执行、修改、完善、制作的全过程进行汇报,环境设计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组成的评审组依次对作品进行点评记录(图2)。评审组教师依次进行客观、公正口头评价,同时给予更多的是表扬和鼓励,积极引导学生的创作氛围朝着创新、创意的方向发展。
  教师评价结束进行学生自我评价,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要阐述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二是学生根据自我评价,在《实训报告书》上自我评价栏中撰写评价报告。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正确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学习明确方向。最终,指导教师完成全过程评价记录,给出评价总分(表2)。




  三、总结
  本文所构建的环境设计专业类课程全过程评价体系,是一种“导向性”的教学质量标准。即通过一定的教学质量评价原理形成评价标准。原理性的评价标准与具体操作的标准属于不同层面,具体评价标准可从基本的原理性标准提炼而来。评价标准明确学生如何掌握课程学习内容和要求,促进环境设计专业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设计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带有批判性和多维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维度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以合作学习中的学生渴望得到来自老师和学生们对自己方案多维度的评价,这种欲望正是他们参与课程学习的内驱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成绩评价主要以任课教师的主观评价为主,缺乏在不同维度下对设计展开的评价环节。指导教师单一维度的评价标准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必然造成学生在多维度思考和批判能力上的不足。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引入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可以促進成绩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同时带来创意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47.
  作者简介:王占君(1978-),男,山西太原,太原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
其他文献
Martin MargielarnMartin Margiela 1990年春夏系列于巴黎郊区一个破旧的游乐场首次亮相,时装模特与当地儿童共同享用一条破旧的伸展台,此举打破了时装秀光鲜亮丽的固有印象.rnMonclerrnMoncler所蕴含的运动基因经由品牌2011年春夏男装秀得以直观展现.身着运动装的模特骑着自行车在赛道上盘旋的同时,此系列服装对于自行车赛的影响力不言而喻.rnRalph Laurenrn汽车鉴赏家兼设计师拉尔夫·劳伦邀请宾客进入他位于纽约贝德福德米尔斯的车库,参加2017年秋冬时装秀
期刊
SIXIèME SENS,意为第六感,是指超越五种感官之外的内心潜在之感.以此为灵感,卡地亚感知宝石璀璨光芒下蕴含的古老魅力,借助无边想象和精雕细琢,在珠宝与佩戴者之间建立亲密联系,令高级珠宝在佩戴之际触动内在情感.系列新作以意象图形震撼视觉,动态美感扣动心弦,结构张力焕发能量,这便是此次全新SIXIèME SENS PAR CARTIER高级珠宝系列.1922年建成的上海百空间卜内门洋行此次被转换为超越感官之外的内心世界,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伫立于外滩洋场,见证卡地亚全新SIXIèME SENS PA
期刊
魏晋志怪中记录的民间故事,归根结底是社会生活反映在民众精神文化层面的产物.其中人与异类交接,亦即后来成为异类婚原型的故事,与当时所谓“鬼交”的疾病密切相关.可以说,一部分异类婚故事在社会生活上的起源正是此鬼交之病.促使民众产生“人与异类交接”这种联想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鬼交特有的发病症状有关.本文旨在探讨“鬼交”之病与异类婚姻谭之间的关联.
徐石雪,名宗浩,字养吾,号远白、遂园,35岁时(1916年)得文石室苏雪堂墨竹二幅,筑石雪斋藏之,因号石雪、自号石雪居士,后以号行,晚号归云老人.祖籍江苏武进(今常州), 1881年1月5日(清光绪六年庚辰腊月初六)出生于北通州书香门第,祖父徐志源官至国子监博士绳愆厅监丞.1919年移居北京琉璃厂.1957年3月25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6岁.
期刊
传统内部控制的实质是以事为中心对人的刚性防控,容易导致内部控制实践出现效率目标实质性残缺、对人的假设过于片面、内部控制重心偏移、内部控制纠偏有余而动力不足等问题.内控目标实现的根本在于通过机制、规则的设计实现对价值创造行为的自控与他控、柔性控制与刚性控制的有机结合,对内部控制实施人本化提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出路.人本化内部控制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对责权利内在价值逻辑和外在规则的贯彻和维系,其内在逻辑是:以文化控制为前提,以素质控制为基础,以激励机制为引擎,系统营造“人”对行为的自控机制,并以他控机制为保障
推动交通与旅游经济良好互动发展,对青岛发挥交通和旅游资源优势带动黄河流域城市旅游发展合作,加速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2010—2019年青岛与黄河流域主要旅游城市间的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进行测度,并采用VAR模型研究二者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青岛与黄河流域旅游城市间的交通可达性水平大幅提升,2010—2019年10年间可达性提升了43.08%,所产生的时空压缩、区位叠加效应愈发显著;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增幅明显,旅游经济联系极化态势较为突出,青岛与兰州、晋中、宝鸡等中西部旅游城市的旅游经济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各国在参与多边合作中塑造国际海洋治理秩序,虽然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但在许多新兴和空白领域仍难以达成国际共识.本文回顾了世界海洋秩序和全球海洋治理理念的变化历程,阐释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意义,认为该理念可能会主导未来国际海洋秩序.本文总结了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即不断提升维护海洋权益的能力;提升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风险防控能力和战略定力;深度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全球海洋治理;构建海洋强国建设法制保障体系.
【摘要】传统技艺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大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保护力度,对放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民族气质与造物技术思想等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进行阐述,分析传承特点与传承机制及保护方式,希望对传统核心技术的高效保留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
身体书写与孟郊诗歌风格的形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孟郊诗歌对疾病和衰老都有非常出色的艺术表现,他通过身体书写,塑造了一个衰老、多病的自我形象,使壮志难酬与衰疾恐惧交织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充分的宣泄.同时,以身体为参照,将观察的目光聚焦于自然景物,也是其身体书写的一个突出特点.孟郊诗歌的身体书写,以独具一格的意象、巧妙的手法及生新的语言,呈现出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不仅推动了中唐诗歌审美观念的转变,对当时及后世诗人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拥有百年历史的Gucci,其匠心的工艺与精妙的细节早已超越潮流成为艺术,被典藏于品牌灵魂之中.蜜蜂一直是Gucci标志性的设计元素,品牌始终追求运用匠心工艺铸造蜜蜂的每一个生动细节,令它在任何作品上都能栩栩如生.Gucci G-Timeless Slim系列腕表新添崭新的设计风格,将蜜蜂造型作为表盘中央的秒针.新表款以悦目怡情的色彩为主要特色,设计简约,分别以灰褐色和黑色皮表带搭配银色太阳纹表盘,散发优雅的女性气息.Gucci 25H自动上弦腕表是品牌首款融合高端与运动风格的超薄机械腕表,并搭载了品牌首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