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的作文教学仍旧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低的问题依然存在。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五个方面进行作文教学,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使学生能够轻松作文、快乐作文。
[关键词]作文 抓住实际 提高水平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由于我们对学生的现实状况了解不深,作文教学只是对课堂作文和作文结果比较关注,而忽视了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根本。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认识学生的现实情况,从作文的过程入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抓好作文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必要的写作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没有文字的基本功,即使你有再精彩的故事,再充沛的感情也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打好基础知识的底子。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语言”这一工具,那写起作文来。
二、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
学生看待问题往往偏颇,对作文中写的人和事不能正确评价,甚至不能评价,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知识的贫乏。学生作为创作的主体,其思想和知识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关键。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事先必须担当起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充分利用课内外的时间,时时处处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和思考社会、生活、人生、自然、历史。使他们思想敏锐,胸怀开阔,人情练达,使之对一切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为写好作文奠定思想认识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撷取写作的材料
记得还是高一下学期,我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感激的心》。丰志同学告诉我,没有什么令他感激的人和感动的事可写。关于这个同学有一件事我记忆深刻: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天还没亮,这位同学的父亲就骑自行车赶了二十多里路来到学校为儿子送衣服。可能来得匆忙,这位父亲连手套都没有戴,两只手冻得在那里来回搓着,而嘴里却问儿子冷不冷。临走还从上衣口袋里取出香烟盒纸包着的一个纸包,取出其中仅有的二十块钱交给儿子,并嘱咐儿子要吃好一点。当时我正好值班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我把那次所看到的告诉给他,使他认识到父爱之深,当我说完时他落下了感动的泪水。从而写出一篇感情特别真挚的作文。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去观察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去捕捉使自己动情的东西,在自己头脑中进行加工积累,使之变成写作的材料。正如罗丹所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要使学生明白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有所发现,就会获得写作的材料。
四、增大阅读量,拓展学生视野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结合教学实际,我在班内开展了“每月一本书”活动。提倡学生适量的阅读课外读物。为学生制订了阅读计划,配合课内教学推荐阅读篇目,为了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帮他们选择健康的科学读物,为了激励斗志就向他们推荐一些科学家勤奋学习苦战攻关的书,为了培养情操就要求他们读一些伟人传记和介绍英模的书。要他们在读书中积累名言警句,丰富自己的辞藻,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杰出人物交流,了解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这是一个富有智慧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师借以通向儿童心灵的门径。我们作为教师要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就必须重视学生作文之前阅读过程的安排与指导。
五、作文评改积极化,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经常指责学生,说“你不对”“你不行”,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作文的信心和兴趣而不愿写作文,甚至放弃作文的学习。我在作文评改时以表扬作文的优点为主,在学生作文中仔细寻找那些能够表扬的地方,如具有作文兴趣,良好的习惯,真情实感等,哪怕只有一个词语用得好,都给予适时地褒奖与鼓励。对于作文不近人意的地方,主要采用以褒代贬的方式,委婉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引导学生今后应如何去做,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对写作的浓厚兴趣。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关于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当然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教学重点,不一定千篇一律,把作文过程中的其他一些应注意的方面给忽略了。但我相信,作文的关键在于过程,在于作文前的准备。我们只有抓住了过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才达到了目的。
[关键词]作文 抓住实际 提高水平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由于我们对学生的现实状况了解不深,作文教学只是对课堂作文和作文结果比较关注,而忽视了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根本。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认识学生的现实情况,从作文的过程入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抓好作文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必要的写作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没有文字的基本功,即使你有再精彩的故事,再充沛的感情也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打好基础知识的底子。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语言”这一工具,那写起作文来。
二、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
学生看待问题往往偏颇,对作文中写的人和事不能正确评价,甚至不能评价,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知识的贫乏。学生作为创作的主体,其思想和知识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关键。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事先必须担当起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充分利用课内外的时间,时时处处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和思考社会、生活、人生、自然、历史。使他们思想敏锐,胸怀开阔,人情练达,使之对一切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为写好作文奠定思想认识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撷取写作的材料
记得还是高一下学期,我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感激的心》。丰志同学告诉我,没有什么令他感激的人和感动的事可写。关于这个同学有一件事我记忆深刻: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天还没亮,这位同学的父亲就骑自行车赶了二十多里路来到学校为儿子送衣服。可能来得匆忙,这位父亲连手套都没有戴,两只手冻得在那里来回搓着,而嘴里却问儿子冷不冷。临走还从上衣口袋里取出香烟盒纸包着的一个纸包,取出其中仅有的二十块钱交给儿子,并嘱咐儿子要吃好一点。当时我正好值班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我把那次所看到的告诉给他,使他认识到父爱之深,当我说完时他落下了感动的泪水。从而写出一篇感情特别真挚的作文。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去观察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去捕捉使自己动情的东西,在自己头脑中进行加工积累,使之变成写作的材料。正如罗丹所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要使学生明白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有所发现,就会获得写作的材料。
四、增大阅读量,拓展学生视野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结合教学实际,我在班内开展了“每月一本书”活动。提倡学生适量的阅读课外读物。为学生制订了阅读计划,配合课内教学推荐阅读篇目,为了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帮他们选择健康的科学读物,为了激励斗志就向他们推荐一些科学家勤奋学习苦战攻关的书,为了培养情操就要求他们读一些伟人传记和介绍英模的书。要他们在读书中积累名言警句,丰富自己的辞藻,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杰出人物交流,了解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这是一个富有智慧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师借以通向儿童心灵的门径。我们作为教师要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就必须重视学生作文之前阅读过程的安排与指导。
五、作文评改积极化,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经常指责学生,说“你不对”“你不行”,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作文的信心和兴趣而不愿写作文,甚至放弃作文的学习。我在作文评改时以表扬作文的优点为主,在学生作文中仔细寻找那些能够表扬的地方,如具有作文兴趣,良好的习惯,真情实感等,哪怕只有一个词语用得好,都给予适时地褒奖与鼓励。对于作文不近人意的地方,主要采用以褒代贬的方式,委婉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引导学生今后应如何去做,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对写作的浓厚兴趣。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关于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当然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教学重点,不一定千篇一律,把作文过程中的其他一些应注意的方面给忽略了。但我相信,作文的关键在于过程,在于作文前的准备。我们只有抓住了过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才达到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