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对高职学生语文学法的指导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l_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语文,是一门文化基础课,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潜意识里其地位不及专业课,甚至有学生公开说“我来学校就是为了学专业”,语文课对于他们而言相当于调味品,并未引起心理上的极大重视。其次,高职学生尤其是理科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不高,有的学生即使兴趣很高但效果不佳。高职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修养,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更主要的是为了应用,这不是几十节课的教学就能解决的问题。因此,要让学生明确: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找到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那么,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法指导呢?
  
  一、语文学法指导的意义
  
  1.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制约的。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学法指导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2.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语文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3.体现学生为主体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罗斯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专家学者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思想,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强调学法指导的重要性。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就要为学生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出发点。
  
  二、语文学法指导的内容
  
  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主要包括对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激发语文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语文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其次,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思想力量,培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语文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锻炼语文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在语文学法指导中应该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1)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第一,语文学习是终身学习。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它,不管你是悦纳它还是嫌恶它,它都不离不弃于你。你是出口成章还是笨口拙舌,你是雅致还是粗俗,于人一笑一言中自见境界高下,所以语文学习不可废弃。
  其次推荐一些文章给学生阅读。如文章《理工科学生也需要文科知识》谈的就是理科生不可“重理轻文”。还给学生补充了众多理科大家酷爱文史知识且有很高修养的故事。
  (2)方法上的指导。
  第一,明确不同学段的学习重点。高职语文学习与普高语文学习的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学习不是为了应试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强调对学生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实训,学生自己要主动从过去的学习定势中转变过来。当前高职语文教材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美文式教材(选入众多名家名篇),一种是实用性教材(部分名家名篇与实用能力专题训练相结合),不管哪种教材,都有相当多的文章阅读。那么,高职阶段的语文学习的美文阅读的重点就应该是作品的赏析。
  第二,讲究课堂学习策略。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策略,但效果不一。这里所说的学习策略指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倾听策略,包括认真地比较完整地记住老师课堂讲的客观材料而且胸怀问题,有心质疑,要批判性地听,听出矛盾,听出思想的火花,志在所求。如第一单元讲到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时,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古希腊神话的特点是什么呢?”而有的学生就提不出问题。二是迁移的策略,“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就是迁移。著名的日本教育家山内光哉说:“学校教育是以超越单纯的学科学习本身的效果和价值为目的的。”高职语文学习的迁移包括联想、换位、超越定势,学以致用。如语文与历史、哲学、经济等的联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包括专业学习上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等等。三是创新策略。中学生由于个人需要、知识经验、基本思维能力发展等的局限,求新意识甚为淡薄。大学生就不一样,身体的发育与心理的成熟可以预备独当一面,所以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必要。在高职语文教育过程中,我比较注意这个方面的引导,如类比思维、转化思维(包括“生”“熟”转化——即陌生的思维内容转化为熟悉的,又将熟悉的转化为陌生;“顺”“逆”转化——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转化)、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等。
  第三,倡导学生的自学意识。“不教便是大教,自学便是大学”,虽然我们还无法达到“大教”之效,但是大力提倡高职学生自学很有必要。一本《大学语文》讲一个学期或一年,不管老师做多少的拓展和补充,其容量还是很有限的,老师上课只是抛砖引玉,语文学习的重点还是在于学生的自学,语文的习得完全依靠语感的不断积累。为此,专门推荐给学生一些书目,如《高职学生课外阅读名著100部》,并就书中内容展开讨论或竞赛,由此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第四,鼓励学生做一些专题性的探究。去年暑假本人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英特尔教育的精髓就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我在整合上课内容的时候,也做过一些专题性的补充,如《世界文字的基本常识》、《〈蒹葭〉与〈静女〉的对比阅读》、《也说“忍”字》,课后布置一些问题给学生思考,也鼓励学生做一些专题性的探究,深化对所提问题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这一环节难度很大,但即使一个班有少数人为之,也不失为一种收获。
  (3)学习能力的指导。
  语文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金桥。总之,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语文学法指导的原则
  
  语文学法指导的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学习经验,对学生语文学习提出的基本法则。它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质量的准则。就目前语文教学研究情况和学生学习经验来看,本人以为有以下几条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就是针对语文学科的特征及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指导,这是学法指导的最根本原则。要针对学生的类型差异进行指导,学生的类型大致有四种:第一种,优秀型。双基扎实,学习有法,智力较高,成绩稳定在优秀水平。第二种,松散型。学习能力强,但不能主动发挥,学习不够踏实,双基不够扎实,学习成绩不稳定。第三种,认真型。学习很刻苦认真,但方法较死,能力较差,基础不够扎实,成绩上不去。第四种,低劣型。学习无兴趣,不下功夫,底子差,方法死,能力弱,学习成绩差,处于“学习脱轨”和“恶性循环”状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和重点要不同。对第一种侧重于帮助优生进行总结并自觉运用学习方法;对第二种主要解决学习态度问题;对第三种主要解决方法问题;对第四种主要解决兴趣、自信心和具体方法问题。
  2.实用性原则。
  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是用较少的时间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改正不良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应以常規方法为重点,指导时多讲怎么做,少讲为什么,力求理论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可读性,便于学生接受。注意穿插某些重要的单项学习法,如怎样记笔记,怎样积累资料,怎样使用工具书,怎样阅读等等。
  3.自主性原则。
  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力求贯彻学生自主原则,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余地进行自学,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陈琳,贵州兴义市黔西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其他文献
秋树,不要伤感  因为篇幅的限制忍痛割爱  减掉果实、叶子  分发鸟鸣,嘱咐它们南飞  在这个强调廉政的季节  它们自律得只剩下躯干  还有一些合法的枝条  向天空呈报名下的资产  白霜与夜色从远处漫过来  树,俯首寻找残余的草料  或者那些遁入地下的虫鸣  曾经披头散发的书生驾船而去  那支笔的七寸泛出白光  幽暗的情思随水而逝  在你树下,秋风拂起徘徊的红衣  一管箫声若隐若现  泪水模糊了南
晓苏是故事大王,故事是晓苏小说的主要审美形式。无论是他的“油菜坡”系列,还是大学故事,都非常注重情节,一个个精致的故事,让人应接不暇。晓苏的故事比较中国化,也就是他更多地吸取了中国传统故事和民间故事的营养,不玩西方的那种叙事圈套,不设置迷宫,不故弄玄虚,让人读后不知所云。晚苏的故事很民间,既反映着日常的民间生活,又具有民间所喜闻乐见的风格。晓苏没有那些舶来的思想,他的思想和精神带着“泥土”气息,全
陈日晖,男,生于1964年11月,大学本科学历,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湖北省黄梅县第三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从事高中教学与管理工作27年,2004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模范教师”称号。    “鄂东教育明珠”湖北省黄梅县第三高级中学,位于“鸡鸣三省”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办学历史悠久,现有五十个教学班,学生4500多人,教师近200人。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质量长盛不衰,连续9年荣获黄冈市教育局颁发的“教
教师是爱的使者,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此建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之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    一、用爱和关注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爱”,不仅是教育的一切,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学说告
1.当灵感骤然降临,所有的词都手忙脚乱起来,争先恐后抢占自己的位置。这是因为诗是语言的艺术。  在有经验的诗人那里,语言不是他观察和表现生活的障碍,而恰恰成为再创造必不可缺的材料。当然,在写作过程中,要将这些材料转化为诗,语言常常被视为桎梏;但诗的旨趣就在于在桎梏中寻求自由——“诗的表现的美就在于自然(本性)的语言桎梏中的自由的流动”(席勒《论艺术美》)。  2.正因为诗是语言的艺术,所以人们对于
生活中的吵吵嚷嚷、打打闹闹,让我想起这么两个人:留侯张良,淮阴侯韩信。他们凭借宽广的度量包容了屈辱,忍受了粗暴,也得到了福祉。  张良,曾有博浪沙中狙击秦皇帝的风光,也有更名亡匿的困厄,更是得到高祖的极度赞赏,“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韩信,曾有仗剑行侠的豪迈,也有寄人篱下的窝囊,同样,得到了刘邦的稚祟“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这两个人辉煌的一面都很耀眼
人是自然界中高级的生灵,写时虽然很简单,只需一撇一捺,但人做起事来却复杂无比,尤其是与新时代的中学生们相处更为不容易。  自从我踏上教师这一岗位的道路后,才真正体会到了做人难,也更体会到了教人做人更难。  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校园里同样也存在着竞争,存在着压力。但是,有的同学学会自己舒缓压力,而有的同学却不懂得该如何去做。所以,心理上存在着障碍是现在多数中学生的通病。而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要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每位学生的发展,它关注的焦点是人。而传统课程极力打造升学率,苦求的是分数。可以说是分数机械了学校的管理,冷漠了老师的心灵,扭曲了学生的人格。那教育工作者该怎样真正迈进新课程标准呢?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根据不同的课文设置好情境,善于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新课标要求“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也就是说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民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要变教师的注入式教学为学生的思考质疑、互动参与,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风采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创新教学观念,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方式,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实现教育教学的新跨
“比”和“兴”是《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在《诗集传》中对此作出过解释,“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也就是引譬设喻;“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意思是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后世往往把“比”和“兴”连说在一起,直接称为“比兴”。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它的艺术表现手法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创作与发展,而对这种艺术手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它潜在的文化心理我们似乎还缺少深层次的探索。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