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政治学的回顾与展望”会议综述

来源 :政治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dong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2000年12月24日—26日,我国百余名政治学工作者欢聚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市龙岗区,隆重纪念中国政治学会成立20周年,深入研讨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与社会发展问题。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与会专家学者对我国政治学的发展前景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充满
吴易风最近撰文论述劳动价值论,摘要如下: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2000年5月主办的《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对欧洲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保加利亚科学院副研究员米哈伊尔·基列夫作了《苏联解体的原因》的发言。他认为,苏联解体的“第一个主要的和基本的原因”是1956年以后形成的“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这一路线成了后来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的前提。在分析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背叛时,基列夫引用了戈尔巴乔夫1999年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美国大学研讨会演讲的自白,引起与会者极大的兴趣。大家请他
在我国政治学研究领域里,直接以“政府理论”为题的研究成果,目前尚不多见。最近出版的乔耀章教授的新著《政府理论》一书,可以说是在这方面领先进行开拓的一本著作。
编者按:下面这些文章大部分仍是本刊编辑部于去年7月与山西省政治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迈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还有部分文章是从来稿中择选的。本刊今年将继续为学界提供这块园地,以期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范畴、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更...
本文在对东亚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起来的政治权力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自80年代以来东亚国家由经济发展引发的政治转型。并认为,这一时期东亚国家各国政治转型的基本特征是政治权力的扩散是在国家体制内部进行的,这与西方的政治多元化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东亚国家各国政府在介入经济的过程中几乎把所有的社会力量都纳入“国家合作主义”的体制之中了,而西方的社会一直保持着对国家的强大压力
文章首先根据理论体系应具有的结构性、逻辑性、包容性、动态性等特征,对现有的政治学理论体系的不足之处作了分析。据此提出一种重构设想,即将政治学理论体系分为“政治主体”、“政治关系”、“政治意识”、“政治行为”、“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六个部分,并认为这一构想实现了历史与逻辑、宏观与微观、显性结构与隐性结构的统一
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历来是国家政治管理和行政管理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诸多理论上的误区。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阐述了权力下放的价值取向、地方自主权的科学含义、中央集权制与中央高度集权制的本质区别等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试图澄清在这些问题上的理论误解
90年代西方对保守主义政治思想的研究随着早先保守主义影响的扩大而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这个阶段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在于 :进一步澄清和厘定了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内涵 ;突出了民主、平等与自由之间可能的不相协调 ;反思了保守主义所存在的问题和缺失。所有这些进展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正确地把握保守主义政治思想是大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