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碾玉观音》中璩秀秀的形象看宋话本的进步女性观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古代小说中,女子作为重要描写对象的作品不多,并且由于女性在人们心目中的固化形象,大部分作品中的女性多柔情似水抑或是温婉可人。而宋话本《碾玉观音》中的女主人公璩秀秀形象与古代小说中的传统女子形象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本文通过对《碾玉观音》中璩秀秀形象的语言行为进行分析,并结合小说产生的时代阐述其进步的女性观。
  关键词:《碾玉观音》;璩秀秀;女性形象;封建思想;进步女性观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在中国古代的父系社会中,男性以其充沛的体力足以包揽大部分维持生计的活动,女性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纲常礼教的束缚下,饱受父权制的压迫,依附于男性,很少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一直是处于劣势地位[1]。因而在封建社会时期,人们所赞扬的女子通常是柔情似水抑或是温婉可人,对于女性的描绘也通常是苍白的、单一的,缺乏典型化。
  盛唐时期的传奇小说中男女爱情故事逐渐流行,但多数女子的性格仍局限于温柔善良。《莺莺传》中的崔莺莺与张生一见钟情、借诗传情,从他们身上折射出当时文人世子对美好的人性、真诚的情感的执着追求[2]。然而,故事却最终以悲剧告终,崔莺莺被张生无情抛弃,让人不禁感慨莺莺的一往情深付诸东流,为其可惜。唐传奇中对于追求爱情的女子,往往给了悲剧的结局,能得偿所愿的极少,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文人对于女子追求自我的勇气是欣赏的,但对于她们所处的社会地位“最终能够通过努力获得想要的爱情”这一观点持怀疑甚至是否定的态度[3]。相比较来说,唐之后的宋代话本在女性形象的描绘方面无疑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璩秀秀是宋话本众多女性形象中较为突出的一个,她所具有的一些特性正代表了宋话本中的进步女性观。
  1 技艺精湛的手工业者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到唐代,迎来了成熟阶段[4]。小说中女性形象开始慢慢占据主导地位,不再只是为了起到串起文章作用的无关紧要的人物。女性形象的阶层也逐渐拓宽,上至富家小姐下至婢女、妓女,都开始成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与之不同的是,宋代话本小说在历经一个朝代的洗礼之后,描写对象变得更加多元。就《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来说,她并非出身名门,也不是名传十里的青楼女子,但她却拥有一门精湛的刺绣手艺,她最突出的地方不是样貌或才情,而是“金针刺绣群芳样”的秀作。文章以手工业者为基础来构建璩秀秀的形象,不仅代表了当时人们对手工业的重视,而且表现出宋朝百姓女性观的进步。
  人们对手工业者的重视与当时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紧密联系,农业发展为民间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提供了条件[5],宋代农业的高度发展为手工业者提供了生存的粮食与大多数原料,也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大多数产品。商业的高度发展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思想也更加解放,对于女性的评判标准开始突破所谓的“女德”与容貌,拥有一门技艺的女性相比之下更易获得大家的赏识。
  在《碾玉观音》中,当虞候看到生得美貌出众的璩秀秀之后,没有像之前的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当机立断将她送入府中,而是问道:“小女子有甚本事?”足以看出社会对女子的评判标准早已突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人们开始注重女子的才能与技艺,而外貌只是一个加分项,而非评判女子标准的全部。璩秀秀正是凭借“不做东君造化,金针刺绣群芳样”获得了郡王的欣赏。并且,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完全依靠男子维持生计的社会有所动摇,手工业生产慢慢成为女性用来补贴家用的一种方式,女性开始承担一部分家庭压力,因而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有所提升。部分家庭着重依靠手工业,因此从事手工业劳动的女性肩负着比从事农业的男性更多的家庭责任,女性的话语权得到提升,女子的形象在之后的小说中逐渐丰富。
  2 率真豪爽的進步女性
  秀秀与之前的女性角色在性格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她性子直爽[6],不温柔体贴,亦不矫揉造作。文章对主人公璩秀秀有大量生动的细节描写,我们看到起火时秀秀的表现,她没有一般女子的娇弱或是遇到危急关头的惊慌失措,“一个妇女摇摇晃晃从府堂里出来,自言自语,与崔宁打个胸厮撞”,足以显现她的不拘小节与豪爽直接。一般的古代女子大多是款步姗姗、娉娉婷婷,避免与男子有不必要的肢体接触,而璩秀秀走起路来却“摇摇晃晃”,甚至与崔宁相撞,不但与璩秀秀市民阶级的人物形象相契合,而且为情节制造了一个波澜,引人入胜[7]。对璩秀秀的语言描写也同样经得起推敲,“我脚疼,走不得”“我肚里饥,崔大夫与我买些点心来吃。我受了些惊,得杯酒吃更好”,璩秀秀向崔宁撒娇带着命令的语气让我们不难联想到一个矫揉造作却又掌握适度的人物形象,在文章中,读者无法对璩秀秀不同于以往小说人物的真性情生厌,反而觉得她是如此可爱与活泼。敢于说出自己的需求而非低头不语任人摆布,性格是对一个人生活态度的反映[8],秀秀的直爽率真反映了她个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古代小说中的女子形象。这也间接表明宋代作者开始探寻不一样的女性形象,从过去众人对于如此不拘小节的女子会指指点点到宋代开始接受并发现她们散发出的独特的美,这必然是文学史上女性观的一种进步。
  小说中的又一高潮就是秀秀提出要与崔宁做夫妻的这一情节,其中崔宁与秀秀的反应形成了反差。秀秀先提出要与崔宁做夫妻,崔宁却回道:“岂敢!”这与一般小说中的男女形象大为不同,崔宁的胆小与严谨更加反衬出了璩秀秀的大胆与直爽。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平等是一个时代话题,在封建道德观念中,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庸,不能具有自我的意识和对爱情和性爱的需求[9]。古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也极少涉及如此大胆的形象,几乎大多数女子在面对爱情等事宜的时候都表现得唯唯诺诺,娇羞顺从,而如璩秀秀般大胆豪爽的人物形象实在占少数。这也反映出宋代人们思想的解放以及对于男女之情认知的一大进步,璩秀秀的形象,也对长久以来的男尊女卑观念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10]。诚然,在封建社会,私自结为夫妻必然是有违常理要受到重重阻碍的,小说也没有过多的理想主义。璩秀秀与崔宁私奔的消息在被郡王得知后打破了他们原本幸福安宁的生活,郡王大怒,杖责秀秀,发配崔宁。尽管先前秀秀与崔宁已有婚约,但在郡王的眼里,他们的私自出逃根本就是对自己视而不见,是对权力的一种挑衅。他不甘心看到有人违背他的指令,这也代表了封建主义压迫者期望从他人身上得到的全然服从。   3 敢于抗争的反封建者
  1957年,杨积庆先生在《语文教学》中发表《读<碾玉观音>》,说璩秀秀的故事乃是当时新兴的市民阶层“一种带着自由色彩的思想意识”同统治阶级的封建思想之间必然产生的矛盾冲突的具体表现[11]。当所有人都认为秀秀与崔宁必然会被封建势力拆散时,小说并没有按照一般的情节发展下去,相反,秀秀死后拉着崔宁一同在地府做了一对鬼夫妻,这让读者见证了宋代文人笔下的女性对于封建势力的一种反抗精神。秀秀将崔宁一同拉去做鬼夫妻这一情节将小说推向了最高潮,大部分读者都会感到震惊,但让人震惊的还有璩秀秀豪爽霸气的行为。小说原文这样描写道:“道罢,起身双手揪住崔宁,叫得一身,四肢倒地。”与其说是手艺人,更像是练过武术的女英雄。璩秀秀为了这段感情敢于放弃自己的生命,足以见其对于感情的奋不顾身与坚贞执着,当面对贪生怕死的崔宁时,秀秀并没有像被丈夫抛弃的女子那般伤心难过,她的女性自我意识终于彻底觉醒了,奋起抗争不幸的命运[12],将崔宁一同拉去做鬼夫妻。然而大部分女子,面对自身的悲剧只能用最没有力量的哭声来反抗,但是这也没有用,因为她没有力量保护自己,从而最终丧失了女性的自主意识[13],这也是璩秀秀在面对命运悲剧时与其他女子最大的不同。
  小说的结尾无疑是对封建势力的反抗,这种抗争性是极为强烈的,即使在世间有种种的阻碍,在死后也依旧可以达成愿望。在一个本不存在的世界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秀秀因对封建势力的反抗精神更让她成了古代文学史中女性形象的一个高峰,相较于之前女性受封建礼教的种种约束,为了避免他人言语而控制自己的感情,处处小心翼翼,璩秀秀勇于追求爱,在封建势力的阻挠中不顾一切地奔向自己心中的幸福,这体现出一种对旧礼教的反抗精神[14],也让我们见到了与众不同的对抗封建阶级的女性形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说中的进步女性观在秀秀的人物形象中得到了一一体现。首先,璩秀秀不再是空有一副好的容貌、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富家女子,她有自己安身立命的前提,一手好的刺绣功夫足以让她受他人的赏识。其次,她豪爽直接的性格体现了宋代人对于女性审美的多元化,女性形象更加鲜活,不再拘泥于类似温柔的性格特征。秀秀的率真勇敢也慢慢成为人们赏识的对象。最后,女性开始在小说中担当反抗封建势力的大任。璩秀秀敢于与崔宁提前做夫妻,在自己死后拉崔宁一同做鬼夫妻,不仅体现了女性自主意识的萌发和女性意识的彰显[15],更加展现了其对于封建势力的反抗与对个人幸福的追求。作者通过刻画璩秀秀这一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深刻表达了对那个时代女性世界的反思[16]。从唐传奇时期女性形象只能作为一个辅助角色到宋话本中可以通过女性形象承载如此多的思想,足以看出女性在宋代地位的提升与女性观的进步。小说结尾的悲剧原因正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和女性的思考。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女性思潮的否定;社会制度对女性思想产生极大影响;男权思想对女性命运悲剧的影响[17]。尽管小说以悲剧结尾,但璩秀秀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所作出的一切反封建行为不可忽视,她的斗争将永远烙印在人们的心中,也为后世越来越丰富饱满的女性角色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4 结语
  在小说发展的历程中,宋代是女性形象开始走向自主、独立甚至反抗的一个时期。《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以豪爽的言行举止、大胆的精神以及强烈的反封建的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文学形象之一。文化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我们在阅读古典文学的时候也应该对现代的女性形象进行思考,或许这才是不断提倡阅读经典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徐志豪,吉玉萍.所谓伊人:《聊斋志异·侠女》中高扬的女性主义意识兼蒲松龄的女性观[J].蒲松龄研究,2018(04):49-55.
  [2] 朱新雨.探究唐传奇中文士形象的思想内涵[J].汉字文化,2019(15):40-41.
  [3] 贾燕军.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探究[J].梧州学院学报,2018,28(05):68-71,94.
  [4] 张静怡,张韵.唐、宋传奇中女性形象对比研究[J].汉字文化,2020(S2):48-49,83.
  [5] 韩焦,万柯彤.宋代民间手工业高度发展原因探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2(05):148-150.
  [6] 胡紫君.浅论《红楼梦》中“四春”命运悲剧性的成因[J].汉字文化,2019(15):48-50.
  [7] 刘微.唐传奇《李娃传》中李娃形象探析[J].大众文艺,2019(11):60-61.
  [8] 杨广承.论金宇澄长篇小说《繁花》中的女性形象[J].青年文学家,2018(27):60-61.
  [9] 崔昊宇.《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形象及反映的个人主义[J].汉字文化,2019(07):48,94.
  [10] 浦景昀.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及蒲松龄的女性观[J].汉字文化,2020(12):55-57.
  [11] 仲红卫.欲望与恐怖的化身——宋话本《碾玉观音》“璩秀秀”形象解读[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03):97-100.
  [12] 陈心雨.浅析《灿烂千阳》中的女性形象[J].汉字文化,2019(15):67-68.
  [13] 周林晔.巴金《家》中三组女性形象对比[J].汉字文化,2020(15):56-57.
  [14] 马琨翔.浅析《世说新语》中女性形象及其存在意义[J].汉字文化,2020(18):66-67.
  [15] 张静怡.《搜神记·李寄》中李寄人物形象及内涵的探析[J].汉字文化,2020(07):41-42.
  [16] 缪依蕾.黄金枷锁下的人性挣扎——论《金锁记》中曹七巧命运的悲剧性[J].汉字文化,2020(07):66-67.
  [17] 徐菲.淺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被豢养的女性——黛西[J].戏剧之家,2019(24):223,225.
  作者简介:徐智欣(2002—),女,江苏泰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吉玉萍
其他文献
摘要:黑格尔以纯粹范畴的方式重构艺术的本质,认为美的艺术是精神自由的存在,因而将自然美排除在研究对象之外。他认为美学昌盛的时代,比以往更加需要艺术科学,采用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最为恰当的。艺术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反思、自我传达的活动过程,具有不可化约性。  关键词:艺术美;黑格尔;精神;自由  中图分类号:B51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弦乐四重奏是室内乐中最典型、最完美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本文以弦乐四重奏为研究对象,通过介绍室内乐的起源与发展,展现弦乐四重奏诞生的历史背景,突出
艺术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结合而成的声乐曲,古典主义时期虽有诸多著名的作曲家创作过艺术歌曲,但舒伯特却将艺术歌曲这一音乐体裁做到了极致,因而其被世人称作“艺术歌曲之王”。本文以舒伯特联篇歌曲集《冬之旅》中的第二首《凤信旗》为例,探索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
摘要:《巴黎圣母院》是西方文学的代表之作,也是19世纪法国的一部重要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围绕女主角艾丝美拉达讲述了一个女人与四个男人之间的爱情故事,雨果采用細腻的笔法描绘出女主角的悲剧爱情。本文从爱情观的视角出发对这部作品进行赏析,重点对艾丝美拉达与她身边四个男人的不同爱情观进行剖析。  关键词:西方文学;《巴黎圣母院》;爱情观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辩证文艺观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包装设计作为一个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创作的分支之一,理应受到该理论的指导。对于特定的包装设计而言,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关系体现为该设计作品应兼具的形式美感与功能价值。包装设计的形式之美展现、突出产品的功能,而产品功能的特点又抽象出来决定最终形式,形式与功能相辅相成,统一于艺术作品之中。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包装设计;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公共服务成为必然趋势,公共服务在各行业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提升其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服务设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公共服务的效果和质量,只有做好服务设计,才能充分发挥出公共服务的作用,继而为人们提供生活与工作上的便利。服务设计人员需要重视服务设计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不断挖掘服务设计在公共服务中的可接入点,然后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设计,以此推
摘要:多声部视唱是视唱训练过程中的高级阶段,其训练的目的不仅在于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更是对多重线条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视唱与听觉的关系密不可分,既相互影响又相互成就。因此,对于同时注意多个声部的弥散性听觉训练是多声部视唱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多声部视唱中,多声并非仅为多个单旋律的叠置,各声部之间的配合衔接,声部进行中的和谐感知都需要听觉进行引导。  關键词:多声部视唱;弥散性听觉;训练方法  中图分
摘要:本文从国家政策大方向出发,引出现代家具设计中应用燕尾榫结构的可行性,再对现有的关于燕尾榫结构的研究进行阐述和探究,其中包括传统家具中燕尾榫使用、燕尾榫的力学性能以及燕尾榫的创新应用,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总结,最后提出燕尾榫未来的研究方向,即新型燕尾榫的创新、新材质燕尾榫的应用与燕尾榫在模块化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燕尾榫;榫卯;力学性能;现代家具  中图分类号:TS66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中国人情社会的形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带来的必然,实践传统、儒家文化的渗入、封建人治的影响及乡村自治的常态为人情社会的生长埋下了种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情文化艺术在培养和谐的亲情伦理关系、维护社会结构稳定上起到了重要的凝聚作用,对现代社会青年人的成长却带来了明显的阻抗,如何处理好法律、制度、规矩与人情之间的关系,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环境是我们需要不断探讨的时代话题。  关键词:
摘要:汪曾祺创作了诸多与自身气质接近的儒家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有着独特的形象特质,他们坚守儒家思想道德传统,富有世俗精神,充满理想主义的光辉,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典型形象。  关键词:汪曾祺;知识分子;文学形象;儒学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美国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曾经指出:“一切严肃的作品说到底必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