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若要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就要针对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多创造适合学生心身发展的集体活动,给学生营造培养合作精神的空间和舞台,激发学生强烈的合作欲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 增添;实效性;主体地位
由于开展了“减负增效”,实行了严格的课时制度,上课时间比往年减少了许多,在这有限的时间要做到既“减负”又要“增效”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更多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本文作者在教学中选用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沪教版化学教材,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十个年头,下面所选取的案例是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教学情景。
一、案例描述
案例1:九年义务教育沪教版化学教材上册第一单元:
如在“绪言”一节教师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学生自己阅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与此巧妙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到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案例2:九年义务教育沪教版化学教材上册第二单元:
例如:水这节教学中,教师提出了一个用什么方法把水变成氢气才是理想的这样一个探究性问题。学生七嘴八舌,讨论热烈。如果教师不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得到发散。
案例3:九年义务教育沪教版化学教材上册第二单元:
例如:初中化学《空气》这一节,空气成分的研究实验是本节的探究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实验探究,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让学生充分讨论相关的结论,不局限于“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的结论,尊重每个学生的结论,让他们都体验到成功的满足。在上课时,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燃烧匙内红磷没有了,火焰熄灭,水位停止上升。此时,教师应表扬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并取出燃烧匙,让学生观察,还有红磷剩余,并提出问题:如果红磷的量少了,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水位上升不到五分之一,可能会有哪些原因?让学生进一步参与讨论、探究,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二、分析与思考
在孩子们有了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沟通的意识和概念后,为了有效的组织开展化学课中的合作学习,建立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是关键,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新型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则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多合作性互动,特别是把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当作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当作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从而把生生互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作为教师要事先对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兴趣等进行综合了解,尊重学生意愿的同时,将他们分成若干人一组,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有变化的“梨”型,尽量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配组合,争取小组间的零距离,实力相当。这样,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进行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在教学中,若要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就要针对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多创造适合学生心身发展的集体活动,给学生营造培养合作精神的空间和舞台,激发学生强烈的合作欲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
三、方法与实践
1.在课堂上教师要巧设悬念,精心设疑设难
如在案例3中,有的问题在学生自己解决不了,急需和别人交流或合作的时候,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达到最佳状态。有学生合作学习时,要保证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交流、发言补充、辩论表现的时间,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交互合作中找到感受。不要因担心合作过程会耽误过多教学时间而中途中断学生的合作讨论。
2.让学生充分体验合作学习的成功乐趣,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如在案例1、2中,组内的全体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你一言我一语,出谋划策。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到了学习的轻松愉悦、无所顾忌、全身心投入,在合作中相互启发,迸发出无穷的智慧火花。我们可以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直接对学生参与情况、合作能力及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如:是否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是否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乐于尝试;是否善于发表个人看法,听取意见;是否合作愉快。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法,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也让每个成员体现出在小组中的价值。
3.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起如下作用
(1)规范行为: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在巡视中发现个别学
生不认真参与交流,做合作学习无关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要及时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2)发现火花:交流的过程是学生中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教师要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发现提出问题和假设以及对验证假设的探索性实验,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时,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就是在发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和谐师生:在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的个人范例,对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阳光”,有人把学生的心灵比喻为“长长的胶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上面“感光”,留下永久的印迹。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和职业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建立起“向师性”心理,因爱戴教师而主动学习化学知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合作学习; 增添;实效性;主体地位
由于开展了“减负增效”,实行了严格的课时制度,上课时间比往年减少了许多,在这有限的时间要做到既“减负”又要“增效”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更多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本文作者在教学中选用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沪教版化学教材,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十个年头,下面所选取的案例是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教学情景。
一、案例描述
案例1:九年义务教育沪教版化学教材上册第一单元:
如在“绪言”一节教师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学生自己阅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与此巧妙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到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案例2:九年义务教育沪教版化学教材上册第二单元:
例如:水这节教学中,教师提出了一个用什么方法把水变成氢气才是理想的这样一个探究性问题。学生七嘴八舌,讨论热烈。如果教师不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得到发散。
案例3:九年义务教育沪教版化学教材上册第二单元:
例如:初中化学《空气》这一节,空气成分的研究实验是本节的探究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实验探究,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让学生充分讨论相关的结论,不局限于“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的结论,尊重每个学生的结论,让他们都体验到成功的满足。在上课时,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燃烧匙内红磷没有了,火焰熄灭,水位停止上升。此时,教师应表扬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并取出燃烧匙,让学生观察,还有红磷剩余,并提出问题:如果红磷的量少了,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水位上升不到五分之一,可能会有哪些原因?让学生进一步参与讨论、探究,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二、分析与思考
在孩子们有了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沟通的意识和概念后,为了有效的组织开展化学课中的合作学习,建立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是关键,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新型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则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多合作性互动,特别是把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当作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当作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从而把生生互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作为教师要事先对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兴趣等进行综合了解,尊重学生意愿的同时,将他们分成若干人一组,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有变化的“梨”型,尽量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配组合,争取小组间的零距离,实力相当。这样,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进行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在教学中,若要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就要针对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多创造适合学生心身发展的集体活动,给学生营造培养合作精神的空间和舞台,激发学生强烈的合作欲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
三、方法与实践
1.在课堂上教师要巧设悬念,精心设疑设难
如在案例3中,有的问题在学生自己解决不了,急需和别人交流或合作的时候,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达到最佳状态。有学生合作学习时,要保证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交流、发言补充、辩论表现的时间,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交互合作中找到感受。不要因担心合作过程会耽误过多教学时间而中途中断学生的合作讨论。
2.让学生充分体验合作学习的成功乐趣,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如在案例1、2中,组内的全体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你一言我一语,出谋划策。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到了学习的轻松愉悦、无所顾忌、全身心投入,在合作中相互启发,迸发出无穷的智慧火花。我们可以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直接对学生参与情况、合作能力及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如:是否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是否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乐于尝试;是否善于发表个人看法,听取意见;是否合作愉快。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法,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也让每个成员体现出在小组中的价值。
3.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起如下作用
(1)规范行为: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在巡视中发现个别学
生不认真参与交流,做合作学习无关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要及时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2)发现火花:交流的过程是学生中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教师要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发现提出问题和假设以及对验证假设的探索性实验,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时,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就是在发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和谐师生:在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的个人范例,对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阳光”,有人把学生的心灵比喻为“长长的胶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上面“感光”,留下永久的印迹。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和职业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建立起“向师性”心理,因爱戴教师而主动学习化学知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