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注学生视觉表达的美术课堂学习愉悦性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thylife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此要求强调了美术学习活动的愉悦性,只有当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通过图像识读、写生练习、数字绘画、文化理解等方式发展了视知觉,得到思维意识上的改变,才能真正地融入美术课堂,在学习活动中产生愉悦感。
  关键词: 视觉表达;美术学习;愉悦性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4-0102-01

1.图像识读 发展视觉表达的愉悦性
  儿童的视知觉发展,与其成长环境、文化影响、自身遗传、整体协调能力的平衡密切相关.每个儿童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条件,其心理、生理上必须不断产生自发的动作,使个体内部条件发生变化,由此产生的结构性认知的改变。在《我心中的太阳》一课中,孩子意识里所知道的太阳,他们眼睛看到的太阳,都是根据自己原来对太阳的认识而产生意识,再对作品图片所反映出来的物象做出判断.所以具体到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观看、欣赏的过程,启发他们发现图片中“太阳”的形态、线条、色彩等要素,并尝试用自己熟悉的工具和材料表现出来.其实在幼儿园时期,小朋友普遍都画过太阳的形象,到了小学一年级,其对太阳的知觉水平有所变化,就不能要求他们还继续那样画。所以我们作为美术教师要做的,就是提供唤起学生内在知觉变化的手段、形式、主题等等,从本质上解决这一问题,破除孩子对概念图形的禁锢,探究表现不同美术表现语言。

2.写生练习 转换视觉表达的愉悦性
  在每个人的知觉体验中,藏着个人对生活里各种物象不同的理解。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需要通过体验的方式获得。绘画是美术表现中最重要的行为之一,而临摹、写生、默写是三种重要的手绘方式,但是,单一的临摹并不能满足孩子视知觉行为的发展,要结合默写与写生,才能促进手头表现能力得到发展。恰好写生这一形式,是训练眼睛观察的能力,转换视知觉思维的有效手段,是一种最有效的训练方式。写生需要孩子进行现场体验,表达感受,发展个性。在现场动手过程中,不定时地改变思维和方法,提取脑海中先前的、过去的图像记忆,不断加入新的符号,再次表现出不一样的元素。其实,引导孩子写生的过程就是一个唤起学生知觉体验的过程。在湘美版三年级上册《新发现》一课中,首先,要先落实在每个孩子如何去观察,了解恰当的构图,和合理的布局,探讨如何运用线条排列、勾勒,转折等多种表现方法。在形态与肌理关系上,学会思考,拓展思维方式。至于孩子画得像不像、准不准又何妨呢?写生的体验过程,每个孩子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和体会,教师要做的就是唤起他们原有的认知体验,激发他们的表现兴趣,转换视觉表达的愉悦性。如果没有关注到这一些,他们就没法达成对美术学习的基本认识,无法做到独立自主地表现。

3.数字绘画  提升视觉表达的愉悦性
  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新了小学生绘画表现的体验方式,提升他们的视知觉体验。目前为止,将数字技术作为中小学美术学习的工具的实践研究多数涉及设计领域,如平面构成、图案设计等等,而涉及绘画领域的主要是运用Windows程序指导学生利用复制、黏贴、翻转等方法进行创作,又或者利用数位板进行绘画实践,再这基础上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画面的处理。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儿童的美术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手绘的层面上,在视觉表达的形式上应有所创新。在小学中高年级的美术学习中,学习水彩画对他们来说是个难题,学生可以选用绘画软件中的画笔工具进行学习,创新自己的视觉表达方式。结果表明,用电脑软件处理过的画面,画面感极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视知觉感受,突破水彩画学习这一难题。

4.文化理解  延伸视觉表达的愉悦性
  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并不是教师加以阐述就可以到达的学习目标。美术教学中,學生对教学内容(图像信息、文化意义)产生的基本知觉反应,都与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发生或多或少的链接,这些生活经验是孩子们理解美术文化的基础。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家乡的古建筑》一课中,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长陪同下对身边的古建筑进行了考察,做笔记,拍照……。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欣赏名家名画,进一步了解不同年代、风格不一,还有样式各异的建筑物。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翘起的飞檐,红瓦白墙,这些不同的文化都深藏在古建筑之中。学生通过课后写生进行线描练习的形式,延续了视觉表达的感受,加深了对家乡古建筑文化的感悟和热爱之情。
  我们身边的每个物象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家表达的对象,无论动物、植物、建筑等,当孩子们真正建立起艺术家的眼光,改变原来的思维意识,萌发艺术表达情感,那才能真正地达到唤起美育本质的力量。教师要做的事情,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为学生创设美术学习平台,强化美术学习活动中的感性要素,生发愉悦感,促进学生整体美术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力加.唤起知觉经验的美术学习[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
  [2]钱初熹.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叶圣陶先生说过 “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从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让学生把作文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去做,并享受着这个过程的快乐。  关键词:写作文;快乐;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5-0184-01  “作文是老师让我写的,因此我不喜欢写”成了目前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的最
摘 要:在一个班级中难免会存在一部分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更多地理解和鼓励后进生,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主动性,从而逐渐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工作;持之以恒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5-0188-01  提起“后进生”,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那些品德行为不良,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其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课堂朗读活动。首先,要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其次,要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解读,最后,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激发参与兴趣。这样展开课堂朗读活动就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朗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4-0103-01  朗讀指的是将视觉的文字转化
西北楞地处林口县建堂镇最南端,全村404户,总人口1713人,常住人口1465人;全村耕地面积5600亩,人均耕地3.3亩,农作物种植以大豆、玉米、水稻为主。由于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经济
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CCBF)于2019年11月15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拉开帷幕。逾6万种中外最新童书汇聚成一场“童书盛宴”,一系列荐书导读、新书发布、作家见面、互动体验等
摘 要:对于家长而言,最大的希望便是让孩子能够成才,使得很多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到辅导班学习各种乐器,以此使孩子掌握一门特长,从而提高孩子的艺术情操。目前,一些家长会让孩子在小学时学习小提琴,而学习小提琴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要求孩子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行。文章通过对小学生小提琴基础教学当中的几点问题进行研究,以此提升小学生学习小提琴的兴趣,从而促进小学生实现更加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生;
机器人活动经过了这几年的发展:设备从无到有,教学从无固定到正规化。如今我们己拥有了一间专用的机器人实验室,固定的社团活动时间,参加机器人社团的学生也多次获得了各级各
为研究转子系统在不平衡-不对中耦合故障作用下的动力学特征,建立了转子-滚动轴承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其中,考虑齿式联轴器平行不对中问题,且刚性转盘的质心和形心不同心.通
直到现在,许多与李洪奎有过交集的人仍不愿相信他已经走了的现实,但愿这只是一场噩梦。  2019年11月27日13时30分,因突发心脏疾病,49岁的李洪奎倒在工作岗位上。  11月30日,李洪奎遗体告别仪式在北安殡仪馆举行,来自省内外的400余人冒着严寒前来为他送别。  李洪奎走了,他在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已成为亲人、同事及服刑人员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一枚心无旁骛坚韧的钉  有人形容监狱民警这一职业
2019年12月19日,第十五届毕异印刷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宣部副秘书长、出版局局长郭义强,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局长刘晓凯,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王岩镔,中国科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