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来源 :学生导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eny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结构是指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建立起来的科学的、规范的且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
  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实现学生思维水平的均衡发展,优化的课堂教学更可以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积极的心态,因而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与教师互动,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也让学生的发展变得更为高效和长效。特别是我们的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课外延伸性,何处值得细品,何处需要深挖,何处应该拓展,都是值得仔细推敲的。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方法有许多种,我就其中的一点——精心备课,优化教师的“讲”,结合自己备《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一区公开课的经历,分享一些体会。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是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加*号的泛读课文。选自作家冯骥才历经十年才最后撰写成的一本域外随笔集《维也纳情感》。从文章的体裁来看应该可以算是一篇游记类散文,而其中所蕴涵的情感是隽永而深沉的。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文章无论从散文形散神聚的写作形式,还是从情感的深刻复杂上,都是有一定距离感,都是较难理解和把握的。而它又是一篇泛读课文,受到教学课时安排的限制。对于这样的“特殊”课文,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有所得,精心备课,优化教师的“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研读教材,优化“讲”的质量
  备好一篇课文,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读”:读通、读熟、读透。这样才能对文本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进而有较为正确较为深入的解读。备课的第一阶段,我基本上保证每天读文三四遍,边读边随手圈点批注,记录自己读文的感受。除了读文本之外,我还借来了《维也纳情感》一书,细细翻阅,将这篇文章放入更广博的背景中去理解体会。一周下来,我对课文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此时,我也不禁赞叹冯骥才不愧是语言大师,他笔下的每一字、每一句,包括全文的謀篇布局都有值得品味之处。
  2.研究学生,优化“讲”的内容
  教师深入的阅读体悟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如将教师的阅读感受全部抛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显然是有悖于“优化”的。因此研究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才能避免一厢情愿的“瞎”“聋”教学,避免满堂灌,避免教学的无效性,进而优化课堂“讲”的内容。
  所以,备课的第二阶段,我利用早读课让学生自读课文,并且让每一个学生都写下阅读的感思与困惑,字数不限。然后,我将学生自读后的感思与困惑,分类归纳,进一步深入分析。以下摘录的是一些学生自读课文之后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问题和感想,我称之为自读热点问题。
  【自读热点问题】
  ①为什么维也纳人不愿意开车内空调,文章里不是提到维也纳夏天在树荫以外的地方气温是很高的吗?
  ②孔雀的叫声明明很难听,为什么人们不去驱赶闯入的孔雀,乐队反而更起劲地演奏呢?
  ③我可以理解森林是维也纳人的福气,但是为什么说是他们的骄傲呢?
  ④我觉得我们缺少的就是像维也纳森林法这样严格的法律制度,应该尽早确立严格的条文,惩罚要很严厉。
  ⑤孔雀怎么在公园里到处跑?它不怕人吗?
  ⑥为什么维也纳人对维也纳森林的面积有那么多种说法?
  这些问题和感思看似五花八门,但仔细分析起来,其根本是对两个问题的不理解:一是维也纳森林的特点,二是维也纳人与维也纳森林的关系。这两个问题既关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关系到文章的主旨。
  这样,让我了解了学生阅读文本的起点在哪里,他们究竟不明白什么,想学什么,进而使我更明确地认识到课堂到底要教什么,从而最终确定优化课堂所“讲”内容。
  3.综合分析,优化“讲”的成效
  还是以上面部分学生提出的自读热点问题为例。在弄清学生困惑的根本是没有把握和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情感和写作意图之后,我又进一步追问自己:课堂在解决这篇课文的热点问题之后,是否能告诉学生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他们阅读散文的能力呢?例如,读“形散”的散文,如何把握文章的主题内容?如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如何抓住散文的“神”?
  带着一个问题我又再次回到读文本的环节。我总结出一些阅读的小贴士:1.开宗明义——注意文章开头的句子,把握主要内容;2.形散神聚——体会散文字里行间的情感,找到贯穿全文的线索;3.卒章显志——关注结尾的句子,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这些阅读的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也能让学生初步掌握散文阅读的方法,实现课堂“讲”的长远成效。
  总而言之,备课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第一环节。这一环节不仅要深入研读教材,更要研究学生。教学只有真正做到因文而异、因学生(班级)而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分析,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才能真正实现长效优化。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设计(简案)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以及维也纳森林与人的关系。
  2.知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作者写作意图的基本方法。
  3.理解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内涵。
  【教学重点】
  品读词句,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及维也纳人与森林互惠互利、相依相存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懂得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作者写作意图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单元主题回顾
  2.介绍维也纳
  3.冯骥才的域外随笔集《维也纳情感》
  二、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词、句、段。
  2.散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圈画的词、句、段,
  结合内容说说喜欢的理由。
  三、深入探讨:梳理内容 把握行文思路 理解写作意图
  问题1: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方法指导】抓住核心词,归纳梳理主要内容。
  问题2:能否找到能够统领全文内容的句子?
  【方法指导】关注细读文章首句——开宗明义。
  问题3:串联起全文内容的线索是什么?
  【方法指导】散文阅读关注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问题4: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
  【方法指导】关注文末议论抒情句——卒章显志。
  思考行文详略的安排,进一步深入理解。
  四、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
  2.整理在这堂课中所收获的一些散文阅读方法。
  3.拓展探讨:个人或家庭的环保小方案(请与父母共同设计并实践)。
其他文献
“和你在一起,我看到的河流更美丽;坐在你身边看云,我看得更清楚……”在校庆的典礼上,与洋外共同走过风雨历程的沈人薇老师读着佩索阿的诗感怀时,引起了在场所有教师的共鸣。  秋韵敲心窗,惠风迎群贤。作为学校创建、成长、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朱玮玮老师也发出了感怀:见证着洋外第一届感恩节师生一起吃火鸡的感动,见证着洋外第一个圣诞节教师装扮圣诞老人的喜庆,见证着洋外第一届迎新晚会师生同台的欢乐,见证着洋外第
期刊
设想一个场景,职场拼杀的你奋力工作到深夜,等到能瘫软在家中沙发上休息时,你突然希望来瓶啤酒放松一下自己,但你不必再像从前那样起身走到冰箱面前,而是喊了一嗓子,冰箱就乖乖“走”到你面前。它不仅能任你开仓尽情享用,还能和你产生“情感共鸣”,语音推荐给你一个特别冰爽的饮料,或一份奶酪和香腸。  这并不是一个空想,日本商家创建的一款概念冰箱就是如此智能。它是现有智能冰箱的升级版,外表纯白,四四方方,式样小
期刊
简单讲:一模就是按中考要求模仿的一份试题,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一模考试作为中考考前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命题形式和特点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考的方向,對于即将参加的中考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对于学校来说,便于控制统一各学科教学进度、横向对比各个学校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方法改进。  一模考试紧跟中考,有相对固定的考试范围和一定的命题规律,一模考试的成绩可以比较精确和客观地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一定程度上预测了考
期刊
10月20日是上海民办洋泾外国语中学十周年生日。与学校共同走过十年的德育处主任韩焱艳老师在朋友圈记录下了这段文字:“洋涇十年,共同伴随的是热血青年至成熟中年;桃李的芬芳源自于辛苦的日常,愿洋外的下一个庆典你我依然驻守!”而这样感慨的何止韩老师一人。  记者 朱筱丽
期刊
生物限时寻活動(BioBlitz)是指在一个短时间内,由科学家、生物学家等专家学者带领公众,在一个特定的区域(通常是城市或市郊的公园),进行生物的物种普查活动。通过专业的学者专家的协助,带领公众走进自然环境或公园,认识当地的自然生态,辨识并记录发现的物种数量与种群大小。
期刊
洋泾的毕业生山驷杰今年迈入了自己理想的上海中学。在校庆典礼上,他用自己原创的诗歌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和眷恋,也激励着学弟学妹们砥砺前行。山驷杰认为,洋泾外国语中学让自己发现了一个更优秀的自己。  预备年级的尚伊杰同学在2016年浦东新区未来机器人大赛上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尚同学喜上眉梢,认为在学校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智能机器人特色课程就是其中一例。  机器人指导老师王继熊介绍说,学校的《智能机器人》
期刊
“作业多、熬夜、累、压力、考试、补课……”进入初三,你就被这些词给吓住了。但你也听说过初三的美好“充实、自信、上升、名校、签约……”不论怎样,初三就在你的眼前,你必须面对它。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即将进入初三的我们,需要提前了解初三即将发生的事情,从而提前备战,进而领先中考。  一、时间紧张  从进入初三开始就会逐渐地变得紧张,一旦进入初三下学期,时间就会变得更加紧张。所以,我们需
期刊
记者 徐红清  在二次元的世界里,无需迎合别人的看法,以健康姿态作真实的表达。日前,由光明植物活力、上海青年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2017光明植物活力青少年天依同人创作大赛闭幕式暨获奖作品展在中福会少年宫落下帷幕。  活动以中国动漫人物洛天依及其好友为原型,结合光明植物活力元素,进行同人创作。据悉,该活动自6月份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市近100所中小学、中职校学生的参与,组委会共收到2500余幅作品。
期刊
随着中考的临近,国际高中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高中市场,家长究竟该如何选择?对于国际高中,家长的认识存在哪些误区?是否读了国际高中就一定能申请到国外的好大学?私立国际学校和公立高中国际班又有何差别?诸如之类的疑惑让家长开始迷茫。  私立国际学校和公立高中国际班的差别  私立国际学校基本采用全英文授课,不参加国内高考,只参加国外的AP、A-Level或SAT考试,即可直接申请国
期刊
①想起她很突然。当时我正在外地,每天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在闹哄哄的餐厅里慢悠悠地吃饭对我来说已是最大的享受。那天我正独自吃着午饭,她仿佛就隔着一桌又一桌的人,隔着20年的时间走了过来。  ②她是我的同学李娟的母亲,我们只有过一面之缘。那次开家长会,来了五六十位家长,我和几个女生负责接待。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实在不懂得如何接待大人,只是把家长迎来,让座、倒水,稍有空闲,我们便凑在一起交头接耳地传递新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