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中的诗意性表达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bi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艺术歌曲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声乐艺术形式,有着鲜明的艺术特性。艺术歌曲在结构和表达上所体现的“艺术性”是多方面的。对这个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接受也需要经过一定的理性思考和认识。
  关键词 艺术歌曲 文学性 抒情性 诗意性 幻想性 审美价值
  
  声乐艺术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歌唱同文明的最初开化一样古老,它是人类最早用来赞美生活,歌唱生命的方式。只有人才能使自己的发声器官不仅是一个讲话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还能使它成为具有审美功能的“乐器”,使得自己从地球上的其他动物中脱颖而出。
  艺术歌曲是人类在声乐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漫长的音乐历史中逐渐形成并达至成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在音乐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给人类文化带来了十分宝贵的音乐文献,直至今日仍能使音乐爱好者和音乐同行们得到莫大的音乐享受和精神惠顾。
  虽然我们很难给艺术歌曲这样一个艺术门类确定终极含义,但是一般而言,提到艺术歌曲自然就会使人想到与它联系最紧密的十九世纪的欧洲音乐生活。它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虽然艺术歌曲早在18世纪古典主义音乐家的创作中就已出现。比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就写过一些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歌曲。但使它真正蓬勃发展的是在19世纪初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创作中实现的。它是在整个浪漫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下,随着作曲家地位的改变和个性的独立而出现的一种独特的“人声艺术”。19世纪的音乐家在这个艺术形式中找到了自我表述和自我陶醉的方式,这也许是艺术歌曲走向成熟和蓬勃展开的直接要因之一,也正是由于此才使“艺术歌曲”在世界音乐文献中有了自己的明确地位和美学意义上的价值。以致它的德语名称——Lied得到广泛承认而且通用于其他国家的语言中。毫无疑问,十九世纪是艺术歌曲蓬勃发展、繁荣的一个重要阶段,其间涌现的几位重量级的艺术歌曲作曲家所创作的作品已成为该领域中的最优秀的范例。
  艺术歌曲可谓是声乐艺术中的精品,它是有着一定艺术品位和艺术特征的歌唱形式,既非宗教、也非民谣和歌剧咏叹调。而对艺术歌曲的诠释及欣赏固然也有着一些特殊的要求和理解。只有在对这个艺术形式有了基本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后,才能全面地感受到它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笔者将以个人的理解及观点,对艺术歌曲的艺术风格与艺术特性做一些浅显的解析。
  
  一、艺术歌曲的文学性倾向是其最主要的要素之一
  
  艺术歌曲首先是文学和音乐的亲密结合。我们所了解的大部分的艺术歌曲都是作曲家根据一些著名诗人的诗句谱曲而成。浪漫派诗人写出情绪富饶的诗歌后,再由深受感动的音乐家谱写成歌曲,这将会产生怎样的美妙瞬间?在音乐中进一步捕捉言语难以传达的感情,将两种激情、两种浪漫糅合其中,这使得艺术歌曲往往成为通往“心灵梦境”的伊甸园。笔者以为它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以文学的内涵探求音乐的意境,而用音乐的理想探求文学的精神。优秀的艺术歌曲固然是在这个层面上达到了平衡与和谐、实现了互通和互补,使得音乐和文学这两种艺术形式在一个整体中呈现出曼妙与陶醉的艺术效果。
  由于是根据原诗含义及诗的韵律来进行创作,所以歌曲所展示的艺术境界固然离不开作曲家对诗歌的主观感悟,这就要求作曲家自身有较强的文学底蕴和艺术想象力,所以往往优秀的艺术歌曲创作者在文学上也都具有较高修炼。如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的舒伯特虽然是一位平民音乐家,但是舒伯特的文学修养和音乐才华却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他创作的艺术歌曲可是说文学性的表达和音乐性的发挥都达到了十分成熟和完美的境界。除了舒伯特,其他几位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作曲家如:舒曼、勃拉姆斯等都是学养极好的音乐家。所以,文学理解是艺术歌曲的基础和最主要的创作动因。只有在对诗句的内涵和韵律充分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才能使诗的精神内容通过旋律成为有感觉的生命。如果只-停留在外表的描绘上,那么不仅诗的意境得不到升华,再美的旋律也是空洞和乏味的。
  
  二、重交流、重情义、重意境、重情调是艺术歌曲的特征
  
  艺术歌曲可以说是在不受到贵族和教会的保护和关注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属于平民音乐生活的范畴。因此它最初的演出场所不是在音乐厅或是皇宫贵族的豪宅,而是平民式的沙龍聚会,从中我们也可窥见在特定人文背景和社会结构下普通民众音乐生活的一些面貌。体悟到普通的市民阶层特别是底层知识分子在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性独立的过程中的某些精神诉求,他们似乎在音与诗的美妙结合中寻觅到了一种自我升华和摆脱现实苦闷的心灵寄托。通过这样的“平民聚会”一来可以以乐交友。再则通过音乐可以暂时远离现世的倾扎和压抑。在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寻求解脱。以这样的方式和目的进行交流、对话和自娱自乐代表着当时社会背景下一群没有显赫地位,不被社会重视的文人志士间的生活内容和生活状态。它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进行“表演”,而侧重于人与人之间情趣相投的倾情表述。所以无论是作曲家、表演者或聆听者“志趣相投,真情相待”是他们相聚在一起的内在关系和基础。
  再则艺术歌曲属于抒情歌曲中的一类。所以,抒发情感,表达意境是其重要内核之一。歌曲的旋律不仅要体现格律,而且再现诗歌意境。在创作上追求所谓的“诗化”精神。如综上所述,它需要曲作者发挥高度的想象力,将歌词与音乐完美地结合起来,使这两部分的内容达到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的艺术效果。既然是文学与音乐的融合,它所寻求的固然是音与诗合二为一的特殊“梦境”,激发出意境和诗意的幻想。与世俗歌曲不同的是它超越了世俗的层面,渴求的是意境的美。“意境”是超越了现实生活的升华,它远离尘世喧嚣,属于精神世界的想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也许是“小人物”摆脱苦难,寻求精神解放的手段。人总免不了会受到世俗困扰和束缚,然而思想可以在“意境”中自由腾飞。因此重意境、重情调可以说是这个艺术形式所追求的主要目的之一,所以大部分的艺术歌曲都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和幻想性。在意境中寻求超脱的精神渴求是十九世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理想,许多艺术歌曲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渴望与内心冲突,折射出人类在实现个性解放和独立的过程中所历经的憧憬、彷徨、困惑、不安和迷茫,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歌曲的发展过程不仅有着丰富的艺术价值,还具备了一定的人文寓意。评论家指出艺术歌曲是浪漫主义音乐蓬勃展开的直接导火线,这说明艺术歌曲对音乐家们“自我意识”的实现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渴望梦境、自我陶醉是十九世纪音乐家们的一种生活状态,但现实的重压可是说是所有时代的人都会遭遇到的困惑,所以只要体会到了它的美,我相信人们对于艺术歌曲的挚爱是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退化的。   
  三、精致的结构及音与诗巧妙自然的安排是艺术歌曲的重要的形式
  
  艺术歌曲的结构和布局非常精密,音乐在歌曲中地位要与诗句做到平行,不能有一方过于突出。因此一般来讲作曲家除了要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外,还要有良好的音乐平衡感,使诗句和音乐有机的结合出最佳的艺术效果,所以音与诗的互利原则在创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如舒伯特在创作艺术歌曲中就极敏于诗歌同旋律巧妙结合,几乎臻于完美的境地,即便有时是用最简朴的手段亦是如此。
  艺术歌曲一般短小精致,不强调宏大、冗长,是一种高度浓缩的音乐小品,在欣赏或演唱时往往十分注重细节的描绘和表达。每个字、每个音都有特意的安排和想法,并要做到恰到好处。例如在德国作曲家舒曼所创作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中的第一首“在鲜花灿烂的五月”,诗歌的创作者海涅的原诗是这样的:“在灿烂鲜艳的五月里,所有的花朵开放,在我温暖的心里,爱情的意念升起。灿烂鲜艳的五月里,所有的鸟儿歌唱,我向它坦白承认,我思戀爱慕的情意。”歌曲的安排十分巧妙,根据原诗的八句诗句,结构了四句一段旋律重复的两个乐段,既曲式上为||:a a b c:||的形式,乐段之间以钢琴作过渡,最后也以钢琴来收尾。整部作品的时间一分半钟左右,然而却是十分的精致、美妙和动听,充满诗意和幻想,一下子就能使人进入音乐所营造的“梦境”中,真正体现出了短小精悍的艺术效果。此外,钢琴音乐的织体均衡匀称、简洁明晰、干净利落,与歌曲旋律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而且妙就妙在钢琴音乐如果和歌曲和在一起固然是圆熟自然,相映成辉。但要是单独演奏的话亦是一首绝佳的钢琴小品。我个人认为这首歌是整部套曲中最精彩的部分,原诗的意蕴在音乐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升华,短短的几个乐句,无论是钢琴部分还是歌曲部分基本涵盖了艺术歌曲的主要艺术精神。
  由此可见,精致、简练、巧妙、圆润是艺术歌曲的又一特征。浪漫主义的艺术家们往往通过短小的抒情形式来满足表达个人内心情感的需要。他们最常采用的主题是爱情、憧憬、幻想、大自然的美和人生中短暂易逝的幸福,以不多、不重、不浓的笔触勾勒出精巧和浓缩的艺术,这实实在在需要充分的艺术想象力和全面的文人素养。
  
  四、别具风韵、富有特色的艺术表达方式
  
  艺术歌曲的创作既然有着自己特定的文化品格和意义,在表达和理解上固然也有着与之相应的要求。与其他无需“二度创造”的艺术种类如文学、绘画等不同。音乐由于其特殊的天性。没有演释就无法生存。因此,笔者认为在此有必要对该艺术的表演形式做一个简要的阐释。
  艺术歌曲的表演形式固然是由人声和钢琴这两个方面组成。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钢琴的作用不是我们在贯性思维中歌曲演唱时“伴奏”的概念,也就是说钢琴的地位和声乐演唱同等的重要,换句话讲应该是“钢琴演奏”,而不是“钢琴伴奏”,它不是简单烘托、陪衬,而是共同参与音乐形象和意境的塑造,为艺术歌曲所不可或缺。所以艺术歌曲乃是由“歌声与钢琴同时歌唱”的,在这里音乐不是诗句的陪客,钢琴也不是人声的陪衬,而是一同承担传达了诗中情景的任务,它是使人们能保持在总的曲意情绪之中的最主要的艺术组成,同时也为歌曲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音乐机体的力量,并使这种力量足以在诗与音乐之间建立起均衡的关系。例如,在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钢琴的纯音乐部分将套曲的各个部分贯穿一气,始终使人们置身于整个作品的感伤悲悯的氛围中,在这里舒伯特以其天才的想象力和艺术家特有的敏感心灵,将这个艺术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些歌曲中,舒伯特确实做到了词、曲、唱和钢琴水乳交融的完美境界。总之,在艺术歌曲的整体结构中钢琴与人声是同等的重要,决不是我们通常概念中的“钢琴伴奏”,而应该把它视为是人声与钢琴的“二重奏”。
  此外,笔者曾在上文中提到的艺术歌曲的创作者需要具备相当丰厚的文学底蕴,这点同样也适用于艺术歌曲的演唱者。对于演唱者而言。除具备较高的专业技巧之外,全面的艺术修养也是不可缺的。艺术歌曲的特质决定它的演唱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音质,细腻的声线,完美的控制及清晰的咬字与恰当的情绪表达能力,同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亦是成为优秀的演绎者所必备的要素。既然被誉为“艺术歌曲”,那么“艺术性”固然应当是其最重要的内质。概括地讲它所追求的艺术便是音韵与诗韵完美融合所产生的优雅韵致的艺术效果。如果没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即便有上佳的专业能力也无法演绎出其内在的艺术意蕴和艺术生命力。它与通俗歌曲的随意性、直白式和口语化的表达迥然相异,在声乐技巧的能力和艺术构思的成熟这两方面都有相当高的要求。
  另外,同是艺术作品的演绎,艺术歌曲与歌剧中的咏叹调也是不同的。我们知道歌剧咏叹调是塑造歌剧中的人物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演唱时强调的是戏剧性和表演性。为了突出人物的特征、个性以及心理活动,在表演上即使用一些夸张的手段也是可以被认可的。而艺术歌曲所注重的是意境的描绘和诗意的表达,演唱时通常以细腻、雅致、委婉和含蓄的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涵,演绎者必须在对音乐的理解和文学的理解之上诠释出艺术的精神,过分的强调“表现”。而忽略“意境”会失去艺术歌曲的精髓。因此这是一种非常考验演唱者功力的艺术形式,需要演唱者具备良好的音乐能力同时还要有较丰富的感受力与一定的人文素养。所以能否诠释出艺术歌曲的精华,是衡量一名成熟歌唱家的重要标志。在国外一些艺术歌曲的演绎大师往往尽其一生倾注于这个领域,他们虽然没有像“三大男高音”那样的声名显赫。但对音乐贡献及在音乐界内的地位与前者相比并不悬殊。
  虽然艺术歌曲在表演形式上看似简单,既没有辉煌炫目的舞台效果,也没有气势恢宏的戏剧性场面,但可以说它是一种“综合而全面”的艺术,它通过钢琴演奏、声乐演唱以及与文学内容亲密联姻,并由这三方面的内容均衡交融后所营造出的精妙无比艺术境界。其审美维度、审美结构和审美内容都是异常丰富和多姿的,从而给人们带来的审美乐趣和享受也是多方面的,这些对丰富个人的审美情趣有着毋庸置疑的积极作用。只要从我们从理性的认识和感性的体验中不断地进行提高和积累。我们一定会对它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有所认同。并被蕴含其中曼妙的艺术气韵所折服。
其他文献
[摘要]电影从无声发展到有声,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音乐已成为这门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音乐在电影中就像是电影的表情,在突出影片的主题、加强影片的戏剧性、渲染影片的气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使银幕形象更丰富、生动,大大加强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 电影音乐 功能 作用 分类    电影至今已有百年历史,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音乐
[摘要]杜甫仁科的电影文学剧本《海之歌》堪称世界电影文学中巅峰之作。它以大型水库建设工程为背景,以“戏剧性电影长诗”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影片因由他人代为执导,不免显得逊色。希望我国电影界在表现此类题材时,不必拘泥于情节和故事。  [关键词]《海之歌》戏剧性电影长诗历史与现实 文学形象与银幕形象    在世界文学名著之林中,叙事文学(小说)、抒情文学(诗)、戏剧文学(剧本)的佳作不
[摘要]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主人公1900终生没有踏足陆地,他的身上充满了矛盾性和复杂性,“苦、集、灭、道”的生存哲学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 四圣谛 社交与群居的本能 崇高 精神生活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导演朱塞佩一托纳托雷的一部力作。影片讲述了一个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的天才钢琴师1900的故事。1900终生都没有离开Virginian号游轮,他的一生正体现了佛教“四圣
[摘要]从影视翻译研究角度讲,影视作品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本质特征(大众文化娱乐产品)、文学属性(决定影视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或者文学翻译的一个特殊分支)以及影视语言的综合性。其中,大众文化娱乐产品属性是影视作品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 影视翻译 影视作品 大众文化娱乐产品 文学属性 影视语言    一、引言    影视翻译研究的必要前提在于对影视作品主要特征的理性认识。影视作品的特征虽涉及
摘要 社会犯罪和人性泯灭是当今社会的一大毒瘤,社会准则和法律约束有些时候显得那么的苍白而无力,正义和罪恶、真理和谬误有时也很难辨别清楚。为了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要,黑帮电影不断突破传统叙事模式,更加关注犯罪心理在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反映,同时,对人性的再思考和对道德标准的重新评价成为现代黑帮电影的重要表现内容。  关键词 黑帮电影 黑帮 暴力 审美    现代黑帮电影的产生和发展,是有着复杂
[摘要]美国当代多产作家马什·卡萨迪的作品多达四十余部,广泛涉及小说、剧本、俳句诗、传记、戏剧理论和说书技巧诸种体裁。他的广播剧和舞台剧在包括外百老汇在内的电台和剧院广泛上演。《老爸英明》是马什·卡萨迪戏剧专集《捣蛋鬼》中的一部独幕喜剧。这是一部让人啼笑皆非、捧腹大笑的爱子佳作,令我们在大笑之余,又不禁陷入深思。  [关键词]《老爸英明》 独幕剧赏析 啼笑皆非 事与愿违    美国当代多产作家马什
摘要 影视是中国文化在异国传播最直接和最直观的方式之一,在当下我国从经济的“硬实力”建设转向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过程中,从影视视阈研究中国文化的异域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迪斯尼动画片《木兰》取材于中国《木兰诗》,并对其进行了美国式解读,中国文化因而在异域传播中得以彰显,同时也发生了异变。从《木兰》的个案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在异国被吸收、改造、更新的一段历程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般性规律。  关键词 对
【摘要】 电影《斗牛》突破了传统的战争题材,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来表观深刻的主题。影片以人与牛为线索,通过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串联起了一系列丰富的故事情节,展现了战争下的人性,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往昔灾难历史的重新思考。  【关键词】战争人性叙事    影片《斗牛》自上映以来,就被贴上了“喜剧式”的标签,这一方面可能是源于片名、剧情介绍。也可能是大家对演员黄渤的喜剧角色定位。可真正看过影片之后就会发现,这
[摘要]李安的电影一直在讨论的是人性的博弈——自由与压抑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个体在各种丰富而复杂的环境和事件中人性被他者或他物所限制和操作时,相互联系而又有冲突的双方对个人生存所作出的不同选择的这样一种探讨。导演通过《卧虎藏龙》、《断臂山》、《色·戒》三部电影展示个体在不同的生存境况下(生活、爱情、处境)对人生的多种可能性挣扎。  [关键词]人性 博弈 自由 压抑    美国的萨里斯说过:“一个伟
[摘要]李安导演在同性恋电影《喜宴》中以社会历史的角度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即父权为中心的意识形态与异性恋霸权对人性中的本真自我的压抑,面对这种来自传统的压抑,导演提出了双赢模式。  [关键词]同性恋 传统文化 人性 双赢    李安导演在06年以《断臂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是华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殊荣。其实早在1993年,李安导演就已凭借另一部涉及同性爱的电影——《喜宴》,获得了柏林影展金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