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岑参行旅诗的对比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ihee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条件之下,行旅之风盛行。李白和岑参两个不同派别的诗人在行旅诗中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观赏对象和抒发情怀上。其中,观赏对象李诗以山水花卉为主,岑诗以边关风物为主,抒发情怀则以李诗感景娱情,岑诗感景伤情分别探析。
  关键词:李白;岑参;观赏对象;情怀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01
  大唐盛世,社会的繁荣稳定,政府的开放支持,商贾的来往交易促就了唐代文人墨客外出游历。其中,来自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促进了驿站的发展,也开拓了不少道路,以长安为中心的驿路系统基本形成,在主要干道都有了提供食宿的客栈、酒馆,这位诗人长期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奠定了基础,解决了后顾之忧。政治开明使得旅游业逐渐独立,不再是政治的附属品,掀起了全国旅游的热潮,判别学识的标准成为“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这“行千里路”成为诗人的一项人生任务。在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之下,中外思想文化交流碰撞,诗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尤其是在行旅途中,更容易收集创作素材,积累人生经历,产生心灵的感触,诱发创作的灵感,从而谱写出大量优秀的篇章。
  一、从观赏的对象对比
  (一)李诗——以山水花卉为主
  山川大河向来是古代文人歌咏的对象,山水独特的形体被文人墨客寓以千万的深意。山体的奇峭秀丽,铮铮风骨;水体的烟波瀚渺,温婉动人都是诗人笔下瑰丽的色彩。
  唐代诗人在游山玩水间体悟自然,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审美感受和精神体会,李白《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清晨登上北湖亭,遥遥瞭望瓦屋山,表达出开阔辽远的意境。相对于山的雄奇险峻,水的开阔、轻灵所能表达出的开阔胸襟和清澈明净顺应了观赏者积极向上和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李白的《游谢氏山亭》: “沦老卧江海,再欢天地清”体现了诗人洒脱不羁的人生态度和容纳天地的开阔胸襟。
  在繁荣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唐代的花卉文化发展迅猛,各个阶层爱花、赏花、吟花,更以“吞花卧酒”,藉此来寄托高洁情操,丰富并享受生活的乐趣
  (二)岑诗——以边关风物为主
  岑参作为边塞诗人,行旅边疆要比游山玩水更多,所做一向对这些赏玩之景较少,对边关景物颂咏居多。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对边塞军队物象的描写深沉冷酷。塞外送别,风雪也成了可以玩味之物,胡琴琵琶伴随着羌笛在白雪地里幽幽送别竟也生出了别样的苍茫雄浑。岑参没有对山水草木有细致入微的欣赏,却在久居边关的风霜中写下祖国边疆的壮丽山川。岑参的诗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将边塞风雪写的气势磅礴,奇妙而深远,将这寒冷的塞外风雪写得春意盎然。
  《首秋轮台》是天宝十五年岑参居轮台第三年时所作,诗人久居边塞,心情惆怅,用初秋边塞风光描绘出心中无尽的怅惘。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羶。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异域”、“孤城”,“阴山”、“雪海”,所处之地就是如此的苍凉悲壮,荒远孤苦,使全诗基调沉重。颔联中“雁”的意象可以使人联想到大漠黄沙、寒冷孤苦等情感,故借雁叹孤寂成为边塞诗十分常见的手法之一。
  岑参的行旅少了几分轻松自得,更多的是感怀羁旅之苦,通过边关风物映衬出凝重的情感。
  二、从抒发的情怀对比
  (一)李诗——感景娱情
  唐代山水保持着原有的自然质朴之美,诗人沉浸在自然风光之中,往往能夠产生一种对自然的敬畏、欣喜之情,这种感情又往往能够引领诗人达到一种陶醉其中的状态。
  李白的行旅诗表达出的惬意赏景之趣,期间叹发出愉悦忘忧之情,如《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此人不可见,此地君自过。为余谢风泉,其如幽意何”或者感古怀今,如《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子胥昔乞食,此女倾壶浆。运开展宿愤,入楚鞭平王。”
  诗人在享受行旅,通过诗歌记录自己在行旅途中所见所感,怡然自得,偶有情绪,也是潇潇洒洒的“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样融于自然,陶醉其中让李白笔下诞出盛唐时期大好河山的各种情景,江山秀丽,社会繁荣,全然不见一丝愁绪,尽然是娱情于景。
  (二)岑诗——感景伤情
  岑参常驻塞外,看到的都是长河落日,观到的都是落霞孤鹜,笔下写出的都是雄奇瑰丽,辽阔壮远。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在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中体会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
  天宝后期,大唐王朝政治腐败,安史之乱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岑诗就是自此成为了边塞诗人的代表。在大漠望而生畏的自然环境下,岑诗给人一种勇往直前的气概,又透露出几分英雄迟暮的惆怅。岑参在《火山云歌送别》为我们呈现出火云山奇异壮丽的景象:巍巍火山连成一片覆压在大地之上,漫天蔽空,小鸟被这厚重的威势惊吓得逃到了千里之外。火天相接,那一朵朵火云又挟卷着雨缭绕着回来。这样的瑰丽的景观描写辽阔宏大,自空中到地上,巧妙地接连起来,引出最后一句,由景入情,表达出怅远的离情别绪,友人远去的路就是诗人来时的路。
  可见相对李诗,岑诗对于景物的描写是比较客观的。更显出苍茫、凝重,体现出浓浓的羁旅情怀和伤感。两位诗人都对大唐王朝的风物进行了描写,因角度选材经历的不同,各有风采。
  参考文献:
  [1]胡冰清. 唐代山川行旅诗的两朵奇葩[A].名作欣赏:2013.
  [2]刘亚平,马宝建. 唐代行旅诗研究——以李白、杜甫、白居易旅游诗为例[A].旅游研究:2012.
其他文献
“独角仙人”是佛教故事中塑造的一个具有神力的仙人,无论是在印度还是中国,佛典还是民间故事中都有流传。但是它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形象是不同的。这一故事本身既
在新媒体繁盛的融合时代,除了在观念形态、知识结构、综合能力及心理、品格方面跟上时代步伐外,在技术层面上也应注重对新媒体的了解和新技术工具的使用。随着“主持人中心制
在现阶段,我国企业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激烈的挑战。企业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必需依靠人才。对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合理使用,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而要抓住这一关键,则在于正确管理员工的绩效。建立科学有效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可以为员工的薪酬决策、奖惩、培训等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改善员工的绩效,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企业绩效管理实践的比较,具体分析了湖北网通公司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并针
龚自珍和魏源以“龚魏”并称,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两位杰出诗人,同时又是民主主义运动兴起初期的两位杰出诗人。龚魏均性喜山水,都创作山水诗以寄托情志。于近代山水诗龚自
宋代理学兴盛,理学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其所创作的序跋不同于文章家所撰序跋.本文从宋代理学家的序跋中分析这一群体独特的美学思想和文艺观.
庾信是整个北朝时代成就最高的作家。他过人的才华以及由南入北的经历,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是最早把南方文学的风采和北方文学的气骨在作品之中融会贯通,其艺术造诣达到“穷南
根据仇兆鳌《杜诗详注》所载,杜甫存诗1458首,这其中有二十多首遣兴诗,其间有十八首写自陇右.分别为《遣兴三首》(我今日夜忧),《遣兴三首》(下马古战场)、《遣兴五首》(蛰龙
期刊
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给宋朝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词坛。词人纷纷南渡,饱受流乱之苦,相应的词作内容与写作风格也发生了显著改变。张元幹、朱敦儒
从屈原曲折坎坷的一生看,屈原的作品,大抵是发愤之作。屈原一生经历了少年得志,正欲大展宏图之际,小人进谗,遭楚怀王疏远,再谏流放汉中。继顷襄王即位后,境遇依旧没有得到改
《说文》部首的编排方式是据形系联和据义系联两种系联原则。其中形义结合系联占了绝大多数,单纯的据形系联和据义系联则较少。540部首始一终亥,构成了一个循环整体,具有包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