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一饰总关情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a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学作品中的服饰,是人物内心情感世界、性格特征的体现。本文以中学语文教材(苏教版)作品中人物的服饰为研究对象,解读一衣一饰中蕴藉的丰富的文学内涵。
  关键词:服饰 文学作品 感情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8-160-01
  
  心理学认为,服饰与着装者的心理密切相关,服饰行为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的情绪动向和性格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一衣一饰总关情。本文试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人物为例,略谈作者是如何借助服饰描写从侧面烘托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感情的 。
  1. 孔乙己的长衫
  孔乙己是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长衫”是他招牌式的服饰 。
  在“咸亨酒店”里,“只有穿长衫的,才能能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些“长衫主顾”是悠闲阔绰的剥削者。而孔乙己虽然自命清高,对能显示自己是读书人身份的长衫“衣衣不舍”,却因为生活拮据,所以只有不伦不类的“站着喝酒”的份,文中不吝笔墨描写他不肯脱下那件“又脏有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不仅揭示了孔乙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特征,而且含蓄的说明他不肯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企图以一件长衫来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幻想有朝一日金榜题名,步入仕途,从而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对下层知识分子的戕害。
  那个沿着科举阶梯爬上去的丁举人,以孔乙己偷了他家的东西为由,凶很毒辣的打残了
  孔乙己的肉体,也打破了他那件本来就破破烂烂的“长衫”,孔乙己的长衫就这样被丁举人无情“剥”下,最终成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裹尸布”。
  2.闰土的银项圈
  鲁迅的小说《故乡》三处出现了“银项圈”这一饰物。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是作者魂牵梦萦的美丽的故乡,所以当“我”回到阔别二十来年的故乡,还未见到闰土其人,这幅神奇而美丽的“故乡月夜图”就倏地在“我”的脑里闪出。 “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是整个画面的主体。可以想象,置身于 “深蓝的天空”中、“金黄的圆月”下、“碧绿的西瓜地”间,那一圈闪着细致滑腻光泽的银色项圈,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色彩,而且使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充满诗情画意。动作轻快敏捷的奋力刺猹,又是何等的令人陶醉和神往。这正是“我”记忆中美丽故乡的缩影,所以,“项带银圈”这个“少年英雄”的形象,能够在我为生计“辛苦展转”若干年后依然清晰醒目,熠熠生辉。
  文中第二次出现“银项圈”,是作者插叙“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接着,作者交代了“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的原因 ——“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 ,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真是集“万般宠爱于一圈”。 对照后文,时过境迁,烙在“我”脑海里的那根“银项圈”不仅不再“明晃晃”,而且只字未提。是作者疏忽?而且闰土的孩子水生“颈字上没有银项圈罢了”。可见,“我”初次看见闰土“银项圈”的“明晃晃”,不仅极言其质地纯正,有光泽,配以“紫色的圆脸”映衬,令他显得充满活力和朝气,讨人喜欢;而且从“紫色的圆脸”中可见此时闰土家的境况尚好。相隔二十年多年,随着社会环境日益的恶化,民不聊生,食不裹腹,一根“银项圈”,也许承载着一家人不能承受的生活之重,真是情何以堪!
  毡帽,是绍兴一带常见的饰物,从少年闰土“头戴一顶小毡帽”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异地的风土人情,惟其“小”,更能衬托闰土的活泼可爱。而在成年闰土头上看到的却已是一顶“破毡帽”了,个中辛酸一言难尽。
  一衣一饰的得失变化,昭示着人物命运的坎坷沉浮;服饰无语,却在向人们诉说着生活遭际的点点滴滴。
  3.父亲的袍褂
  《背影》的成功创作,使朱自清声誉鹊起,文中的一处服饰描写功不可没: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身穿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路边,慢慢探身下去……”寥寥数语,为字不多,颇有意味。
  人的视觉对色彩冷暖的感觉最鲜明。“父亲”的服饰以冷色的“黑”而夺人感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是个孝子,服孝期的父亲一袭黑衣,是对逝者的深切悼念。同时,“黑“色的服饰,趋向于压抑、阴冷,使人感到收缩、浓重、悲怆,它正是生者内心世界的外在道具。“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家境惨淡,哀怨、惆怅在心头弥散,挥之不去,“祸不单行”的日子,怎一个“黑”字了的?惟其“黑”,最是那沉静的、不动声色的情感喧哗。
  作为服饰元素,父亲服饰“布”的材质,是基于“变卖典质”信息的暗示。较之于封建官僚、地主豪绅的绫罗绸缎,“布质”粗陋的小帽、马褂、棉袍,无异于是在这一类时运不济,处于窘困境地的知识分子、小公务员身上写下的变体的“穷”字。
  父亲服饰的颜色和质地,不啻是困顿中的父亲心境和处境的的折射,所以,当看见衣着寒碜的父亲步履蹒跚地穿过铁道为儿子卖桔子时,悲怆、感动、怜惜之情扑面而来,“我的泪”怎能不像决堤的海“很快流了下来”——?
  4.韩麦儿先生的礼服
  莎士比亚说过:“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人格”。
  “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韩麦儿先生在“最后一课”郑重地穿上“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礼服,这是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最庄严神圣的宣告。 当“我”读懂了老师华丽的礼服下蕴藏的那分痛苦、执着,一衣一饰又无疑是促使“我”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无声的教科书。
  有人说,服饰可以让人在都市和社会的繁杂、迷茫、慌乱中,寻找到一块属于自我的栖息地,时代的特征会通过一定的服装款式在人们身上打下人文礼俗的烙印。服饰是一种社会符号,也是一种审美符号和情感符号,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沉淀其中,物化为人物内心强烈的情感诉求。由此可见,服饰作为一种道具,在文学作品中的分量举足轻重,表情达意的功用不可小视。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8-150-01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下面我就语文学习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应是呆板的,不应是沉闷的,更不需要没有效果的讲述。我们需要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引领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8-154-01    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缩写MUN)活动,是由学生代表不同国家的外交官,按照联合国大会的规则流程对当今国际热点问题进行研究、辩论与磋商,并形成书面文件,寻找和确立解决方案的一项活动。中学生模拟联合国活动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在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推动下获
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医学研究对比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8-158-01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变的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活动的兴奋性,保证对学习内容有效感知。”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心理学家布鲁纳语),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8-156-01    情趣教学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具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学生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通过近19年的教学课堂效果探索,我认为情趣教学是增强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情趣教学的基本内涵  情趣教学主要指教师用
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的发展,而交通运输就需要高质量的高速公路作为基础.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高速发展.为了跟上飞
目的:观察无张力尿道悬吊改良术与尿道中段悬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4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充分掌握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现场施工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是确立施工管理标准、缩短建设周期、提升项目安全性的重要措施,通过推动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8-159-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认为,数学教育,其目的不仅仅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或升学考试,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里,我谈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一点体会和做法。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注重题型归类,然后针对各种题型给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