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外语教学流派与方法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课程学习

来源 :英语学习·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外语教学流派与方法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课程学习谈了笔者自己的体会。首先对外语教学方法与流派做了梳理,然后根据后方法时代的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途径设计了一节阅读课,最后对学习的课程和实践进行了反思,明确了今后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外语教学流派与方法;阅读教学;任务型教学
  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于2016年1月8日—12日在深圳市盐田区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初高中骨干教师进行的培训。这次研修培训本着增强中学英语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开设了三门课程:首先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徐浩教授给我们带来的“英语教师行动研究:自我改进教学途径”,他风趣幽默又不失严谨的专业指导,引导我们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他深入浅出地让老师们对行动研究有了清晰的认识:行动研究既是一种方法技术,又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与传统研究的区别在于行动研究是由“计划——观察——反思”的循环过程组成。接着是华南师范大学的朱晓燕教授就“中学英语优秀教学论文一点通”对我们手把手地进行指导。朱教授主要讲了三个问题:教师为什么要写作、什么是教师的实践研究和教师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教学论文写作的必要性:一是自身专业发展需要。教师课上得好、教学效果好,还要善于探索、总结规律,学会撰写论文,提升理论水平,变教学成果为科研成果。二是教育教学交流提高的需要。优秀教师应加强立功、立德和立言建设。教师实践研究的本质是既“求善”又“求真”,是在价值判断与采取行动之间不断地往复和协调。教师教育研究成果在表达方式上应选择最合适的研究和写作方式,寻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科研成果的表达方式有反思性的教育教学笔记、叙事性的案例研究及论文和研究报告。朱老师就论文写作重点给予我们细节指导,从义理——选题、立意(小题大做),考据——材料、论据(实践第一)到辞章——方法、语言(切磋琢磨)。她敦教广大参研教师:撰写论文,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先有想法和做法,然后才有写法。最后西北师范大学的武和平教授就“外语教学流派与方法及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给了我们清晰直观的讲解。整整一天,他深刻的理论、新颖的观点,让我深受启发。通过对外语教学流派的系统深入学习,加深了我对外语教学法流派的认识和理解,更正了我对英语教学方法与观念的错误认识,明白了虽然各种外语教学法产生的时间先后不同,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它存在的原因和基础。武老师重点阐述了以提升教学手段来优化教学效果、教学实践与操作方面,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材的分析与处理、课堂教学任务设计、课堂教学任务的实施与管理、教学策略与方法、课堂观察方法、教学评价与反馈等及说课的指导。研修的教师参与积极、畅所欲言,气氛融洽,活动安排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实效性。下面我重点谈谈“外语教学流派与方法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课程学习给我的思考和启示。
  教学方法和流派梳理与任务型语言教学
  现代英语教学方法流派多种多样,学派林立,理论各异,但距今不过两百年左右的时间才出现了系统性的外语教学方法与流派。中世纪之前,人们一直在追求“万应灵药式(methods as the panacea)”的最佳教学方法,期望能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我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前方法时代”。从中世纪至20世纪60年代,在前方法情结的支配下,各种新的教学方法纷至沓来,先后出现语法翻译法、视听法、认知法等,这一时期也被称作为“方法时代”。这些教学方法受行为心理学和结构语言学的影响,强调机械操练、死记硬背、对语言形式和语法结构重复练习。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和生成语言学的兴起,催生了认知教学法,这种方法又被称为“语法翻译法”的升级版。
  20世纪70年代被称为摆脱方法的年代。研究者从研究“如何教”转到了研究“如何学”,这就催生了“后方法时代”,也称“活动主义方法”的来临,如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基于内容的语言教学、基于项目的语言教学和词汇教学法。“后方法”是对传统方法的批判、颠覆和反动,它强调教学方法的多元性、开放性、相对性和特殊性,更侧重学生的体验、合作和交际。“后方法”的核心理念是整体语言、意义优先、回归生活、体验实践、互动协商、合作探究、赋权增能、自主决策(武和平、武海霞,2014)。其中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最受英语研究者的偏爱。
  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简言之,就是“用语言做事情”,其实此方法也是交际法的进化。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方法的发展,在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的教学理论逐渐被引入到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此方法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建构主义、输出假说和互动假说。此方法要遵循的四条重要原则:1. 意义优先;2. 课堂任务目标明确;3. 活动成果可检验;4. 任务应该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此方法的操作分为三步,即任务前(为任务做准备);任务中(任务的执行、反馈、呈现和评价);任务后(评价和聚焦语言)(王蔷,2006)。
  任务型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实例及分析
  1. 阅读课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原则
  任务型教学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方法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它和其他的教学方法并不互相排斥。在设计阅读任务时,要坚持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学的原则。阅读前,可根据课文标题、图片、多媒体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阅读中的任务设计应紧扣中心思想,关注主要信息,不苛求对字句的理解;阅读后的任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   2. 课例内容介绍
  课例内容为外研社教材必修五模块6“Saving Antelopes”。具体内容是让学生通过一个故事对藏羚羊了解和关注,讨论人们为什么捕杀藏羚羊以及中国已经采取了哪些举措来保护藏羚羊。本课的知识目标是复习和拓展有关动物的词汇并进行归类;能力目标是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获取细节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概括大意能力,分析篇章结构的能力及用英语表达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引导并教育学生保护动物。
  3. 课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及目的
  (1)阅读前的任务设计
  导入话题,激活背景知识,导入新课,根据课文标题、图片、多媒体预测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设计导入活动时,教师要从阅读材料的内容着手,特别关注学生兴趣。
  Activity 1: Warming-up and leading in the topic
  呈现话题(Animals),以激活学生已有话题知识并发散学生思维,提出指引性的问题:
  What animals do you know?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se animals?
  Why are they rare? What makes them in danger?
  What do people kill animals for?
  Activity 2:
  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各种动物因各种原因被捕杀的视频,解决一个问题:Why do people kill some animals?
  这些问题层层递进,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渐渐的提高。
  (2)阅读中的任务设计
  阅读中的任务设计应紧扣文章中心,关注主要信息,不苛求对字句的理解。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应利用信息转换手段,设计有效的任务和活动,以完整的视觉表象形式将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和事件、故事的发展过程和场景等清晰地呈现给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鼓励学生灵活运用skimming和scanning等阅读策略,迅速捕获文章中的主要信息或事实,并验证阅读之前做出的预测。
  Activity 1: Reading for main idea
  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并解决两个问题:What is the passage about?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培养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根据标题确定大意和概括大意的能力)
  Activity 2: Read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1)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课文the first paragraph,并完成信息填写。
  2)让学生回答本内容相关问题:In the sentence “Although surprised, the poachers had an advantage—there were more of them”, what is the advantage?(培养学生话语分析能力)
  3)学生根据所获取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以便对获取信息进行分析。
  4)根据所获取信息复述该故事内容。
  Activity 3: Read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1)学生扫读教材课文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paragraphs,明确一些数据和日期相关联内容。
  2)学生对所例数字分为两类。(Please classify the numbers.)
  3)分析作者呈现这些数据的目的是什么。 (What is the author’s purpose to use these numbers?)
  Activity 4: Read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学生扫读教材课文最后两段,对获取信息总结归纳。(What actions did Chinese government take? What results do the actions contribute to? )
  (3)阅读后的任务设计
  阅读后的任务要求对文章主要内容做出鉴定和判断。这种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完成阅读任务后,学生进一步利用本节课所获取的有关话题信息,对话题信息进行补充和延伸。
  Activity 1:识别文章结构及作者的写作目的
  1)分析文章结构。(What will be talked about if the passage continues?)
  2)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What’s the author’s purpose to write the passage? )Activity 2:组织讨论
  语言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肩负着思想情感教育的责任。因此,要善于挖掘阅读材料中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 wildlife and help them in their struggle for survival?”学生小组讨论并全班分享任务结果。讨论结束后,各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陈述本组观点。
  Activity 3:课后延伸
  写一篇演讲稿,号召人们“保护动物,从我做起”的意识,内容包括以下要点:①动物面临哪些威胁;②应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动物;③号召人们保护动物。   要求:①文章要有感染力;②词数120左右。
  学习反思
  1. 反思
  任务型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让学生完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有机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际活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任务活动内容涉及面广,形式多样,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时机,易于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2. 启示
  (1)教师所设计的语言学习内容及活动,一定要让学习者感到有意义,这样语言学习者才能在接近自然的语言交际环境中进行意义的协商。
  (2)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时,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课文内容,利用信息转换手段,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任务,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方式理解阅读材料,获取课文的主要信息,提高其语篇分析能力,使阅读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语言学习的交互性,在整个阅读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表达机会。
  (3)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理念、知识、能力、性格、气质、风格和思维方式来运用这一教学方法,以达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任务型教学的本土化。
  (4)教师必须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对待任务型教学模式,并学会反思和创新。任何一节好的英语课都不是某一种教学方法的结果,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在尝试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时,必须把它与传统的外语教学的积极经验相结合。如在阅读课教学中,采用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完成了设计的任务后,阅读课中的语言点教学必须采用巩固性练习这一传统教学方式,因为我国学生离开英语课本后,没有很好的语言环境来使用英语,希望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英语。
  结语
  外语教学方法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回顾一下外语教学方法的历史,我们就会更加清楚,随着社会的需要,科学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外语教学方法一旦不能满足社会对外语的多种需要,新的教学方法就会产生。例如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此作为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情、学情及地情进行阅读教学,并不断实践、检验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继承和发扬原有的有效教学经验,努力使它与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形成优势互补,通过整合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推动任务型教学本土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王蔷. 英语教学方法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武和平,武海霞. 外语教学方法与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蘑菇作为一类高等真菌,能有效生产萜类、杂环化合物、聚酮化合物、甾醇等多种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药用蘑菇灵芝是中国传统名贵中草药,其三萜类次级代谢物灵芝酸具有抗肿瘤、抗
氯雷他定作为一种抗过敏类的药物,因其具有药效好、见效快和药效持久的特点,并且使用安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花粉症等。但是,目前对氯雷他定的研究多是针对其合成工艺和制剂的研究,很少有对其进行固液相平衡及结晶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实验与理论的结合,系统地研究了氯雷他定的结晶过程。通过激光动态法,实验测定氯雷他定在十种纯溶剂(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乙腈
赤霉素(Gibberellin acid, GA)是一种四环双萜类的植物激素,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起有重要作用。在自然界中存在130多种赤霉素,但在植物体内,仅有少数的赤霉素分子是具有活性的,如已知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有无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0HVD)、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乙酰肝素酶(HPA)的水平变化,探讨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