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反馈与外语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1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課堂反馈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不同的反馈方式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纠正性反馈是外语教学中的常用手段,教师利用不同反馈方式间的互补功能,与纠正性反馈相结合,取长补短,发挥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反馈;反馈方式;纠正性反馈;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05-02
  一、反馈与分类
  反馈是指通过对系统行为和期待行为偏差的比较,消除偏差以实现预期系统性能。在教学中,课堂反馈是指教与学双方各种信息的相互传递和相互作用,课堂反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课堂反馈信息交流活动的主体这一标准,课堂反馈可以分成教师反馈、学生反馈和同伴反馈。一般认为教师是反馈信息的主要提供者或发出者,但课堂反馈是教学双方信息的交流,学生的反应是教师把握课堂进程、教学策略的指标,班级同学间也能互相提供反馈。
  根据课堂反馈信息交流的方式手段,可以分成口头反馈、书面反馈、体态反馈、小组反馈、个人反馈、集体反馈等,其中口头反馈与体态反馈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两种方式。
  根据课堂反馈信息交流活动的内容,分成证实性反馈与指导性反馈。证实性反馈指提供给学生证实自己学习行为反应正误的信息。指导性反馈指不仅提供给学生反应正误的信息,而且还提供给学生错误反应的原因及其改进措施。
  根据课堂反馈信息交流活动的目的,可以分成形成性反馈与终结性反馈。形成性反馈,指根据学习结果提供给学生的关于调节学习过程思维和行为的信息,目的在于提高和改进学生学习。终结性反馈,指根据学习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等分类,确定学生在班级中的相对位置。(胡定荣,2013)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课堂反馈方式进行不同分类,但并没有单一的标准将反馈方式进行分门别类,一种反馈方式可能兼容多种反馈方式。如给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对学生进行口头反馈,则兼具了教师反馈、口头反馈、指导性反馈。
  二、纠正性反馈与外语教学
  许多语言学家们都认可的观点是:语言学习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但是输入的信息往往与语言学习者本身的中介语系统存在差异,且学习者不自知。加之,在外语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缺乏足够的可理解输入,学习者犯错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需要教师对学习者所犯的错误进行纠正、指点,即纠正性反馈(Corrective Feedback),纠正学生的认知和行为等。
  纠正性反馈是课堂反馈的一种方式,是语言学习者获取信息、反思自身语言知识体系,并进一步促进语言产出的重要途径。Chaudron(1988)指出纠错反馈具有双层含义:一是错误处理,指出学生错误;二是纠正反馈,要求学生做进一步的更正,改正学生中介语规则以便在日后的语言输出中消除类似的错误。Lightbown和Spada(2006)根据教师对学生错误给予的不同纠正性反馈体现方式,将纠正性反馈分为六类:一明确纠正,教师明确指出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并提供正确的形式,不需要学生作出回应;二重述,对学生回答中的一个或几个部分进行重新阐述,去掉错误,但意思保持不变;三澄清,教师通过使用Excuse me、Pardon等向学生表明回答令人费解或回答中包含错误,要求学生重复或纠正;四元语言解释,教师并不提供正确的形式而只是针对学生的错误提供问题或提供有关的评论、信息;五引导,教师通过教学技能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六重复,教师重复学生犯的错误,并设法引起学生注意。
  上述6种形式都有利于纠正错误,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教师在使用明确纠正这种反馈形式时,提供明确的目标语,但由于不需要学生做出回应,就不能保证学生是否吸收所授内容,不能区分学生的回应是否知识机械重复。在重述中,教师含蓄地提供正确的目标语,学生不一定能意识到教师在纠错。要求澄清、元语言解释、诱导、重复等不提供正确的目标语,促进学生自我纠错,纠错效果更佳,但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求较高。
  三、建议与措施
  纠错性反馈在外语教学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应当予以肯定和重视,但教师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反馈方式,利用不同反馈方式之间的互补功能来促进教学效果。为了改进学生学习,进行形成性反馈,在外语教学中,可以采取口头反馈、书面反馈、体态反馈、活动反馈等反馈方式进行纠正。综合利用各种反馈方式,在恰当时机、对特定对象运用合适的反馈方法。
  1.适当运用体态反馈,促进情感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体态语言,配以恰当的有声语言,能使教师表达的含义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隐性的情感交流。如在运用外语重述纠错时,教师面带微笑、目露殷切,在强调部分加以重音,学生即能迅速接收到老师的反馈信息,加以改正,且不损于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综合利用各种方式,促进层次化、个性化学习
  学生语言认知能力、文化背景等大有差异,因此所犯错误也大有差异。若仅有少部分同学犯同一错误,教师对集体进行重复或明确纠正则未免小题大做,浪费了大部分同学的时间,更别提引导等间接纠正方式。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水平差异,在合适的反馈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纠正。如有学生胆小害羞,则可以采取个人反馈,教师私下一对一进行引导、元语言解释等不明确指出错误的纠正性反馈方式,避免挫伤学生积极性和自尊心,或采取书面反馈,以私人信件的方式拉近师生距离,在此基础上,合理运用纠正性反馈方式。每个班同学水平可大体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正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进行分组教学,在小组同伴反馈的基础上进行纠正性反馈,避免在集体反馈中忽略低层次同学的声音。
  参考文献
  [1]Chaudron,C.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ging.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P.150.
  [2]Patsy M.Lightbown,Nina Spada.How Language are Learned[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3]胡定荣.课堂反馈的学习理论视角与综合分类[J].上海教育科研,2013,(3):58-59.
其他文献
  本研究由4~7周胚胎中分离出人PGC,在体外培养下形成表达人EG细胞标志的细胞集落;对PGC原代培养集落进行诱导,产生增殖能力较强、具有向三胚层分化潜能的原始生殖细胞来源的前
第1部分: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目的:诱导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分化为肝细胞,并研究分化的肝细胞在小鼠肝模型中的功能。结论:S8是一株小鼠胚胎干细胞,它有双遗传背景。
【摘要】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不仅对学科教学给予了越来越高度的重视,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作为外国语学院两门重要的学科,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了优异成绩。为了发展进一步的研究,加强学科建设,文章在分析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学科研究现状基础上,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一定探索。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外国语言学;成果;方向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
钩体为广泛流行的人兽共患病——钩体病的病原体。目前,对钩体的致病及免疫分子机理的认识不甚清楚。赖型钩体56601株及哥本哈根株基因组测序表明,约60%的钩体预测基因的功能未知。因此,钩体的重要致病及免疫相关基因功能急需加强研究。 invA基因存在于致病的赖型钩体56601株及哥本哈根株中,信息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巴尔通体内的与编码侵袭能力相关蛋白IalA的基因等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以PCR扩增试
【摘要】大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一些实际案例和算法编程融入到教学中,改变上课形式和增加课下活动,增加了大学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极大的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数学学科;实际案例;学习兴趣;算法编程  【中图分类号】O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04-02  大学数学往往与枯燥、深奥、抽象、难学这些词联系在一
【摘要】文章主要利用语法的功能理论,对英汉文章中的替代类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验证语法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在经过一系列的对比之后,不难看出汉语的语篇中大量运用了替代的手法,这也就说明替代手法并不是只有在英语的语篇中运用,作为语篇段落的一种衔接方式,该手法的运用范围极其广泛。文章主要介绍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对比,将汉语和英语的语言事实为立足点,重点介绍对比汉英语篇中出现的各种替代方
本实验旨在通过了解神经干细胞表面是否表达移植抗原,哪些因素会影响移植抗原的表达,以及它们植入损伤脊髓后是否会激活免疫系统,产生免疫排斥反应,从而,从免疫学的角度,阐明用同种
【摘要】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就是将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对职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临床医学专业是实践性强、实践技能要求高。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标准模糊、校院一体实训教学条件不足、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建设、教材开发混乱等现象严重阻碍了课证融合模式的推行,我校从明确考核评价标准、改进培养方案、加强双师教师培训、科学开发实训教材和实训场地等途径进行尝试,推进课证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