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跳的二次离职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ghh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源是纺织鼻祖卢廷兰的故里,在改革的春风吹拂下,一夜之间纺织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几十家。经纬纺织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王小跳是在公司成立不久后,应聘了销售经理的岗位。
  王小跳尽管是销售经理,其实他一个兵也没有,因为公司刚刚成立,业务不是太多,屁大点儿的业务都由他亲自出马,除了总经理乙江龙,王小跳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于是,他经常出入南北,驰骋东西。几年下来,公司逐渐壮大,市场部又增加了几人,这时,王小跳有了想法,他要走出公司,独闯天下,不再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一天,他找到总经理乙江龙,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
  乙江龙点燃一支烟,猛吸了一口,说,投资须谨慎,我欣赏你的远大抱负,并希望我的每一位员工都能成就一番事业。你虽然走了,我们的感情仍在,我的公司就是你的大后方,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公司的大门仍向你敞开,随时欢迎你回来。
  王小跳还是走了。
  王小跳不仅人走,还从经纬公司带走了一批业务,对此,总经理乙江龙有些不爽,但还是忍下了,他宽慰自己,就算是对王小跳新建公司的一点儿支持吧。
  时光荏苒,经纬公司更加壮大了,原来的总经理已经晋升为董事长了。
  然而,王小跳的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几个合伙人窝里斗,公司日渐衰落,终于破产了,法院已进行了清算。
  一天,王小跳徘徊在经纬公司的大门口,迟迟不敢迈进大门,他有很多对不起经纬公司的地方,乙江龙还能容下我吗,他会不会嘲笑我……种种顾虑涌上王小跳的心头,可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了,试一试吧。王小跳鼓足勇气,还是踏进了经纬公司的大门。
  王小跳敲开乙江龙办公室的门,乙江龙的第一反应,是从座位上弹了起来,连说稀客、稀客,什么风把你吹来了?来来来,说说这几年的成就……
  王小跳的脸腾地红了,摆了摆手,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不堪回首。
  你太谦虚了。
  我就知道不该来。王小跳说着转身就要离开。
  乙江龙一把拽住了王小跳的胳膊,说,这是什么话啊,今天破例,中午喝几杯叙叙旧。
  我一错再错,一不该离开你,二不该带走了你的业务,我太不仗义了……
  不说这些了,说些让人高兴的事吧!
  王小跳试探着问,我还能回来吗?
  欢迎啊,乙江龙说,公司的门一直为你敞开着。如果你真的想回来,仍然去市场部任职。你呢,虽然中途走出公司,但毕竟还是老员工,算是公司的元老级人物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你还去管理市场部吧。
  王小跳在外折腾了一圈,又回到了经纬公司。
  经纬公司市场部,基本上还是他走时的几位同事,王小跳回到了他们的身边,重拾过去的业务,和他的旧同事们共同操持业务。业务仍然风生水起,十分红火。年终,王小跳和其他业务员受到了公司的表彰。
  公司壮大了,作坊式的经营模式不再适应公司的发展,公司要走规范化的经营道路。公司董事会通过考察,在全国设立了华东部、华南部、华西部、华北部等四大市场部,从国内著名院校招录营销管理人才分别任四部经理。四部仍由王小跳管理。
  然而,王小跳并不适应这个管理系统,他认为设立这四个部门没有必要,他盘算,由于他有“前科”,董事长有可能提防着他,怕羽翼丰满了而尾大不掉,故意削弱他的权力。于是,他在做事时,就撇开这四个部门的经理,有时指令直接下达到最基层的业务员。时间长了,给业务员一个信号,这四个部门经理是虚设的,业务员不自觉地回避了部门经理的管理,直插上层向王小跳汇报。可是市场做大了,王小跳根本应接不暇,有的业务为了等他的回复,竟要十天半月,错过了最佳时期,耽误了很多业务,给公司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市场一度陷入混乱。
  一天,董事长乙江龙约谈了王小跳,他说,当初我创业的时候,心里想的就是赚多少钱,而今天,我的梦想实现了,但是,我的想法也随之改变了,我认为赚钱不是唯一的目的,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应该更大了……作为士兵,你很优秀;然而,作为将军,你却不称职。
  又一天,董事长办公室正式通知王小跳,把他调出市场部,工作待分配。
  王小跳又一次离职了。
其他文献
钟会见到姜维的那一刻,愣了一下。他感觉这个人好像见过的。当姜维单膝下跪,把印绶递交与他时,他赶紧伸出双手,扶住姜维,连说“请起”。姜维转首抱拳,不忍直视。钟会俯身再扶,这时,他才反应过来,是姜维脸上的酒窝,让他想起了一个人。  钟会又看了一眼那个很深的酒窝。  其实,在带兵攻打蜀汉之前,他已经唆使司马昭杀了那人,说他有谋反之心。  宴会上,钟会频频向姜维敬酒。姜维显然比那人温顺,尽管有些苍老,但眉
期刊
老姚老了,力气消了,腰杆子还跟一根直扁担似的。吃五谷总要生灾,老姚没病,老婆却生病了,又是高血糖又是糖尿病……一年看病、治疗、买药就是小几万元,慢性病又不能报销,老姚存起来的积蓄不到几年就用光了。  老婆有病不能不治,治又不能没钱。老姚虽有一儿一女,都是农村户口,除了种田又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孩子们有自己的孩子,日子也不好过,不能给老姚多大帮助。  老姚坐在家里抽闷烟。女儿给老姚出主意,去找当镇长的
期刊
房子建于四十年前,窗户是当时通用的尺寸,不大,不像现在的宽敞明亮。屋内窗台下是火炕,坐在炕上对着窗户数东配房墙上的红砖,一千一百三十二块。  屋里很干净也很整洁,但弥散着疼痛。疼痛难忍时他就看电视,先看屋里的,看烦了就看窗外的。一架梯子架在窗户中间的位置,一头戳地一头斜搭在东配房墙头上。是北方农村常见的那种铁梯子,废变压器割下的扁铁管焊接,刷了油漆但已经斑驳,铁锈如老年斑一样每年增长。梯子宽五十公
期刊
求职一次次失败,喜子心灰意冷的时候,规模很大的永辉灯具厂接纳了他。喜子在厂里做杂工,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平时下了班,工友们个个神采飞扬,围在一起斗地主、打升级,或相约去棋牌室搓麻将。喜子不爱玩,买了本《LED照明驱动电源与灯具设计》,猫在宿舍的铁架床上看得津津有味。  周末晚上九点多,老乡高岗兴冲冲地来叫喜子出去玩。高岗是生产部的技术员,因为老乡这层关系,平时很照顾喜子的。  “帮哥们儿出出主意
期刊
丁一对面,站着另一个丁一。这无疑是本世纪最成功的克隆术。高鼻梁宽额头,甚至左胳膊上榆钱大小的胎记都丝毫不差,连丁一都怀疑这是不是在做梦。  你真的是另一个丁一?对面的人笑了笑,标志性地打了个响指,居然连打响指都如出一辙。丁一拉着他来到镜子前,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也打了个响指连连说,好,好,好,你是从我身体复制出来的,你就叫丁二吧。当然,需要你冒充我时你还是叫丁一。对方回答说,我可以叫丁二,但我不是冒
期刊
1979年的正阳村,在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村民们听着村支书老张念叨征兵的事。  那个年代穷,村里的孩子们上到初中就算是好的,能上高中的都是“稀有动物”,当兵则像是天上掉下来的能够改变命运的馅饼。  今年适龄入伍的只有两家,一个是村里最穷的老杨家,老杨有三个儿子,媳妇死得早,老杨一人拉扯三个小子,粗放管理,总有管不到的,老大不务正业,老二吊儿啷当,唯有老三杨烁像是个有志向的,今年正好18岁,老杨满
期刊
马丁写道:有一天马丁走在街上遇见了另一个马丁,两人像失散多年的兄弟一样拥抱在一起。  另一个马丁写道:有一天马丁走在街上遇見了另一个马丁,两人像失散多年的兄弟一样拥抱在一起。  有一天,两个马丁真的在街上遇见了。  两个马丁对视了两秒钟,转身就往家跑,一到家立刻拿起笔,几乎同时写道:这不是真的。
期刊
白天遛弯儿的时候,他看到一辆辆大卡车运着一棵棵大树进了城。当时,那些大树也看到了他,顿时发出疼痛的呻吟,眼泪从根须上滴答滴答流下来。他挤在人群中,沟壑纵横的脸上也滚下浊泪。  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他能体会老了老了还背井离乡的各种不适。  爸,城里条件样样都好,跟我进城享福去。这是儿子对他说的。  大树进城,打造森林化城市,森林与城市更搭。这是欢呼雀跃的市民们的热议。  城市样样都好,但你们可有问过
期刊
湖水透着清悠的绿色,荷花下青蛙鼓着肚子叫唤。有一群孩子穿着泳裤,从岸边跑进水中,不时击起水花,嬉闹、尖叫。表弟坐在石头上,看着他们像鱼一样潜入、浮出,露出羡慕的神色。  “妈妈,给我买个游泳圈吧。”  回家后表弟缠起二姨来。二姨皱起眉头,家里并不富裕,倒不是舍不得给表弟花这几十块钱,而是买了游泳圈,接下来肯定还得报游泳班。  “买那个干吗?淹死的都是会水的,哪年河里不得淹死几个孩子。”  表弟知道
期刊
公社干事关新民骑车要到大黄庄蹲点。  上路不大会儿,天下雨了,路面慢慢起泥,他只得下车推着沿路边走,路边有草,车子还能推。很快车轮和泥瓦之间粘满了泥巴,推不转了。他把车子马腿支起,折根树枝掏泥巴。掏净后,推不多远,泥巴又满了,又停下来掏。反复几次,已是气喘吁吁,身上也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汗水了。  同志,上哪儿去啊这是?咋搞成这样了?  关干事身后响起闷雷似的问话。关干事转身一看,是一个二十多岁的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