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大树朋友们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l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天遛弯儿的时候,他看到一辆辆大卡车运着一棵棵大树进了城。当时,那些大树也看到了他,顿时发出疼痛的呻吟,眼泪从根须上滴答滴答流下来。他挤在人群中,沟壑纵横的脸上也滚下浊泪。
  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他能体会老了老了还背井离乡的各种不适。
  爸,城里条件样样都好,跟我进城享福去。这是儿子对他说的。
  大树进城,打造森林化城市,森林与城市更搭。这是欢呼雀跃的市民们的热议。
  城市样样都好,但你们可有问过我们喜不喜欢?他在心里嘀咕着。他用了“我们”一词,他把大树与自己称为“我们”。
  深夜,他来到大街上,从一条街走到另一条街。白天运进城的大树,已被种在街道两侧,树身上各挂着一大袋液体,正滴答滴答地输着液。路灯在亮着,出租车不时呼啸而过,他却感受到极端寂静,静得能听到大树们的谈话。
  我们逃走吧。一棵黄葛树说。
  能逃到哪儿去?一棵香樟树说。
  我从A城逃过一次,躲回了老家,前几天又被连根拔起,再经历一次骨折筋断之痛,然后被运到了这里。一棵松柏说。
  他忽然悲从中来,他说,我们都会客死他乡。
  大树们也能听到他说话。人、树一片悲戚。
  第二天,他在去火车站赶车回家的途中不时听到人们议论,说城市里昨天新栽植的大树,一夜之间全都死掉了。这是集体自杀!有人这样下定论。
  第三天,他在老家门前挖了一个坑,将包里不同树种的树叶埋进去。他想起深夜临别时,大树们各自摘下一片树叶交给他,嘱咐他说:把我们葬在鄉下。
  这确实是集体自杀。他喃喃自语。
其他文献
王九珂得了一种怪病,浑身生出些头屑一样的东西,手一抹就掉一层。先是去了县里医院,查不出问题,大夫胡乱开了些药,让他“试着吃一下”。后来又去了市里医院,大夫干脆只摇头,一盒药都没给开。他老婆花月儿到处打听求偏方,中草药几乎要把王九珂给浸透了,也没见一点儿好转。  王九珂说,算了,不花冤枉钱了。  王九珂不想花钱,挡不住花月儿去花。花月儿倒不是嫌弃他,俩人分居有两年了,王九珂早就顾不上碰她身子。王九珂
期刊
下李一个叫李卫的人,小时候不会读书,读完小学毕业,就回家作田了。好多年后,他还会跟人家说他在教室里总是坐飞机。  下李还有一个人,叫李春祥,会读书,小学、初中、高中成绩都很好,后来考取了银行学校,毕业后就在银行工作。  李卫和李春祥不仅是同村,还是小学同学,因而关系一直都很好,李春祥经常回来,李卫见了李春祥,老远就打着招呼说:“回来啦!”  李春祥说:“回来了。”  李卫问:“还在银行吧?”  李
期刊
一  “詹晓临,公司这次评职称没有选你,但我本人还是非常认可你的能力的。只是评定的时候每个候选人的学历背景也非常重要,希望你能够理解,继续努力工作。”一大早就被HR叫去办公室面谈的詹晓临,此刻正努力保持脸色如常地回到自己的工位上。  她不想让那些等待看好戏的同事们看出来她的失落与不得意,即使现在的她难受得想要钻到地缝里去。  屋漏偏逢连阴雨,陈亦秋的母亲像是和公司HR约好了一样,发来消息让詹晓临和
期刊
钟会见到姜维的那一刻,愣了一下。他感觉这个人好像见过的。当姜维单膝下跪,把印绶递交与他时,他赶紧伸出双手,扶住姜维,连说“请起”。姜维转首抱拳,不忍直视。钟会俯身再扶,这时,他才反应过来,是姜维脸上的酒窝,让他想起了一个人。  钟会又看了一眼那个很深的酒窝。  其实,在带兵攻打蜀汉之前,他已经唆使司马昭杀了那人,说他有谋反之心。  宴会上,钟会频频向姜维敬酒。姜维显然比那人温顺,尽管有些苍老,但眉
期刊
老姚老了,力气消了,腰杆子还跟一根直扁担似的。吃五谷总要生灾,老姚没病,老婆却生病了,又是高血糖又是糖尿病……一年看病、治疗、买药就是小几万元,慢性病又不能报销,老姚存起来的积蓄不到几年就用光了。  老婆有病不能不治,治又不能没钱。老姚虽有一儿一女,都是农村户口,除了种田又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孩子们有自己的孩子,日子也不好过,不能给老姚多大帮助。  老姚坐在家里抽闷烟。女儿给老姚出主意,去找当镇长的
期刊
房子建于四十年前,窗户是当时通用的尺寸,不大,不像现在的宽敞明亮。屋内窗台下是火炕,坐在炕上对着窗户数东配房墙上的红砖,一千一百三十二块。  屋里很干净也很整洁,但弥散着疼痛。疼痛难忍时他就看电视,先看屋里的,看烦了就看窗外的。一架梯子架在窗户中间的位置,一头戳地一头斜搭在东配房墙头上。是北方农村常见的那种铁梯子,废变压器割下的扁铁管焊接,刷了油漆但已经斑驳,铁锈如老年斑一样每年增长。梯子宽五十公
期刊
求职一次次失败,喜子心灰意冷的时候,规模很大的永辉灯具厂接纳了他。喜子在厂里做杂工,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平时下了班,工友们个个神采飞扬,围在一起斗地主、打升级,或相约去棋牌室搓麻将。喜子不爱玩,买了本《LED照明驱动电源与灯具设计》,猫在宿舍的铁架床上看得津津有味。  周末晚上九点多,老乡高岗兴冲冲地来叫喜子出去玩。高岗是生产部的技术员,因为老乡这层关系,平时很照顾喜子的。  “帮哥们儿出出主意
期刊
丁一对面,站着另一个丁一。这无疑是本世纪最成功的克隆术。高鼻梁宽额头,甚至左胳膊上榆钱大小的胎记都丝毫不差,连丁一都怀疑这是不是在做梦。  你真的是另一个丁一?对面的人笑了笑,标志性地打了个响指,居然连打响指都如出一辙。丁一拉着他来到镜子前,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也打了个响指连连说,好,好,好,你是从我身体复制出来的,你就叫丁二吧。当然,需要你冒充我时你还是叫丁一。对方回答说,我可以叫丁二,但我不是冒
期刊
1979年的正阳村,在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村民们听着村支书老张念叨征兵的事。  那个年代穷,村里的孩子们上到初中就算是好的,能上高中的都是“稀有动物”,当兵则像是天上掉下来的能够改变命运的馅饼。  今年适龄入伍的只有两家,一个是村里最穷的老杨家,老杨有三个儿子,媳妇死得早,老杨一人拉扯三个小子,粗放管理,总有管不到的,老大不务正业,老二吊儿啷当,唯有老三杨烁像是个有志向的,今年正好18岁,老杨满
期刊
马丁写道:有一天马丁走在街上遇见了另一个马丁,两人像失散多年的兄弟一样拥抱在一起。  另一个马丁写道:有一天马丁走在街上遇見了另一个马丁,两人像失散多年的兄弟一样拥抱在一起。  有一天,两个马丁真的在街上遇见了。  两个马丁对视了两秒钟,转身就往家跑,一到家立刻拿起笔,几乎同时写道:这不是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