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六堡茶如何发挥优势寻求发展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96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西六堡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具有丰富的养生保健功能,在历史上颇具盛名,与云南普洱、安化黑茶同属中国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类。然而,近代以来,六堡茶无论是在市场占有率还是社会影响力方面,都远远逊色于同时期的云南普洱,更无法与中国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等相提并论。归根结底,广西六堡茶有所衰退的原因在于六堡茶的生产方式没有及时根据市场化改革的时代背景做出调整,传统的制作工艺与茶艺人才的缺乏严重阻碍六堡茶的持续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在详细分析六堡茶发展优势的基础上,给出促进六堡茶发挥优势、寻求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广西省;六堡茶;比较优势;政策建议
  引言
  六堡茶因发源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六堡茶特殊的加工工艺,造就了六堡茶悠久的人文历史与养生保健功能。六堡茶具有养护肠胃、延年益寿、消脂减肥、祛湿排毒等丰富的养生保健功能;六堡茶作为广西省的特色产业,历史上以侨销为主,在东南亚国家,尤其是马来西亚享誉盛名。六堡茶的产销为带动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六堡茶的优势难以有效发挥,本文针对该问题,在全面分析六堡茶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为促进发挥六堡茶比较优势、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一、广西六堡茶的发展优势
  (一)地理环境和原料品种优势
  六堡茶的原产地六堡镇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雨量充足、无霜期较短,海拔较高、坡度较大,日照时间短、终年雨雾缭绕,非常适合六堡茶的种植与生产。由于茶树生长于山腰、峡谷或溪流地带,周围高树众多、降水量充足,加之常年雾气较大、午后便不得阳关,因此六堡茶叶厚且大、含水量足、味道香醇。六堡镇土壤PH值在4.5到6.5之间,呈微酸性,不仅能够满足茶树的种植条件,而且有机酸性土壤有助于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进而为六堡茶传统生产工艺的进行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至今,根据六堡茶国家标准,六堡茶的原料品种不仅局限于苍梧群体种,还有广西大叶种、中叶种、龙脊种等优良品种,也非常适合用于制作六堡茶。在六堡茶的原料产地上,也不再局限于六堡镇或梧州市辖区范围,而是扩展到了整个广西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比如广西的百色、贺州、横县、桂林、钦州等地。要想提高六堡茶的知名度,原料是基礎,需要扩大六堡茶原料产地,并推广适制六堡茶的优良品种。
  (二)人文历史优势
  六堡茶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500年前,即清代嘉庆年间,当时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人前去马来西亚开采锡矿,但是由于水土不服,许多矿工出现肠胃不适之症,上吐下泻,有不少人因病死去。后来发现来自广东广西的劳工不易得病,工人每天下班后都喝自己从家乡带来的六堡茶,一则是解疲劳,二则可解思乡之苦。原来六堡茶具有祛湿除燥、通便驱痢、调理肠胃的功效,矿主们发现这一现象后,招工时,特意写了“有免费六堡茶供应”的招工告示,否则很难招到工人。六堡茶因此得到人们的喜爱与传颂,一时间风靡海内外。由于六堡茶的兴盛,因此关于六堡茶的研究与记载不断增多,比如《苍梧县志》、《广西通志稿》、《广西农业通讯》、《中国六堡茶》、《中茶窖藏六堡茶图谱》等。2010-2012年间,六堡茶在全国茶叶品牌的排名不断提升,位居黑茶类第三。2011年,六堡茶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志着六堡茶再创辉煌进程的开启。2012年,我国当代文化界颇具盛名的肖健学者对六堡茶给予充分赞扬,认为六堡茶与普洱茶同为千年名茶,其中六堡茶的红色更加符合中国春节关于红红火火的定义,象征着人们对于吉祥、幸福的美好追求。
  (三)养生保健功效优势
  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复杂、耗时长,难度大,需要经过“初制—精制—凉置陈化—包装”等过程,因此具有“红、浓、陈、醇”带槟榔香的品质特点。优质六堡茶冲泡后,茶汤颜色红亮通透;香味陈醇,散发出幽幽的槟榔香味;口感浓醇甘爽,经久耐泡、越陈越香。此外,六堡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和氨基酸等有益成分,不仅有助于祛湿除燥、通便驱痢、调理肠胃,有研究表明,常饮六堡茶有助于抵抗辐射、醒酒肝脏、消脂减肥、降血糖、降血脂,同时有助于抗氧化、美容养颜、延缓衰老,具有诸多养生保健功效。
  (四)政府支持优势
  广西省梧州市政府历来重视对于六堡茶的保护与宣传推广。2009年广西省政府将六堡茶列为广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着广西省政府更加关注六堡茶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2010年11月,梧州市社科联在当地举办以“促进六堡茶国际交流与推广”的主旨会议,希望使世界人民了解六堡茶,并期望通过六堡茶产业繁荣带动当地经济发展。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将六堡茶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规定六堡茶的所有权归梧州市人民政府所有,这能够激励梧州市人民政府自觉主动采取措施提高六堡茶的质量、扩大六堡茶的社会影响力,进而推动六堡茶早日重现历史巅峰时期的兴盛。近几年,梧州市政府多次组团组团参加北京、广州、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内外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展销会,多年的努力下,如今六堡茶已经成为梧州甚至广西的一张名片。
  二、促进六堡茶发挥优势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六堡茶的宣传力度
  六堡茶具有特殊的养生保健功效、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但是苦于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六堡茶的社会影响力与知名度远不及同时期的云南普洱茶。因此,梧州市政府与经营六堡茶的企业需要共同合作,支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发挥优势,从企业品牌、文化推广、产品研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设立专项资金,助推龙头企业快速稳健发展,引领行业发展。支持大企业,帮扶小企业,寻求行业抱团成长的模式。具体而言:第一,当地政府或茶叶企业可以借助投放广告的方式,快速提高六堡茶的知名度。比如可以租赁大型商场、地铁站、高铁站、机场或电影院等人流密集区域的广告牌,宣传六堡茶的制作工艺与历史文化等;还可以通过赞助电视剧、电影或综艺节目的方式,植入六堡茶的产品信息。第二,加强六堡茶保健功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六堡茶在学术界和科研领域的地位,为六堡茶的宣传提供坚强后盾,打下坚实的基础。相比于天花乱坠的商业广告,文化学者的话语或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更加有助于提升六堡茶的社会影响力。   (二)研发先进的生产工艺
  六堡茶传统的手工制作农家茶工艺,有助于保持六堡镇本土茶叶口感和特色,同时有助于丰富六堡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但传统制作工艺产量少,产品品质不稳定,只适用于小规模的农户经营,而无法满足企业大规模生产的和市场的需求。相比于机械化的生产模式,传统的生产模式科学技术含量较低、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同时传统的生产方式难以达到国外对于产品卫生合格标准与产品制作工艺的技术化要求;此外,某些企业为了获取短期利益,滥竽充数、以次充好,导致市场中六堡茶的质量参差不齐,最终降低六堡茶的市场口碑。综上所述,行业龙头企业需要加快研发高科技生产链条,促使传统生产工艺向清洁化、自动化、现代化生产工艺转变;严格监督制作过程中的卫生安全问题,不断提高六堡茶的生产质量;根据不同的市场和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丰富产品种类,实现六堡茶的多样化发展。
  (三)推进六堡茶的规模化生产
  目前,梧州市六堡茶仍然以小规模经营为主,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和整体规模都太小。以农户为主的小规模经营方式,缺乏资金用于六堡茶制作工艺的转型升级以及新品种的开发,同时农户欠缺市场营销经验,加之六堡茶一般种植于山腰、峡谷或溪涧地带,产品运输困难,因此很难将六堡茶销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这是阻碍六堡茶市场占有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当地政府需要为经营六堡茶的企业提供政策优惠,鼓励茶企业的发展;当地政府需要建立六堡茶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当地政府还需要帮助成立六堡茶专业合作社,促进种植农户之间的生产技术交流,实现六堡茶的规模化、集约化种植。
  (四)培养高素质茶叶从业人员
  虽然六堡茶历史悠久,但是相比于同时期的云南普洱,学术界对于六堡茶理论研究成果较少,同时不够系统,這是造成近代以来六堡茶远远落后于云南普洱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六堡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专业的生产与管理人员,严重阻碍六堡茶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当地政府和茶企业需要与高校、科研院所展开合作,积极引进理论人才,使其从事于六堡茶的课题申报、论文写作、新产品开发等理论研究工作;同时当地政府和茶企业需要引进具有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使其投身于六堡茶的生产种植、市场宣传、企业管理等实践环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广西六堡茶具有显著的地理环境优势、人文历史优势、养生保健优势与政府支持优势,但是却面临着知名度较低、传统生产工艺转变不及时、小规模生产方式流行、精通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茶叶从业者匮乏的严重问题。因此六堡茶要想有效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实事求是、立足当前问题,努力提高六堡茶的宣传力度、研发先进的生产工艺、推进六堡茶的规模化生产、培养高素质茶叶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1]苏伟忠.六堡镇核心产区六堡茶的优势与特点[J].文史春秋,2019(08):9.
  [2]张丽华,孙铁军,孙怀端.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2):481-482.
  [3]西江明珠·六堡茶韵 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茶世界,2014(08):30-31.
  作者简介:
  陶圆(1990-),女,壮族,籍贯:广西梧州,学历:本科;现有职称:无,研究方向:茶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形势下,随着“十九大”精神的不断深入,“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发展目标就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国有企业也需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经济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的支柱性作用。建立现代化的制度,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也是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这个时候,现代化企业就需要抓好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大家共同的“中国梦”。因此,本文首先提出需要探究的问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传统畜牧业已经向现代化转型并发展,畜牧技术作为支撑畜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技术,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引进高新人才,优化技术内容,能够有效提升畜牧技术水平,实现畜牧业现代化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根据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有效提升畜牧业技术的发展手段,期望通过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实现现代化畜牧业发展与提升目标。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畜牧技术;提升  前
期刊
摘 要:龙兴寺(原名卧龙寺),坐落于哈尔滨道外区天恒山景区,为黑龙江省宗教局批准设立宗教场所。2006年,道外区启建龙兴寺时,制定了寺院全面规划图,并设计了沙盘,拟定在第二期建设中,建造露天佛像。  关键词:广场雕塑;视觉分析;融合  哈尔滨某建筑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于呼兰河口湿地景区内原建有露天观音像,为钢结构的三面观音造像,基座高度为16.1米,佛像高度为38.5米,总计高度54.6米,在国家开展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以视觉传达设计作为着手点,从心里学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当前视觉传达下网页的布局、色彩等方面,在当前交互时代下,网站设计师如何在保障界面美观且具备设计感的同时使得用户体验更加良好,更加贴合用户审美与习惯。  关键词:用户体验;网页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审美方面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并且有了一定的提升。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也随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对平面设计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借助新媒体技术使得平面设计动态化,使得作品信息更加丰富清晰,进一步提升其中的功能性,增加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时代背景下平面设计动态化的一些概念以及目前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呈现方式,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路径,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平面设计;动态化;
期刊
摘 要:文化产业扶贫,在打造当地特色文化产业的同时,将偏远山区、贫困地区的文化特色项目综合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产业,是沂蒙山区文化扶贫的重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特色项目,将扶贫工作打造成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从而才能在实现文化强国的同时,最终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文化扶贫;文化产业;文化惠民  精准扶贫工作,除了要使沂蒙山区群众在物质生活上摆脱贫困外,在精神文化上使群众
期刊
摘 要:党史在党建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实际上,党史的学习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程,随着国际国内社会形势的不断演变,必须对党史各工作进行积极的创新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加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培育,使其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而更好地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新时期下,可以借助互联网等现代化科技手段,积极开展党史学习宣传工
期刊
90Sr和137Cs是高放废液中放射性核素的两种主要共存裂变产物。针对在固化过程中由于Cs+半径大、高温易挥发而导致难以对其有效固化的问题,以结构自调整能力强、包容元素广的钙钛矿型氧化物为固化母体结构,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a1-xLa,CsxZr O3、Ba1-ySryZr O3和Ba1-x-ySryLa,CsxZr O3固化体,实现对Sr、Cs的低温、同时固化,并制备玻璃陶瓷固化体。通过TG-
水泥基多孔材料因组成与结构可控、固碳利废、工艺简单、安全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潜力取代有机保温隔热材料的建筑节能材料之一,但其保温隔热能力还较差。通过蒙脱石纳米片切割细化毛细孔实现的水泥基多孔材料孔隙微纳米化,制备出的膨润土/水泥基复合微纳米多孔材料节能能力提升明显,然而,因大量微纳米孔构筑,被认为收缩严重,导致其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受阻。为了明确该类材料收缩行为,促进其在建筑节能领域应用,本研究基于
摘 要:在平面设计过程中融入民族文化符号是目前平面艺术设计发展和优化的态势。传统印染工艺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需要展开探究印染工艺在平面 设计领域的应用和发挥的作用,并针对印染技艺的特点对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印染工艺;平面设计;应用建议  一、印染工艺的特点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新时代,以往的印染技艺虽然在作业效率上不能和当代的印染方式相提并论,但传统的印染技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