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式课堂与读写能力的培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anm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真可谓生活处处皆语文。因而,语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辐射开去,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使教学充满生气,使语文学习多趣而有效。
  一、每周让学生默写一首古诗
  去年高年级的学生都拿到了一本《古诗文诵读》的书,我又刚好教六年级,因此我要求学生坚持每天背诵上面的古诗,并且每周让他们默写一首。这些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而学生需要古文学的熏陶,从而培养人文精神。这样的训练,一学年下来颇有成效。首先,学生的作文中增添了一些有血有肉丰满的语句,并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句来表达语意。其次,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上了一个台阶,早春,面对校园花坛内的几枝桃花,学生口头就会冒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秋天,带领学生去天目湖,他们即景生情,就会冒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学生们的说写能力都有了大的提高。
  二、每周让学生们进一次阅览室
  莎士比亚曾说过:“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为了使学生都拥有一对强壮的翅膀,各年级每星期总安排一堂在学校的阅览室里度过的语文课,学生们在书中徜徉、品味,咀嚼,常常抱怨时间过得太快了。为了使学生的阅读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我常教给他们一些泛读、浏览、精读或有重点地读的方法,指导他们学写读书笔记等,不断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同时,班上开辟了读书社专栏,让学生发表读书心得体会。通过这样的阅读活动,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读书的习惯。
  三、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写作的“信息资源库”
  作文能做到下笔如有神,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一个对社会、生活长期不断积累、储备这样的过程。所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写作的“信息资源库”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直接的生活感受,可以用日记、周记、随笔等多种形式写下来;平时从各种渠道获取的有用的信息材料,如名人名言,成语典故,歇后语以及一些精彩的语言片段等,可以用剪贴,摘录的方式储存起来。而把每位学生储存的信息汇总起来,就建立了一个班级的小小“图书馆”,平时相互交流,这样,持之以恒,量变定能引起质变,学生在写作时也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更多的是尝试着成功的喜悦。
  四、每两周进行一次听说训练
  语文教学要普及社会语言学的思路:话是谁说的(身份),说给谁听(对象),什么时候说(背景),为什么要这样说(目的)。通过训练,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做到“得体”。听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被忽视。这里所说的听,不只是听觉(纯生理现象),还有听知(认知心理现象)。听的训练包括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品评力的培养。可以说一个学生的听说能力不仅关系到现在的学习,甚至关系到他的将来。基于以上原因,每两周安排一次听说训练课,学生可针对时事,或学校、班级、学生之间发生的事等等,发表见解。要求即兴讲演,同时要求学生在他人演讲时要注意听,听后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推选一个代表,对之前的演讲从内容、演讲语气、神态等方面进行品评。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既听了,也说了,持之以恒,学生收获不少。
  五、每学期学生写一篇学习语文心得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学习的方法。语文这门课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面广量大,要想学好它,也决非一日之功,更主要的还是得掌握一定的学法。所以我组织学生每学期写一篇学习语文的心得体会,而且相互交流切磋,使那些学法不得力的学生得到及时调整。这样整体上提高大家的语文学习效率,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主动。
  六、每学期安排四次语文实践活动
  为了配合语文课堂教学,每学期举办四次实践活动。如在上完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攀巨人铁肩,育完美人格”讲名人故事比赛。在比赛前,我先让学生进行一系列准备活动,先是收集名人故事,然后整理这些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每人写一篇名人故事。活动形式分两种:第一种是自编故事,第二种是有准备地脱稿讲故事。活动评委由教师及学生代表组成。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然后按参赛者抽签决定、出场顺序,活动结束,教师宣布比赛结果,进行简要总结。这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汲取了书本上介绍的名人的思想精华,还了解了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大舞台上所涌现的一代代精英,他们也同样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丰富物质、精神财富。从而以他们的精神为动力,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激发了学生兴趣,也使得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七、指导学生诵读的方法
  在阅读中要让学生首先明确基本的几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各种书籍因性质不同,阅读方法也不完全一样。例如,读小说节选、短篇小说时,学生宜默读,自由读;读戏剧、散文、诗歌宜有表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读古诗文时,可以教学生按三个层次来读:(1)读准字音;(2)读准节奏;(3)读准感情。让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避免唱读、拖读、抢读的习惯,努力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而在这个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层次脉络、表达方式、思想感情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久而久之,学生语文素养就会提高。
  学生学好语文并不仅仅靠课堂,更依赖于他对生活、自然、社会感悟的深度,作为教师,我们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评,去争论、创新,将我们的语文课堂辐射开去,真正激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开放而充满活力的。
  (责编夏天)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固守语文课堂的本位是对学生视野的维护,是对语言内质的把持,是对文本活化的显现。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立足语言基点,固本培元,让语文课堂充满丰盈与灵动。    一、沉潜文本,探求与儿童本真的相似    阅读教学能否引导学生沉潜文本,是决定阅读对话质量高低之本。在教学中,教者要充分尊重学生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是儿童合作学习的一个途径,提问提供了儿童之间传达信息的机会,增进了儿童的社会交往,提问是儿童学业求助的一种方式,是儿童的一种言语交流活动,儿童要想提问先要组织语言,所以提问同时又锻炼和发展了儿童的语言。    一、创设适于儿童提问的气氛,鼓励儿童提出问题  教师和同伴的支持与否是影响儿童提问的一个因素,尽管我们提倡教
分析了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病因及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并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为该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习作对很多孩子来说,是少有欢喜,多是忧。老师布置习作任务时,很多孩子咬着笔杆,一筹莫展,为了应付作业,他们勉强成文,所写内容空洞无物。  我班有个孩子在写《假如我是老师》的作文时,这样写道:“当老师真幸福,只需布置作业,而不用写作业,长大了我也要当老师!”可见,在孩子心目中,老师扮演的是高高在上的角色,对于作文,动口不动手。读了这篇作文,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该如何改变这种强迫式的作文教学方式?
目前,我国的山羊巴氏杆菌病多发生于一些技术、设备比较落后的乡镇地区。文中对山羊巴氏杆菌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了介绍,从而提出相应的
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进行了介绍,详细分析了该病的愈后不良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为减轻和消除副猪嗜血杆菌病愈后不良提供参考。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它显然已经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是以教材为载体,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形成能力。因此,语文教学既要冲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又要在教材之外找“教材”,引导学生从教材向课外延伸拓展,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开辟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这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一、课前延伸,丰富课堂的
民主制度供给过程中混混的进入为审视基层民主在村庄中的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M镇为例,呈现制度供给下的混混治村及其社会后果,就此引发关于基层民主实
为了有效防控恩施山区猪支原体肺炎,采用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对5~10日龄猪进行肺内注射免疫,同时设立药物治疗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支原体肺炎活疫苗能有效控制该病的流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