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创新教学初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314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对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教师必须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使用多媒体等创新手段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小学 ; 品德与社会课 ; 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076-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创新型人才也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以品德与社会课也需要与时俱进,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中采用各种策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学质量,让品德与社会课更加体现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教师教学观念
  要更好地进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根据课本教学,课本上写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的情况,要根据特定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先融入创新的教学理念。要知道,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也必须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用各种创新情境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教学相长,加强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针对地区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一)激发创新兴趣
  教师在编写品德与社会课教案的时候必须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课上的主题,只有学生有兴趣了,才会去主动探究,教师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于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常遇到的问题,或者是一些较为深奥、较为枯燥的话题,教师就更要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奇思妙想,这样才能够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关心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这一课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问题,他们对于各种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的具体情况可能并不算太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采取更多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先从自己身边的劳动者了解起,如让他们了解自己父母、亲戚、鄰居等人的工作情况,然后再扩散开,了解整个行业的基本情况,感受他们的劳动对于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为了让学生掌握得更加透彻,教师还可以采用“学讲”的方式,让学生尝试着在课堂上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劳动者的具体情况,并叙述自己的实际感受。为了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发奇思妙想,当一个教室里的小小劳动者,用自己的方法让教室变得更加整洁,更加漂亮。这样的话既能起到教育的作用,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创造创新情境
  对于一些相对来说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地进入到学习之中,有助于让学生打开思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地给学生设置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进行创新。例如在学习“学会选购商品,独立购买简单物品,具备初步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这个课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渐改变情境,增加难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考察一下学校或者家庭附近的商店、大卖场等,观察一下父母平常是怎样购物的,然后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小小营业员”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分组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尝试模拟购物。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选择商品、购买商品的能力之后,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难度,在情境中设置一些购物中常发生的纠纷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如所购物品有质量问题,需要退换等,看学生是否能够创新而合理地解决难题。最后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去真实的商场中进行购物,当父母的小帮手,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三)举行创新活动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十分强调实践性,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用学生讨论、学生学讲、调查研究等方法来进行开放性的创新教学。例如在进行“中国古代文明”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开放性的课题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收集各种和中国古代文明有关的资料,并将自己收集到的内容进行整理,最后在课堂上交流。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但是不必限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创新的研究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样的话学生学习到的就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还能够得到创新能力上的提升。例如有学生收集的资料中有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内容,那么教师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启发,让学生自主地探究,了解郑和时期中国的造船术有什么地方是领先世界的,为什么郑和能够远洋出海等,这样具有创造性的提问能够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这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得到更好地体现。
  (四)采用创新手段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必须与时俱进,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手段,例如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便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教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的时候采用多媒体来制作课件,例如在教授“主要交通安全”的时候,可以搜集一些交通违章情况的视频,整合在一起,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并让学生尝试说说在其中能够看到多少种不同的交通违章情况,它们的危害又是怎样的。
  总之,教师在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从被动学变成主动学。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掌握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情境法、学讲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润贵.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创新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年第5期:40-41页
  [2]巫煜辉.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创新教学活动形式初探[J]考试周刊,2015年第37期:134-134页
  [3]侯国营.互动 体验 感悟——初探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0年第S1期:49-49页
其他文献
本文从中学生英语教学中的母语迁移现象出发,探讨了母语正、负迁移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层面的具体表现,旨在充分利用母语正迁移,正确认识母语负迁移,对中学英语教学有所启发。
期刊
阿尔都塞在他的著作《保卫马克思》中,收录了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写的数篇重要论文,主要包括费尔巴哈的“哲学宣言”、论青年马克思、关于唯物辩证法、矛盾与多元决定、马克
【摘要】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过程,有助于改善传统课堂沉闷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本文立足于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就“借助多媒体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的时效性”这一问题展开简要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品德与社会(社会) 实效性 重要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共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长期探索的伟大理论结晶。当前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泛滥在一定程度上给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和自信带来了挑战
如所周知,重写文学史的事情,从海外到海内嚷嚷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很多年了。意味深长的是,加入嚷嚷队伍的人中却并未见到重写得像样点的文学史之一或之二,而从未见参加嚷嚷的
本文将讨论文化转型中中西文化的关系问题,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大融合中所扮演的角色。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
国庆节到了,街道上都摆出了庆祝节日的花坛。花坛里的花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美丽极了。这天,布老虎和伙伴们走上街頭,开始了“认花之旅”。这些鲜花的名字你知道吗?拿起笔来连连看吧!
期刊
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改错纠错的过程,在“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中,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下面呈现给同学们的是平时作业中常出现的几个典型错误,我们将进行具体的分析,希望同学们找出错误原因,在以后解题时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  易错点一:对“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与“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概念理解不透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B.轴对称图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