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野钓镜泊湖

来源 :垂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112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光秀丽的镜泊湖,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祖国北疆上,它以独特的朴实无华的自然风貌闻名于世。历史上,它曾称阿卜湖,又称阿布龙湖,后改称呼尔金海,唐玄宗时称忽汗海,清时称毕尔藤湖,今称呼镜泊湖,意味清平如镜,风调雨顺。


途中路标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之间,宁安市西南五十公里,距牡丹江市区一百公里,是约一万年前火山爆发导致玄武岩堵塞牡丹江道而形成的火山熔岩高山堰塞湖泊。镜泊湖平均水深40米,由南向北逐渐加深,最深处可达62米,湖纵长50公里,最宽处9公里,最窄处为300米。全湖分为北湖、中湖、南湖、上湖四个湖区,总面积为90.3平方公里,由西南至东北走向蜿蜒曲折呈s型。湖湾多港湾,湖中大小岛屿星罗棋布。
  镜泊湖风韵天然,景色奇秀,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红罗女等许多动人的传说更为这池北方名湖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镜泊湖不仅是旅游、避暑、度假、疗养胜地,鱼类资源也十分丰富,除了六大鱼种——鲤鲫青草鲢鳙,最著名的当数鳌花和红尾,多位开国将领在此留下过垂钓传奇,据说,上世纪60年代,贺龙元帅在鳌花汀钓获数十斤大鳌花,陈毅元帅也曾在此留下过野钓的风采。“山上平湖水上山,北国风光胜江南。”这是叶剑英元帅为镜泊湖留下的诗句。
  在镜泊湖的范围内,鱼类主要聚集的地方在上江,上江有五大泡:东大泡、复兴泡、靠山泡、黑鱼泡、涟水泡。不同的泡里边的鱼种各有特点。比如黑鱼泡,顾名思义,里面黑鱼横行。据说,里面大的黑鱼重达几十斤,体长近2米,像黑花蟒蛇,晚上能钻到岸上,咕咕叫,一个人不敢招惹它,怕它大尾巴一扫,把你拍到湖里去。
  西湖岫的鱼类比较多,据说鲤鱼有几十斤的,湖鲫可达三四斤重,还有鳌花、大鲇鱼,大嘎牙子有一尺多长。
  最令垂钓者垂涎的是红尾,它们在夏季成群结队从江口游向湖里,大的3斤多,小的1斤多,钓者用成串的毛钩钓,一次可钓好几条。
  镜泊湖的一切,使我们心生梦幻般的憧憬,带着这样的憧憬,我们出发了。一路上,抗疫的条幅随处可见,旗帜招展,各村镇路口都设有防疫测温检查站。无论谁想进村镇,都必须扫码,出示健康证明,不然绝不许入内。过路行人高度自觉,主动配合检查。我们深知,这一切行动都是为了自己和国家,面对疫情,人人守土有责。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很快过去,我们到达镜泊湖北门。可惜北门因疫情而关闭,吊水楼瀑布已无缘观赏,只拍了几张红罗女石雕像的照片,就直奔南湖头——西湖岫跨湖大桥。


出發了

  西湖岫西湖养殖厂邢厂长接待了我们,为我们介绍了湖区的情况,并且让家就在镜泊乡的老干部陈玉林带我们前往湖区,选择钓点。我们决定在湖东南方向的一片平坦开阔的石滩安营扎寨,这里既方便搭天幕和帐篷,又可以展开多种钓法。
  淅淅沥沥的小雨不期而至,老陈忙着帮我们卸车支帐篷、搭天幕,随后离开回家。当一切准备就绪,大雨瓢泼而落。我在天幕下把海竿爆炸钩做好,姚清港拴好两把硬调手竿。之后,我们便在雨中欣赏着雨中湖光山色,耐心等待。


镜泊湖北门


红罗女雕像


地质公园


与邢厂长留念

  眼前的远山近水连成一片,山林云雾缭绕,如梦似幻。2020年注定是一个难忘的年份,我身居牡丹江市,由于疫情原因,哪也去不了,好容易盼到市区周边解封,头一次野钓,竟然与大雨同行,真是烟雨莽苍苍,心中好惆怅。直到夜幕拉开,雨才见小。我冒雨抛下四把海竿,小姚也支上了钓椅和手竿。不想这时雨又大了,在湖面上打起无数水泡。小姚穿上雨衣,顶着大雨换上夜光标,要雨中决胜,我只能在天幕下静候鱼铃声响。
  周围到处都是哗哗的雨声,连鸟叫蛙鸣都没有。气温在迅速下降。小姚只坚持个把小时就败下阵来,雨打得水面沸腾,完全看不清标相,连条小鱼也没钓着。
  索性,他脱掉雨衣,一展他的厨艺。红烧肉、老虎拌菜、素鸡炒尖椒很快上桌,大家在雨中吃菜饮酒,这也是一份特别的享受。对我而言,最令我意想不到的幸福是没有蚊子,而对小姚来说,最痛苦的是有小咬,咬得他满头是包。   他大为不解:“为啥小咬不咬你呢?”


天幕和帐篷

  “我的皮厚!”我把帽子一摘,小咬无处发力,叮不进去。不然它可以钻进帽圈发力咬你,其实这也是多年野钓锻炼的结果。
  这竟把小姚逗乐了。


制作炸弹钩


各种口味自制面饵


雨中的钓翁

  晚上,辛苦了一天的小姚进帐篷睡觉,我值夜。
  因这里是旅游胜地,所以不必设警戒线,我可以放心地欣赏雨中即景。可是,气温骤降,短袖钓鱼服抵御不了山里的寒冷,我穿上绒裤,套上外套,登上水靴,耳听鱼铃,眼盯浮标,随时准备行动。
  不知过了多久,帐篷内鼾声大作,天幕外风雨交加。鱼儿都无声无息地躲到湖水深处。我打开手机看了看时间,已是凌晨1点。高山气温继续下降,我把羽绒背心也穿上了,可是没过多久,两只胳膊就冻得发麻。那一刻,我最担心的就是被冻发烧,一旦发烧,回程途中测量体温,就要隔离半个月。有了,我把装食品的几个大塑料袋绑在胳膊上。塑料袋不透气,立刻就不那么冷了,这也是野外生存的经验啊!


雨中下竿


小咬咬的他满头是包


用塑料袋抵御高山寒冷

  天蒙蒙亮時,雨继续挥洒豪情。小姚起来换班。我一头扎进帐篷,好温暖啊!这一觉睡到早晨7点多,小姚已经把面煮好了,可惜没有一丝鱼讯。
  小姚疑惑:“这美丽的大湖怎么会没鱼?”
  “人越多的地方,鱼越少。这可不是荒芜人烟的兴凯湖口。”我解释道。
  “看样子,咱们要当空军了。”小姚有些沮丧。
  “这才一夜,我曾在龙王庙三天没钓到一条鱼。我们两人往回走时,看到一条20米长、4米宽的小沟渠,一头通界河,水中有鱼跳起。我让老蓝停下看看,他还不太愿意。停下后,我折了一根2米长的柳毛子,拴了两枚十号伊势尼钩,挂上黑蚯蚓抛下去。水中立刻炸锅,鱼到处乱窜。钩饵抛下去10秒就黑标,1斤多重的大鲫鱼随即被甩上来。老蓝看得双眼放光,把摩托车一架,拿出唯一的一支5.4米手竿,卸掉两节开钓,结果连连双尾上鱼,七八两重的鲫鱼算是小的。一个多小时下来,我们钓了100多斤。遗憾的是没法往家里拿。摩托带渔具加上我,一百多斤鱼没法带。他采纳了我的建议,先用钢丝鱼篓把鱼藏入水中养,然后骑摩托把我和渔具带到30里外的兴凯湖农场,那里有长途汽车。我坐汽车走,他再回来带鱼。那天,我们晚上8点才到家,但出奇制胜的那份心情让人一点都不觉得累。”


在帐篷里讲钓鱼的故事


鲜红的山樱桃


林中野花


另一种野花

  听了我的讲述,小姚很振奋,要找机会和我去一次那边,过过瘾。
  雨小了,云层出现裂缝。我开始换鱼饵。根据邢厂长介绍的鱼情,我用了四种爆炸饵,外加串钩,我就不信鱼不上钩。   小姚继续台钓。我在天幕下欣赏雨中的花草,最惹人注目的是野樱桃,红得晶莹剔透。平时翩翩起舞的蝴蝶和孜孜不倦的蜜蜂也藏到树叶底下避雨,只有稻田边的草人依然挺拔尽职。
  漫漫等待是对垂钓者内心的煎熬和考验。直到上午10点钟,小姚终于开竿钓上第一条白鲦。虽然只有一拃长,还是让我们兴奋不已,毕竟是开竿鱼啊!有一就有二,他又连续钓了几条。这时,雨小了,我接班,他做午饭。
  我连续钓了几尾白鲦和一条嘎牙子,中午有鱼吃了,海竿却毫无表现。这时,大风又裹挟着豆大的雨滴再度袭来。天幕被刮得东倒西歪,我俩在雨中手忙脚乱地加固,忙了好一阵子,总算挺住了,但很多东西都淋湿了,我又重新往鱼饵里添加干粉,制作炸弹钩。
  午饭终于吃到自己钓的鱼了,干炸白鲦,还有鱼汤,味道鲜美。


全副武装的草人

  下午,湖水连天,一片烟雨。小姚无奈补觉去了,我依然在天幕之下,欣赏着雨中远山近水的风光。冰凉的山风让我没敢脱掉绒裤,水下连白鲦都藏匿得无影无踪,只有两只野鸭在湖中游来游去,那无忧无虑的样子使我看上去更显急迫。
  时光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在没有鱼口的大雨中整整度过了两天两夜。不过,我俩并不寂寞,我们回忆着钓鱼的往事,聊聊钓鱼的经验——钓鱼人总有说不完的钓鱼故事,而且都异彩纷呈。


第一条鱼

  第四天傍晚,湖水涨了半米。我俩把鱼竿后撤了到高处,雨势似乎小了。我看天气预报,明天上午多云,下午仍有大雨。我俩只好趁雨停时,收拾装备准备撤退。
  小姚因为要开车,所以早早睡去,我值夜。回想这四天下来,只钓了几条白鲦,这是我半生野钓生涯中从未有过的,到底是资源枯竭,还是天气原因?我在漆黑的雨夜中感慨:镜泊四处皆胜景,病毒无情人有情。我们都有健康证,大鱼何须绕道行?


连续上鱼

  值得庆幸的是,午夜时分,云开雾散。月亮从云中露出笑脸,雨也慢慢停了下来。看来天亦有情啊!我高兴地换上夜光标,决胜在凌晨。不想,抛竿下去一分钟就黑标,一条半斤左右的嘎牙子被我甩上岸,那吱嘎吱嘎的叫声多么亲切熟悉。随后,鲫鱼开始上钩,连续钓了几条,虽然不大,可是心情怡然啊!接着,雅罗也开始报道了,不是顶标就是黑标,连续钓了几条半斤重的之后,又换成了鲫鱼咬钩,还有一次是双尾上钩。
  难道这就是风雨之后见彩虹吗?


双尾嘎牙子

  当太阳懒洋洋地从东山爬起,我惊奇地看着眼前水淋淋的山川大地的同时,也从寒冷中解脱出来。


战果在扩大

  我把海竿换了一遍鱼饵,然后继续扩大手竿的战果。商品饵几乎不好用,万能蚯蚓独获青睐,竟然还钓上一条尺把长的三花鲤鱼,要是在乌苏里江,这么小的鲤鱼我顺手就把它扔回江中。可这是目前为止最大的一条鱼了,我暂时留下它,待小姚醒后向他炫耀一下。


鮮亮的白鲦

  突然,一个大顶标出现了。我一拉,竟然是一条蓝色的鲫花,虽然不大,但它的出现说明湖泊水质保护得好,这种鱼是不会出现在污染水域的。其实,镜泊湖的水质好,通过林下小溪旁厚厚的翠绿青苔也能证明。


终于有口了


鲫鱼不停地上钩,还有一尾三花鲤鱼


自斟自饮


双尾上岸


嘎牙子上岸

  小姚醒了,兴奋地清点战果,拍照留影。遗憾的是,他刚打算录几段遛鱼的视频,鱼却停口了。整个湖面下的鱼就好像有人号令一样,全部闭食。


干净漂亮的湖鲫


露出月亮


夜幕下的夜光标


火红太阳升起


两只无忧无虑的野鸭子


一条蓝色的鲫花


少见的绿色原始青苔


鳟鱼在水中游弋


收拾渔具装备


接送的渔船

  正在我们长吁短叹之际,平静的湖面突然出现奇观。一群金色和黑红相间的金鳟、虹鳟在湛蓝如镜的湖水中游过来,白云倒映在湖中,真是云在湖中漂,鱼在云中游。我迅速抓拍了几张,它们随即摇头摆尾游向山的尽头。难怪鱼都停口了,都去欣赏这美景奇观了。
  小姚收拾鱼,打算做酱焖雅罗。我虽有些困,但时不我待,中午还有大雨。我擅长连续作战,开始收拾渔具,力争大雨到来之前装车返航。


告別野餐

  酱焖雅罗配点甜葱,味鲜色美。我自斟自饮,破例喝了杯啤酒,也算是对秀美的镜泊湖的告别。此行的鱼获虽然不理想,但在风光秀丽的山水之间自由自在地放飞因疫情久困的心灵,这远比鱼获更重要。


依依惜别


笔者在兴隆寺留影


雨中归程

  当蒙蒙细雨再次笼罩湖区时,我们已进入古渤海国地域。那里竟然没有下雨。我提议参观一下渤海国宁古塔。于是,我们参观了兴隆寺。兴隆寺又称石佛寺,它位于宁安市渤海镇西南,建于康熙初年,共分马殿、关帝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院内矗立渤海时期的佛教石灯塔。可是由于疫情原因,往日喧闹的旅游胜地,而今门可罗雀,大殿关闭,连以往客满的农家大院也只有屋檐下的燕子低声喂雏。
  此际,惟愿抗疫早日胜利,往日的热闹和快乐尽早恢复。
  2020年7月5日
其他文献
大风越吹,侬心越荡?  风是春天的东北平原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三到五级风是家常便饭,六级以上的风更是刮得昏天黑地日月无光。同样是四级风,南方的钓友尚能克服得游刃有余,可是在东北无遮无拦的大平原上,四级风已经是出钓的极限了。遇到四级以上的风力,钓友就没了选择钓位的权利,哪儿背风就去哪儿吧!  我曾在超过六级的风天出钓过,至今记忆犹新,空气和鱼竿的剧烈摩擦产生了强烈的静电,后果是不敢碰碳素鱼竿,每抓
期刊
五月——鱼情变化最剧烈的一个月。在从春过渡到夏的这个月份,气候温度变化剧烈,钓鱼人也要随着大自然的节奏调整自己的垂釣思路。  本期“独家策划”收集了数则经典的案例和精彩的钓事,愿大家钓好五月的鱼!
期刊
野钓久了,我发现一个规律,从春天开始到秋天结束,用饵几乎年复一年地按照一个模式循环——荤饵—面饵—玉米粒—面饵—荤饵。解释起来就是,刚开春用荤饵,比如蚯蚓,主钓饿了一冬的馋嘴鲫鱼;等小鱼苏醒,荤饵的标相叫人受不了,就改成面饵,但是面饵同样好景不长,只需个把月,无处不在、数量庞大的小鱼依然会把浮标弄得和过电一样,用玉米粒当然能解决问题,但是春末夏初玉米粒这个东西还真不太管用,啥时候大地的青玉米快下来
期刊
个别钓友在介绍钓鲫鱼方法的时候,常把“钓浮”与“浮钓”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等同起来,这是不正确的。这并不是抠字眼,如果不认清這两个概念,将不利于正确运用相应的方法。在此,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广大钓友有所启迪。  一、钓组运动状态不同  “钓浮”是静态钓,它是指从钩饵入水,浮标翻身站立,短暂地停顿、下降、反弹,再下降到位后的定位,这种静止是二力平衡后的静止。在这样的运动轨迹上,鱼讯的语言很少,一般都
期刊
1991年1月17日凌晨爆发的海湾战争,是美国纠集西方多国部队与伊拉克进行的一场军事较量。战争不仅造成了伊拉克经济的倒退,也给海湾沿岸各国的经济造成直接影响,各国港口因战争而悉数关闭,来海湾诸国的专家、劳务人员全部终止合同,打道回府,给与海湾地区有商贸往来和劳务合同的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此外,战争还毁坏了油井和油气管道,给海湾造成严重污染,海产品资源几乎遭受灭顶之灾。这场战争虽然已过去
期刊
@ 四方大脸  还记得十来年前手机的各种彩铃吗?我有这么个渔友,成天换各种不着调的彩铃,比如给他打电话约钓鱼的事,你会听到: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刚撂下电话他就会打回来,嘿嘿一笑解释说那是彩铃。  有一次我俩夜钓,万籁俱寂的半夜,突然一个粗暴的男音:举起手来,举高点!再高点!我居然照着做了。聪明的都看出来了,那是他的新铃音!  @ 身轻如象  渔友包子给我讲的,他中学的时候多次旷课去钓鱼,被他妈
期刊
蒙特利尔是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位于渥太华河和圣劳伦斯河的交汇处。这个地方冬季十分寒冷,日平均气温为-10.4℃,大大小小的湖面一片冰封景象,是冰钓爱好者的天堂。  去年底,我探亲到了蒙特利尔的哥哥家,小侄说每年12月26日到次年的2月15日是加拿大冰钓的最佳时段。只需等到一个晴天,男女老少驱车前往成千上万湖泊中的任何一个,开冰凿洞、挂饵放线、安坐静候,便有鱼可获;人们也可以去商家提供的冰钓小屋,那
期刊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们向大家介绍了“闪光R21尺”,这期再来说“闪光R18尺”。  “闪光R18尺”是我的并继竿“初恋”。2005年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我刚接触到台钓,第二年知道“闪光R18尺”,第一眼就爱上了它。超高的颜值、极度的轻量,仅仅这两点对当时还是“菜鸟”的我来说就是神竿的存在了。不过,当时我还是个穷学生,“闪光R”就像心中的女神一样,只能暗恋,无法触及。  朝思暮想几多年,直到“闪光
期刊
我所生活的城市,在段子里是这样的:  别人看雪的时候,我们看雪;  别人听雨的时候,我们看雪;  别人踏青的时候,我们看雪;  别人赏花的时候,我们还看雪。  因为,我们只有两个季节——  一个是冬季,  一个是大约在冬季。  我所生活的城市,在生活里是这四张图:  这是哪儿?各位再猜一会儿……  如此大环境和大气候,不在冬天找点儿节目,一定会因为抑郁而等不到下一个钓季开禁的。不知道别的钓友怎么想
期刊
北风呼啸、雪花飞扬、千里冰封、银装素裹,晶透的冰雪世界展现着浓郁的东北风情,其中还有一幅别样的风景——冰面上的一群群热血战士,他们身穿棉大衣、头戴大皮帽,捂得严严实实,在或大或小的冰面上破冰开洞,下竿垂钓,在一马平川的冰面上,颜色不同大小不一的冰钓帐篷、笨厚移动的钓鱼人身影,加上一条条从冰窟窿里拎出的鱼,构成了一幅壮观、热闹的场面!  老话说:“入冬冰冻一指即可站人,冰冻一拳马车可行。”也就是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