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树立适度消费观现实必要性的思考

来源 :当代经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d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现实生活中消费过度和消费不足的表现、原因和危害以及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论述了我国树立适度消费观的现实必要性。
   【关键词】消费过度 消费不足 资源 环境 适度消费
  
   适度消费观是以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为指导,在继承传统适度消费思想、吸收传统节俭消费观基本内核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提出的消费观。它既不主张对物质财富一味节约吝惜,又不赞成对物质财富毫无节制地消耗滥用;它是一种使消费者既不为清贫所迫,又不为物质所累的消费观。这种消费观体现了人类的理性精神和道德自律,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一种理想的消费观,是当代社会的主流消费观。本文分析了我国树立适度消费观的现实必要性。
  
   一、解决我国消费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树立适度消费观
  
   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在消费领域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过度消费问题和消费不足问题。
   1、过度消费的问题
   (1)过度消费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状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受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在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群和青少年中,存在着过度消费的消费主义倾向。过度消费的主要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炫耀型消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收入分配政策,使一部分人进入富裕阶层。在2007中国(温州)国际奢侈品展上,一套6800万元的海南黄花梨家具,一组880万元的海南黄花梨顶箱柜,价值138万元的林肯加长版汽车被他们中的一些人订购。商务部发布的《2006-2007年中国结婚市场发展调查报告》指出,2006年372.84万对城镇新人平均结婚花费约为12.66万元,平均购房支出为16.29万元,仅此两项叠加在一起,城镇新人平均结婚花费约为28.95万元。这相当于两个3口之家的城镇家庭4年的总收入。另一个现状是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奢侈品消费规模已占全球的12%;与此同时,受医疗、教育、养老等因素影响,绝大多数中低收入者仍然处于解决温饱的消费阶段。这种豪华消费、炫耀消费会增加人们对社会分配不公的怨恨,影响人心稳定和安定团结的局面。
   第二,公款消费严重。
   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第326期刊登文章称,公车消费和公款吃喝一年的总数高达6000亿元以上,几乎相当于财政收入的20%左右。
   公车消费。据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至少有公车400万辆,公车消费财政资源4085亿元,大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以上。
   公款吃喝。据各种资料显示,全国一年的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以上,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7%。
   第三,浪费性消费严重。
   一次性消费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每年因生产一次性木筷,我国一年将失去500万立方米木材。而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1000万箱,需要砍伐2500万棵树木,其中600万箱出口到国外。在一次性带来的方便、快捷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资源消耗。我国餐桌上的浪费每年达600亿元。
   (2)过度消费的原因与危害
   导致我国出现过度消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一部分高收入者受比阔斗富的愚昧落后的消费意识的影响外,最主要的是受消费主义的影响。消费主义主要是指以美国为代表,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也在不发达国家出现的价值观念或生活方式,它是一种有明显的价值诉求的意识形态。它追求和崇尚过度的物质占有或将消费作为美好生活和人生目的的价值观念,以及在这种价值观念支配下的行为和实践。它认为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有效的活动和手段,是自我精神满足和物质满足的根本途径,也是人生的根本目的。它认为人生的意义就体现在将物欲的满足与感官的享受当成人生追求的最高价值。它具有鲜明的物质主义特征,推崇符号消费,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一旦接受难以摆脱。改革开放以来,消费主义传入我国并不断蔓延,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消费观念。受消费主义的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趋向时尚化、高档化、超前化,从而形成过度消费。
   过度消费的负面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它败坏社会风气,培养消费主义人格;引发犯罪,导致腐败;侵犯他人利益,危害子孙后代。过度消费不仅在直接关系上有碍社会伦理文化建设,而且它还通过生态环境这个中介形成对他人及后代的利益的侵犯。过度消费是超出了人自身正当需要的消费,实际上它并没有提高消费水平或是增进消费效果,它直接与适度消费相悖。要解决过度消费的问题,必须树立适度消费观,倡导适度消费。
   2、消费不足的问题
   (1)消费不足的表现
   第一,我国消费占GDP总量的比重逐渐下降。
   我国消费率由1992年的62.4%下降到2005年的51.9%,下降了10.5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率也从1992年的47.2%下降到2005年的38%,下降了9.2个百分点,均达历史最低水平。与其他国家的消费率相比,1993-2004年,高收入国家为78.4%,中等收入国家为73.5%,低收入国家为81.2%。与我国发展水平相当的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消费率分别为73.3%和67.8%。而我国1992-2005年的年均消费率为58.8%,消费率明显偏低。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我国消费率在61%~65%的区间是较为合理的。过低的消费率使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问题凸显。
   第二,城镇居民消费倾向逐年下降。
   “十五”时期,我國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呈逐年下降态势。到2005年底,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已降至75.69%。2006年为73.96%,比上年下跌1.73个百分点。但“十五”期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2005年仅比2000年下降3.9个百分点。
   第三,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下降。
   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下降,由1992年的72.5%下降到2005年的55%,下降了17.5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由1992年的55.1%下降到2005年的40.3%,下降了14.8个百分点。2006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为73.6%,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边际消费倾向为59.1%,下降10.5个百分点。
   第四,居民消费支出增幅慢于收入增幅。
   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59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4%,增幅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69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9%,增幅却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可支配收入增幅与消费性支出增幅之间的差距,已经由2005年的0.7个百分点扩大至2.5个百分点。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7.4%,加快1.2个百分点;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29元,同比实际增长9.1%,增幅下降2.4个百分点。
   (2)消费不足的原因与影响
   造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滞后的消费观念的影响。几千年占主导地位的传统节俭消费观念根深蒂固,因此人们难以形成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观念。其次,人们的消费能力不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他们毕竟还不富裕。不能过高地估计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在整体收入水平、财富占有不高的情况下,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目前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目前已达到3.2︰1。收入越高的人,边际消费倾向越低,而中低收入者尽管有消费欲望,却没有消费能力。中国民众收入水平差距拉大,贫富不均的现象,是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再次,尚未定型的制度改革影响着人们的预期。我国正在进行的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一方面增大了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同时又增加了居民的预期支出,从而影响消费支出。最后,不尽人意的消费环境。主要表现在:消费的硬环境方面,农村消费品市场不完善,城市服务消费高档化,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消费者维权难度大;消费的软环境方面,不健康、不文明、不科学的消费陋俗和少数人公款消费、黄色消费等风气还没有根本改变。
   消费不足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首先,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目前,消费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任务很重。为了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我国的经济必须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中,近年来我国主要靠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拉动,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没有相应的增强。这种状况难以为继。投资过旺,而消费没能相应增加,会导致生产能力过剩,重复建设,造成生产领域的严重浪费。外贸顺差持续过大,会加大我国同相关国家的贸易磨擦,一旦这些国家对我国进行报复,势必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消费不足会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也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相违背的。
   以上分析说明,近年来我国政府扩大消费的政策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要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而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树立适度消费观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状况要求树立适度的消费观
  
   消费问题不仅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同时也受到人口和资源环境状况的影响。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一些地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來越尖锐,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1、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短缺
   2006年我国人口已达131448万人,占全球22%,高峰将达16亿或更多,而主要资源耕地、水、能源、各种矿产按人均计,都列在世界后列。2006年,全国耕地为18.27亿亩,人均为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2006年我国全年水资源总量2550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9.1%;人均水资源1945立方米,减少9.6%,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将近400亿立方米,相当于北京市年用水量的10倍。而“十五”期间,全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全国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比较严重缺水的有110座。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0%。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世界第53位。据测算,到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多数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严峻。
   我国的资源不仅人均占有量低,而且浪费严重,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GEP增长了10多倍,但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比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材消费量为3.88亿吨,占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即使考虑到汇率因素,中国的资源产出效率也是比较低的。
   2、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1)水体污染相当严重
   据环保总局监测,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的断面为劣V类水质,全国约1/2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一些地区甚至出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存在极大隐患。据环保总局最新调查数据,全国113个重点环保城市的222个饮用水地表水源的平均水质达标率仅为72%,不少地区的水源地呈缩减趋势,有的城市没有备用水源,有3亿多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存在安全问题。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据环保总局统计,2005年全国共发生环境污染事故1406起,其中水污染事故693起,占全部环境污染事故总量的49.2%。
   目前,我国七大水系的26%是五类和劣五类,九大湖泊中有七个是五类和劣五类,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一些地区甚至已经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与此同时,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
   (2)空气污染严重
   目前,数亿国人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由于空气污染引起的健康损失约占GDP的1.8%。
   (3)耕地污染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我国的人口和资源环境状况决定了我国只能倡导适度消费,而不能提倡高消费。
  
  
  【参考文献】
  [1] 陈昕:救赎与消费——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 倪瑞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精神[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 郑红娥:社会转型与消费革命——中国城市消费观念的变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蔡玉高、朱国亮、徐清扬:粗放发展:滚滚车轮下的山河之伤[J].半月谈内部版,2007(9).
  [5] 陈文玲:我国消费需求发展趋势及深层次矛盾[J].宏观经济研究,2007(1).
其他文献
在小学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讲究方法让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中真正地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基础,这才是我们教师教学的关键,学生在学习时不只是追求成绩,更是得到了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要为人民做事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其中的第8条就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
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资源,其空间分布对城市科技文化服务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对公共图书馆的资源配置、空间分布现状进行研究,以期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以北京市主城区为例,采用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从供需角度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内基于自驾和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下的公共图书馆空间可达性。出行时间通过调用准确度更高的百度地图API得到。结果表明,北京市主城区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可达性整体较好,但资源布局不均衡,自
自2004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本轮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外贸顺差和国外资本流入及人民币不断升值导致人民币货币供给被动扩张引
中部崛起战略是中央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整体腾飞和国家落实区域经济发展序列的重要战略步骤之一,也是我国经济新一轮转型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河南、江西、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为102.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7.7%,2001年人口35147万人,占全国的28.1%;国内生产总值2.15万亿元,占全国的22.4%,是我国人口、资源、经
江苏正步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然而苏北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则成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瓶颈。苏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
通过分析公共财政对高速公路运营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总结公共财政框架下高速公路运营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公共财政框架下高速公路运营单位财务管理新对策。
本文以我国房地产市场运动的五个阶段为出发点,分析了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初期、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块数发展阶段和高级发展阶段等5个阶段的各自特征;并以此为依据,从商品
针对各向异性永磁同步电机(PMSM)无传感器控制时使用高频信号导致的转矩脉动、噪声和振动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各向异性PMSM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策略。新方案具有较宽的速度控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并采用。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促使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规章制度,强化全员的成本、责任意识,约束企业的随意行为,从而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 编制 绩效    全面预算管理是从企业全局出发,在综合考虑一定时期的上供应、生产、销售及人员安排基础上,以相应的成本和利润、资本支出、现金收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