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文化的育人价值与实践路径

来源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h860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和功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高校具有的基本职能。以爱国、为民、团结为核心的冼夫人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底蕴。实施高校冼夫人文化育人工程,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的时代要求。这一价值在高校的實现,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科学研究为理论基础,以校园活动为重要阵地,以社会实践为有效途径。
  关键词:冼夫人文化;高校;育人;价值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以爱国、为民、团结为核心的冼夫人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底蕴,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和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赋予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使命、新任务和新要求。
  在冼夫人文化育人问题上,学界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如孙健、陈伟锋谈到了冼夫人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问题,张玲探讨了冼夫人文化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问题,谭宇生等人研究了冼夫人精神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问题等。这些研究开拓了冼夫人文化育人的新境界,带来了新启发,提供了新借鉴,其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但出于这是新问题,研究难免存在进展慢、视角少、成果少、缺少系统性和质量较低等现象。加强高校冼夫人文化育人问题研究,既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又是冼夫人文化育人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冼夫人与冼夫人文化
  (一)冼夫人的生平介说
  据史料记载,冼夫人,原名冼英,南北朝时期高凉郡人(即现广东茂名-阳江一带),公元522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生于现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电城镇山兜村。目前,山兜村隋谯国夫人冼氏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益家族世代为俚(壮族先民分支)人首领之传统,冼夫人自幼接受良好家庭教育,品正贤明,足智多谋,扬善抑恶,婚前已能独当一面,行军用师,排兵布阵,信义卓著。公元535年,在时任罗州刺史冯融的推动下,冼夫人与时任高凉太守冯宝联姻。婚后,冯冼合力统领南越,辅助朝廷治国,平定地方叛乱,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推行中原文明,发展教育生产,其军事、政治活动横跨南越10余州,先后斩获7代君王封赐,被后世人尊称为“岭南圣母”,被周恩来称为“巾帼英雄第一人”,被江泽民称为“为我辈及后人永远学习的榜样”,被历史学家吴晗称颂为“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妇女之一”。
  (二)冼夫人文化的基本内涵
  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结果,是人们社会实践的历史结晶。以爱国、为民、团结为核心冼夫人文化是历经梁、陈、隋三朝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影响深远,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值得挖掘。
  1.爱国心
  爱国心,也就是爱国主义。爱国心是冼夫人文化的核心价值。冼夫人生长于俚族世代首领之家,自幼就接受俚族知识教育,深受拥护首领文化熏陶,善于结识英雄豪杰,主动率领族人归附隋朝,积极协同丈夫冯宝为官执政,努力劝服地方势力归顺朝廷,先后三次平定大叛乱,惩治好斗叛徒恶霸,势力强大后从不称霸不为王,千方百计维护国家统一,先后被七朝君王册封,有中朗将、石龙太夫人、谯国夫人、诚敬夫人等官方功勋,被民间尊奉“岭南圣母”“南天圣母”和“南海保护神”等。冼夫人经常告诫族人:“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等思念之。”(见《隋书·烈女传》)“赤心向天子”思想是冼夫人爱国实践内化的结果,是冼夫人爱国的生动写照,体现冼夫人深厚的忠孝之道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不管是从个人、国家还是社会层面看,冼夫人这种内在价值精神都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
  2.为民心
  为民心,即为人民服务之思想。为民心是冼夫人文化的核心价值。冼夫人的为民心主要表现为安民、抚民、富民和化民。首先是安民。所谓安民,是指使人民群众过上安定的生活。冼夫人生长在百越群族及地方诸侯混战频繁的时期,那时,百姓灾难深重,生命面临威胁,生活居无定日,安稳生活是民众之共同期盼,而民众安稳生活的前提是国家统一稳定。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冼夫人先后协助陈霸先擒诛李迁仕、协助陈朝铲除欧阳纥割据势力和指挥部属讨伐作乱之王仲宣,岭南得以安定,民众安居乐业。其次是抚民。所谓抚民,是指安抚黎民百姓,使民心归顺服从。冼夫人一生体察民情,体贴民心,体悟民意。隋朝建立不久,为安抚百姓,冼夫人亲自护卫隋朝特使斐矩巡抚各州,并命令各州统领部属归顺朝廷,岭南再次得以安定,群众欢呼,隋帝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得知番州赵讷深违民心,冼夫人亲自上书朝廷并及时清除了赵毒,并亲持朝廷诏书带兵巡抚岭南十余州,安抚当地百姓,岭南有得以安宁。第三是富民。所谓富民,是指发展经济,使百姓衣食无忧。随着汉俚融合和隋朝统一,冼夫人号召百姓大力开垦荒地,改善土地成份,传播农作技术,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水平,增加粮食产量,男耕女织的封建生产关系鲜明,岭南经济发展空前繁荣,俗有“桑麻遍野”之称。《隋书》有“尽力农事”之记载。而《汉书·地理志》则记:“从此,男子耕种禾稻芝麻,女子蚕桑织绩,民有五畜。”第四是化民。所谓化民,是指教化民众,使之更新观念和增加知识。为教化民众,一方面,冼夫人不计自身优势,冲破俚族思想习俗障碍,主动答应与“他乡羁旅”之冯宝婚聘,实现俚汉联婚,这不但是民族通婚之事,而且是思想教化之行。另一方面,冯冼联婚后,冼夫人积极协助丈夫执掌政事,发扬汉族优良传统,建立郡县乡学制,积极开办学校,教授汉文化,传播封建道德伦理,有效改革了俚人陋习,社会风气大为改观,群众文化程度不断提高。   3.团结心
  团结心,即齐心协力、结合紧密、和睦相处之思想。团结心是冼夫人文化的核心价值。冼夫人成长于诸侯割据势力混战频繁的南北朝时期,她深受百越族族统思想文化影响,认识到团结才能生存,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发展。首先是反对互斗,促进族内团结。处于未统一的岭南,部落之间普遍存在呈强欺弱、互相攻击的现象。冼夫人深知这不利于民众安定生活,一方面抚慰俚僚各族团结,另一方面惩治挑起事端者,从而慢慢改变族人思想观念,不断增进族人团结。其次是融合发展,推动族间团结。为改变岭南俚僚族落后状态,冼夫人放弃俚族地方管治优越条件,接受冯宝婚聘,实现汉俚通婚,推进了汉俚文化融合,岭南民族大团结奠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第三是惩治割据,推动国家统一。诸侯混战的梁陈隋三朝让冼夫人认识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众才能安居乐业,百姓才有幸福。梁朝时,冼夫人协助陈霸先平息侯景之乱,建立陈朝。陈朝灭亡时,冼夫人将所辖岭南八州归顺隋朝,避免换朝给百姓带来战乱。隋朝十年,冼夫人又指挥孙儿冯盎领军讨伐灭,并巡服岭南二十余州归顺惰朝,使岭南复安,百姓乐业。为使族人传承拥护国家统一之精神,冼夫人经常用“赐物尽忠孝”之道教育儿孙后代拥护国家统一,说:“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俱在,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受此影响,隋亡唐立之际,她孙子冯盎拥有番州、广州和朱涯等地,有人怂恿他独立称王,但他坚决反对,并严厉批评语:“吾居越五世矣,牧伯唯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宝贵,唯我希矣。常恐添先业,尚自王哉?”后来,冯盎不但没有称王,反而将其管辖之二十余州归顺唐朝,为唐朝统一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高校冼夫人文化育人的價值分析
  冼夫人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爱国、为民、团结。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的地方,高校办学“要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因此,实施高校冼夫人文化育人工程,弘扬冼夫人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具有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
  大学生是高素质人才,素质之谓高在于其首先有较高的思想水平。思想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较高水平的思想,推动实践实现较高水平的发展。冼夫人虽然是封建时期的杰出英雄,但其思想水平是比较高的。实施高校冼夫人文化育人工程,弘扬冼夫人精神,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
  “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的内容为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2]冼夫人的思想是冼夫人在长期首领之家文化影响,于爱国为民实践中形成的。为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她无论势力多么强大也不称王不称霸,她无论谁来教唆也不拉帮结派不谋反,她无论自身优势有多大也愿意与“他乡羁旅,号令不行”的冯宝联婚。事实上,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社会上的文人志士都离不开民族、国家和人民这实践议题而生存发展,因为这是决定他们人生位置的立场根基。这一立场决定错了,其人生也就错了。冼夫人功成千秋伟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具有的爱国爱民团结思想。需要清楚的是,冼夫人是封建社会的杰出代表,其所爱之国为封建之国,其所为之民为封建之民,其思想文化是封建社会之思想文化。因此,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施高校冼夫人文化育人工程,传承弘扬冼夫人文化精神,要取精华,弃其糟粕,推动冼夫人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教育学生爱国不是爱梁、陈、隋国,而是要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团结不是俚汉民族团结,而是要全国56个民族团结,为民不是为岭南百越人民,而是要为中国人民。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种思想指的“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例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3]这是对马克思关于解放全人类思想的创新发展,是一个比冼夫人爱国为民团结和谐站位更高的思想。提高大学生这种思想水平是高校冼夫人文化育人的更大价值。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政治觉悟
  当代中国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提高大学生政治觉悟,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提高大学生政治觉悟,方法多种多样。以冼夫人为榜样,实施高校冼夫人文化育人工程,弘扬冼夫人精神,是提高大学生政治觉悟的有效做法。
  冼夫人具有很高的政治觉悟。所谓政治觉悟是指人们对政治的认识与行动,是观点与行为的统一。政治觉悟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习与锻炼而逐步培养起来的。冼夫人的政治觉悟是冼夫人在社会实践中对社会政治的认识与行动的表现。冼夫人的政治觉悟主要表现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认识和行动中。在冼夫人看来,国家统一,社会才能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因而,冼夫人无论是在梁朝、陈朝还是隋朝,她都将个人、族群与国家的命运统一起来,时刻做到个人让族群,族群让国家,无论岭南多么混乱和个人势力多么强大,她都拥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称霸称王,反对部落逞强示弱,以强驱弱,互相挑半,协助朝廷惩治叛乱,主动说服并亲自带领部落归顺朝廷。那时,岭南因她而稳定,国家由此而统一。冼夫人虽是封建社会的英雄代表,但她所秉持的追求和平、避免战乱、睦相处和共同发展的价值却超越封建、超越时空,具有自然规律性、社会普遍性和时代超越性等特征,有着重要的传承弘扬、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价值。因此,冼夫人这种文化精神进高校、进学生头脑,不管对国家、社会,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既是可以的,又是可能的,更是必要的。在今天中国,在大学生中传承弘扬冼夫人文化精神,并不是教育引导学生回到封建社会热爱维护梁、陈、隋朝的统一,而是要教育引导学生立足自身当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种政治觉悟可以最简洁地概括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
  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和建设者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规定,这个“有文化”是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4]
  冼夫人虽然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杰出女英雄,但她历经三朝所积淀的思想政治和伦理道德精神在当代却发出了灿烂光芒,照亮了世人前行的道路。这笔宝贵资源既是一种历史文化知识,又是一种文化精神财富,更是当代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动力。历史是旧的,而历史观是新的。历史观之所以是新的,是因为历史观是一种文化精神,具有化人育人的强大超越功能。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认为人们通过知识学习,提高个人修养,可以使社会秩序稳定。苏格拉底的观点强化文化即知识的理论功能。冼夫人文化的知识性与冼夫人历史的文化性都是冼夫人精神的生成源泉。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因而,弘扬冼夫人文化精神,首先得从冼夫人历史文化知识学习开始,這是实现高校冼夫人文化育人价值的基础前提。实施高校冼夫人文化育人工程,推动冼夫人文化进高校、进课堂,给大学生讲清冼夫人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让大学生认识到冼夫人是何许人、从何而来、以何而来和将走向何方;讲清冼夫人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让大学生理解冼夫人文化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样;讲清楚冼夫人文化的过去与现在及将来,让大学生理解冼夫人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关系;讲清楚冼夫人文化的内涵、本质和意义,让大学生理解冼夫人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意义。通过对冼夫人文化的学习,提高当代大学生文化素养,将大大增加青年大学生脚踏实地开创未来的底气和自信。
  三、高校冼夫人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
  作为文化育人的先行地和排头兵,高校在开展冼夫人文化育人工作中有着天然的优势。从人才培养的实践维度看,高校冼夫人文化育人的最基本路径为科学研究、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这四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它们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只有形成多维合力,整体推进,育人才有可能实现效果最大化。
  (一)课堂教学:高校冼夫人文化育人的主要渠道
  从本质上说,一部课堂教学史可以称为一部教育史,因为课堂教学从来都不能与育人相分离。教育事业的发展历史表明,课堂教学因其具有定时、定点、定人等内在结构和所具有的系统性、互动性和科学性等内涵特性而成为学校“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渠道。高校冼夫人文化育人首要解决的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冼夫人文化育人“是什么”“从哪里来”“为了什么”“怎么样”和“有什么用”等基本问题。这些问题所体现的知识性、理论性、价值性和发展性等特征恰恰契合了课堂教学的内在结构和本质特性。把冼夫人文化教育写进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冼夫人文化教材,开展冼夫人文化课堂教学,系统教授冼夫人文化知识,传播冼夫人文化精神,透析冼夫人文化价值意义,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事实上,这些任务也只有围绕课堂教学才能完成而没有它途。当然,课堂教学的形式既可以是线上,又可以是线下的;既可以在教室内完成,又可以在教室外完成。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传承冼夫人历史,不能只讲授冼夫人文化知识,更不能空谈价值意义,而要将冼夫人文化与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结合起来,着力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中心等精神教育,切实推动冼夫人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完成其作为主渠道应有的任务,才能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文化传承创新使命。
  (二)科学研究:高校冼夫人文化育人的理论基础
  冼夫人文化育人问题既是一个实践性问题,更是一个理论性问题。实践总是需要依靠科学理论指导才能走得远走得真。冼夫人文化育人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通过理论研究来解决。冼夫人文化育人实践探索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为理论成果,以获得推动其自身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启示。高校冼夫人文化育人的科学研究既具有间接育人作用,又具有直接育人功能。从科学研究的内容体系来说,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理论研究,进行经验总结,汲取育人工作教训,解决冼夫人文化育人实践中出现问题的研究,对育人起到间接作用;而从科学研究的组织体系来说,冼夫人文化育人工作科学研究不但是老师等科研工作者的职责任务,而且是学生等科研爱好者的培养手段。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老师等科学工作者可以以冼夫人文化为主题,利用“挑战杯”比赛、“创新创业”大赛和科研项目等机会,把学生组织到研究团队中,带领和指导学生开展冼夫人文化问题研究,使学生在研究冼夫人文化问题过程中既可以学习科学研究知识方法,掌握科学研究规律,又可以直接学习冼夫人文化基本知识,了解冼夫人文化发展历史和现实价值意义等,从而使科学研究工作获得“一箭双雕”的育人效果。
  (三)校园活动:高校冼夫人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
  校园活动又称为校园第二课堂活动,它是第一课堂的有机延伸,活动囊括了学术科技、专业技能、文化艺术、体育竞争和志愿服务等各种项目,在育人工作中与第一课堂形成有效互补。实践证明,校园活动因其具有时空宽广、覆盖面大、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运作灵活、趣味性强和作用隐秘等特点而成为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和铸魂育人的重要阵地。因此,校园活动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冼夫人文化育人的重要发力器。首先,要建立常规性文化工作机构。依托共青团系统建立完善包括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组织在内的校院系三级校园文化活动常规性工作机构,配备专门人员,使冼夫人文化活动有机构有人组织开展。其次,要制定周期性文化工作方案。冼夫人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涵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应入列校园文化活动规划的主要席位,重点设计,科学规划,长期实施,经常总结,形成品牌。再次,要开展竞争性文化主题活动。要以冼夫人文化为主题,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经常性演讲、朗诵、辩论、征文、歌唱等竞赛活动,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推动冼夫人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接受教育,提高认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四,要组织大众性文化展示活动。要抓住国庆、校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广泛组织举办冼夫人文化主题书画展、手工艺术品展、文艺晚会等大众性文化艺术活动,营造学习冼夫人“好心文化”氛围,张扬学习冼夫人“好心精神”,推动建设优良校风学风,实现铸魂育人目标。第五,要利用创新性文化传播手段。在开展冼夫人文化活动过程中,要坚持利用校园网、微信、微博、QQ、抖音等新媒体大力推送冼夫人文化活动新闻,广泛宣传冼夫人文化盛况,讲好冼夫人文化故事,唱响冼夫人文化歌声,传播好冼夫人文化精神,使冼夫人文化精神深入人心。   (四)社会实践:高校冼夫人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实践有过经典的论述,认为人的本质是实践的,而不是理论的。人类通过实践,既改造了世界,又发展了自己。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实践逐渐成为我国高校育人的有效途径。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工作,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5]为落实这一精神,2017年12月,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要构建“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等十大育人体系,不但提出要通过加强社会实践项目管理,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实践资源,教育引导师生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实现实践育人目标,而且要求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实现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6]。实践证明,社会实践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发挥了重要的育人作用。事实上,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职责使命决定了教育是一项伟大社会实践工程。但这一工程的完成,并不仅仅是通过课堂讲授和理论研究来实现,而且必须广泛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因为课堂讲授和理论研究主要解决的是文化育人内化于心的问题,而社会实践则主要解决文化育人外化于行的问题。因此,高校要想真正取得冼夫人文化育人效果,必须要寓冼夫人文化于社会实践。具体来说,一要坚持把冼夫人文化列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题,建立冼夫人文化社会实践机制,使冼夫人文化成为一项常规的实践主题,并坚持常年开展,彰显特色,铸就品牌,形成文化,服务育人;二要加强校地联合,在地方冼夫人纪念馆堂所等地建立冼夫人文化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在高校建立冼夫人文化研究机构,使地方实践探索专家和文化工作者走进校园服务教育教学,高校理论研究专家和大学师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建设,校内校外形成互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合力;三要建立冼夫人文化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冼夫人文化主题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活动,使学生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不但学习冼夫人文化知识,掌握冼夫人文化历史发展,领略冼夫人文化精神,而且不断提高科学研究素质能力,进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目的;四要将挑战杯、创新创业等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活动与冼夫人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挖掘冼夫人文化育人资源,突出地方文化育人特色,深入开展冼夫人文化学术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广泛宣传冼夫人文化育人活动,不断提高冼夫人文化育人的实践创新。
  科学研究、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是高校冼夫人文化育人的四个维度,虽然发力点不同,但它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指向学生,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冼夫人文化精神的时代新人,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科学研究是冼夫人文化育人的理论基础,主要解决冼夫人历史资源挖掘、文化传承创新、价值意义提升等问题,为冼夫人文化育人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指明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指导和丰富载体。课堂教学是冼夫人文化育人的主渠道,主要解决冼夫人历史文化传承及知识教育、冼夫人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冼夫人文化精神培育和新思想养成等问题,使冼夫人文化研究成果得以物化产生效果和创造价值,为开展冼夫人文化育人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提供知识准备、理论素材和文化基础。校园活动是冼夫人文化育人的主阵地,是科学研究的实验场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社会实践的关联组成,主要解决冼夫人文化育人校园实践、生动演绎、传播发展等问题。社会实践是冼夫人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主要解决冼夫人文化的历史探寻、资源开掘、知识学习、价值传播、内涵转化和创新发展等问题。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四个方面有机融合,并有效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冼夫人文化育人效果就能实现最大化,最终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164.
  [2]中國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290.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6):433.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313.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20-11-0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2/27/c_1120538762.htm.
  [6]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6-12-06)[2020-11-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责任编辑  苗存龙
  作者简介:黎育生,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冼夫人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础开放基金项目“文化强国视野下冼夫人文化的高校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8xjd08)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期做好对外宣传和文化输出的重要方式。高校海外留学青年普遍具有较强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底蕴,在习得居住国的文化和话语方式后,具备在融通话语表述的情况下讲好中国故事的优势,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使者和纽带。对高校海外留学青年讲好中国故事进行系统性的培育是发挥高校统一战线和海外爱国统一战线工作作用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高校海外留学青年讲好中国故事前提在于实现文化自信和美美与共的意识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事件频发,大学生是我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如何做好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是当前高校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作为“把关人”的辅导员多数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技术能力不足,处于一种“硬着头皮上”的状态,在引导网络舆情时面临的问题值得重视和思考。辅导员应主动学习,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构
期刊
摘 要: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需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进一步创新理念、丰富内容、改进方式。为了更好地贯彻《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本文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性视角切入,结合互联网思维理念方法,探讨高校思想政治课精准性的价值内涵与实现路径,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实效提供启发。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性;互联网思维 
期刊
摘 要: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提出了两种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生产、人自身生产)理论,在国内外相关学术界引起了长时期的争论,主流思想可总结为以下四种:一同决定论、依次决定论、一元决定论和一体决定论。通过对两种生产理论之文本考辨,澄清学界对两种生产理论的误解,提出两种生产三重决定论。并结合当下现实阐述两种生产三重决定论对构建现代和谐家庭观、推进人才战略强国梦以及树立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指导
期刊
摘 要:新加坡德育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表现为直接衔接与间接衔接两方面。直接衔接主要是家庭参与学校道德教育课程,家庭与学校合作互助实施德育,间接衔接表现为将家庭纳入学校课程教育计划,以提升家庭和谐环境,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在新加坡德育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了政府主导、政策规范;强调实践、易于操作;良性互动、优势互补;量化监督、及时反馈等鲜明特点,研究分析新加坡德育中家庭教
期刊
摘 要:当下高校学生处于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走进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党建教育面临着新机遇与新挑战,在此前提下,将党建教育结合新媒介的运用,是互联网时代开展党建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新媒介环境下实现基于“3S”模式的高校党建教育,需要思政工作者认真了解新媒介环境,将高校党建的教育目标、教育形式、教育效果与新媒介环境充分融合,使高校党建教育工作得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与日俱增的外派出国(境)交流生是高校统战工作和思政育人工作不容忽视的新兴重要群体。本文坚持新发展理念,着眼于新的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二级学院对该群体统战工作认知滞后的现状,从“三纵一环”:三纵分别指“思想引领夯基础”、“人文关怀暖人心”和“职规定制助添翼”三个纵向领域,一环指融媒体赋能视野,探索统战工作人员与思政学工人员协同育人的最大同心圆良性循环新模式。  关键词:统战工作;学生工作;协
期刊
摘 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把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生动的立法实践,规定了民法基本原则中的“绿色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物权制度、合同制度和侵权责任制度的绿色化,将生态法治提升到了新境界,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立法样本。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
期刊
摘 要:如何培养具有世界视野、高素质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當前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三航三连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党建领航、思政稳航、学工护航”(三航)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以“铸魂立德、守魂立志、护魂立学”(三连环)为重要遵循,充分体现了党建、思政、学工深度融合的协同特征。近年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创新并实践了“三航三连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教学团队、育人内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优秀人才和骨干力量,学生党员建设是高校党建的基础工程,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通过问卷调查初步确定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的主要因素,并从性别、年级、民族、人员类别等维度对入党动机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为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提供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入党动机;思想教育研究  据中共中央
期刊